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6291100000041

第41章 “沈氏陷井”骗巨款

她,五十多岁,名叫沈陷,是福建省同安县新店乡后村颇有名气的懒婆娘。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成年,可是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家境日益贫穷,到一九八四年,竟欠下外债四千多元。

眼看别人都走上致富之路,她也异想天开经起“商”来。

然而她的经商和别人不同,不买不卖,不走街不串巷,竟是独树一帜地坐在家里开起了“银行”。

钱存我这里不用怕,我的生意是有‘源头’的,存期一到还本付息,月息九厘,比银行商得多呐。

沈陷一通吹嘘,竟然有人相信,二十几户农民拿着少量现金先作试探存人,总共才有一万七千多元。

沈陷见来钱太慢,便大肆宣传她的靠山在南洋做生意,在厦门办工厂。还没人相信,她又把以前的债主叫来,当面还清欠债,付给利息,并声称这是南洋的“源头”送来的钱。

虽然存钱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沈陷还是嫌太少。于是她又别出心裁地雇了几个无事可干的人来当“贩脚”。贩脚代她去各县乡收集存款,回来后按收到的存款多少领取“抽头”。一方面贩脚的收入颇为可观,一方面这些贩脚山南海北地跑,成了沈陷的义务宣传员。这一招果然奏效,一个月时间,竞收到存款三十多万元。

沈陷高兴万分,决定继续扩大战果。一面提高存款利息率,一面多给贩脚抽头。一个贩脚找到一万元,抽头钱给三百元。贩脚们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他们也跑得更勤了。有一个善于钻营的贩脚,不仅吸收私人存款,还通过某机关的会计将公款二十八万元挪来沈氏银行。这个贩脚一把便拿了五万多元的抽头,由此发家致富。

当贩脚能发财,对于当时守着土地还没学会经商的农民来说,真是喜从天降。许多人不请自来,贩脚队伍一下子大到五十多人。他们跑遍了同安周围的十几个县。

为了以高息使更多的人来存款,她把月息九厘提到一分五,后来又提到高到百分之二十二。

存一万元,一个月就赚两多元,这比做什么生意都赚钱啊!

农民们又惊奇又红眼。一个村支书把准备摘家庭副业的四万元一下子存入沈氏银行,副业也不搞了,静等坐食其利。某民办教师把准备买汽车的一万五千元也存进沈氏银行。甚至有的村干部把村里存在信用社的钱取出来,也存人沈氏银行……

不到一年时间,沈氏银行已吸收存款一百多万元。

懒婆娘变成了“财神婆”,她自己也风光起来了。不仅为两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而且家里吃的用的全部现代化。就连村干部对她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村治保主任当了她的私人保镖,出入相随,形影不离。这位保镖干了五个月,连钱带抽头竞得了二万多元。

有人要问,沈陷吸收这么多存款拿去干什么了呢?回答是,她什么也没干。既然什么也没干,如何支付如此高额利息呢?

沈陷其人连自己的名字也不写,更没有半点金融知识。她的十分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只要有人来我这里存款,我就有钱花。所以,开始存款的人一年后陆续提取存款和利息时,沈陷便着了慌。存人的钱已经在一年中耗去了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五,又拿什么还本付息呢?许多尚可称为精明的庄稼人,既使不懂得什么金融知识,这个账还是会算的。

于是,“沈氏银行”便出现了一九八五年三月的危机。款额下额下降,付出额猛增。新债拉不到,旧债难还。沈氏银行陷入了困境。

然而,沈陷并没有迷途知返。为了维持她设下的陷井,她又妄想“打人银行和企业”。第一次她的手下从一家供销社挖来公款四万多元,这根本无济于事。第二次又托人以经商为名,骗取银行低息贷款十万元。

沈陷把刚从银行贷来的现款堆在家里,又宣传起她的“源头”如何可靠来。一时间又有许多农民上当,来存款的又渐渐多了起来。

有个副乡长以买船为名,在信用社贷出一万五千元,又四处拆借,凑了四万元送到“沈氏银行”存了起来。

一个供销社的汽车司机,竞把交他买汽车的五万元公款存进去,想谋取个人私利。

这一次小小高潮,使沈陷吸收存款的总金额超过二百万元。二百万元,仅付利息和抽头就要付出五十到七十万元。沈陷此时已经只有空架了。

沈陷见势不妙,便离家远逃外地。然而她终究逃不出公安机关的天罗地网。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八日深夜,出逃的沈陷终于落人法网。

[评析]:一般骗子都是极端精明的人,而沈陷只不过是一个无知村妇,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竞骗取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其中不仅有村干部,还有副乡长一级的国家干部。其奥妙在哪里呢?其中奥妙不仅在于沈陷的谎言,而且在于受骗者心中。他们为什么受骗?答案只有一个字:“贪”。上当者无不因为贪图她的利息。因为自己心中有“贪”作怪,致使本来不明亮的眼睛又蒙上一层灰尘,怎么会识破骗局呢?

当然,农民的愚昧无知也是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