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婴幼儿智力方案
6295400000006

第6章 婴幼儿智能开发的培养内容

著名的学者巴甫洛夫说过:“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这说明早期教育应尽早开始,越早越好。教育应从零岁开始。

在宝宝生后最初30分钟内是宝宝学习吸吮的关键时期,尽早地开奶将有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吸吮习惯;生后4~6个月是为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宝宝的味蕾发育使他能更好的接受母乳以外的断奶食品;生后6~12个月是宝宝与父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1~2岁时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3岁左右是宝宝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宝宝在各关键时期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宝宝也能较快地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技能,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宝宝再学这些技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发掘你孩子的天赋与才能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八种基本智力,具体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只是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也就是说,每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殊本能、技能或特质,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领域。宝宝的智力强项领域就是他潜在的天赋与才能所在,只是有待我们去发掘。

所以为人父母的首先要相信你的宝宝是独特的,并以赏识的目光来审视他。不要拿你宝宝的弱项与其他宝宝的强项来进行比较;不要将他们塑造成你要他们所变成的样子;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愿望、喜恶来培养你的宝宝。

衡量孩子在某个领域是否具有天赋才能的标准

具有持久的兴趣和坚持精神

如果宝宝在某方面具有天赋,首先就会表现出一种长久的兴趣,而不是一两天的新鲜感,过后就放弃。即使碰到困难也会自觉克服并坚持下去。

具有很高的领悟力

宝宝在他的天赋领域里往往会表现出很高的悟性。聪明并不等于就有悟性,悟性是指对事物深入的理解和体会。也就是说在付出同样努力的情况下,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会相对优于宝宝的其他领域,与同龄人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著名钢琴演奏家莫扎特在小时候并未学弹琴,只是坐在旁边看父亲教姐姐弹钢琴,自己就会弹了。这说明音乐节奏智力是他的优势领域,对音乐节奏的领悟力很高,具有潜在的天赋。

具有创造力

宝宝在他的优势领域里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比如你的宝宝平时喜欢注意看房屋、商店橱窗和办公大楼;在自由活动时,喜欢玩建筑积木,每次都力争搭建出不同的房屋,有的甚至是生活中没见到过的;而在胡乱涂鸦时,常画一些房屋建筑,经常“设计”自己想象中的房屋,这就是宝宝创造力的表现,他也许是个正在成长中的建筑师。

发掘孩子天赋的具体做法

给孩子提供尝试多种领域的机会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过早地把宝宝定位在成人选择的某一领域,而是应该给宝宝提供在多种领域尝试的机会和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往往忽视或根本不了解自己宝宝的智力特点,只是以自己的愿望,或是盲目攀比,认为其他宝宝都学这个,我的宝宝也不能落下,硬把宝宝送进这个班那个班学习,而这也许恰恰是宝宝的弱项领域,结果自然是家长和宝宝都疲于应付。不但事倍功半,而且最重要的是可能从此宝宝的天赋就被埋没掉了。

如果家长能给宝宝多种尝试和选择的机会,宝宝往往会对他的优势领域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成功了一半。在这一领域的成功,能极大地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从而也会把这种信心和热情迁移到其他领域,使其他领域也获得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父母的应细心观察和了解孩子

作为家长,应拿出耐心认真地观察你的宝宝,以了解他真正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特点、爱好、兴趣,有时候父母亲忙于指导宝宝的选择,灌输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和教导宝宝自以为正确的行为,但是你们这样做时,真的很了解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个体的特征、需求吗?

千万别以为宝宝是自己的翻版,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强加在他身上,别忘了每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给宝宝提供多种领域尝试的同时,观察记录宝宝的表现,以积极的态度,尽可能多地注意宝宝积极的一面,记录他的优点和长处;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观察你宝宝的表现,并记录下来,因为这时宝宝往往会表现出真实的自我;从熟悉你宝宝的人那里听取意见,有时他人才能认清你作为家长所无法看到的特点;向家长询问,家长可能看到宝宝在父母面前并不表现出来的方面。有了这些细心的观察和了解,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宝宝的天赋与才能,然后加以挖掘培养,这样你和你的宝宝的生活就都会充满愉快的成就感。

对宝宝天赋才能的发掘与培养,并不是不要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相反,在某一领域拥有成就感更会促进宝宝其他方面的发展,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令人震惊:“从婴儿降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了。”

从上述两位科学家、教育家说法中,使我们不难看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它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婴儿失去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长,浪费了婴幼年这段宝贵时间,就会使脑细胞发育废止,树突生成少而短,细胞与细胞间联系不紧密。这是因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大脑生长发育期的开发,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如学音乐、美术、外语、游泳、滑冰等等,都要提倡早期训练才能有所成效,起步迟了就难以成才。据说中国和日本的围棋高手,几乎都是在5岁左右学会下棋的,而实际上他们接触围棋并饶有兴趣地看成年人对弈,时间还要早得多。到了成年再从头学围棋是绝对成不了高手的。所以说早期智力开发就好比催芽生根,根深叶才茂,花红结硕果。

近年来,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在童年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以后,这些“脑资源”就被废弃了,致使“流水不回”,仅成为平庸之人。就连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的大脑潜能也只开发了三分之一,可见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目前人们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它,尤其是右脑,它的潜能极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脑的数十万倍。右脑恰似一座巨大的收藏录像带的仓库。有关人士研究指出,70%以上的具有高创造力的科学家,他们的优势脑都在右半球。一个人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右脑半球的功能发挥。右脑主要是在形象感知、空间定位、面貌识别和音乐美术的欣赏等方面优于左脑,开发右脑能发展形象思维,使宝宝学得轻松,可大大提高记忆力和综合能力。开发右脑能发挥宝宝的创造潜力,使儿童变得更聪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左撇子”人较聪明的科学道理所在。千古以来,人们的传统习惯使用右手优于左手,结果左脑发达而右脑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左脑功能仅在抽象思维、语言、计算、逻辑推理等方面起主导作用,而形象思维、艺术鉴赏就差一些。如左右手并用的人便会使左右脑都得到发展。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自幼学钢琴、手风琴的儿童,因左右手并用使左右脑都得到锻炼,不仅琴弹得好,而且形象思维、记忆、联想也较一般儿童都要突出。

所以说,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人类素质的提高,性格的培养,智慧潜能的挖掘,社会的进步。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施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学,让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使婴幼儿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护和尊重他们的好奇心。从具体措施上讲,父母可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充分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让纷繁的感受刺激脑细胞的生长发育,促进脑细胞的树突和轴突的繁茂生长。如让婴儿多看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嗅觉去闻各种气味,刺激嗅觉细胞发育;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刺激味觉细胞发育;用手抚摸婴儿的皮肤等等。通过触觉、温觉、冷觉及质地的软硬来促进感觉中枢神经细胞的发育。手脚是全身器官的缩影,按摩手脚除了能促进感觉神经末梢的发育以及手脚的灵活性外,从传导作用上说,也就等于按摩了全身并对促进全身的发育起到保健医疗作用。

2.尽量引导婴幼儿做各种运动,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要有意识地激发婴幼儿早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3.多到人群中去,多接触外部环境,感受大自然,去认识各种事物,如汽车、建筑等。接触丰富多彩的景色,充实精神生活,锻炼婴幼儿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4.尽早地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使婴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意思,较早地开发宝宝对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尤其是在与宝宝交往中,要通过生动、新颖、形象的话语,促进他们的理解、记忆,萌发出形象联想,并调动出自由天真的幻想。

5.尽早地促使婴幼儿音乐细胞的产生。音乐细胞的培养可促使右脑的活跃,形象思维的联想,创造潜能的开发。长期受音乐感染和熏陶的儿童会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而思想活跃、热情活泼、兴趣广泛,并能较好地促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6.从生理角度上考虑,要使大脑处于最佳的状态,就要供给婴幼儿充足的氧气,让婴幼儿在宽敞明亮的空气新鲜的环境里生长。婴幼儿大脑在生长发育中,需氧量很大,约占全身需氧量的二分之一。为了保证大脑功能充分发挥,应培养婴幼儿较为固定的作息时间,使体内生物钟呈周期性和规律性的运转,节约大脑能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睡眠和生活的质量,并应保证婴幼儿有一定的主食量,以促使血中有足够的葡萄糖含量供给大脑,保证大脑能量消耗。

综上所述,要使大脑生长发育良好,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良好的营养,充足的氧气,优越的环境,促使大脑组织的生长,完善大脑结构。二是良好的信息刺激,提高大脑的功能。前者为大脑发育奠定物质基础,后者为大脑功能提供精神食粮,两者给合才能使婴幼儿具有发达的大脑,聪慧过人。要开发大脑智力、提高素质必须抓住大脑发育最佳的时机,因为此期是神经反射敏感期,大脑呈一片空白,它将毫无批判地吸收外界信息。信息一旦入脑,即刻印在脑的结构中。因此,应尽早地将美好的、正确的知识信息抢先输入,占据大脑这块神奇的土地,使之成为知识的海洋,智慧的发源地。

智力的早期发展及培养

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总是要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先天因素指遗传因素,后天因素指对遗传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等。

因此我们谈智力的早期发展及培养,首先要从优生与胎教谈起,然后再讨论营养和早期教育的影响。

优生与胎教

优生是遗传学中的研究课题,心理学论及优生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的先天素质,因此不谈机理。为了保证人的先天素质的健全,首先要注意的是防止遗传病。据1986年的统计资料,在我国新生儿中,2%~3%有各种出生缺陷,其中80%是由遗传造成的。在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数中,40%是由各种畸形、遗传病或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所造成。而在智力低下的患者中,90%与遗传因素有关。为了防止遗传病的增加乃至局部性的漫延,每个成人除了加强防病意识外,还应在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在遗传咨询、婚前咨询与生育咨询等方面作出努力。

“胎教”这个名词早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但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经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还只有短暂的历史。现有的一些研究已提供一定的事实证明不仅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健康及服用的药物对胎儿的生长有影响,而且她们的心情、所处的环境质量都会对胎儿的生长产生影响。有些研究证明胎儿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反应,并有胎儿型的记忆存在。还有人认为听音乐对胎儿的发展有好处。自然,胎教并不等同于听音乐。到目前为止,胎教主要是指孕妇自我调控身心的健康与欢愉,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指给生长到一定时期的胎儿以合适的刺激,通过这些刺激,促进胎儿的生长。

营养

脑的发育状况是影响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水平又是影响脑发育的关键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胎儿和婴儿的营养状况会影响他们脑细胞的数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智力。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生长,包括了神经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大约出生后一年完成,此后神经细胞的数量便不再增多,在胎儿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如果营养不足,就会影响胎儿和婴儿脑细胞的数目。

胎儿和婴儿,脑还没有发育完全,脑的沟回还不明显,脑细胞的体积也不大,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出生后脑重只相当于成人的1/3,到了2~3岁时,脑重就有成人的2/3。所以,从胎儿到3岁是脑发育的关键期,相应地对营养也就有更多的要求。这期间,如果营养充足,脑和神经系统就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否则,就会因营养不良给智力带来严重后果。英国研究者发现,缺乏营养的儿童记忆力差,缺乏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莱斯脱在1975年研究了危地马拉的婴儿,发现营养好的婴儿和营养差的婴儿对声音刺激的反应不一样。营养好的婴儿有明确的定向反应;营养差的婴儿对声音刺激的定向反应时有时无,不稳定。

有研究发现,加强营养能促进脑的发育,可改善因营养不良而造成的智力落后,而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美国密执安大学调查发现,学习好的大学生头发中的含锌量和含铜量高于学习差的学生,相反,碘、铅和铬的含量却较学习差者为低。这说明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智力及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难怪有些营养专家说:“在某种意义上,智力是吃进去的”。此话虽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营养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之大。

早期教育

国内外学者经研究指出,儿童早期教育决定一个人今后智力的发展水平。如果儿童在生活的早期被剥夺了智力刺激,那么他们永远也达不到原来应该达到的高水平。反之,如果给宝宝优越的早期教育,他们的智力就会得到惊人的发展。一项对智力超常儿童的调查表明,这些儿童几乎都经历过良好的早期教育阶段,他们智力之所以能超常,确实是经过成人的精心栽培。

如果以17岁测量的智力为标准,从胎儿期到4岁,个体发展了其成熟智力的50%;从4~8岁,发展了其余的30%。年龄早期智力增长非常迅速,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有极大影响。早期教育对于开发智力非常重要,很值得我们深思。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现已成为我国广大家长的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于求成,对宝宝进行超负荷教育,使宝宝整日处在背、算、写、弹等活动中,缺乏活动、游戏的时间,神经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不少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宝宝认字、背诗、数数、画画、弹琴等,把早期教育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仅智力品质没有得到良好培养,而且忽视了宝宝的全面发展。一些家长一厢情愿地为宝宝选定一个成才的方向,过早地为宝宝定向,而忽视基础。还有些家长对宝宝的教育有很大的盲目性,一味追求时尚,赶潮流,而不顾宝宝的特点、兴趣和爱好。

早期教育应该是全面的,适时的,适宜的。所谓全面是就早期教育的内容来说的,应该对宝宝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所谓适时,是指教育宝宝必须把握好时机,根据宝宝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失时机地做好智力开发和品行培养。所谓适宜,就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必须考虑宝宝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对宝宝进行成人式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做游戏,在大自然中学习,发展绘画能力,提供音乐环境,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给宝宝讲故事和让宝宝续编故事等。

了解婴幼儿的好奇心

婴幼儿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现出来了。早在新生儿时期,宝宝就会对光亮的、颜色鲜的物体好奇地注视。5~6个月时,他一听到声音就会好奇地去寻找声源。宝宝会跑会说之后,他会耐不住房间的寂寞,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跑到户外去玩耍,去“探险猎奇”。“天空会下雨”、“太阳每天出来了又落下去”、“小鸭游泳而小鸡不会游泳”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宝宝觉得稀奇、觉得有趣。他会因好奇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在下雨天他会问“阿姨为什么要打伞啦?”“为什么爷爷长胡子而妈妈不长胡子?”“为什么花母鸡下蛋而大公鸡不下蛋”等等,五花八门,叫人难以作答。

宝宝更大一些,强烈的好奇心还会促使他动手实验,甚至充当小破坏分子。他常会把玩腻了的玩具到处扔,翻箱倒柜地在家中寻找新鲜的玩意儿。这些行为都是因宝宝的好奇心而引起的。

正确对待宝宝的好奇心,包括正确对待宝宝提出的问题和正确对待宝宝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两个方面。

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由于宝宝的好奇心理,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简单,他常常会提一些幼稚的、甚至让人捧腹大笑的问题。对于一个你觉得简单的、已作答的问题,他会刨根问底,问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让人难以招架。宝宝好问是好事,但要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得到满意的回答却是件难事。这就要求我们讲究对待宝宝提问的艺术。

1.我们要鼓励宝宝提问,启发宝宝提问,不要讽刺、嘲笑。一个孩子好问,说明他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我们要对他进行赞扬和鼓励,并及时、正确、通俗地作答。家长如果忽视宝宝的提问,对宝宝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嫌宝宝烦,就会导致宝宝不敢或不愿再提问,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好奇与热情。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所以,家长对宝宝的提问应该作答。对于一些宝宝当时确实不理解的问题,不能给宝宝以“等你长大了,读的书多了就会明白”这样的回答,应鼓励宝宝进一步学习知识,自己寻求答案。

2.回答孩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于定向性的问题(如那是什么?这叫什么?)可以直接回答孩子,但对于有逻辑关系的以及其他较复杂的问题,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去思考,让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答案。有这样一件事例:一个宝宝看着空中的满月问:“爸爸,月亮会永远永远这么圆,这么亮吗?”这位爸爸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过几天再来看,你就会发现这个秘密,知道答案了。”几天之后,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爸爸带着孩子出来看月亮。宝宝看见了弯弯的月亮又说:“爸爸,弯月亮不好,还是圆月亮好,你说月亮还会变圆吗?”这位爸爸仍未直接回答,而是答应过一段时间再带他出来看。后来他又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高兴地嚷道:“真有趣,月亮会从圆的变成弯的,又从弯的变成圆的。”这位父亲的作答方式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它既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又让宝宝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明白了“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

3.还应该注意一点: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知道答案,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去哄骗宝宝。应该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查了书或问了别人再告诉你。”事后,家长要言而有信,尽快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

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

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除了表现为好问之外,还表现为好动。由于孩子的好奇心理而年幼无知,其好动倾向往往会导致一些破坏性行为的发生。对此,家长要正确处理,不可打骂指责和惩罚孩子,而应该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例如,孩子拆坏玩具后,家长不应该打骂,或是许诺再不给他买玩具了,而应该简单地向孩子讲述玩具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方法,然后与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并向孩子介绍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孩子学会使用玩具、爱惜玩具。

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假如宝宝对电视遥控器或者其他事物发生了兴趣,与其担心他们毁坏物件,不如教给使用的方法,满足宝宝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例如,妈妈在厨房忙碌时,宝宝总喜欢跟进去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这时,妈妈就可以安排宝宝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他洗黄瓜、西红柿、拌凉菜,帮着妈妈拿调料等。在这一过程中,宝宝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观察食物生熟前后的变化等,使好奇心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而且,还有可能更好地激发宝宝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事物的能力。如此做法,既可满足宝宝的好奇心,也给了宝宝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宝宝更好地积累生活经验。

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宝宝

由于宝宝的认知有限,因此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当宝宝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坚持不懈地打破沙锅问到底。面对宝宝的好奇心,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宝宝的想像力。

比如,宝宝揪小草了,妈妈提醒宝宝不要揪小草,宝宝指着自己小手上的绿色很认真地说:“这样小草会哭的。”妈妈可以说:“那就不要让小草哭”。妈妈没必要一定要告诉宝宝小草不会哭。

创设满足宝宝好奇心的环境

对宝宝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涵着丰富的可供探索的资源。家里的客厅、厨房、阳台,户外的公园、马路、随便哪个小犄角旮旯,都能成为引发宝宝好奇心、诱导宝宝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妈妈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宝宝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聪明的妈妈会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宝宝寻找他们需要的答案,并进一步引导宝宝深入探究事物的奥秘。

在游戏中正确诱导宝宝的好奇心

比如,宝宝到了2~3岁时特别喜欢敲敲打打,妈妈可以提供几根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棍棒(圆头的、小而短的,木制的、橡胶制的等),让他们尝试敲打不同质地的物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可蒙上宝宝的眼睛妈妈来敲打敲打,让宝宝辨别妈妈敲打了什么。这样就可以引导宝宝探究不同质地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品上,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同一质地的棒子敲打在不同物品上,产生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同等。这样,会引导宝宝在好奇的基础上探索更多事物的奥秘。

注重引导婴幼儿的求知欲

儿童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为以后创造世界做准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着好奇、好问、求知的天性。这种天性引导得好,就能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就可能会被压抑或枯死,儿童的智能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儿童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对孩子不仅要时时启发,处处引导,耐心、科学、艺术地解答孩子的提问,而且还可以反过来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启发孩子探求答案的兴趣。父母还要有意识地把孩子的问题加以引导、深入和扩展,以促进其观察、思考能力的发展,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婴儿0~1岁期间,我们给予多么优良的教育环境,他就会获得多么优良的天才素质。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这是因为婴儿越是接近零岁,就越是具备高度的、近似于魔术般的神秘能力。如果没有优良的环境,这种神秘的能力就不会显现;若是给予优良的环境以及持续的训练,那么这与生俱来的非凡素质就会出现,并被固定下来。

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自然赐予婴儿的厚礼。婴儿由于拥有了这样的天资,无论出生于怎样水平的社会,都会因此获得优秀的素质而茁壮成长起来。

一般的母亲在孩子0~1岁期间,只是放一点音乐给他听听,这是个极大的错误。应该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如果这时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到两岁或三岁时才开始做的话,其结果将要比从零岁开始差得多。在这一时期里,如果尽量给予婴儿丰富、生动的体验,他的资质就会变得极其优秀。

0~1岁是早育的重要时期

要给予婴儿智力性的刺激,首先就必须尽量多地给他促进知觉发展的机会。

婴儿刚一出生,马上就会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并在自己内部急速地培养起适应能力。首先,他通过看、听、触、嗅、尝这五种感官的作用来学习。这时,如果周围有可以自由拿取的玩具,就会促进这种知觉的发展。假如在一天之中,大人们频繁地把各种各样的经验赋予婴儿,那么在这种丰富的接触之中,婴儿将获得更好的智力性刺激。

孩子最初的求知欲表现属于好奇心、对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喜欢去看、去摆弄。如引导得当就可能把孩子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逐渐使孩子养成勤思考、肯动脑筋的好习惯。兴趣是智力活动的“营养剂”。有些孩子较早地表现出兴趣倾向性,这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培养特长。但要防止单纯灌输或单方面追求技能,注意按全方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孩子。而且婴幼儿兴趣还不稳定,容易消失,孩子在智力活动中感到困难,完不成要求时,家长要很在意的同孩子一起探寻,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愿望。

多给动手操作机会

家庭环境设置要多为孩子提供实际操作的条件。购置玩具要选多功能、可玩性强的。还可以为孩子建立“娃娃制作角”、“科学试验角”等。促使孩子摆弄、观察、思考、提问、通过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动手操作找到答案,享受成功的欢乐,以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和创造欲望。

正确对待孩子的发问

宝宝在两岁左右,时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宝宝求知欲及思维发展的标志。家长应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提问,并给予鼓励。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浅显易懂地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如果经启发后孩子能自己解答的问题,则应引导孩子自己解答,家长再给予肯定或补充。

培养爱看书的好习惯

引导婴幼儿看图书,可以使孩子更多地接触文学作品,从中获得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和叙述等方面的能力。家长花一些时间,边指导孩子看彩色图画,边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读,并注意教孩子认真观察图意,联系按图意讲述图书。同时教孩子学会按顺序读书,从小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不仅能帮助孩子学会仔细地观察事物,锻炼思维活动的逻辑性及灵活性,而且还能提高技能技巧。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立即告诉他怎么办,而是要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都是孩子入学后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给孩子信任和温暖的学习情境,在没有惧怕与焦虑的情境,孩子的学习动机较易被激发。对年纪小的宝宝,你可以借物质的酬赏建立他的外在动机,年龄稍长再引发他的内在动机。允许孩子尝试错误的学习,尤其当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时,千万别加以责备。

不要以大人的价值观念来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当你把子女的好动当浮躁、把纯真当无知、把好奇当幼稚、把自我意识的成长当成冥顽不灵时,孩子的学习动机很容易被抑制。

应当根据婴幼儿的个性特点施教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25岁,大脑的各种功能才发育健全,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不能改变的,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智力发育有障碍时,不要失望和放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智力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训练:

在运动方面

要训练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楼、拍球、跳绳、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会爬行,就不管不教,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会跳绳,可以让孩子先练手摇的动作,然后练腿跳的动作,再练协调在一起的动作。

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从训练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离的东西,再到能摆弄物品,最后能拆装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去抓东西,家长可以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抓悬挂物。

要训练孩子的感知觉

新生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看,注视、追踪彩色的、运动的物体来训练孩子的视觉;通过让孩子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孩子读故事等来训练孩子的听觉;通过和孩子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孩子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孩子的触觉。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味丰富的色彩、声音、气味的刺激。

要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

教孩子认识一些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要多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一斤有几两,教孩子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要多和孩子说话和交流感情

让孩子多听音乐、对话、儿歌、故事等,在娱乐中教孩子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孩子简单的字词句子。

家长要多拥抱、抚摸和逗引孩

子,来训练孩子的交往能力

多让孩子与他人接触,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单单放在一边不管不问。

要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

例如:吃饭、喝水、穿脱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系鞋带等,逐步训练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提高宝宝智力的其他措施

音乐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听觉脑皮层要比一般人大25%,越早开始学习音乐,听觉脑皮层就越发达,脑皮层被激活的程度就越强。音调不同于普通声音,它需要更多的神经元来处理较多的音符,这种方式对大脑皮层的开发与一般情况不同,会有更多的神经元起协调作用。

音乐有助于开发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人创造能力所需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同样,音乐在提高儿童抽象推理技能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开发复合智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人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智能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有一个或几个优势智能。

在婴幼儿时期,加强这些优势智能的开发与训练,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在开发这些复合智能的同时,还有宜增加一些有关和平、环保、消费、交通、卫生和道德文明等方面的内容教育,会有利于儿童智商的提高。

在开发孩子的这些智能时宜循循善诱,多启发孩子研究、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兴趣,绝不能刻意地强迫和施加压力。

环境是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上学期间获得知识的速度较快,而在假期往往出现智力发育停滞的现象,表明环境因素与儿童的智力成长有重要联系,学校那种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探索未知世界的自由时空,这样也会与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必然会促进孩子智力的健康发展。

后天努力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要以遗传因素为基础,这是无法更改的,我们所做的只能是后天的培养。所以后天的努力是将先天优势发挥出来的关键。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天才主要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像华罗庚和爱迪生这样的科学家仍然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努力向上的品格,这样提高孩子智力的其他措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游戏提高智力

不同年龄的宝宝在游戏方式、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经历了独自玩耍、两三个人一起游戏到多个宝宝集体游戏这一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宝宝指导。

1岁多的宝宝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尽管几个年纪相仿的宝宝在同一个花园玩,但他们往往得各玩各的,互不相干,除非别人手里的玩具吸引了他,他会上前去“抢夺”,否则宝宝之间很少会有交流。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这时的宝宝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一般比较乐于交换玩具,这会让他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培养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

2岁以后的宝宝仍是以各自玩耍为主,但是宝宝会表现出更愿意在小朋友集中的地方玩,也表现出对别的宝宝所做游戏的兴趣。比如宝宝看到那些比他大些的小哥哥、小姐姐在玩游戏,他会专注地看,看到有趣的事也会开心地笑,但是一般不会主动地加入游戏中去。这时宝宝一般也有了几个较为熟悉的、他能叫出名字来的小朋友,他也能根据自己的好恶和平时的接触对每个小朋友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会告诉你,他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和人家玩,但一般不会有争吵和冲突发生。最坏的情况就是有的宝宝爱打人,对这样的宝宝只能先躲他远一点而已。

而且,这时的宝宝似乎更加“小气”,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而别人的玩具拿来却像自己的一样不肯还。这些都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正常表现,需要父母加以积极引导。

3岁以后的宝宝多数上了幼儿园,进入了集体生活,开始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一些模仿性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时的宝宝往往有了一两个关系更为密切的好朋友,更愿意和好朋友一起玩。这时的宝宝喜欢玩的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想象和模仿能力增强了,逆反心理也有所增强,听不进不同意见,在游戏中还不太会进行分工合作,喜欢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很简单。小朋友之间的争吵也开始出现了,一般是因为争玩具、游戏意见不和或是谁不和自己好了等等,这是宝宝社会性增强的表现,与宝宝这个年龄的思维方式有关。

怎样发现婴幼儿的天赋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说:“宝宝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据专家们的研究,婴儿有以下主要潜在天赋:

音乐

宝宝在几乎还站立不稳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唱歌会使宝宝变得对节奏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特殊的音乐天赋。法斯说:“听音乐是一回事,音乐天赋的发展是另一回事。”根据美国一所大学所作的调查,听音乐一般能使大脑得到训练。

运动

婴儿的运动表明其从事体育运动的天赋。事实上,在怀孕第7周胎儿就开始学习运动,2岁时,婴儿已经是运动大师,能够翻跟头和在围墙上保持身体平衡。

绘画颜色会促进小艺术家成长。婴儿在出生后4~8个月开始学习看东西,眼睛和大脑中的视力中心被接通,这时婴儿可以准确地观察其周围环境。不久后,婴儿就开始寻求表达方式,复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和画面。法斯说,有些宝宝很早就有良好的颜色感,父母应为孩子购买彩笔,让孩子绘画。

语言

念诗和多说话会唤起婴儿的语言兴趣,婴儿的语言能力是极强的。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养成的。

法斯说:“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子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小孩子多说,说错了也没关系。8个月的婴儿就能运用比较复杂的统计技巧来区分词汇,这表明婴儿在1岁以前学习语言的能力比以前想象的要高。

婴儿从一开始就能在心里组织不同的音素,即能分辨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如分辨英文、俄文、法文中的字母。但只有在家庭环境的帮助下,婴儿的这种分辨能力才会保持下去。科学家认为,非常小的婴儿就能够对语言的悦耳音调或“韵律”作出反应,而不会对个别声作出反应。

语言生物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生下来就有一种本能,即能理解作为自然语言基础的语法规则,婴儿还具有神奇的语言学习能力等等。由此可见,婴儿的语言天赋是非常高的。

模仿

婴儿在说话之前就能互相模仿学习。还有人认为,婴儿一出生就能够认人,能够模仿大人的手势,具有把手势同做鬼脸结合起来的能力等等。我们认为,将满6个月的婴儿送到好的托儿所,是有好处的,可让他们早些发挥互相模仿学习的本领。

思考

美国康乃尔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思考是人之本能,而非后天习得。这种能力生来就有,和感觉及运动功能一样早发生,婴儿既能触摸、看东西,又能思考。婴儿知道固体物移动,必须不断沿一直线前进,它不能穿过另一个固体物,他还知道固体物移动时,必须是个单一的实体,把3个月大的婴儿的玩具熊收藏于毛毯下,他也很清楚玩具熊在哪儿。

智力

对13~14个月大的婴儿早期对复杂事物的长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婴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

性格

每个宝宝的性格都不一样。宝宝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发育成熟,而父母则是婴儿与外界交往的第一人。在感情方面父母是榜样。法斯建议父母多关心宝宝,多倾注爱。这是父母能够为其孩子形成好的性格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许多爱和悉心照料的宝宝会形成稳定的性格。

遗传学家称,天才儿童可以出生在任何家庭,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家庭;实际上,每20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有条件在某个方面出类拔萃。

那么,如何发现并培养儿童的天赋呢?

心理学家说,有天赋的儿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普通儿童更早地学会说话、读书、写字和做数学题。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忆力很好,学东西快。有天赋的儿童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得很执着,有时会很固执地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需求。

儿童的成长表现出不同步性的特征。有些儿童在某些方面很突出,而在其他领域,如社交和运动方面显得发育滞后。

孩子的天赋首先掌握在父母手中,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应该由父母确定发展方向,并寻求一种合适的方法对孩子的特长加以培养。天才最需要崇拜者,所以心理学家不提倡把那些6岁以前就会读书、写字和算术的儿童过早地送进学校。

神童麻烦多,父母需引导

学者们认为,神童的超人能力通常表现在数学和音乐领域,因为这两门学科都不需要生活经验。

非常突出的是:小天才音乐家一辈子都有音乐才能。而数学方面的神童大多数都命运坎坷,长大后无声无息者颇多。但是,伟大的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安培11岁时就解决了最复杂的难题,成人后仍然才华横溢。

什么是神童?医学家认为,小时候的才华是内分泌腺中荷尔蒙水平高的结果,其中包括垂体和肾上腺。天才儿童的神经系统在整个机体还没有发育起来时就已高度发达。从医学观点来看,这没有危害。这种儿童有很多,约占人口的1%。男神童比女神童多。如果孩子是左撇子,父母最好不要强迫他改过来,因为大多数神童都是左撇子。

儿童才能有两次显现的机会,三四岁通常会表现出数学和音乐才能,12岁以后会表现出文学和设计天赋。这四个方面是出现神童最多的领域。父母是夸大还是贬低孩子的才华?两种做法都会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这会导致孩子成人后成为一个很平常的人。神童父母的任务是,不要给孩子制造麻烦,让他正常发展。

重视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又称“情绪智商”,是美国心理学家相对于“智商”提出的一种心理能力。情商主要包括自制力、热忱、毅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

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众所周知,影响儿童成长及至成熟的两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甚至包括身体素质等生理因素。由此看来,非智力因素中就包括着“情商”。

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作为人体的操作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或情商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目前在婴幼儿教育中,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应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品质培养,但在相当一部分父母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轻“非”的倾向。这里,固然有相互攀比,随波逐流者,但在一些父母的思想深处,认为将来只要孩子有知识、有能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者也大有人在。从而忽略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怎样开发婴幼儿的智能

人的基本智能可分为八种类型,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但是,开始时它们并不是时刻都能被孩子体现出来的。因此,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全面、细心地观察孩子方方面面的表现,从而挖掘出他的优势智力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以下,我们为父母罗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种表现,千万别忽视这些表现,因为,它们正是孩子发挥潜在智能的体现:

1.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2.常给孩子朗读的故事,要是你更换了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

3.喜欢给别人讲故事,而且还讲得绘声绘色。

4.喜欢提些怪问题,如人为什么不会飞等等。

5.喜欢把玩具分门别类,按大小或颜色放在一起。

6.喜欢伴随乐器的弹奏唱歌。

7.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8.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9.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

10.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11.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12.喜欢自己动手,而且很多东西都一学就会。

13.特别喜欢模仿戏剧或电影人物的动作或道白。

14.善于体察父母的心情,领会父母的忧与乐。

15.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

16.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17.善于把行为和感情联系起来,如说:“我生气了才这样干的。”

18.善于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9.善于辨别出物体之间的微小差异。

20.喜欢摆弄花草、逗弄小动物,而对一般的玩具兴趣不大。

测试分析:

如果孩子如果第1、2、3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语言才能。

如果4、5条表现突出,说明有逻辑-数理方面的天赋。

如果6、7、8条表现突出,可能是个音乐苗子。

如果9、10、11条表现突出,说明有丰富的空间想像能力。

如果12、13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力。我们的幼儿园也有发展以上智能的活动和游戏,如:多元智能结构游戏就是专门发展孩子空间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的。家长可以到班上看自己孩子的建构作品。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这些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语言智能

是指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对于人类的每一个新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宝宝逐渐掌握了与别人正常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后,才逐渐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口语、进行早期阅读最重要的时期。

空间智能

是指人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空间概念的认识,以及对物体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在生活上,空间智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2~6岁是宝宝空间智能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数学逻辑智能

是指人能够进行数学运算、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让孩子数一数自己有几个眼睛、几个鼻子、几个耳朵、几个嘴巴,又或者让孩子数数有几朵花?说出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完成这样简单的游戏所需要的就是数学逻辑智能。出生几个月的宝宝就能分辨多和少,1岁的宝宝可以知道大和小的关系,3岁左右的宝宝就开始形成数概念,所以,小宝宝也是可以培养数学逻辑智能的。

肢体运动智能

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比如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想法和感觉,用双手灵巧地摆弄玩具,使用工具,还有像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等身体技巧。

0~3岁是宝宝的身体运动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

音乐智能

是指人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与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孩子相比,前者的阅读、写作、数学、语言成绩比较好,注意力集中程度比较高,空间推理能力也比较强。

音乐还对口语学习有很多好处,能够帮助孩子快速掌握语言的节奏和音调,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

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积累社交和情感技能,减少表演焦虑,协助运动发育,增强创造性。

所以,从小让孩子听各种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对于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学习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用音乐来放松,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人际智能

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整个幼儿期的孩子都无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无意识之中就认为自己所想即他人所想,自己所感即他人所感。

所以,给孩子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与同龄人充分交往。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尤其在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中,让孩子学习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

内省智能

是指正确地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并且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比如学会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会自己做计划并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些能力都是自我内省智能。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问孩子,“希望长大做什么?”“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问题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自然观察智能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能力。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必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他们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对于年龄小的宝宝,我们可以通过经常带孩子晒太阳、看风景、玩沙、玩水来让孩子喜欢大自然,大一点的宝宝,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阳台上种一些简单的植物,或者在家里饲养乌龟、小鱼等小动物,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动植物,让他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大自然的书籍,增进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关注。

每一个人身体结构不一样、生理功能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所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形成的智能结构就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不会给人的生活带来麻烦,恰恰是这些不一样,使每个人都能过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拥有每个人自己的个性,使人类社会充满了可贵的多样性。孩子之间的不一样,不是我们要去担心,或者要想办法让他们变得一样的,而是应该去尊重、去挖掘、去发展的。

发展宝宝独特智能4部曲

承认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

爱动的和不爱动的孩子,说话多和说话少的孩子,喜欢热闹和喜欢独自玩耍的孩子,没有什么好和不好之分,他们只是很不一样。

你的孩子虽然不会弹钢琴,但是他游泳很好;你的孩子虽然对计算没有兴趣,但是他很喜欢听故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和别的孩子很不一样。

努力了解宝宝的独特性

究竟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方面的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的相处,观察和了解孩子。

语言智能强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强,对语言的理解快;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孩子,计算能力好,喜欢推理分析;空间智能好的孩子,喜欢堆积木、建房子和画画;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好,模仿动作惟妙惟肖;人际智能强的孩子,天生一个领导者,善于和人打交道;音乐智能强的孩子,对节奏敏感,喜欢唱歌跳舞;内省智能好的孩子,做事有计划,并且充满自信;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孩子,喜欢动物植物,观察力过人。

只要细心留意孩子的表现,你就能发现孩子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从而了解他的优势智能。

尊重和珍惜宝宝的独特性

孩子喜欢动物,不喜欢乐器,不要强迫他弹钢琴;孩子喜欢运动,不喜欢画画,那也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避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你很欣赏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珍贵的,他也一样。

鼓励和发展宝宝的独特性

当你了解了孩子对恐龙、对动物有莫大的兴趣时,带他去自然博物馆,和他一起买关于恐龙、关于动物的书,鼓励他的兴趣,孩子长大时,成为生物学家的可能性就很大啦!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为他提供条件,说不定就能培养一个世界冠军呢!当然,不成名成家也不要紧,将来他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那也是快乐人生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尽量提供机会让孩子的多元智能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实,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智力潜能是很大的,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大得多,生活环境和教育会塑造我们的大脑和智力,丰富的刺激,能够塑造一个具有多元智能的大脑,单调的刺激就会埋没本来具有的多元智能的潜能。

所以,在孩子的大脑正在发展塑造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涵盖八大智能的每一方面,孩子的智能发展空间就更大,智能结构就更加丰富,将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

家庭是婴幼儿智力启蒙的良好环境

家庭是婴幼儿智力启蒙的良好环境,家庭中的婴幼儿智力启蒙教育没有固定的大纲和教材,教什么与怎样教主要由家长来确定。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脑子里想的、嘴上说的、手里做的全靠成人正确而及时的指导,家长几乎是他的整个世界。家长参与是婴幼儿智力启蒙的关键。

那么家长应怎样对婴幼儿进行智力启蒙教育呢?具体做法如下:

启蒙越早,智力起点越高

智力启蒙与孩子成长同步,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周围世界。研究认为,五岁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出生至二岁是儿童脑生理发育最快的时期;一岁是听觉发展的敏感期;2~4岁是口头语言、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最佳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发展敏感期;5岁左右是数概念发展敏感期。把握能力发展最佳期,此种能力便可获得较早、较快、较好的发展。而错过了某种能力发展最佳期,这种能力即很难再达到本来应达到的水平。

发展感知觉的训练要从婴儿出生后就开始,为促进婴儿听觉的发展,在婴儿醒着时成人应和他对话或让他听悦耳的轻音乐等。在出生二个月婴儿的胸上方40~70厘米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以吸引婴儿的视力集中,三个月时移动玩具能引导婴儿眼睛盯着物体移动。人们常说智力发展好的孩子聪明,即耳聪目明。因为通向大脑的一切外部信息,都是经由各种感官的接受和转换来完成的。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为孩子提供认识周围事物的具体内容,以增加知识信息,启发想象和思维如带孩子上街购物时,可让孩子默数货架上有几种蔬菜或水果;由开始认识货币看家长付钱,到学习使用货币应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或电视播放“动画片”等时间,教孩子认识“钟表”“几点几分”或早晨、晚上等时间概念。

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教孩子边拍球、跳绳边用母语或外语练习数数。下雨过后,孩子最喜欢趟水玩,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妈妈可端来一盆水,用腊纸或油纸折小船或用各种材质的小玩具同孩子一起玩“沉浮”的游戏。孩子在玩乐中获得知识效果最显著,特别是更小的孩子,知识都是玩乐中一点一滴在获得的。家长要做催发孩子智慧的有心人,善于因势利导,日积月累地使孩子丰富知识,开启智力。

科学研究文献资料及孩子发育成长的现实都证明,适时、适当的家庭智力启蒙越早,孩子的智力起点越高。

引导观察

婴幼儿智力活动的方法很多,观察物体是摄取怎样感受知识的大门,是智力的窗口。周围的自然、社会都可成为触动孩子智慧的引发物。家长应经常引导孩子观察家乡著名建筑、名胜古迹,认识蔬菜、水果、花草、树木、鸟、鱼、昆虫和野兽,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根据季节的变化,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找出主要的季节特征。孩子对周围事物接触越多,也就越会注意观察周围事物。

根据观察内容不同,可采取有顺序的观察或比较异同等观察方法。观察前家长要向孩子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如观察“牵牛花”,请宝宝看看牵牛花开了没有?有哪几种颜色?花的形状象什么?孩子带着这些题目有意识地去观察、去思考,他们会蹦跳着说:“我看到牵牛花开了,有大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有紫色的,还有带白边的。牵牛花象个小喇叭……”。观察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培养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常见的婴幼儿家庭智力测验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但是这段关键时期应该如何把握,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吃得好就行,或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让孩子识字、做数学题等。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养育0~3岁宝宝的正确方法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多与孩子交流、做游戏。

其中,积木是适合宝宝的玩具之一。9个月的孩子开始能独自坐稳,灵活地转身,这时可以让孩子玩简单的积木,例如搭高。在搭高的过程中,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年龄稍大一点,可以让孩子玩较复杂的积木,例如让孩子用积木搭建不同的造型。这样孩子的手指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在游戏中都能得到训练。家长不妨自己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土玩具,与孩子同玩。

自制玩具一:钓鱼

适合1岁~1岁半的孩子。所需材料:硬纸数张(剪成鱼形),回形针数个(做鱼钩),线,小木棍(做钓竿),磁铁(与硬纸贴在一起)。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手指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等。

自制玩具二:自制图片

适合1岁半~2岁的孩子。所需材料:纸、画笔。家长可以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图片,例如画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同时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指出两幅图的不同,这种针对性强的图片能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可以灌输类别、数字的概念等,对孩子有启蒙的作用。

自制玩具三:高尔夫球杆

适用1岁半以上的孩子。所需材料:塑料瓶一个,瓶口可用卷成柱状的报纸塞住,延长整体长度;小球一个。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的手臂力量,手眼协调能力。游戏不只是玩玩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孩子的个人事情,玩具是一种教具,是可以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实物桥梁。

另外,可以与孩子一起唱儿歌、玩故事接龙等游戏。

十月怀孕诞子,面临着的就是对宝宝的学前教育了,蹒跚学步的孩子会整天缠着你,耗尽你的体力、精力。也许您觉得学前教育比怀孕还辛苦,要知道你也是可以和宝宝一起游戏的呀。这里教你几招把带宝宝的麻烦变成和他交流的机会,和他一起玩耍,并且寓教于乐。

下面给烦恼的妈妈们支招:使宝宝智力提高的几个小游戏,用我们绝妙的方法,使他在游戏中既轻松愉快又刺激大脑发育:

睡前游戏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时,不妨把故事主人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