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创意策划学
6292800000033

第33章 文化创意策划人才的基本素质与资质

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对活动主体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农业时代的要求首重体力,即具有强壮劳动体能的人。工业时代所要求的,不仅是要具有一般体力,而且还要掌握专门技术。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则是具有创造力的高智慧的人。著名文化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继农业经济时代(A)、工业经济时代(M)、服务经济时代(S)之后的“创意时代”(Creative Age)已经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到来。佛罗里达指出,在创意时代,人力资本或创意人才成为主要生产活动要素。因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真正的财富源于由思想、知识、文化、技能和创造力所构成的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和集体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因此,人力资本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和竞争要素,能否拥有相当数量的各类创意人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理查弗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指出,创意人才是指那些从事“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工作的人。

一、素质与资质概念的界定

1.素质的定义

关于素质的定义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各不相同的界说。辞海的解释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但素质是人的能力的自然前提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人的神经系统以及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特别是脑的微观特点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是一种新的形成物,它是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活动的“合金”,是人的生理解剖特点、个性心理特点及社会意识品质所构建起来的一个整体,即人的各种身心特点的系统。比较而言,这种观点更加符合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素质指的是个体完成一定工作与任务所需具备的基本身心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2.资质的定义

资质原本与素质同义。《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天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南史?宋始兴王?传》:“?少好文籍,资质端妍。”这里的资质都是指素质。辞海将资质解释为人的天资禀赋。而在心理学上,“天资就是指构成人的发展能力前提的天生素质的综合。在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有的人对某种活动的能力发展较为迅速,较易获得较高成就,而另一些人则不能,这种差异是由人的天资的不同形成的……但是,天资并不能完全决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不过,现在人们使用“资质”这个概念,主要不是指天资,而是指企业或个人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资格和能力。单就个人来看,主要是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和期望的知识、经验、技能、创造力等方面的对应性能力。比如,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和中青在线联合举办的“创业指导服务人才资质认证培训项目”,就是通过面授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帮助参训者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创业能力;并将创业知识融会贯通,指导没有创业经验的人开展创业活动。还规定凡参加培训并通过相应考试合格者,由中国青年高级人才评定办公室统一颁发创业资质证书,作为劳动者求职、任职、创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参考依据。这里的资质主要是指资历、资格、能力等后天因素。

无论是资质还是素质,均与先天禀赋有密切关系。最理想的状态是先天禀赋优势与后天学习努力的发展方向能够吻合,即将人的各种身心特点的系统与特定的工作需要结合起来,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望成功。比如一个天生五音不全的人要成为歌唱家,虽然不能说不可能,但总不如那些天生就有“音乐细胞”的人成功率高。所以,从行行出状元的角度来看,智慧的思路不是和自己的天资较劲,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资质发展方向和领域。

二、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素质标准的调查

1.德国心理学家海纳通的十二特质说

海纳通经过深入调查指出,创造型学生有下列十二种明显的行为特质:内倾多,外倾少;很少受暗示,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依赖于某个集体;高分数的情况不如别的同学多;提问多于非创造型学生;思维极其灵活;诙谐、幽默;在其他同学的面前经常表现出不善于交往、不乐于助人的举止;宁愿一个人独立地工作;觉得自己与父母、老师及同学之间有距离和隔阂;倾向傲慢,觉得自己胜过别人;从社会关系看,不属于那些惹人喜爱的人群。

在这十二项特质中,除第六项属于智力因素外,其余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第四项甚至是反智力的。

2.日本心理学家恩田彭的六大特质说

恩田彭认为,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学习特征:在学习内容上,他们对记忆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喜欢自己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在学习态度上,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思考问题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他们不按规定的时间去学习,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上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他们不仅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吸收;他们对词语符号特别敏感,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动机上,他们既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又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而且相信自己的直觉。通过这六项特征我们不难看到,创造型学生的素质不仅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具有广泛的兴趣和批判意识。

3.美国管理协会二十资质说

美国管理协会曾对全美事业成功的1800名企业家进行过调查,得出成功管理人员具有的二十项素质和资质:工作效率高;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有主动进取精神,总想不断改进工作;有概括能力;有很强的判断能力;有自信心;能影响别人提高工作能力;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善于用人;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热情关心别人;能使别人积极而又快乐地工作;能实行集体领导;能自我控制;能自行作出决策;能客观听取各方面意见;对自己有准确估计,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勤俭;管理人员还必须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在这二十项素质中,真正属于智力因素的仅有五项,其余十五项均属于非智力因素。

4.英国著名学者安德鲁?D?布朗的六维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安德鲁?D?布朗在《六维领导人》一书中提出考查领导人有效性的六个维度:令人信服的英雄;技艺高超的演员;充满自信的不朽者;明智的权力运用者;作用显著的外交家;自愿的牺牲者。他所提出的这六个维度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比如有学者根据现代跨国公司面对的不同民族文化,提出文化人类学是考查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维度;还有的学者提出作为公仆的领导人等。但是布朗认为以下四项是一切领导人和管理者必备的特质:成熟,不是生理上的,而是指智力和情绪,一种开朗、均衡、利他的性格;智慧,并不是简单的拥有知识,而是一种直觉,是好奇心、对学习的渴望、对新生事物的开放三者的合成;诚信,即在思想和行动上,在所说的和所做的都表现出一致性;勇气,是指一种能够控制危险的情况,使之从可能带来的灾难的方面引向好的方面的一种英雄主义的品质。

5.美国著名学者鲍莫尔的十大素质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鲍莫尔提出的企业领导人素质模式,共有十个项目:合作精神:愿与他人共事、合作,对人不压服,注重说服;决策才能:能够依据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地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组织能力:善于发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恰当授权:把握方向,抓住大事,小事分给下级做;善于应变: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勇于负责:对社会、职工、消费者有高度的责任心;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技术、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力;敢冒风险:有雄心,敢于承担对企业发展不利的风险,敢于打开新局面;尊重他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并能吸取合理的意见,不狂妄,能器重下级;品质超人:品质为社会和企业内部的人所敬仰。

以上我们介绍了英美德日四国具有代表性的五种创新型人才标准观念,有的笼统一些,有的细碎一些,但均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重视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格、人品。另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的一项持续了50多年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特尔曼从1921年开始,从幼儿园和中小学中选拔了1528名高智商的儿童和少年,这些天才少儿平均智商为151分,其中80人的智商高于170分。特尔曼对这些小神童都做了详细的卡片,每隔5年进行一次追踪调查,一直持续了50年。到1950年时,其中的800名男性平均年龄40岁,特尔曼将他们与随机抽取的另外800名男性做了对照研究,发现天才组共出版了著作67种,发表学术论文31400多篇,发表文学作品2000多篇,有47人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年鉴》。就总体贡献来看,天才组远远高于随机抽取的另外800人,几乎高出10~20倍。但是天才组也有20%的人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成就。而常人中也不乏杰出成就者。由此,特尔曼得出第一条结论:智力与成才具有重要相关,但不具完全相关性。特尔曼又对这800名神童出身的男性按成就大小进行排序,对其中成就最大的160人和成就最小的160人进行比较,发现者两组人在智力上几乎没有什么差距,但在个性品质上差距极大。特别是在进取心、自信、坚持性、献身精神、超人勤奋、不屈不挠、坦率、诚恳等方面,高成就组特别突出,而低成就者表现一般。于是特尔曼得出第二条结论:性格品质与成才具有密切相关性,他甚至断言:“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的调查研究,还是特尔曼的跟踪研究,都揭示出一个重要的成才理念,这就是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关键因素,而智力因素是成才的主要因素。这对于我们今天举国上下过于迷恋和尊崇智力因素,而严重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是很有警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