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人的人格
6285900000084

第84章 嵇康的家世及其生平志趣

嵇康在“竹林七贤”中年龄应该是偏幼的,他与山涛之间差了大约20岁,与阮籍也差了13岁,可是由于他天性早熟,无论其思想还是精神品格都巍然自成一家,以是颇为时人所爱重。

根据《晋书》中的记载,嵇康(223-262年或224-263年),字叔夜,谯国铚人(今安徽宿县西南)。他的祖先本是浙江人,因为躲避仇家,才迁居到安徽。他们安家在宿县一带一座名叫嵇山的旁边,为此也就把家族的姓氏改作“嵇”。嵇康的哥哥叫嵇喜,很有才干,官历太仆、宗正(皆为三品衔)。其“家世儒学”,但一直未有什么显达的人物。

嵇康从小就非常不幸,成了孤儿,主要是其兄嵇喜将他一手带大的(据说嵇康还有一长兄,母丧亦较晚)。不幸的身世也同时造就了嵇康早熟的天性,“有奇才,远迈不群”,也就是说从小就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嵇康身高约在一米八五左右,“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说是个才貌双全的绝对大帅哥,而且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还不仅如此,嵇康居然还被人认为具有帝王之相(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这就不是一般的赞誉了,可谓人中极品(不过这也可能是他人生悲剧的一大渊源);虽然我们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具体想象嵇康长得究竟有多么英俊不凡,可是他在其当时的人眼中,一定是个令人人皆为之侧目的典范人物(《世说新语》中倒有不少类似这样的记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嵇康像,选自清·顾沅辑《古圣贤像传略》。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然而嵇康却并不以他出色的天资为意,他为人恬静寡欲,不拘小节,简单随性且大度,当时的名士都喜欢与之交游。

嵇康悟性非常,为学乃无师而自通,博览群书而能够会通其中大义,非常偏爱《老子》和《庄子》这两部经典。可能因为他的家乡和曹魏宗室的家乡靠得很近(也可能家族之间有些联系),嵇康本人又如此一表人才,竟得以与之结亲,妻子长乐亭主是魏武帝曹操的庶出子沛穆王曹林的孙女。婚后,嵇康就得以官拜中散大夫(是个中品的闲职),以后又移居山阳(在今河南焦作一带)。总之,嵇康最初的生活过得还算平静。

嵇康平日里还喜欢钻研一些“养性服食之事”,并且很有心得(这是当时的一种风尚,认为可以强健身体);他还擅长弹琴咏诗,以此陶情谴兴,自足于怀,他的一首《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一就尽显风神骨气,非常知名:“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他还认为所谓“神仙”都是天生的,而不是人所能够后学的,至于导养得理,那么还是可以做到像安期生、彭祖这样的长寿者的,于是就写了一篇《养生论》;还写了一篇论及“君子无私”的,则显示了他高迈的风骨与豁达开阔的心胸。不仅如此,嵇康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的文名传遍了四方,“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也就是说最与嵇康感到知己的是阮籍和山涛,而倾慕嵇康的人中还有向秀、刘伶、阮籍的侄子阮咸以及王戎,于是这七个人就凑到一起在嵇康寄居的山阳的一片竹林中开始了令人艳羡的交谊,所以后人就把他们七个人称为“竹林七贤”(当然,很有可能《晋书》中的说法是祖述前人讹传的;嵇康死后就又有了“山阳旧侣”的别称)。

虽然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竹林七贤”的材料驳杂而不可信,但是往往也令我们很难彻底推翻,就像“小说”也是具有一种艺术真实的,因此只能且信且疑之吧。以后,传言王戎在山阳与嵇康一块居住了大约20年,而他始终没有见过嵇康高兴或发怒的样子(“未尝见其喜愠之色”);还有,传闻说嵇康经常因为采药的缘故游览山泽,而每当游览至兴头上时,往往就忘记了回家;有的时候一些上山打柴的人半道上遇见他,甚至都还以为撞上了神仙呢。嵇康曾经和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隐士——孙登有过一段时间的来往(阮籍也和此人有交往),等到嵇康要和他分手时,孙登本来从不轻易说上一句话,但他最后却对嵇康说:“你性情直爽而不能妥协,才情又那么突出,可能会遭难的!”又有当时一个著名的养生学家王烈,和嵇康也很投缘,他对嵇康说:“你志趣非常却不能赶上一个施展抱负的时代,这都是命啊!”

“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总之就是说嵇康乃非常之人,故常遭遇非常之事。然而树大招风,嵇康的所谓隐逸于其社会影响而言总是带了一层鲜明的政治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