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译三十六计
6267600000028

第28章 第27计 假痴不癫装得越真越好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曰:“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其大意是:情愿装作糊涂而无所作为,也不自作聪明而轻举妄动。这是为了沉稳地保住机密,不露声色地筹划计谋,就像冬天的雷电蓄而不发一样。

一个人太清醒,是容易受伤害的,所以有时我们有必要装糊涂;只要不损害大局,我们不妨想得开一些,太计较者往往会吃大亏。

“假痴不癫”是“大智若愚”的同义语。外表好像茫然无知,其实什么都很清楚。假装痴傻,实际上是判断时机,或是待机而动。战机未成熟的时候,只是待机,装成痴呆的样子。如果心粗气傲地采取行动,不只是暴露战机,而且错误的行动会招致人疑惑。因此,装傻的人可取胜,轻举妄动的人必定失败。作为领导人,有时候要装聋作哑,装痴卖傻,貌似平庸,内心明如镜,清如水,藏机不露,以退为进,这也是后发制人的一种计谋。领导者做到大智若愚,对属下的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姑且不闻不问,一方面也是对属下的一种宽容,另一方面也能激励部下为己效力。

退一步天地宽让一招更有余地

郑板桥有一名言:“难得糊涂”。糊涂反而难得,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要做到糊涂还不容易呢,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雅量。对于下属中发生的小是非小问题,做领导的也同样不要认真,糊糊涂涂让它过去就行了。

天底下的事情是复杂的,有的问题似乎需要认真处理,但实践的结果是,还不如不处理的好。举个简单明了的例子:你的下属中的小两口吵架了,本单位的规章中有一条“要家庭和睦”,按照规章中的这一条确实需要认真处理。但此事传到领导者的耳朵里时,已是前一天的事了,“两口子吵架不记仇”,他们现在已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机械地认真处理,不是重新挑起矛盾吗?当然是不处理的好。对于这类问题,郑板桥说:“退一步天地宽,让一招前途广。”

从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和提高办事效率来说,小事糊涂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一个单位,少则十来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许多不顺意、不合情理的事情。对这些问题,单位领导者如果都认真去处理,是怎么也处理不好的。而且,有些问题,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怎么也处理不完。本来,这些问题无关大局,你不去处理,有的就自然消失了,有的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被制止了。你若不去插手,你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又不影响你所管辖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有利于运筹全局的大事。有不少这样的领导者,整天价忙于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这些问题,费时费力,但对全局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忙于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运筹全局的大事了。这叫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连芝麻也没捡着。那些有经验的领导者,他的办法就是“大事抓透抓紧,小事不闻不问”。

三、有利于搞好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细观某些领导者与下属处理不好关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领导者处理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有错或者不够全面发生的。如果干脆不去处理,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某些问题发生后,下属可能很怕他的领导者追究,存在着紧张心理。当然,属于非追究不可的,应当认真追究,以挽回或者减少损失。能带得过的就要带过,下属就会觉得你是一个能理解和容忍下属有缺点、错误的领导者,你就会受到他们的感激与尊重。装不知假不懂说“糊涂”难得,除了要有一定的修养和雅量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艺术。不然,“糊涂”得不好,也会生发出事来,使人不快。

本来,领导者的头脑并不糊涂,但要表现出糊涂,这就得装糊涂。要使糊涂装得好,装得像,不弄巧成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装法:

一是装不知。有不少的领导者,对于下属的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最感兴趣,最爱打听,也最爱处理。他们不知道,下属在领导者面前,普遍存在着一种压抑感和被动感。他们的缺点错误,他们身上发生不光彩的事情,最怕领导者知道。他们的一些问题被领导知道了,本来是小事,但他们不知道领导者作不作小事看,上不上纲,老担心着。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运用一个“懒”字,懒得去听,懒得去看,就是请你也不要去看,不去听,就能耳不听,心不烦。如果听见了就装作耳聋,没听见;看见了,就装眼瞎,没看见。而且在思想上要真正当作一点不知道那样泰然处之,在嘴巴上真正当作一点不知道那样从不谈及。有个工厂的一位省劳动模范与本单位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在私人交往中有2000元人民币的往来,发生了麻烦事,省劳模说是亲手交他的,同事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两人都说了些不好听的话,这事恰恰被厂长助理知道了。厂长助理知道了,不等于厂长知道了吗?要是厂长公开出面来处理,多难为情,两人都很紧张。那位省劳模很爱面子,生怕张扬出去有失自己的身份;那位同事也很爱面子,张扬出去,肯定大家都会相信省劳模而不相信自己。的确,厂长助理很快就汇报了,并认为要认真处理,若是省劳模的问题,应该教育他,这是对他的爱护;若是那位同事的问题,更要教育,不能往省劳模脸上抹黑。但厂长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不需要厂长出面处理,况且情况还不清楚,不好去教育谁。因此,他装作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与这两人会面、布置工作时都从不提及这件事,同过去一样表示信任。后来,这件事两人慢慢弄清楚了,原来是一场误会:省劳模并没有把钱亲手交给那位同事,而是交给同事的儿子,他记错了;那位同事已收到儿子转交的2000元钱,但他错听为是另一个朋友还来的钱。厂长要是急于处理这件事,肯定会要生出许多麻烦来。

二是装不懂。对于那些因风俗习惯引起的一些问题,或者妇女们、青年们、老年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大局的问题,领导者最好不去过问,知道了也应装着不知道。如果下属已经发现你知道了,不能采用“装不知”的办法了,则可以采取“装不懂”的办法来应付,摇摇手,说声:“这个我不懂。”并不再追问。装不知,运用的是一个“懒”字,装不懂,则要运用一个“傻”字。七十二行,行行有“行话”,许多人中间互相有“暗话”,某些“行话”、“暗话”,下属最忌领导者知道,因为这些是用来互相取笑,互相俏骂的。对于这样的“行话”、“暗话”,就是你听到了,又知道了其中的意思,也要装不懂,即使自己被骂上两句也要装傻,甚至还傻笑几声。这样彼此间会出现一种热闹而有趣的气氛。如果认真去分析,严肃去教育,倒会使大家索然,一点好处也没有。在这类问题上,装聋卖傻,并不失声望。宋代有个名相名叫吕端,此人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这不但不影响他的声望,还因此美名传千古。毛泽东曾经用这样两句话赠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假痴不癫”意思是说宁可假装不知道而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妄动,在沉静中不显山露水,不露机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为人处世中做到大智若愚,韬光隐晦。

对付流言“冷”处理

很多时候流言似乎具有粘连性,你不应付它还好些,你一应付,它也就有了“真正的主人”。不仅消止不了,反倒更“说明问题”,揽言己身。不予理睬、沉默以待,有时还真管用。影星刘晓庆面对舆论的是是非非,总是心胸开阔,她说:“对于闲言碎语,没有必要去计较,也计较不过来。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自己选的路愿意走的尽管走下去。如果这个人说这么走,那个人说那么走,那你就永远待着吧!”

一个事业、生活的强者,面对各种流言,他们总是漠然视之,并以此为“动力”,让自己干得更好、活得更好。是啊,人人各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方式,各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别人说,就让他去说吧,只要经得起“考验”,你爱怎么活就怎么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当你生活潇洒、事业大成时,流言便不再“依恋”于你了。

“要制止流言蜚语,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拿出修身的实际行动。”

世亡不平,可愤之事颇多。有时,你不去“理”流言,流言更爱“理”你。如果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倒无妨;倘若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什么场合你都保持沉默就不行了,要拿事实来说话,去证实自己究竟是不是流言所“流”的那般。

唐朝开元初年,在民间流传谣言说皇上要挑选女子去当嫔妃。皇上得知后,就命令选出后宫多余的嫔妃,送她们还家,于是,流言平息了。因为皇宫不仅没有招,反倒送归一部分嫔妃,这谣传自然不攻自破。

不管怎么说,事实胜于雄辩,与其和他论来论去,不如干脆摆出自己的真实“底子”。你就是“如何如何”,假痴不癫,再举出一些实例,对方自会得出“并非如此”的答案。

难得糊涂辟谣言

人言可畏。常有许多人因流言蜚语而弄得焦头烂额。那么,怎样应付流言蜚语呢?

有一位朋友,一度陷入四面楚歌中,他清楚地知道某某在什么地方怎样骂他,某某在何时何地与何人攻击他,他可以寻到对头质问,但他不这样做。他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别人攻击自己的根源,假装不知道的样子与相关的人逐一谈心,他成功地平息了流言蜚语,攻击他的人反而尊敬起他来,后来与他成为朋友。他说,征服别人的办法,有时要假痴不癫难得糊涂。人生的路漫长难走,我们何必为一些不中耳的话耿耿于怀,去争个鱼死网破而耽误干正事的时间呢?

有一位职员,很多人传言他理财一年多时间,贪污30万元人民币。他假装不知此事,有一天在开会中他把他的账目公开了,本单位一年总收入只有区区80万,上缴30万,给职工开工资用35万多,我上哪去贪污30万元?况且,财务账做到了日清月结。事实一摆明,谣言不攻自破。

在生活中,能做到坦荡宽容,不仅问题易于解决,而且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恶语掀起,说明自己似有些问题,最起码与说话者缺乏一种思想交流,缺乏感情联络。武力不能征服人心,不能止谤,还会埋藏更大的反抗和隐患。因此,我们应力争在人际关系中实行“开放”,与更多的人沟通交流,平时多联络多活动,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多让别人听听你的见解,多剖析一些实质性问题,消除误会,将恶语堵回去。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虽是浅俗的乡间俚语,却很有见地。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些人总喜欢杂耍三寸不烂之舌,而不顾他人苦乐和祸福;或者存心叵测,别有用意地制造“闲话”,伤害人家。如此一来,不少被“流”者,弄得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更有甚者,为闲言恶语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世界经济强人多有大智若愚之举,于市场激烈竞争之中,甘愿给人以“犯傻”、“笨拙”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印象。只是在几经搏杀之后,竞争对手和世人才能看出他们胸有良策、腹有计谋的真面目。到那时,他们既杀败对手获利亿万,又为操纵市场扩张事业奠下坚实的基石。

深藏若虚猪耳朵制成丝钱袋

利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科技咨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创始人利特尔1886年建立的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室,当时鲜为人知,丝毫也不引人注目。

1921年的一天,许多企业家在一次集会上,谈论科学和生产的关系。一位大亨高谈阔论,否定科学的作用。

一向崇拜科学的利特尔带着轻蔑的微笑,平静地向这位大亨解释科学对企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这位大亨听后,不屑一顾,还嘲讽了利特尔一番,最后他挑衅地说:“我的钱太多了,现有的钱袋已经不够用了,想找猪耳朵做的丝钱袋来装。或许你的科学能帮个忙,如果做成这样的钱袋,大家都会把你当科学家的。”说完,哈哈大笑。

聪明的利特尔怎么会听不出大亨的弦外之音呢;他气得嘴唇直抖,但还是抑制自己,表面非常谦虚地说:“谢谢你的指点。”

因为利特尔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上的猪耳朵被利特尔公司暗中搜购一空。购回的猪耳朵被利特尔公司的化学家分解成胶质和纤维组织,然后又把这些物质制成可纺纤维,再纺成丝线,并染上各种不同的美丽颜色,最后编织成五光十色的丝钱袋。这种钱袋投放市场后,顿时一抢而空。

“用猪耳朵制丝钱袋”,这一看来荒诞不经的恶意挑衅被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学是企业的翅膀,从而也看不起利特尔的人,不得不对利特尔刮目相看。利特尔公司从此名声大振。

面对挑衅,利特尔“假痴”——忍受轻蔑,“虚心”接受指点;“不癫”——不大吵大闹、争执强辩,也不义正词严地加以驳斥,心里明白这是个振气扬名的机会,故不露声色。此后,暗中准备,将猪耳朵制成丝钱袋,从而一举成名。

佯装愚蠢休布兰后发制人

斯维尔诺夫伏特加酒的经理休布兰是一位踌躇满志的企业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遭到了沃尔夫施密特酿酒厂全力以赴的进攻。这种进攻,以价格来决定胜负。沃尔夫施密特酒每瓶价格比斯维尔诺夫伏特加便宜一美元。很明显,市场霸主在受到挑战时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如果降价,就会损失大量的利润;如果不降价,那么它原有的销售额就会被降价的对手逐渐夺去,结果也是利润下降。

怎么办?休布兰对沃尔夫施密特酿酒厂的进攻佯装不知,反而把斯维尔诺夫酒的价格提高了一美元,使它每瓶比沃尔夫施密特酒贵二美元,以“显示”出他卖的酒确实是一种“更好的”伏特加,让对手任意降价抛售。然后,休布兰又推出两种新牌子酒:一种伏特加的价格和沃尔夫一样,另一种则比它便宜一美元。

这样,很快扭转了局势,继续控制了市场而且销路增加很快,1982年出售733万箱。而沃尔夫施密特呢?仅卖出126万箱,仅为前者的1/6.可见,假痴不癫,后发制人的计策用于商业竞争也颇为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