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6275300000042

第42章 《梦的解析》:解开心灵之谜的钥匙

〔奥地利〕弗洛伊德著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西方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精神分析运动。他的著作横跨半个世纪,对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释梦》和《性爱三论》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前者通过对梦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后者将作者自己的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总结为“性”这个基本的观点,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精要”

这是一部发表于1900年的著作,它和新世纪的到来一样,为未来的学术界开辟了最光辉灿烂的曙光。弗洛伊德曾表示希望在将来有一天建立一块牌子,上面写道:1895年7月24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博士在这间房子里揭示了梦的秘密。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梦有含义倒不是弗洛伊德独创的观念,他的同时代杰出心理学家并不把梦放在眼里,认为梦不是白天的心理过程而是在夜间混乱的表现。

所以弗洛伊德说,每个梦都是愿望的实现,即以伪装形式表达(满足)某种无意识欲望。正是梦的这一个特性使它成为通向无意识的捷径。如果我们能够解释梦,找出它的隐义,我们就能够恢复一部分无意识心理生活,并能够将它们置于理性的照耀之下。《释梦》是一部带有心理治疗性质的著作,是一位精神分析专家对他的病人和自我进行分析的病例研究,因此,弗洛伊德在分析完梦的性质之后,将它与癔病治疗联系一起。

《释梦》指出,梦与癔病具有同样的破译方法——自由联想法。这个理论表示,应当给自己的心理以完全的自由,应当削弱我们意识中的所有阻碍和批评,让所有的一切,包括荒谬的思想和形象自由地进入头脑,尽管它们乍看起来似乎与梦无关系,但正是依靠它们才能建立起梦的意义。自由联想法有一定的操作规定,在弗洛伊德著作中,依靠德语的词汇的拼写与变形来侦察梦的意义,然而,离开了德语的国家,弗洛伊德所建立的一套梦的语言,如上楼梯象征性交,一只手提箱代表阴户,一顶帽子表示阴茎等就不再适用。

《释梦》的最后一章对梦的产生进行了理论阐述,将人类的意识划分出了前意识和意识两种类型,认为意识是行为的绝对统筹者,但是那些永远处于无意识中的不为人所接受的愿望伺机寻求表现。

《释梦》中的见解一直为学院派心理学家所不齿,但它的临床实用价值以及智慧的启迪性为它赢得了人文学者的普遍声援,也使弗洛伊德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大众英雄。弗洛伊德的见解广泛应用于神话、传说和文艺作品的解读上。他在《释梦》通篇说得很明白,所有我们在梦中发现的被压抑的欲望都烙有儿童特征,就像我们在俄狄浦斯情结中所看见的那样,压抑形成于童年期并构成入梦中的隐义材料。个性的根源应追溯到童年,尤其是早年性本能发展的阶段。

由于弗洛伊德过于重视“性”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他在后来被指责为“泛性论”者,并被视为西方的性解放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弗洛伊德本人却在“性”观念上持保守立场。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有理智来约束本能,这正是他研究无意识的目的,他声称自己在40岁后就不再有任何房事。西方的思想界特别接受了他的“性”和“无意识”概念的影响,在哲学上出现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思潮;在文学上则出现了一大批心理分析小说,里面主人公的行为动机不再做任何社会学的解释,而被视为是无意识的表露,是无法为人所控制;电影界也有大批的心理分析电影问世,如《爱德华大夫》等。

弗洛伊德过于武断的理论有时失之简单,他在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派后,他的追随者不久就纷纷自立门户,他们不满意老师的“性优势论”,荣格创立了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阿德勒提出人类“自卑”感。远在中国的鲁迅也指责他:“弗洛伊德恐怕是有几文钱,吃得饱饱的,所以没有感到吃饭之难,只注意于性欲。”到晚年,弗洛伊德可谓众叛亲离。然而,尽管弗洛伊德有许多错误,但在今天,其“错误”的观点非讨论不可,这正是对他和他的学说最好的纪念,我们最好不要把弗洛伊德看成一个医生或什么科学家,他是个纯粹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对“理性的信赖以及对‘绝对论’的忠诚表明了他对宇宙秩序的信仰”。

“学术评价”

弗洛伊德这本《梦的解析》在西方心理学界掀起了巨澜,它被誉为“最伟大的著作,大大推进了精神分析”,在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中,地位仅次于《精神分析引论》。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如此系统、如此完整地提出一整套关于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做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