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你不一定去喜欢每个人,但至少也应学会给他人留足面子。谁都不愚钝,你给他人面子,对方也同样会投桃报李,给你面子。所以说,要想自己有面子,首先就要给他人留足面子。
与人相处,当双方意见不统一时,难免会发生口舌之争,而精明的人,不会让这种争执成为破坏友谊的蛀虫,他们总是以和为贵,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
自大的人,往往过分地以自我为标准,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他们会立刻对别人的想法给予判定“说得不对”或“真是好笑”、“这种说法完全不合乎常理”、“这样说不行”、“这不正确”、“这不太好”等等。因而,在日常交际中,这样做势必会与人产生争论,使彼此间出现隔膜。
争论一旦产生后,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些也许并不全面、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没有必要深究的问题,过分看重,执著而偏执,这样就更容易激化矛盾。
这时候,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一下,你会发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过后,人们得到的仅仅是心烦意乱,而失去的却是彼此间亲密的情谊。
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敌人树立后,尽管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锻炼那“锐不可当”的口才了,却也在自己的成功道路上设置了一个个障碍。
卡耐基曾经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与人争论,并不是在向人显示自己的威风,确认自己的口才,而是在树立“敌人”,即使占了上风,获得了胜利,却也同时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会做人的人,在遇到争论时总会留一手,即使自己的口才出类拔萃,也不愿与人进行没有必要的、无聊的争论。迫不得已被卷进争论中时,也甘愿充当个失败者。
争论对双方来说,都不会有任何好处,当与人发生争执时,不如去体谅对方,给他留足面子。争论的结果只能有两种:一是越来越坚信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性;二是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为了维护自尊心,也不会向他人低头认输,加之人类固执的本性,双方距离会越拉越远,所以争论结束也就意味着情谊破裂。
如果想在争论中改变他人的看法或态度,那么错得就有些太离谱了。每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总将自己的优越性带进社交当中,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即使有些人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蔑视自身的优越感,却也很可能被他人称为“懦夫”、“胆小鬼”或“愚蠢人”。
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那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是一种超越“优越”与“权威”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上即将取得辉煌成就的前兆。
“认错”虽说是个简单的行为,可是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却比登山还难。究其原因,是缺乏自我反省的勇气,是内心的“自我权威”在作祟,其实,消灭这种过分的“自我优越”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人们在与人交际过程中,给他人留足面子,毁灭心中那些多余的冲动,就有可能冲破那层古怪的心理障碍。
佛家有云:“恨不消恨,端赖爱止。”意思是说,与人争吵并不可能消除误会。只有尽量让自己去理解对方,在争论中主动认输,给别人留足面子,才可以在人们当中重新树立起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联合国中每天都在争吵,由此看来,杜绝争吵的道理似乎是荒谬的。然而,我们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与联合国相提并论,说出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因为,我们个人属于一个小个体,而他们属于一个大集团,与其相提并论,往往是毫无意义的。
林肯曾经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过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成就的人,是不会将时间耗费在私人争执上的。争执的后果只能是失去自制,这不是你能承担得起的。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一点让步,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的确,我们虽然不能改变争论引起的不良后果,但是却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与人发生过激的争论。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领教过与人争吵的苦楚,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想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就不要刻意向对方显示你的口才,也不要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在公共场合给别人留足面子,要比自己死要面子强百倍。要知道,避免争论,就能赢得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