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6291400000050

第50章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身上却很少体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过问。凡此种种,令人忧虑。

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讲了如下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刚送走我的父亲,儿子便认真地对我说:“爸爸,莫把钱给爷爷,我们自己都没得用了。”看儿子那认真的样子,我的心凉了半截:这就是我将来老有所靠的儿子吗?

“谁最关心你?谁对你最好?”我把儿子抱坐在大腿上,认真地问他。“爸爸妈妈呗!”“将来爸爸妈妈老了,挣不到钱了,你给不给爸爸妈妈钱用?”“当然要给!”“这就对了,爸爸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像我们关心你一样地关心、爱护我,辛辛苦苦地种地、挣钱,勒紧裤带送爸爸上学念书。现在他们都老了,我该不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该不该给他们钱用啊?”“该!”孩子虽然明白了这简单的道理,我的心中却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用无私的爱,养育出一个自私的儿啊。

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很容易看出一个孩子是否孝敬,养就一个人的孝敬观念也要从小事做起。这位父亲抓住孩子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的做法是很对的。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还有一个看起来平常但很重要的就是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母难日”。在为孩子过生日的问题上,我们有些当父母的走入了误区:一年又一年,花许多钱为孩子过生日,把孩子放在餐桌的首席上,供着、哄着。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日本孩子就称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过生日时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出生之日,正是母亲最痛苦、最艰难的日子,也是父亲最担心、最紧张的日子。

其实,把生日称为“母难日”的说法,源于中国,在元代就有记载,现在重提“母难日”正是为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逐渐形成孝顺的观念。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质,进入社会后,才有可能做到关心他人,才有可能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

5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酷热难熬。东方某国一位12岁的瘦弱少年,正气喘吁吁地砍伐着粗大的树木。持续一个星期的卖命,他得到5角钱工资。一接到这血汗钱,这个孩子就发疯似地奔下山去,冲进商店,举着这张被汗水浸透的纸币为妈妈买了一把篦子和一面镜子,接着走几十里山路向家赶去。当母亲知道这两样东西的来历时,心如刀割一般,看着身旁又黑又瘦的儿子,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滚落了下来……这位7岁丧父、受尽磨难,但却非常懂得孝顺的孩子,在50多年后成了这个国家的第13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