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6276200000016

第16章 《爱的艺术》:独树一帜的“爱”的心理学

〔美国〕埃里希·弗洛姆著

“作者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是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00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33年移居美国,成为美国新弗洛伊德主义创始人,1980年逝世。他毕生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论,并用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弗洛姆文笔清新流畅,理论著作也能做到通俗易懂。

“内容精要”

“爱”历来是文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等倡导的永恒的主题。然而“爱”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古代和近代的西方学者,未能揭示其奥秘。现代心理学家麦独孤把“爱”作为十几种人类本能之一,华生把“惧、怒、爱”并列为人类三种原始的情绪,这些分析,基本上停留在生物学层次上。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1905年)和《爱情心理学》(1910~1918年)问世,“爱”尤其是“性爱”成了心理学界关注的课题。弗洛伊德在“爱的心理学”上是一个勇敢的拓荒者,但他仍未打破生物学化的老框框。任重而道远,弗洛姆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挑起了探讨爱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的重担。

《爱的艺术》一书共分四章: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第二章“爱情的理论”;第三章“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第四章“爱的实践”。四章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书对弗洛姆关于“爱”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系统而深刻。

(1)“爱”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弗洛姆一针见血地指出:“弗洛伊德的错误是:他把爱仅仅视为性本能的表达或升华,拒绝承认性欲只是人渴望爱及融合的表征。但他的错误远不止于此。与他的生理唯物主义相一致,他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人体的化学变化导致了紧张状态,而紧张造成的痛苦迫使人寻求缓解紧张的途径,这样便产生了性本能。性欲的目的即是消除令人痛苦的紧张状态。而性满足则标志它已经被消除。说起来矛盾得很,弗洛伊德所忽略的恰好是性欲的心理——生物基础,即两性分化与通过结合而贯通两极的要求。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疏忽或许产生于他极端的父权主义,促使他完全抹煞了女性特有的性欲,得出了性欲具有阳性性质的结论。”

弗洛姆认为,事实上,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远远超出性欲吸引的范围。男女两性的分化不仅存在于性功能上,而且也体现在性格的差异中。他写道:“可以这样来刻画男性性格:主动进入,统辖引导,能动活跃,严于律己,大胆冒险。而女性的性格特征则是:主动接受,防御保护,现实主义,忍辱负重,温柔慈爱。”这样一来,弗洛姆对“性爱”的实质的分析,就从弗洛伊德的“生理学的解释”的层次上,提升到心理学的层次上。

(2)爱的四个基本要素

弗洛姆从爱是人积极能动的力量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指出: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然而又让他仍为他自己,依然立于其整体性中。“除给予而外,爱所包含的其他本质要素也充分展示了它活泼能动的性格。这些为一切类型的爱所共同具有的要素是:关切、责任、尊重、知识。”

①关切(关怀)。母爱最典型地说明了爱蕴含关切。爱是我们对所爱者的生命与成长的主动关切,不言而喻,爱的本质当为“为其辛劳,促其生长”,爱与操劳不可分离。

②责任。在今天,责任经常用于指某种外加于人的职责,但本质意义上的责任乃是绝对自愿的行为;是我对他人的要求所做出的积极“响应”。对成人之爱来说,它主要指关切他人的精神需要。

③尊重。关怀他人,使其能发展自己,敞亮自己,这即是尊重。尊重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尊重非为恐惧或敬畏。

④知识(理解)。尊重人以理解人为前提,没有知识引导的关切与责任是盲目的,但不以关切为动机的知识则是空洞的。除非我超越对自己的关切,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否则这种知识根本不会产生。由此可见,关切、责任、尊重及知识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毫无疑问,这四个要素也是爱的心理实质的组成部分。

(3)爱的几种类型

爱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爱的对象的不同类别决定了爱的不同类型:

①兄弟之爱;②母爱;③性爱;④自爱;⑤信仰之爱。

(4)当代西方社会中爱的蜕变

如果说爱是人们成熟的富有创造性的性格所具有的一种能力,那显然人们无论生活在何种社会,其爱的能力将取决于他们所在社会的文化对普遍社会成员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将爱当作相互的性欲满足,以及将爱当作‘同舟共济’和逃避孤独的‘避风港’这是现代西方社会最为常见的两种爱的蜕变形式,是社会化的病态爱情。”他尖锐地指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全部本能欲望如能得到毫无压抑的充分满足,人就可以获得精神健康和幸福。但是,临床病例显然表明,那些致力于追求无拘无束的性欲满足的男性和女性,不但没有得到幸福,而且还得常常承受严重的神经质冲突或神经症状的痛苦。

弗洛姆的忠告,确实值得当代青年记取。目前西方社会艾滋病患者数以万计,与日俱增,引起了极大的社会惊慌,证实了他的观点,他是反对“性自由”的严肃学者,有人误把他列入性放纵鼓吹者一伙人之中,是必须予以澄清的。

(5)爱的实践

弗洛姆强调:“爱,乃是纯个人的体验,无论何人,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体验。”因此,“爱的艺术”没有什么捷径和妙计良方,它如同一切艺术实践一样,都要达到以下几项要求:

一要有一定的训练,即除了坚持练习外还要严于律己。

二要专一。因为当代美国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是其他社会很难与之相比的。”“人成了贪婪的消费者,渴望着随时去吞噬一切——图画、酒、知识等。”这样一来,“专一”就难能可贵了。

三要耐心。想一步登天的人不可能学到艺术。不言而喻,闪电战也难以赢得真正的爱情。“不幸的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做到有耐心并不比严于律己和专心致志更容易。”

四要全力以赴。“在爱的艺术中,只有半瓶子醋的人远远多于真正精于此道的人,其比例超过了其他任何艺术。”总之,要想真正掌握某项艺术,非有献身精神不可,起码也要毕生与之息息相连。

“学术评价”

《爱的艺术》1956年由美国哈珀·罗出版社出版,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仅德文版就发行了将近1500万册。此书虽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著作,但由于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以问世以来大受欢迎,至今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畅销全球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