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影响一生健康的误区
6270400000012

第12章 喝的误区

喝水就是为了解渴

身边误区:

一些人通常在感到口渴时才去喝水,不渴就不会主动喝水,感觉自己不需要补充水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是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保健品。水进入人体内,会将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稀释,促进人体吸收利用。因为一切细胞的新陈代谢都不能缺少水,只有让细胞喝足了水,才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当感到口渴时才去喝水,此时表示身体内的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脱水已达到极限,中枢神经发出要求补充水分的信号。这就如同泥土龟裂了才灌溉一样,根本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专家支招:

一般来说,人每天的喝水量至少要与体内水分的消耗量相持平。人体每天所排出的尿量约为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汗液中排出的水,总消耗量大约为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专家解难:

问:清晨喝盐水有利于健康吗?

答: 清晨起床后喝杯水,能促进排便,清洁肠胃。如果能适当喝点淡盐凉开水,对健康更有好处。因为淡盐凉开水不仅能洗刷肠胃,还能对口腔和肠胃起到消毒作用,预防口腔和胃肠疾病。但要注意的是,水中不能加盐量过多,只要略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长期多喝水有益健康

身边误区:

水既然是最好的保健品,那么就应该喝得越多越好。这就是一些人对喝水的观点。其实,喝水的确能维持健康,但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专家分析:

长期饮水过多,肯定会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心脏,使人感到疲乏无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重者还可能会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的现象。有些人还会出现神志错乱、失语、嗜睡,甚至昏迷等严重表现。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长时间过量喂水的婴幼儿。

专家支招:

每个人每天的饮水量,应根据活动量、环境,甚至天气变化而有所改变。正常人喝水太多对健康并没有好处,还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导致生活上的不便。特殊人群,如浮肿患者、心脏功能衰竭者等,喝水过多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每天的喝水量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把握,不可过多。

专家解难:

问:夏天是不是喝越凉的水越解渴?

答: 盛夏天气炎热,身体失水过多,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喜欢喝凉水或冷饮,认为那样最解渴。其实人在出汗很多、感到很渴的情况下,喝凉水或冷饮都只会越喝越渴,造成反射性出汗,使体内失水更多。且大量出汗还会导致体内缺盐,引起热痉挛,危及生命。所以正确的做法应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尽量少喝或不喝冷水或冷饮。

饭前喝水促进消化

身边误区:

有些人喜欢在饭前喝水,觉得这样能帮助消化,而且还能少吃点饭,利于减肥。然而这是不科学的。

专家分析:

空腹时,人的胃内会分泌一定量的胃液,主要成份是胃酸、胃蛋白酵素和黏液等,这些都是消化食物和保护胃黏膜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饭前喝了许多水,水分就会冲淡分泌的胃液,从而影响食欲和胃的消化功能。这样吃饭时不仅感觉胃里饱饱的,吃下的食物也会因胃液过稀难以很好地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病,还可能造成身体营养不良。

专家支招:

一般在饭前1小时左右喝一杯水,不仅不会影响食欲,还会帮助增加胃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因为水只在胃里停留10分钟左右,随即便进入小肠并补充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包括唾液和胃液中。若在饭前1小时喝水,吃饭时正赶上消化液分泌旺盛,就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专家解难:

问:喝白开水有哪些好处?

答:温度在20~25℃的新鲜白开水有许多高级饮料都无法比拟的功效。研究发现,温和的白开水能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习惯喝温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较高,消除肌肉中的乳酸积累较快,所以不易感到疲劳。

饭后喝水爽口爽心

身边误区:

一些人习惯在饭后马上喝水,认为这样即可爽口,还能促进胃内食物的消化。尤其是在喝酒后,总习惯马上喝几口水或茶。

专家分析:

饭后马上喝水,水分就会冲去消化器官中的酶,或者降低它们的作用。这样食物就会被稀释,用完餐后很快又有了饥饿感。

而且,饭后大量喝水还会引起烧心,所以有胃灼热毛病的人更不应饭后马上喝水。

而饭后马上喝茶就更不利于健康了。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茶碱,茶中的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胃液和肠液的分泌,而胃液和肠液都是消化食物不可缺少的。且鞣酸还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这些蛋白质凝固,不易吸收。此外,大量的鞣酸还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功能失常,导致消化不良。

专家支招:

在吃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喝水或喝茶,应待1小时后胃内食物消化得差不多时再喝,这样对消化功能和物质凝固就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了。

专家解难:

问:开盖时间过长的汽水还能喝吗?

答:这样的汽水最好不要喝,因为汽水中含有一定的糖分,开盖后久放的汽水,“气”已跑掉,实际已经变成凉糖水了。而这种糖水很容易被污染,成为许多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地”,喝后引起疾病。所以这类汽水还是不喝为好。

喝的水越纯越好

身边误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达,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有些人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喝的水越纯越卫生健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专家分析:

现代研究证实,水越纯,其中的矿物质就越少,水的活性就越差。活性差的水时无法透过细胞壁被人体吸收的。

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调,大量饮用纯净水,会使人体所需的镁、锌、铁、碘等矿物质和无机盐缺乏,从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引发疾病。所以长期饮用纯水者必须调整食物结构,但有些微量元素也是很难从食物中获取的。

另外,人体的体液呈微碱性,而纯净水则呈弱酸性。如果长期饮用这种弱酸性的水,体内环境还会遭到破坏,引发各种疾病。

专家支招:

现代人不应只注重水的纯度而忽略水的生理作用,水仅仅纯净是不够的,纯净水也不等于健康水。

专家解难:

问:自来水能不能直接喝?

答:我们使用的自来水尽管经过消毒和过滤,但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如有的水中漂白粉用量不足或作用时间不够;水的混浊程度过高,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悬浮物内包藏过多的细菌等。所以,自来水虽经过消毒和过滤,但其中仍存有或多或少的细菌。若不经高温消毒就直接饮用,很可能会造成疾病。

冬季不需多喝水

身边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出汗很少,所以不需要多喝水。

专家分析: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表面上看,冬天人体出汗少,但其实组织液会通过皮肤蒸发,每天要失去约600毫升的水分。因为这种蒸发是发生在不知不觉中,所以也称“无感蒸发”。而且,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双肺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就需消耗约500毫升水;再加上排泄失水,一天中人体排出的水分约在2500毫升左右。

人们平均每天从食物和身体的新陈代谢中能获取约1000毫升的水,其余就须通过喝水、饮料、汤类等来补充,才能保证体内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会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乏力等。

专家支招:

为了保证体内水分平衡,冬季也应多喝水。成年人冬季每天的饮水量至少要达到1200毫升。气候干燥、烤火及使用电热毯等,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专家解难:

问:喝水有没有时间要求?

答:一般来说,早晨起床时要马上喝一杯温水,因为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已经缺水了;上午9点上班后,工作紧张容易导致身体缺水,此时应适当补水;上午11点,要利用工作闲暇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中午12点半左右,适当喝水可增强身体的消化功能;下午4点喝一杯水,能帮助头脑清醒;晚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水,能增加饱足感,以免吃晚餐时暴饮暴食。

浓茶可解酒

身边误区:

许多人因为缺乏医学常识,酒后常喝浓茶,想借此解除酒燥,化积消食。其实这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人醉酒后,心跳就会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而茶中所含有的茶碱、咖啡因等,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所以喝茶更会加速心脏跳动,加重心脏负担。且酒后喝茶,尤其是醉酒后饮浓茶,茶叶中的茶碱还会迅速通过肾脏产生强烈的利尿作用。这就使得体内的酒精在尚未被转化为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之时,以乙醛的形式过早地进入肾脏,从而损伤肾脏。

专家支招:

浓茶既不能促使体内酒精的分解,也不能使醉酒人尽快恢复常态,只会加剧对身体的损害,所以酒后最好不要喝茶解酒,最好吃些瓜、果或饮果汁,既能润燥化食,又能醒酒。

专家解难:

问:茶叶能不能多次冲泡?

答: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不仅没有了茶水的味道,还会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喝了这样的茶会损害健康。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多喝咖啡能提神醒脑

身边误区:

很多人认为喝咖啡就像喝茶一样,能提神醒脑,甚至还能防病治病。然而现代医学证明,多喝咖啡会引起一系列的“咖啡综合征”。

专家分析:

美国医学专家曾做过一项长期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每天喝5杯咖啡的人群中,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喝咖啡的人高出一倍;如果让一些人连喝上3杯浓咖啡,他们的心跳频率就会加快,血压明显上升,有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神经紧张等症状。而连续喝上10杯浓咖啡,人就会表现出视物不清、耳鸣、肌肉震颤、心律失常等明显中毒现象。可见,多喝咖啡并像人们认为的那么有益健康。

专家支招:

喝咖啡的最佳时间应是:夏秋季下午4~6点,冬春季下午3~5点。因为此时人体最易感到疲倦,喝杯咖啡可振奋精神,又能增加营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专家解难:

问:喝酒时能不能喝咖啡?

答:人在喝酒后,酒精会很快被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影响胃肠、心脏、肝肾、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等,并导致体内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谢紊乱,其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大脑。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也具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如果喝酒时喝咖啡,两者共同作用,就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了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喝骨头汤能补钙

身边误区:

很多人都认为熬骨头汤喝可补钙,尤其是给骨折患者喝,认为能促进骨骼尽快愈合。

专家分析:

骨头汤中的含钙量并不高,而且还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如果用1千克的骨头熬煮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也仅有20毫克左右,而脂肪的含量却相对较高。如果仅靠喝汤来满足补钙的话,那每天至少要喝400碗骨头汤才能满足人体需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专家支招:

科学的补钙方法很简单,只要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采取多样化、均衡的膳食,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奶类、豆制品等,就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量。

专家解难:

问:菜汤能喝吗?

答:许多青菜中都含有硝酸盐类,煮熟后放置一段时间,硝酸盐就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若将剩菜汤喝下后,汤里的亚硝酸盐就会经由胃、肠进入血液,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产生缺氧。所以家庭做汤时,一次不要做得过多,够一餐即可。如果实在一餐喝不完,也要倒掉,不要留到下一餐继续。

牛奶口感越香浓越好

身边误区:

现在,许多乳品生产厂家为迎合消费者对香浓口味的要求,开始向牛奶中加入一些香精、奶粉、增稠剂、稳定剂等,人为地将牛奶的风味调制得非常香浓。于是,一些消费者就认为,牛奶的口感越香浓,就越有营养。

专家分析:

决定牛奶香浓程度的关键是牛奶中的乳脂。一般来说,乳脂含量越高,牛奶的奶香味就越浓,但这样的牛奶远不及天然的淡香牛奶对人体有利。

现在市场上所谓的特浓奶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各项指标与纯鲜牛奶的国家标准完全一致,基本等同于纯鲜牛奶;另一类是其他指标与国家纯鲜牛奶标准指标完全一致,只是脂肪含量增加了0.2%~0.3%,这种特浓奶就只能称为高脂肪奶。

消费者可能不知道,奶粉等添加过多时,牛奶虽然“浓”了,但其乳糖含量却超标了。按有关规定,牛奶中乳糖含量的正常标准为4.2%~5%,超过8%~9%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引起腹泻等。而有些“特浓奶”还可能会使用工业奶油或增稠剂,这种奶也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专家支招:

不要轻信牛奶口感越香越好的宣传,选择牛奶,还是选择天然淡香型的较好。

专家解难:

问:喝牛奶时多加糖会影响牛奶的营养价值吗?

答:牛奶中加糖过多会造成高渗奶液。喝了这样的牛奶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尤其是婴幼儿,长时间喝这种多糖的高渗奶液,会使其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下降,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和出血性肠炎。因此,喝牛奶时不要过多加糖,一般加糖以不超过奶量的5%即可。

喝全脂牛奶会发胖

身边误区:

许多人都觉得全脂牛奶脂肪含量多,喝了会发胖。一些女性为保持身材,不喝全脂牛奶或只喝脱脂牛奶。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专家分析:

其实,全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并不高,只占总体的3.4%~3.8%左右。也就是说,一天喝500克的全脂牛奶,摄入的脂肪也仅仅17~19克左右。而正常人每天需摄入50~80克的脂肪,才能保证产生的热量满足人体需要。而且,全脂牛奶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脂肪酸、磷脂、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比较全面均衡。

专家支招:

完全不必担心喝全脂牛奶会对体重构成威胁,况且,单纯摄入热量也不是造成发胖的根本原因,吃得多、运动少导致脂肪无法消耗,才是问题的关键。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在牛奶中加入钙粉一起饮用?

答:牛奶中的蛋白质是酪蛋白、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酪蛋白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喝牛奶时加入钙粉,其中的钙离子就会与酪蛋白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而且,钙还会与牛奶中的其它蛋白结合,生成沉淀物。尤其是加热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喝牛奶时,不要加入钙粉同时饮用。

牛奶带袋加热饮用安全方便

身边误区:

很多人在加热牛奶时,往往带袋一起放入锅里,或直接放入微波炉内,认为这样能更好地消毒,喝起来更安全。

专家分析:

袋装奶之所以能保存很长时间,主要因为其包装材料选用的是含阻透性的聚合物,或是含铝箔的包装材料。这两种材料都是安全的。但是,聚合物材料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在温度达到115℃时,它就会发生分解,且不耐微波高温;而铝箔属于金属型材料,微波加热会着火。所以,袋装奶不能放在沸水中煮,也不能放入微波炉中直接加热。

专家支招:

袋装奶是能直接喝的,如果一定要喝热奶,可用开水烫热奶袋,或用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

专家解难:

问:牛奶能通过高温久煮吗?

答: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受热时极易变性。在60℃时,蛋白质微粒会由溶液变为凝胶状;而到100℃时,乳糖便会分解成乳酸,使牛奶味道变酸,营养价值下降。所以在煮牛奶时,一般煮开即可,不要高温久煮。

牛奶冷冻后喝更健康

身边误区:

有些人买回鲜奶后,一次喝不完,就将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贮存,认为下次喝会同样新鲜。

专家分析:

牛奶的冰点平均为-0.5℃左右,牛奶结冰后,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时鲜奶中的蛋白质在冷冻条件下就会发生凝固,与奶中的脂肪分离,干酪素呈微粒状态分散在牛奶中。所以冰冻后的牛奶再加热溶化,不仅味道淡薄了,奶液也呈水样,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专家支招:

牛奶的存放温度为0~3℃,如果鲜牛奶一次喝不完,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保存,并注意调节温度,切不可放入冷冻室冷冻。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用牛奶服药?

答:这种做法非常不科学。牛奶中的钙、磷、铁等,极易与药物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稳定的化合物,使牛奶的营养成分和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都受到破坏。

酸奶也能加热喝

身边误区:

有些人认为,既然鲜牛奶可以加热喝,那酸奶也应该可以。其实,酸奶是不适合加热饮用的。

专家分析:

酸奶中含有活性益生菌,如果加热或用开水稀释,就会使益生菌大量死亡,不仅原有的味道消失了,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

专家支招:

酸奶不加热喝,饮用酸奶的适宜温度应是10~12℃左右。某些老人或病人因怕凉不能直接喝时,可适当用温水预加温一下,但温度也不宜过高,酸奶加热至温热45~50℃即可。

专家解难:

问: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健康?

答:一般来说,晚上喝酸奶的好处会更多一些。因为从补钙角度来看,夜间人体不再摄入含钙食物,而钙的代谢却仍在睡眠中继续。所以睡前食用适量含钙质的乳品大有必要,酸奶恰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且,酸奶中所含有的乳酸还能促进人体肠胃在夜间的蠕动,晚上喝不仅不会导致消化不良,还能防止便秘。

饮酒可御寒

身边误区:

很多人都觉得喝酒能御寒。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专家分析:

酒精能使人的体表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让人产生温暖感。但是,这种温暖感却不能持久。因为体表的血管越是舒张、松弛,散热的速度就越快,体温也会很快下降,人会比不喝酒时更感到寒冷。此外,酒精还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麻醉作用,会使人的感觉变得迟钝,以致有些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引起疾病。

专家支招:

御寒是不适合通过饮酒的方式进行的,还是应该选择更科学的方式较好。

专家解难:

问:喝酒后洗桑拿是不是可以解酒?

答:喝酒后马上去洗桑拿,会使人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在洗燥时消耗掉,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而且,酒精也会抑制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存量的恢复。所以酒后还是处于极度兴奋或抑制状态的情况下,不适合马上洗桑拿或洗澡。

啤酒冰镇后喝更爽口

身边误区:

每到炎热的夏季,有些人喜欢将啤酒放在冰箱内冰镇后再喝,以为这样又祛暑又爽口。

专家分析:

啤酒的保质温度不能低于0℃以下,如果长时间存放在低温下就容易结冰。受冻后的啤酒不仅泡沫少,酒中的蛋白质也会与鞣质结合,生成沉淀物,使啤酒出现混浊。即使溶化了,啤酒的口味也大大降低。

专家支招:

啤酒最适宜的贮存温度夏秋季为5~10℃,春冬季为9~12℃,即在10℃左右最好。而且,啤酒不能超期久贮,最好现喝现买。

专家解难:

问:吃海鲜时能喝啤酒吗?

答:海鲜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内含嘌呤和苷酸;而啤酒则含有维生素B1,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如果在吃海鲜时喝啤酒,就会使嘌呤、苷酸与维生素B1混合发生化学作用,导致人体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加。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以钠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

啤酒兑汽水能稀释酒精

身边误区:

有些人喜欢将汽水兑入啤酒内一起喝,觉得这样喝起来醇甜可口,而且又能稀释啤酒中的酒精。

专家分析:

汽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口渴时喝汽水能促进胃肠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起到生津解渴的作用。但是,在啤酒中兑入汽水,啤酒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两者混合后,过量的二氧化碳就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反而更易醉酒。如果饮酒过后稍有醉意再喝汽水,会使醉意更浓。

专家支招:

啤酒和汽水一定要分开饮用,不要混入一起喝。不仅影响相互的口味,更重要的是影响健康。

专家解难:

问:能不能将啤酒与烈性酒一起喝?

答:啤酒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烈性酒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如果两者混饮,很容易导致酒精中毒,危及肝、胃、肠和肾等器官的安全,不使消化酶产生,减少胃酸分泌、引发胃痉挛、急性胃肠炎等病症。

葡萄酒越陈越好

身边误区:

俗话说,酒越陈越香,于是许多人就认为,葡萄酒也是越陈越好。实际上,这是个误区。葡萄酒也是有生命的,既不是越陈越好,也不是越新鲜越好。

专家分析:

葡萄酒的质量寿命主要指葡萄酒的品质在其生命周期内不断变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会逐渐达到最佳点,然后逐渐降低直至衰败。有的葡萄酒的质量寿命为30~50年,有的只有3~5年,有的甚至只有2~3年。所有的葡萄酒都应在其质量寿命的最佳时期内饮用,这也是葡萄酒消费中最关键和最具个性化的部分。

专家支招:

葡萄酒并不是年份酒标注的时间越长,质量就越好。酒的年份只能说明它的原料来源于哪一年的葡萄,不能作为评定葡萄酒质量好坏的绝对标准,也不能作为定价高低的依据。

专家解难:

问:夏天喝葡萄酒有哪些好处?

答:葡萄酒是夏日养神健体的最佳饮料,因为它含糖量低,又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能补充夏日人体的高消耗。而且,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酒石酸,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还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能迅速补充体力。在炎炎夏日,人常会觉得疲乏无力,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钾、钠等离子随汗大量排出所致,若在此时喝一杯葡萄酒,便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钾、钠等离子。

§§第四章 疾病防治误区全攻略——远离病痛,重拾健康尽管生活水平高了,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提高了。但是病痛并未因此远离我们,依然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在我们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努力降低病痛,求医问药,却依然有很多疾病防治的误区困扰着我们。怎样才能把我自己的建行?越过这些疾病防治的误区?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