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带,到处都有茶馆酒铺,走路的人累了随地便可找到喝茶、饮酒的地方,价钱也很便宜。
说清朝时候,有一家酒馆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人喝完酒匆匆地走了,却把钱袋丢在桌子下面的横撑上。跑堂的看见了,便拿起来,点了一下,里面有两枚银元,几十文铜钱,便收了起来。
一会儿,那客人回来找钱袋,跑堂的便拿出钱袋还了他。
不料客人一点钱袋里的钱便大叫道:我这钱袋里有四十块银元,二百多铜钱,怎么只剩两块银元……。
跑堂的一听也火了,说:我好心把钱袋给你收起来,你反来讹我。
客人说跑堂偷了他的钱,跑堂不服,两人便在店里吵起来,店里客人见二人吵架,不明究竟,不免说长道短。
这时,一位喝酒的书生走过去,拿过客人的钱袋看了看,又问客人道:“你的钱袋是放在哪里的?”
客人说:“就放在那桌子的这根撑上。”
书生拿起钱袋走到客人指的那桌子前,将钱袋放在桌撑上问:“是放在这里吗?”
客人说:“就是放在那里的。”
书生说:“好吧!现在我来还你钱。”说着便从身上摸出三十八块大洋和二百文铜钱往客人的钱袋里装。这多钱一直把客人的钱袋装得满满的。装好后,问道:你原来是这么多钱吗?
客人满面笑容地说:“是的!是的!是这么多!”
书生将钱袋递给客人说:“请你按原来的样子放好。”
客人拿起圆鼓鼓的钱袋往桌撑上放时,却无论如何也放不稳,一松开钱袋便往下掉。
书生对看热闹的客人说:你们看,装了这么钱的钱袋能放在桌撑上吗?
看热闹的人都恍然大悟,不由哄然大笑起来。那客人羞愧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书生对那客人说:你说你的钱袋里有四十块大洋,二百多铜钱,而且还能搭在桌子撑上,看来一定不是这只钱袋了。
既然这只钱袋不是你的,你不能拿走,还交店家保管吧。你的钱袋丢到哪里去了,你自己去别处找吧!
书生说罢,将自己的钱收回,又把钱袋交跑堂保管。那客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评析]:对付讹人钱财的骗子,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讹不成,反赔老本。书生之妙计反讹,便用得恰到好处。
书生之计,看起来很简单,而其中却巧妙运用了形式逻辑中的反证法。即,首先假设客人的钱袋里有那么多钱,然后把钱数装好,因为这么多钱不能放在桌撑上,因而得出结论:钱袋里不可能有这么多钱,或这钱袋不是你的。又因为客人一口咬定钱袋里有那多钱,故尔,结论只能是:这钱袋是不你的。
逻推推理即是说理、证明。所以,客人在书生证明钱袋不是他的以后,无话可说,同时也暴露了他讹人的本心。因此,此计妙在它的科学性,结论无可辩论,实乃巧心计的结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