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白宫内外:美国已故37位总统从政生涯研究
6297200000001

第1章 养育总统的美国家庭

一、英雄不问出身

2、《美国总统档案》,张锦铁主编,九州图书出版社。

3、《美国总统青少年时代丛书》中文译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4、《美国总统全传》,李富民、李晓丽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般人脑子里都有一个刻板的印象:诞生美国总统的家庭一定家财万贯,否则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本为他们从政铺路,因为金钱政治会把他们挡在仕途之外。但从表1-1可以看出, “英雄不问出身”,政治家、农场主、富商、银行家这样的上等家庭可以产生美国总统,牧师、工人、铁匠、杂货店主甚至贫苦农民这样的普通家庭同样可以走出入主白宫的杰出领袖。家庭出身与成为美国总统没有必然联系。这也为平民百姓攀登权力顶峰提供了可能性:只要后天努力,并有机遇垂青,寻常百姓人家也可以飞出金凤凰。美国的政治文化讲求公平竞争和个人奋斗,只要你有决心、有能力、有拼劲,问鼎总统并不总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将门虎子与白丁布衣

虽然英雄不问出身,但是已故美国总统中名门之后还是占

绝大多数,他们利用已有的政治遗产可以更平坦地走上从

政之路。“将门虎子”较“白丁布衣”更具有比较优势。

从表1-1可以看出,已故美国总统中,“将门虎子”,也就是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人还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将门虎子”较“白丁布衣”更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竞争优势。在美国,竞争性选举无处不在,总统选举是美国整个选举体系的核心。要想获得选举的胜利,品质、能力、金钱、业绩、声望、人气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将门虎子”因为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不仅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育、良多的机会、宽广的人脉和充足的经费,借助这些优势,也更容易获得良好的业绩、声望和人气。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就是“将门虎子”获得成功的最好例证。

1960年11月8日,马萨诸塞州年仅43岁的民主党参议员约翰·肯尼迪以303张选举人票对219张选举人票的优势,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肯尼迪是一个典型的“将门虎子”——他的祖父是爱尔兰移民,从酒店老板成为波士顿政界领袖;他的父亲早年是波士顿的一家银行经理,后来在股票和房地产生意中成为百万富翁,并担任过美国驻英国大使。1957年美国《财富》杂志曾把肯尼迪家族列为美国最富有的12个家庭之一;富裕的家庭背景对约翰·肯尼迪的学习和从政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约翰·肯尼迪平步青云的从政过程中,肯尼迪家族的巨大影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的个人品质、能力、资金、声望和人气,无不宣示着“将门虎子”的风采。

“将门虎子”不只约翰?肯尼迪一个,56%的已故美国总统都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又如西奥多·罗斯福,他出生在纽约一位富有的银行家家中,是唯一在纽约出生的美国总统。他从小就过着富贵人家的生活,有私人家庭教师,多次去欧洲旅行,想要什么样的书籍和锻炼机会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集中精力走上政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家庭出身使这些已故总统在求学、工作和从政中轻松地获得了白衣布丁必须通过卓越的努力才可能获得的资本,因而少走了很多弯路,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机会,仕途成本较白衣布丁要低得多。

“白丁布衣”总统的成功为我们研究美国政治人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白丁布衣”的获胜,和美国政治文化密切关联。美国社会倡导自由竞争,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成功,重视个人价值和个人奋斗,社会流动性非常强,因此,白衣布丁同样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最高权力,只不过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好的机遇。表1-1表明,已故平民出身的美国总统有11位,他们有的出自普通农民家庭,有的出自小手工业者家庭,也有的出自普通工人家庭,将这11位总统的获胜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看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人穷志不穷,都具有远大的抱负、优秀的品质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些品质和精神是他们成为优秀政治家的根本条件。这种卓越的个人奋斗精神正好契合了美国的政治文化和选举文化,很容易在民众中激起认同感。在美国的总统选举中,金钱和人脉固然重要,但品质、能力和声望等人格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的判断。人们当然要选一个对自己有吸引力的总统,特别是中下层民众,对通过自身努力和艰苦奋斗走上仕途的政治领袖更加钦佩和敬仰,他们认为这种奋斗精神才是个人成功的源头,才能成为合格的国家领导人。所以,“白丁布衣”借助自身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可以弥补出身低微造成的差距,“先天不足后天补”,“白丁布衣”同样可以一鸣惊人,走进至高荣耀的白宫殿堂。

林肯的仕途是“白丁布衣”成功的经典范例。林肯出生在美国边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里,成年之前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冬天几乎得不到温暖,甚至连食物也是难以维持,就更谈不上享受文明的社会待遇。林肯在学校的系统学习总共不超过一年——他的父母穷得几乎买不起除《圣经》以外的任何书籍。贫困的生活,杂货店店员、农业工人、船工等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从小就具有常人不及的远大抱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日后走上事业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人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父亲经营失败,收入微薄,孩子众多,全家人不得不为家计苦恼。父母没有能力送他上大学,他就接受了奶品店的工作。困难的家庭状况对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很好的磨练,也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厚实的精神基础。不管人生如何艰辛,艾森豪威尔总是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选民的肯定。

三、各有千秋的早期教育

家庭不同,教育千差万别,但对品德作风、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视,是已故总统早期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优良的教育理念,使已故美国总统从小就具有了相对完善的能力素质和精神品质。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决定一个人发展潜力的理想、品德、性格、意志、作风、习惯和价值观等关键因素在孩子的成长早期就已基本定型。就孩子的早期教育与引导而言,核心是要帮助孩子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积极的处事和交往能力,炼就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包括: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孩子的遗传素质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对不良的社会影响进行过滤;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方向、水平和速度等等。

从美国总统的成长经历来看,虽然其家庭教育各有千秋,但总体来看都顺应了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为美国总统的后续发展把好了第一道关。在美国总统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的父母虽然没有同等的财富,但一般都对孩子实行了严格但不死板,充满亲情而又极富责任感的家庭教育,为总统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并表现出良好的个人道德水平。

第一、已故总统父母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德育和作风培养。

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推崇依靠个人奋斗在无情的社会竞争中取胜;但同时,美国的使命观认为,上帝的意愿与社会的公正、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不仅倡导个人灵魂得救,也追求公正和正义,这就对个人道德提出了高要求。可以说对德育和作风的重视在美国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宗教因素发挥着内在的积极作用。在美国总统的早期生涯里,父母总是鼓励他们诚实守信、公平合作、追求正义、果敢负责。

美国总统少年时代的家教在华盛顿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小斧头和樱桃树的故事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了华盛顿从小就具有诚实勇敢的风范和品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华盛顿父亲具有卓越的教育水平。父亲的原谅和期望使华盛顿受到了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华盛顿诚实纯洁的品质得到了升华。

又如被称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小亚当斯。老亚当斯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不断鼓励儿子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这促使小亚当斯一生力求做到最好。追随父亲进入政界后,小亚当斯以父亲的谆谆教诲作为自己的人生教条。父亲让小亚当斯按照17世纪清教徒式的道德准则行事,并告诫他人生的目标应该是追求道德,因为它们是永存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帮助小亚当斯养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

第二、已故总统家庭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处事方法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孩子在成长早期很容易不加分辨地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这就需要父母去去伪存真,正确加以诱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自理、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独立自主等等;引导孩子掌握成熟的处事方法,如果断、坚毅、理智、公正、负责等等。重视对子女处事方法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已故美国总统早期教育的普遍特点。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你一年后还给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美国第四十任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父亲培养里根从小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希望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精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克利夫兰的家境也非常清苦,但是母亲经常教育他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处事要果断成熟。在母亲的教导之下,克利夫兰很早就显得很成熟,很懂事,一有空就到临近的地方打工以贴补家用。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无疑是克利夫兰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第三,已故总统父母都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

在美国,没有知识和技能很难进入主流社会,所以重视文化教育一直是美国传统的应有之义。有的总统家庭并不具备很好的教育条件,但都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希望他们通过学习走向成功。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5岁时,父亲就为他请来了家庭教师,教他读书写字,希望他成为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后来杰斐逊远离父母到威廉斯堡求学,并没有和那些纨绔子弟一样纸醉金迷,而是力求上进、坚持读书,成为当时北美特别有学问的青年人。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哈里森的家庭背景很不好,他住的地方甚至没有正规学校。哈里森14岁进入汉普顿学院,然而清寒的家境并没有使老哈里森忘记对儿子的教育,哈里森的父亲不满意学校的课程,为哈里森申请退学,另谋更好的教育环境。就连一贫如洗的父母也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农民出身的富兰克林·皮尔斯,平民出身的詹姆斯·加菲尔德、哈里·杜鲁门、赫伯特·胡佛等等,都是靠父母节衣缩食,积攒起钱让他们读书求学。应该说,没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就很难有已故总统辉煌的成功。

第四,已故总统家庭都非常重视对子女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认为,自信心理的有与无,强与弱,都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外界对其在活动中的外在表现给予的一定评判。因而,这些外在的实践活动,往往即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理的沃土,也是检验自信心理强弱、有无的重要指标。温室里培育不出傲霜立雪的幼苗,封闭和约束造就不出德艺双馨的人才。已故美国总统家庭都非常重视对子女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如家务劳动、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增长才干,完善人格,融入社会。

哈定的父亲曾与他人合办周刊《百眼巨人》,他鼓励孩子参加到工作中来。于是哈定成了一个印刷所的学徒,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学排版、印刷和清除滚筒上的油墨。哈定在学习法律和保险推销的同时,还帮助镇上的运动员赢得了弹子戏等项目;并帮助组建了马里恩市民短号队,在全州的音乐节上获得了第三名。哈里·杜鲁门小时候父亲的事业受挫,父亲鼓励他替家庭扛起一部分担子,希望他勇敢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杜鲁门先后在铁路工作队当过计时员,在堪萨斯市当过邮递员,在银行当过簿记员;22岁时,父亲要求杜鲁门去密苏里州经营祖父的农场,在接下来的11年里,杜鲁门种庄稼、养猪、养牛,也获得了很大成功。类似的实践例子,在已故美国总统中不胜枚数。

第五,已故总统家庭也重视对孩子的体魄和心理的培养。

教育家蔡元培说:“有健康之身体,始有健康之精神”。教育家村山贞雄也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健全的精神面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第一个条件就是使孩子具有健康的体质。”成长早期是孩子生理、心理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时期,是脱离儿童时代的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所以对孩子体魄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已故总统的家庭教育,大多注重对子女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教育孩子不回避、不恐惧、不忌惮、不退缩,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种种环境,帮助他们的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西奥多·罗斯福小时候身体非常弱小,患有哮喘病。在父亲的鼓励下,年轻的罗斯福决定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父亲为他在家里安排了一个健身房,帮助他开始强有力的锻炼。罗斯福在后来的生活中,像是在极力用他的经历和力量超过所有的人。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罗斯福已经成为一个身体非常强壮的轻量级拳击运动员。

肯尼迪出身在富有家庭,他父亲总是向孩子们灌输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取向,希望他们能够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不甘居第二。肯尼迪后来异常过硬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亲的早期教育。

家庭不同,教育千差万别,但对品德作风、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视,是已故美国总统早期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优良的教育理念,使已故美国总统从小就具有了相对完善的能力素质和精神品质。家庭作为总统的成长摇篮,早期教育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