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6291400000140

第140章 让孩子正确对待逆境

家庭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应在于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克服日常生活中的依赖心理,敢于把孩子“逼”到必须自己解决困难的境地。这应该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护,而并非是对孩子的无情。

有位知名的企业家在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让他到离家很远的一位亲戚家去帮忙。由于带的行李较多,匆忙中他把父母给他画的路线图和装有路费的钱包忘在家里了。当他走了四五公里到达车站时,才发现自己的疏忽。当时天色已晚,他没时间回家去拿,于是站在车站,希望父母发现他的疏忽能及时把钱包和路线图送来,但是等了好半天,也不见父母的身影。正当他不知所措时,突然发现车站前有一个废品收购站,于是他就考虑自己身上的什么东西最值钱,最后他卖掉脚上的鞋,买了车票,赤脚到了目的地,通过打听找到了亲戚家。

现在的父母处在故事中的情况下会怎么样呢?现在的孩子出门之前,什么东西都是父母给准备好;孩子出门之时,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孩子走后若发现有什么东西没带上,父母往往比孩子还惊慌失措,赶快追在孩子后面给送去;天突然下雨时,父母总是赶快拿雨伞去接孩子。父母总是不给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不给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孩子怎能离开父母的庇护,逐步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呢?所以,不要害怕孩子面对难题,有时父母知道孩子遇上困难了,只要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难,父母不妨佯作不知,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生活在父母身边,生活安定。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环境,体验平时所体验不到的艰辛,借助“他山之石”来磨炼孩子,让孩子更全面地理解生活,增强适应性。这会使孩子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浙江日报》刊载的由记者王成志采写的《慈母的“狠心”》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家住重庆市江北区中兴路的中年妇女贺素碧为了根治儿子乱花钱、爱吃零食、痴迷打游戏机、拿人家东西等不良习气,“狠心”地把7岁的儿子从都市“流放”到川东一个偏僻而艰苦的农村,专门让孩子“吃苦”、“受难”。在农村,由于优秀教师白应芳的教育,她的独生子终于克服了不良习气,功课全优,加入了少先队,还当上了班干部。

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假期里把孩子送到乡下的亲戚家去生活一段时间。孩子在外人家中,会发现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不方便,不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心所欲。离开了父母,孩子也无法撒娇,对不习惯的一切都只有忍着,强迫自己适应——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住到处都是蚊虫的房间,没有游戏机可玩,甚至没法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一切和自己家中完全不同。

然而,正是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学会忍耐,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生活。而且,通过与他人相处,孩子还能更善于观察他人。这种体验,能有效地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而对陌生的新环境,孩子虽然会觉得不习惯,但同时也会对新生活抱以极大的热情,充满新奇的喜悦,因而也会鼓起勇气去战胜困难。心中满怀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孩子去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吧,相信这会使孩子从体魄到精神面貌都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