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6275300000033

第33章 《论自杀》:社会学里程碑式的经典名著

〔法国〕杜尔克姆著

“作者简介”

埃米尔·杜尔克姆(1858~1917)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界一般把他同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并列,由于他对推动社会学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被称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

1879年,21岁的杜尔克姆经过连续两年考试落榜,后来,终于考进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882—1887年,杜尔克姆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巴黎地区的公立中学担任哲学教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假期赴德国游历,了解和熟悉了当时德国的许多新学科和新思潮。

在短短的几年中,由于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术上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于1887年获得了波尔多大学教育学和社会科学系的教师职位。1896年,杜尔克姆被提升为社会学教授。这是法国大学中第一个社会学教授职位。1899年,杜尔克姆应聘来到法国高等教育中心——巴黎大学,在他的影响下,终于在这个法国最有声望的学府中为社会学争得一席之地。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杜尔克姆发表过许多重要著作。最著名的代表作有:《论社会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论自杀》(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其中《论自杀》一书影响最大。

“内容精要”

《论自杀》一书的研究重点是对自杀现象进行因果分析,即寻找导致自杀现象的原因。

(1)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①自杀的定义。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中,十分重视对研究对象下操作定义,把它作为实证研究的第一步。那么,根据什么外在特征将自杀现象从一切死亡现象中区分出来呢?杜尔克姆根据其一贯立场,反对以不能为研究者直接观察到的当事人的内在动机(自愿或不自愿等)为区分依据,而主张只根据当事人的行动与结果这两个外在特征来下定义。这样,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情形都算作自杀。

②个人自杀事件与自杀率。社会事实是群体及社会层次上的特有现象,自杀能否算作一种社会现象呢?很显然,自杀是一种个人行动,是个人面临某种特定情景时,在某种特定心理状态驱使下而采取的一种选择。导致个人自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个人的动机、性格和遭遇。对这种现象怎么能避开个体的和心理的解释而进行社会学解释呢?杜尔克姆通过将自杀率与个人自杀事件进行区分而解决了这一问题。自杀率与个人自杀事件分属于社会与个人两个不同层次。

社会学感兴趣的只是自杀者在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即自杀率。而自杀率是一种只能以群体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事实。

③选择自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杜尔克姆之所以对自杀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是由杜尔克姆一贯的理论兴趣所决定的。这一理论兴趣表现在力图说明社会团结状态的变化,探明社会危机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自杀现象就是社会危机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对自杀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为杜尔克姆提供了一个向学术界证明自己方法论原则优越性的绝好机会。杜尔克姆相信,如果对自杀这种与社会事实似乎距离很远、而与个人特征关系十分密切的现象,能够避开其他各种非社会因素的解释而成功地运用社会学解释,就能有力地确立社会学方法的威信,说明社会学可以在其独特的方法论原则基础上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此外,还有一个更具体的原因是,有大量的官方统计资源可以直接利用。

(2)直接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杜尔克姆首先反驳了各种以非社会因素解释自杀现象的理论,从而通过间接证明的途径确立了以社会事实解释自杀现象的基本原则。然后他进一步分析社会现象中哪些基本要素影响着群体的自杀率,即寻找决定群体自杀率的直接原因。

(3)失范型和宿命型的自杀

杜尔克姆不同意把经济危机看作是自杀率变化原因的这种解释。他认为,人们的幸福或绝望与经济现象没有必然联系。

为了解释经济危机期间自杀率上升这一现象,杜尔克姆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失范状态引起自杀率上升。

失范状态能够导致自杀率上升并不意味着规范对人的约束越严格,人们就越满足、越幸福。人们承受规范的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规范的约束反而会变成一种压抑。如果人们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丝毫选择的自由,那么整个生活就会涂上一层宿命的色彩。这种规范过严的状况,会引起宿命型自杀比率的上升。离婚率对女子自杀率的影响为这一理论命题提供了证据。

对于宿命型自杀,杜尔克姆没有展开专门讨论,只是顺便地提到了。因此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把它列为一种自杀类型。

正如利己型和利他型自杀率可以由社会整合不足或过度来解释一样,失范型和宿命型自杀率可以由规范过宽或过严来解释。

(4)自杀理论小结

通过对各类自杀现象的详尽研究,杜尔克姆建立了完整的自杀理论。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考察发展了关于个人生活必须依赖于社会群体的基本观点。个人只有得到来自社会群体的有效的和适度的支持,才能获得生活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因此,一定的社会支持发挥着遏制自杀倾向的社会功能。

“学术评价”

1897年发表的《论自杀》一书是杜尔克姆最著名的代表作,长期以来,被社会学界奉为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被认为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社会学式的系统理论研究的典范。

杜尔克姆的《论自杀》之所以在社会学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经验层次上验证、深化和发展了他的社会学基本理论,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一研究体现了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精神,在发展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论自杀》表明,在社会现象的研究领域,建立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那种既解释实际资料,又要接受实际资料检验的实证科学理论是可行的。在方法上,杜尔克姆自觉运用了他所确立的假设——预测——检验的基本研究步骤。尽管他所使用的统计技术在今天看有些粗糙,但他自觉将定量分析引进社会学研究,不仅为社会学定量分析开创了先例,而且也推动了现代社会统计方法的发展。

由于上述贡献,《论自杀》一书被列为实证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杜尔克姆也被公认为是继孔德之后实证社会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杜尔克姆是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为数不多的几个承上启下的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推动社会学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