书城管理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6298000000025

第25章  墨家文化观之“贵义”

义利之争是先秦以来中国哲学的重要时代命题,儒墨对立的一个基本点是儒者喻“义”不喻“利”。作为墨学开创者,墨子明确提出尚利思想,认为“利”就是“义”,“贵义”就是兴天下之“利”。墨子倡导追求利己与利群相兼顾,不偏颇任意一方,在义利观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墨子的“贵义”思想,也是当代企业伦理的道德基础。企业应该以墨家的“贵义”思想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尽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善待员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企业伦理,才会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墨家文化观中的“贵义”思想

墨家的管理思想包括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和事鬼。在这“十论”中,虽然没有“贵义”一说,但是在整个墨家思想体系中,贵义与兼爱密不可分,成为墨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墨子·贵义》一开头就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家大力提倡“贵义”,教化天下之人。《鲁问》说:“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儒、墨两家都言“义”,但在儒家那里,义是与利相对应的词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者是对立关系。在儒者看来,“义,事之宜也”,做应该做的事就是“义”,至于结果,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相反就是不义。儒家反对见利忘义。由此可见,儒家所谈的“义”是就动机来说的。墨家对“义”有自己的界定,《经上》说:“义,利也。”《大取》也说:“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义”与“利”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墨家所谈的“利”不是一己私利,而是社会功利。在墨者那里,“志功为辩”,“义”与“利”、动机与结果得到了有效的统一。必须指出,墨者虽然是功利主义者,但不是只重结果而不论动机,“合其志功而观”是墨家义利统一观的思想基础,墨子将义与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墨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义利关系,认为:“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贵义”在墨家那里,做对个人、社会有益的事就是义。

“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义是利的前提。利与不利,首先要看其义与不义,以义断利害,以义定是非,义为第一位。当义与利冲突时,墨家主张“贵义”,即取大利而舍小利。那么,什么是“义”呢?墨子说:“义,利也。”墨家以利来解释义,但墨家所讲的“利”是“兼相爱,交相利”之“利”,是“利天下”之“利”,“义”是公利;凡合乎“义”的东西才必然有利,大利、利他和公利便是“义”;在社会生活中,施义于人,就是爱利万民,就是“从而爱之”、“从而利之”。墨子又说:“且夫义者,正也。”“正”者,乃指行为之正确标准,或者说,此言之“义”就是指正气、正道。正气讲人的精神境界,正道讲的是人生之正确的道路,如能追求“国家百姓万民之利”便是正道。人之为人、处世、施政,都当以义为其行为、行事的价值标准。

具体说来,墨家既主张“贵义”的社会行为价值观,主张以义为道德行为的标准、善恶的区分和赏罚的准则。墨子重视义,所以他在《墨子》的每一篇都离不开言“义”,能“兼爱”天下便是“义事”,“非攻”他国是“义”,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都是“义事”。因为这些都是为整个天下谋取利益、去除祸患的。墨子所谓的“义”,实际上就是为天下百姓谋利,有利于天下百姓的事情便去做,不利于天下百姓的事情便不去做,为天下人谋利,既是大义,也是大利。

“贵义”思想是企业伦理的道德基础

就现代企业而言,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标之一。没有利润,企业就没有发展壮大的资本,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润成了企业唯一的目标或者终极目标,有益于社会、国家,才应该成为企业的最高目标。所谓企业的最高目标,是相对企业的共同精神或共同价值观而言,或者说是企业的理念。企业的存在不仅在于利润,还在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应该以墨家的“贵义”思想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就不至于出现短视行为,也能使企业获得持续有效的发展。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如作物与土壤。作物从土壤吸取养分才能成长收获,但必须给土壤施加肥料才能继续耕种。企业从社会赚取利润,也要回馈社会。企业是现代社会有力的公器,不但要多做公益事业,而且要带领提升社会风气,促进文化升级,注重环保措施,维护自然生态。这些都需要遵循“贵义”、“兼爱”原则去实行,这也是评定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

墨家思想中的“义与利”,即以利驱人。利,在这里主要是指物质利益。墨家非常重视对利的追求,古代明智的君王和圣人之所以能称王天下,并能管辖诸侯,就在于他们爱护百姓,对百姓忠诚谨慎,为百姓谋以后利,对百姓讲忠信,又使百姓得到实际利益,因此百姓对他们终身拥戴。人们在不断追求利益中生存和发展,“利”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有效驱动力。民心的向背,不仅要依靠一定的政治信念,还要有相当的利益驱动才行。墨子所言之“利”不是利己主义之“利”,而是利民之“利”,即兴天下之公利。另一方面,利民之利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爱互利的双向关系。墨子认为,“爱人者必先爱之”、“利人者必先利之”,所以说,墨子的这种义利并重的功利主义思想,为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忠诚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由于全球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和员工自我意识的强化,员工如何与企业构建一种信任、持久的关系及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无疑,给员工提供好的经济保障是一项重要举措。如果员工在同行业和市场中拥有高的薪资收入,那是员工获得认可的一个重要的标识。员工获得了工作成果的回报,并能够因此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会给员工极大的鼓舞并使员工留在企业,为企业付出全部的努力。

总之,企业要赚钱,要继续成长,要永续经营,必须注重企业伦理,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善待员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管理学者一致认为,企业伦理应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才有优良的企业文化。墨子的“贵义”,即崇尚正义正利,也就是重视合理公正的利益,这是道德原则,用在经济上便是“交换的正义”。企业只有赚钱才能生存,但赚钱须合于道德,所以要讲究“义”。不管国内企业或国外企业,要经营得好而且长久,必须守住互惠原则。可见,墨子的“贵义”哲学最适合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也最适合充当企业伦理的原则。它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完全合乎人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