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能够记住子女的年龄,是否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记住父母的年龄呢?就算能够勉强记住父母的年龄,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住父母的生日呢?
曾经看到某调查机构对100名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进行了一个对家庭成员生日、年龄记忆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100人中有57人不知道父母生日,74人不知父母的具体年龄。可是,当问及孩子和爱人的生日及年龄时,几乎全都迅速、准确地回答出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有利于提高现代文明的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让老人在寿宴、寿礼和欢笑中感受浓郁的亲情,这无疑是一种生动的敬老。作为子女,记住老人的生日是对父爱、母爱的一种回报,更是尊老敬老的具体表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构成了“孝”的内涵,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而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为老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则是这两者相互结合的生动体现。
记住孩子和爱人的生日无可厚非,亦是亲情使然。然而,多达57%的人忘记了父母的生日,这是应该引起年轻人深思的。
生日,是一个人的生命痕迹,是人生的阶段性印记。祝贺生日这一形式,有着丰富的人文色彩,体现着人性关怀的色彩。少年儿童的生日是成长的欣喜,犹如破土而出的幼苗生机勃勃;青年人的生日是激情的迸发,犹如美丽的花朵绽放着青春和浪漫;中年人的生日是拼搏的颂歌,犹如莽莽的森林般深沉和厚重;而老人的生日是生活的恋歌,犹如辉煌的落日,在眩目的金色中浸润着淡泊宁静和依依不舍的忧愁。老年人已进入人生的“丧失期”,过一年就少一年,因而为他们过生日就弥足珍贵。于是,我们更有理由记住老人的生日,因为这意味着记住了自己的责任、爱心和孝心,更记住了人类文明的真谛。
在一个电视节目里,记者采访路人:“你是否记得父母的出生年月日”,多数人都答不出来。在记者采访一个老人的时候,问他儿女给他过生日不,他说不,从来没有过,在他老伴活着的时候,老伴记得,但是,现在……孤苦伶仃的一个老人过着伤心的日子。
作为父母,都记得自己的孩子的生日,可是当问到是否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时,很多人却都无言了。
有些老人为自己的孩子辩解,说他们都忙,过不过生日不要紧的。
还有一对母女,记者先让母亲把自己的生日偷偷告诉记者,再问他的女儿,可是女儿的回答却跟母亲说的不一样。打电话问他的父亲,他父亲竟然一下子说出了女儿的生日。
这一幕幕都让我们惭愧和寒心。老年人的生日不但是人生年轮的记号,而且还是他们健在的一种庆幸,更是一种幸福的标志。我们没有理由去淡忘它。记住老人的生日是对父爱、母爱的一种回报,更是养老敬老的美德;记住老人的生日,送上一份老人喜爱的礼物,带孩子陪伴老人拉拉家常,哪怕是打上一个充满温馨问候的电话,对老人也是一种无比的慰藉。记住老人的生日,送上亲情,送上温馨,这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
每当我们过生日时,父母都会买来我们喜爱的礼物或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为我们祝贺,生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记录着我们在那一天来到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它是我们生命的第一天,是人生的开始。父母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日也一样需要纪念。
有首歌唱道:“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离不开社会环境;我们的成长进步、事业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提携;从父母的养育之恩,到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应当铭记在心,感念不忘。正如孟郊《游子吟》里所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然而有一则报道说,记者在某中学一个班中询问“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时,多数学生的回答让人失望。要么“不记得”,要么“只记得大概”,或者“从来没有给爸爸妈妈过生日”。能够确切地记得父母的生日,并在当天表示祝福的只有四五名。这种情况会让多少为人父母者感到伤心的。
要有感恩之心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我认为,人要学会感恩,首先从记住父母的生日开始,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感激的人,怎么会去感恩别人?一个不关爱父母的人,又怎么能奢望他去关心国家和社会?
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以后,我们才会知道父母的艰辛,是他们给了我们这样美丽的生命。饮水思源,我们的父母慢慢消耗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来圆润我们的青春和生命。也许他们并不要什么回报,小小的言语上的关心就会让他们很感动,我们可以做到,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亲人吝啬那样的关怀?这样的恩情难道不是比天高比海还深的吗?
“自己的生日便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记住自己的生日是为了记住母亲的恩情。我们从小在父母宽厚的羽翼包容下成长,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无尽的爱。记住世上最爱你的人是父母,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疲惫的时候,在你犯错的时候,父母会给你无尽的怜惜和包容。
请你记住父母的生日吧,记住他们的爱。别再对那些重要的日子无动于衷,你的无所谓是对父母恩情的极大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