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6283800000062

第62章 西班牙:烧鞋背后的竞争智慧

老实人:中国产品在国外都是以低廉的价格出现的,这正是我们在国外的竞争力。

温州人:去国外赚钱是占领别人的市场赚得利益,因此不能将在中国的这一套经营思路用在国外市场,那一定会受到排挤。

温州的鞋业在各行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随着在中国市场销量越来越好,温州的鞋业也都在往国外市场发展。不过,因为国内国外市场情况的不同,这些精明的温州商人也不免会遇到挫折与排挤。但是,心理素质极好的温州商人似乎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正在慢慢地吸取教训,越走越好。

为了赚钱,温州商人走遍世界各地开辟市场。本来是想凭借着在国内的低廉价格获得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却不想也遭受了国外市场同行的排挤,而善于吸取教训的温州商人也从这一次次的打击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自从温州鞋商试图进入国际市场开始,就不断地在进行着外国市场的冲击。比如: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俄罗斯曾发生过一次查扣事件,温州东艺鞋业就卷入其中。这次查扣货物历时最长,整个浙商损失大约3亿元人民币,个别企业损失达千万元以上。还有在2004年2月12日,俄罗斯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华商货物,包括温州鞋商在内的中国商人,此次损失约3000万美元。

不过,要说让温州鞋商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还是2004年9月16日,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埃尔切发生的大规模的烧鞋事件。在这次的事件中,充分反映了温州鞋商单靠价格优势是很难在国外市场站住脚的,因为这势必会遭到同行的排斥。

2004年9月16日,在这个距离首都马德里420公里、人口仅有20万的西班牙东南小城埃尔切价值800万元的“中国制造”的鞋子被一群西班牙当地的不法分子付之一炬。西班牙鞋商信誓旦旦的说:“把进入这个城市里的所有鞋子烧掉”,一起针对当地华人鞋商的示威抗议活动迅速地走向了极端。

这场飞来横祸让当时在温州的华人很难接受,他们叫来了救火车,但是,西班牙部分抗议者躺在地上,根本不让救火车进去,并且警察也到置之不管。结果,当救火车进去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温州鞋的16个集装箱已经全都化为灰烬。

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了当地华商和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高度重视。通过彻查,这次烧鞋事件的原因终于露出水面。

原来,埃尔切是西班牙也是欧洲最著名的鞋城,有“欧洲第一鞋城”之称。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些华侨华人大量从中国进口便宜的中国鞋类产品,并且也在埃尔切开设了鞋生产厂和仓储式批发零售商店。中国鞋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打开并占领了埃尔切鞋城市场。

当然,中国廉价商品进入西班牙有人欢喜有人愁。西班牙广大老百姓对中国商品非常欢迎,但是,一些企业家和工会领导人却很忧虑,他们认为这将使部分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

明白原因的温州商人也悟出了竞争背后的智慧。的确如此,以温州鞋为代表的中国鞋之所以力压欧洲鞋,主要优势在于价格,欧洲鞋平均价格是温州鞋的3到8倍,可以说,价格的巨大差异是欧洲鞋的不可承受之痛,而且这个痛点在很长时期里都难以治愈。

温州鞋商虽然活跃在西班牙市场上,用在中国物美价廉的套路打开了市场,赚得了利润。但是,他们忽略了在西班牙鞋业市场上,不仅只有他们自己想要获利,当地的西班牙鞋商因为温州商人的价格优势都陷入了被动,于是才造成西班牙鞋商的联合排斥。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惨痛教训的温州商人在做国外生意的时候,已经变得很成熟了。通过这次烧鞋事件,他们深刻的领悟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虽然他们可以去世界各地扩展自己的生意,但是绝不是任意而为,他们必然会受到一些牵制。而要想改变这个局面,继续在海外市场生存下去,就要改变经营路线。

以低廉价格换得竞争力的手段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温州商人吸取了这个教训后,意识到,照搬国内的运作模式,将外国市场当成了国内市场是不实际的,国内动辄价格战,但在国外,单靠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于是,头脑灵活的温州鞋商开始提高鞋子的质量,加大科技投入,用同等的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鞋业竞争。

同时,在这次烧鞋的背后,还体现了暗藏着的竞争智慧:

(1)在国外市场上,要认清形势,不能单纯按照在国内的路径去竞争,要主动地与当地的同行进行沟通,不对同行造成过多的威胁。

(2)仅靠价格优势已经不能占领市场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还要靠技术竞争,提高质量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