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能力有多高?你将来会赢得怎样的成功?
也许,你总是觉得:我能力很平常,甚至很平庸,此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还奢谈什么成功?
且慢,我们先看看下面的故事。
马克·吐温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位游客来到天堂,问圣彼得:“是否可以见见生前世上最伟大的一位将军?”圣彼得指指站在身边的一位天使。游客认定这位天使不是什么将军,而是鞋匠。
“是的。”圣彼得回答说,“如果他在世时当上将军,他就会是最伟大的将军了。”
鞋匠本是将军之材,之所以在世时没有成为将军,只因为他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这便是寓言的寓意。
是的,人的能力好比金矿,开采之前是潜埋在地下的。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大脑潜力的10%。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认为,一个人已经利用的能力不过占其潜能总数的6%;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估测,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最多只是他全部潜力的4%。
对于数字的确切性,我们无需苛求。但是,心理学的确告诉我们:我们的能力都是潜伏状态的,普通人所发挥出的能力,只是他头脑中蕴藏的潜能的极小部分。这便是我们许多人没有走向更加成功的缘由。所以,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能力,就要去积极地开发自己的能力。我们把这本书叫做《开发你的潜能》,就是为了体现一个主旨:帮我们把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变成现实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美国人最初靠养猪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偶然得到一个消息:前线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他立即向银行贷款,买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两家蔬菜脱水工厂,专门生产供部队用的脱水土豆。
过了两年,纽约有一位化学师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买下脱水蔬菜工厂的美国人,认定这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军需产品,果断地买断了化学师的生产技术,大量生产炸土豆条,产品果然一炮打响。
然而,作土豆条的工艺也有缺点。每个土豆只能利用一半,其它的都被当作废料扔掉了,浪费惊人。那位美国人在剩余的土豆里拌入谷物,用来作牲口的饲料,饲养了前线15万匹军马。
前线部队有数以百万计的车辆,每天消耗的汽油非常可观。他又抓住这一良机,用土豆来制造以酒精为基础的燃料添加剂,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那位美国人还把土豆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糖量丰富的废水,灌溉当时的农田,把土豆喂养战马所产生的马粪收集起来,作为沼气发电厂的材料。整个二战中,他的土豆系列产值超过了10亿美元,利润超过了6亿美元。
他就是被称为“土豆富翁”的J·R·辛普洛特。
一颗小小的上豆,辛普洛特把它开发到了极致。同时,也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到了极致,获得了极致的成功。
其实,人生有时就像一颗土豆。我们也许很普通,但是,只要充分开发,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脑子里原来蕴藏着很多的能力,一样铸造成功的人生。
那么,在心理学上究竟什么叫能力?
能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也就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通常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我们在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就是一般能力,又叫认识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力。而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社交能力等就属于特殊能力。我们在本书中着重谈的是一般能力,也就是智力。顺便指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是有机联系的,任何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生活中,不少人把知识与能力混淆,甚至把考试分数好坏,理解成能力的高低。这不够正确。不错,能力与知识是有联系的。比如,一个学生识字和计算的能力,只有在识字和计算活动中,即掌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而这种能力的较好发展,又使识字和计算活动进行得更快更好,也就是便于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能力与知识又有区别,不是一回事。比如,两个同班级的学生,考试都得了100分,可是,平时一个学得轻松,一个学得费力,答卷时所用用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差不多,可能力的差别较大。可见,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发展了相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