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6291400000062

第62章 自尊是孩子的本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个层次: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第三是被爱需求,第四是被尊重需求,第五是自我实现需求。可见人都有尊严,都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本能需求,这是人的本性。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少儿的自尊意识早在4~6岁便已形成,此时他们已能区分“好的我”和“不好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日益提高。诸如对孩子频繁的哕嗦,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的肉刑等种种错误做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孩子有着非常复杂、灵敏的感觉系统,他又有像成人一样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务必要谨慎,要慎言、慎行,要三思而言,三思而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领会这个原则,并认真按照这条原则去做的家长却不多,他们常常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的思想、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愿望,忽视孩子的尊严。

一次,一位母亲带她上初二的儿子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她当着孩子的面开始数落他的不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学习没兴趣。讲着,讲着,孩子皱起了眉头,但妈妈不在乎儿子的情绪变化,继续讲;孩子噘起了嘴,她还在继续讲。孩子明显地表示不满意了,他不回答任何问题,母亲仍不肯住口。最后,孩子气乎乎地站起,面对着墙壁,呜呜地哭出声来。

这样的教育方法,除了伤害孩子的自尊,别无他效。父母的其他一些错误做法还有:当着同学,朋友的面揭孩子的短,频繁使用的语言暴力,情感虐待,不信任孩子等。

有一位母亲讲述了她的经历。有一次,她读初中的儿子“考砸”了,因害怕大人唠叨没完,就谎报了成绩,直到卷子发下来,母亲才知道受了骗,于是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顿。以后,无论是测验还是考试,她都预先到老师那儿打听成绩,再找儿子核对。一次,老师报错了成绩,两人自然没能对上号。

母亲大怒,说儿子又在撒谎。儿子不服,反问她:“你怎么知道我在撒谎?”母亲就将到学校打听成绩的事说了一遍。谁知儿子听罢扭头就走。从此,再问成绩的事,他死活都不开口。

这位母亲后来才知道,自己背着儿子去学校打听成绩的事,极大地伤害了儿子的自尊。

孩子陷入烦恼,孩子出现与大人不合作,往往都是因为失去了父母的信任。可见,父母和子女交往,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多么重要。父母首先要尊重与理解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为教育好孩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孩子信任父母的标志,是他遇到问题时能找父母解决,把父母作为知心朋友对待。因为他知道父母是最关爱他的人,一定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孩子就会把他内心的秘密透露给父母,并相信父母一定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为了建立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家长必须起主导的作用,为此要做到:

①真诚。真诚地向孩子敞开你的思想和感受。当你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好时,你可以说你很烦恼;如果对孩子的表现很不满,直接对他讲出来要比用隐讳的方式更好。

②必要时认真承认错误。父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妥的做法甚至错误。如果能坦诚地面对这些过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孩子说明情况,纠正自己错误的做法,弥补父母失误带来的损失,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孩子不仅能通过一件具体事情懂得一定道理,而且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敢于修正错误的好品质。相反,如果父母文过饰非,坚持错误,那么就会给孩子留下“父母不会有错误”或“父母犯错后从来不承认”的印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③保持始终如一的信任态度。对孩子的信任始终如一,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当孩子预先知道家长对他的行为将怎样对待时,他们就会感到比较安全。这种安全感也是构成孩子对父母信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