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形象记忆的特点,有意识地利用新鲜生动的实体,培养他的记忆力。要坚持不懈地培养,才有可能让孩子的记忆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不要小看孩子的记忆能力,它是人们积累知识、经验最有效的武器。
宝宝的记忆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无论识记或回忆,语言都起着重要作用。记住记忆任务、理解记忆事物、复述记忆内容等各环节都离不开语言。因此,增强宝宝的语言能力,是提高宝宝记忆能力的重要方法。
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记忆力的一个特点是容易遗忘,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绪反映,重复多次后使孩子能够不费力地记住,如喜爱的玩具、动物、道路、词汇等等。但这还是无意记忆、形象记亿,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家长可以给宝宝明确的记忆任务。宝宝的有意记忆较差,如果预先告诉孩子要记住什么,孩子明确了自己要记住些什么,记忆效果会更好。如在讲故事前,告诉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你要问的问题,孩子会特别国心听故事;在去动物园之前告诉孩子记住今天都看了什么动物,记忆效果会更好。
平时要有意地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例如摆放物品,让孩子说出物品摆放的顺序;或带走一件物品,让孩子说出少了什么。也可做训练记忆力的游戏:如把四五件常见的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调换。
增进婴幼儿对事物的理解
由于宝宝理解能力有限,对很多事情难以理解,对记住的事情并非真正理解,如孩子会背诵古诗,但并不理解,而是一种简单的模仿和机械的记忆。
随年龄的增长,宝宝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仅靠机械记忆是不够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此,为了加强宝宝的理解力,要让孩子学会分析和比较,如让孩子知道小鸭和小鸡的区别和相似处,孩子的记忆就会更深到和精确。
整个幼年的记忆特点是形象性。孩子识记形象直观的材料,要比识记抽象的原理和词汇容易得多。而在识记词汇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孩子接受。
要激发宝宝记忆的兴趣和信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尽管没有人要求孩子去记,但孩子在看了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后,往往能惟妙惟肖地表现电视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一般来讲,孩子的记忆效果与其情绪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愉快的体验,记忆都较深刻,而对感到沉闷的事物,如单调的讲话、长篇大论的训话,或由于家长的批评、惩罚而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孩子的记忆效果较差。
因此,为了培养宝宝的记忆,便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愉快、积极、充满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注意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总是以“高标准”要求孩子,看不到孩子的成绩,一味地批评孩子、挑剔孩子纳错误,在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下,孩子的记忆效果更差。善于发现孩子已经会做什么并及时肯定孩子,比发现孩子不会做什么而批评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记忆的量,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等方面来衡量。
婴幼儿时期的形象记忆多于抽象记忆
婴幼儿时期,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婴幼儿最早、最容易记住的事物,往往是那些和他本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这种识记无预定的目的,不自觉地识记,是无意注意的产物。针对这一特征,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教他学习记住一些事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由于孩子的有意识记正在逐渐发展,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有意识记行为进行启发诱导。比如,让孩子开展表演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事先提出角色要求。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提出要求复述的条件等等。像这样多加训练,能促进有意识记的发展。
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记忆中,往往只能根据材料与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机械识记。比如宝宝背诵一些他根本不理解的诗句、背数字等,都是运用机械识记方法进行的。与机械记忆相对的是理解记忆,它是识记者根据本人对材料的理解,运用有关经验进行识记的方法。采用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但两者不相排斥,而且把这两种记忆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比如一首儿歌,帮助孩子理解之后,他就能很快学会。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时,应教孩子从小学习运用理解记忆的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宝宝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客观对象的显著特征和外界刺激的强度。比如,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在观看长刺的仙人球时,你告诉他不要去碰,他或许转身就忘记你的告诫。但如果他不小心被仙人球扎痛了手指,你再去叮嘱他,他一定能牢牢记住你的话。事物鲜明的典型的特征往往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比如叫孩子记住拼音字母“O”的写法,可以用红色笔,用鲜艳刺眼的颜色突出“O”字像圆圈圈的特征,帮助孩子记忆。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时,要从小培养孩子抓典型特征,有重点地识记事物的习惯。
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形象的识记,如孩子根据直觉形象来记忆、辨认父母的容貌。语词记忆是利用语词进行的间接识记。由于宝宝语言水平较低,在这一时期,形象记忆力明显优越于语词记忆。但是,运用词语对记忆对象进行描述、说明,又能大大提高形象记忆的效果。
因此,家长和幼师应该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加强语词的具体说明,使形象和词义在宝宝识记过程中密切结合,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记忆的发展。如让宝宝看图识字,看图听故事内容等等。
针对孩子的这一记忆特点,还可通过发展孩子的联想来提高记忆能力。联想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与之有关的广泛的联系。宝宝如果联想丰富,就能充分把握事物典型特征,从而提高记忆水平。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建立与之相关的联想越多,知识经验就会越丰富,所记忆的东西也会越多。比如教孩子识“圆”字,可先让孩子观察圆球、圆盘,并引导他去广泛地联想与圆有关的物体,如月饼、套环、健身圈等,帮助孩子建立联想来进行识字。如在让孩子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时,可叫孩子去想象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汗珠纷纷滴落在土地上的情景,以帮助孩子识记。培养宝宝的联想习惯时,可以收集一些直观生动的材料,将它们分类整理、存放,供宝宝摆弄、体验,以留下丰富、深刻的记忆。
婴幼儿期的记忆保持时间较短
在与宝宝的接触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形:上课开始了,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朗诵散文,忽然,跑进一只小猫,小朋友的注意力立即转到小猫身上,眼睛都随着小猫转;老师带小朋友在院子里观察桃树,突然邻近树上传来小鸟的叫声,宝宝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小鸟;早操时,宝宝听着老师的口令做着操,动作挺整齐。忽然院子里走进一群服装鲜艳、肩背闪光灯、手拿照相机的外宾,宝宝情不自禁地老扭头看他们,动作跟不上节拍了,队形也乱了。
这些事例都反映了宝宝注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宝宝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他们虽然已开始能比较自觉地去注意某些事物,但是还很不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稍受干扰注意力就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为什么会不稳定、容易转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与婴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
实验表明,大脑皮质是注意的主要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强度、稳定性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直接相联,而宝宝大脑皮质正在发育之中,大脑皮质的两种机能,特别是抑制机能还没充分发展,兴奋机能与抑制机能不平衡,容易产生兴奋而且难以抑制,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特定的优势兴奋中心。因此,这就在生理上影响了宝宝注意的稳定性,使宝宝在周围出现新异刺激时,很容易受干扰而分心。
与外界刺激和本身的特点有关
周围环境中那些新鲜、好玩的事物或强烈、多变化的东西,都特别容易引起宝宝的注意。街市上的霓虹灯,寂静院中的锣鼓声,色彩鲜艳的新图片,能动会响的电动玩具等,这些都很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使宝宝注意转移。
与婴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
宝宝非常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游戏、故事是他们特别喜爱的和需要的活动内容。因此,如果附近有这些刺激的干扰,就特别容易引起宝宝注意的分散。
机械识记运用较多,意义识记效果较好
记忆按照记忆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即所谓的死记硬背,记忆时对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并不理解,只是用逐字逐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意义记忆则是理解的记忆,是根据对材料的内容、逻辑关系的理解而进行的。由于生活经验缺乏,理解力差,宝宝在记忆时较多地、大量地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比如许多诗歌、故事等,宝宝是逐字逐句地硬背记住的。许多字、词、句,宝宝并不理解其含义,但反复多次也就记住了,而且宝宝这种机械记忆的能力有时还相当惊人。
要求宝宝识记一些毫无意义的音节和同样多的有意义的词,后者效果要比前者好(4~5岁宝宝记住有意义的词的数量是所记住的无意义音节的9.43倍,6~7岁宝宝,则为3.24倍);要求宝宝识记意义近似的材料也比识记意义不相联系的材料效果好(意义近似的材料,5~6岁宝宝记住记住3.7个,6~7岁宝宝记住6.5个,而意义无联系的材料,则分别只记住1.4个和1.5个)。这就说明,宝宝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远比不理解的机械背诵的效果好。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也有许多事实说明,宝宝对理解的事物的记忆比对不理解事物的记忆效果好。
意义记忆
同时,许多实验和观察还表明,随着宝宝知识经验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再加上老师经常通过提问等引导宝宝积极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宝宝的意义识记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虽然运用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是宝宝记忆的特点,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宝宝的意义记忆的培养。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宝宝的意义记忆能力会不断发展,同时它还会有力地促进宝宝机械记忆效果的提高。所以,在发展宝宝的记忆力时,我们既要注意提高宝宝的机械记忆能力,同时又要注意培养宝宝的意义记忆能力。这是发展宝宝记忆力的两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