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6266400000034

第34章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四部划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四部伟大的长篇小说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宝库中占据着最为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亦代表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最高文学成就。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热爱。其思想性、艺术性均受到古往今来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学者、史学家的高度评价与赞扬。其精彩篇章至今仍是大、中、小学课堂中的经典教材,成为每一位华夏子孙最为耳熟能详的珍贵文学遗产。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红楼梦》也叫《石头记》、《金玉缘》,长篇小说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是高鹗所续。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府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的悲剧命运,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生活和历史趋势。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塑造了众多的典型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巅峰!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红楼梦》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想像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00回,41个故事。

有人赞誉道:“《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书,一部妙文”,“其思想之宏阔奇伟,实令人叹服。”鲁迅亦曾道:“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当属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是那么的率性而为、至情至性和无拘无束,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自由和顽皮的部分,也成为无数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西行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以及一路上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反映了取经过程中遭受的磨难和极致的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人们关注着“八十一难”的过程,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磨折与“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的中国式心灵开始了共同的脉动。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金圣叹说:“别的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蕴涵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永远怀着狂热的心境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以其为内容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斗争为主要题材,将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丰富资料,经熔合裁剪、重新创造,撰成了规模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本奇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生动地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构思之雄伟、活动场面之广阔、人物形象之鲜明、艺术水准之高,在世界古典小说中均无以伦比。

几百年来,它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故事,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三国可以治国,可以明世,可以修身,可以知兵法,可以知仁义,可以经商,可以体道,可以学诗作赋,可以善辩,可以明历史之潮流……一部三国,可谓囊括万千,精义深奥。

明代艳情小说

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时期。从嘉靖以后,小说得到迅速发展,创作十分繁荣。这一时期长篇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技巧上看,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人物刻画,都比前代更加成熟精湛;从题材上看,取材范围以及反映的社会画面也比以前广阔。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才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对文学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地位。艳情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是明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艳情小说又称世情小说、闺情小说、言情小说,一般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讲述人情世态,反映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说艳情小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亦谓之‘世情书’也”(《中国小说史略》)。艳情小说的出现,有其社会原因。明朝建立百年左右,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局面,工商业得到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通俗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正好适应了他们的需要。此外,中国封建社会在经历了唐代的全盛之后,从宋代开始,实际上已经在逐步走向衰微。到明代更是强弩之末,表面的繁荣兴盛隐藏着深刻的危机,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伦理道德,都在逐步走上末世的道路,社会风气衰颓堕落,淫荡之风甚嚣尘上。这些都是艳情小说产生的客观历史环境,同时也是它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之一。

《金瓶梅》书影明代流传下来的艳情小说不多,万历年间出现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专门描写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是艳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时还有《绣榻野史》、《闲情别传》、《浪史》、《宜春香质》等,但以《金瓶梅》最为著名。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姓名和生平无从考证。故事题材来源于《水浒传》,由其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共一百回。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的发迹、暴亡为主线,演述西门庆的罪恶历史和污秽的家庭生活,并由此扩展开来,以写实的手法,对明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作了真实细腻的描写,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寡廉鲜耻,荒淫无度,刻画极其深刻。作品人物众多,反映了当时城镇生活的广阔画面。不少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如西门庆的狠毒骄横,潘金莲的淫荡泼辣,吴月娘的和顺庸弱,李瓶儿的温柔精细,应伯爵的厚颜无耻等,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全书结构严谨,把纷繁复杂的故事组织得条理分明。语言明快爽朗,通俗易懂,这些优点向来为人们所称道。但作者对被剥削、被侮辱的人物很少表示同情,对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也很少表示憎恶和谴责,甚至对于受苦受难的弱小者,特别是被欺凌作践的妇女,还时常加以嘲弄。书中还反映了地主官僚阶级放纵的肉欲生活,充斥着对性的赤裸裸的描写,为后来大量淫秽小说的出现开了先河。与此同时还宣扬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金瓶梅》对后世影响很大。它的出现表明小说创作开始摆脱历史故事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它对日常生活所作细致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金瓶梅》之后的艳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明末出现的《醒世姻缘传》就是这类作品;另一种则是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然后经过一段曲折,以大团圆的喜剧结束。这些作品思想艺术大都很平庸低下,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平山冷燕》等属于这一类。清代艳情小说得到发展,污浊淫秽的内容得到一定的节制,但一直到《红楼梦》问世,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才真正得到提高和升华。

(卢月)

清末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是晚清小说流派,这个流派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们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揭露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从而形成谴责小说流派。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

清末谴责小说在内容上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题材广泛,包括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各方面,以描写官场最为普遍。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讽刺小说的传统,以极度夸张和漫画化的手法,大力抨击黑暗现实。在结构上,一般采用断续连载的长篇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有李嘉宝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四人被誉为清末四大小说家,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和《官场现形记》。李宝嘉(1867~1906年),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李宝嘉曾在上海编撰《指南报》,创办《游戏报》《世界繁华报》,后受聘于商务印书馆,主编《绣像小说》。李宝嘉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他还主张学习西方文明。《官场现形记》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龌龊卑鄙”、“昏聩糊涂”,集中暴露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和统治集团的腐朽,反映了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它的问世促进了人们对清王朝腐朽本质的认识,并掀起了谴责小说的创作高潮。作者大量运用夸张手法,文笔生动,但人物缺少典型性,描写过于渲染夸张,措辞也较浮浅。

吴沃尧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1866~1910年),字小允,号茧人。广东佛山人。曾主笔《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主编《月月小说》,创办过学校。吴沃尧痛恨清政府的腐朽、帝国主义的侵略,尤其憎恨惧洋媚外思想,主张开化、进步和维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九死一生”为线索,通过主人公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揭露了从1884年中法战争到1905年左右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作品写了200来件“怪现状”,除官场外,还包括商场、洋场等,展示了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世态人情,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但由于题材庞杂,结构显得松散。

刘鹗和《老残游记》。刘鹗(1857~1909年),字铁云,江苏镇江人。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等实际学问,是中国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曾协助官员治理黄河,在总理衙门任职,参与外商对华贸易和近代实业,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曾赈济灾民。反对苛政扰民,主张创办实业,使民众摆脱贫困,国家走向富强,属于洋务运动的务实派。《老残游记》描写一个被人称为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小说的突出之处在于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所谓“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作品反映的主要是山东境内的事件,但使人从中看到了封建官吏肆意虐杀百姓,在中华大地上造起一座人间地狱。和同时代的小说相比,《老残游记》在语言运用方面有独特成就,尤其是写景和人物刻画,色彩鲜明,自然逼真。

曾朴和《孽海花》。曾朴(1872~1935年),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曾参与维新运动,致力于实业,精通法语和法国文学,创办杂志《小说林》、《真善美》,对革命运动持同情支持态度。《孽海花》最初由曾朴的好友金天翮写了六回,其余内容由曾朴续写。小说以洪钧和赵彩云为线索人物,展现了清末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对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予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全书写了200多个人物,从最高统治者慈禧、光绪,到官场文苑的达官名士,到下层社会的妓女、小厮,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书中角色大都影射现实人物,使人读来耳目一新,在当时影响很大,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也独具特色,鲁迅称赞说“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中国小说史略》)

谴责小说作家虽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由于对最高统治者抱有幻想,他们对现实所进行的抨击和议论往往不触及封建制度本身,而只是对救世道路的探寻,因此谴责小说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其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抨击清末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腐败、黑暗,从形式到内容,都突破了传统的樊篱,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