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已成过往,而他们的影响却始终是现实的,这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消极色彩。
只是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后人也往往只是看到了魏晋名士们的表面,学到了他们的皮毛,他们苦闷的内心却是很多附庸风雅者所难于理解和不愿领会的,结果,“因为只学他们的皮毛,于是社会上便很多了没意思的空谈和饮酒。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响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计’,毫无实际了”。这是最使人由衷叹惋的,乃至今日这都不能不作为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一种莫大的提醒。
最后,再拿鲁迅先生用心非常的议论作结吧:“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昭)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昭)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直得多。”
呜呼!斯人慨然,其魂凛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