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6266400000039

第39章 《梅花三弄》和《阳关三叠》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最早的琴谱收录在《神奇秘谱》中,其解题说道:晋代的“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由此可知《梅花三弄》最初是一支用笛子吹奏的曲子,后来才改为琴曲,并且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解题又说道:“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艺术家经常以梅花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而“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也就是说,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用以表现梅花“花之最清”的高洁安详的静态。因此,称为“三弄”。古琴的泛音是特色音,它不仅清澈透明,而且容易演奏。琴曲中常有独立的泛音段落作为序引、尾声或是中间的陈述,像这样子在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的手法并不多见。《梅花三弄》分十段和一尾声,三段泛音在前六段相间循环出现,以此来表现梅花洁白傲放的形象,曲调清新活泼,节奏明快。第七、八段,音乐转入高音区,曲调高亢流畅,节奏铿锵有力,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以及屹然傲立的挺拔形象。第九段在第八度音上重复第七段的旋律,因而增添了曲调的苍劲和浑厚。

另外,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三六》也名为《梅花三弄》。这是一首流传年代较久,流传地域广泛的民间乐曲。李芳园所编的《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谱》的附编《初学入门》中收录了这首曲子,并将其改名为《梅花三弄》。这支曲子前面有散板的引子,主体由三个曲调组合而成,各曲调之间由一个合头连接起来。合头是在数曲连用时,每一曲末尾所采用的相同或相似的曲调。在《三六》这首乐曲中,合头出现了四次,占有较突出的地位。演奏时,速度有层次地加快,整首曲子曲调流畅,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受。李芳园在收录《三六》的同时,还将曲子分段加了小标题,“寒山绿萼”、“姗姗绿影”、“三叠落梅”等。并从琵琶演奏的角度加了许多花指,已经不易看出原来民间乐曲的面貌了。

《阳关三叠》是唐代歌曲,现在存有琴歌谱。这首曲子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发展而来的,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并且在歌曲中反复了三次,因此名为《阳关三叠》。自唐宋以来,这首歌曲曾有过多种唱法,现存的琴谱有30多种版本,共6种类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最初见于明代的《新刊发明琴谱》(1530年),经过清代的《琴学入门》的加工后,一直流传至今。另外有收录在《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的另一种类型,在明代也较为流行,全曲残存八段,只有在第一段引用了王维的诗。现存的这六种类型的词、曲和曲体结构大多都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却大同小异,表明是同一渊源一脉相承的。当代作曲家王震亚曾根据近代琴家夏一峰的演奏谱,将其改编为合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