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情人
6265700000064

第64章 婚外恋:社会伦理依据

人们对婚外恋的态度,可以从以下的称谓中看出变化:通奸——第三者——婚外恋。其中,“通奸”这个词不仅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而且在中国某一特定时期还被当作犯罪行为来看待。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类说法在当下中国基本已经绝迹。而“婚外情”显然是个中性词,甚至因为其特殊色彩而为人津津乐道。婚外恋在当今中国社会尤其获得都市白领的“青睐”,是因为婚外感情的刺激,却又不需要离婚使然。

本章试图分析婚外情社会的、心理的、男女差异的生成机理。了解了它,才是正确正视婚外恋问题的必要前提。婚外情意味着对婚姻的不忠与背叛,这是从法律层面上说的。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看,婚外情毕竟是男女双方共同参与的事,有男人出轨就必然意味着有另一个女人陪着他这样做,而且婚外情的发生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多少有它发生的内外部环境,甚至有产生婚外恋的社会土壤。两性情感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无法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判,只有理性的思考才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好这个棘手的问题。本章的分析也为后面“重建互信互爱的婚姻关系”章节做了理解社会、心理、男女差异生成机理的铺垫,因为有了这些了解,才会有宽恕、包容的心态,最后重归于好,建立新的婚姻关系的基础。

现代情感专家普遍认为,婚姻的维持和完满少不了性爱。但婚后,夫妻性爱中的精神满足和肉体快感逐渐减少的事实,使那些对婚前的美好幻觉逐渐消褪甚至消失殆尽。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合法结婚之后的性行为并不能对婚前性生活受到限制作出足够补偿。一般而言,它仅许可夫妻间少数的几种能导致生育的动作来寻求满足,因为这样一个缘故,婚后美满的性生活只能维持几年时间。”而社会观念的开放,现代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多都开始对性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婚姻中的性爱变得单调乏味,是导致现代都市白领走向婚外情的一个最主要原因。现代情感道德和性道德也给婚外情带来某些伦理上的依据。在电影《第三者》里,妻子面临着一种尴尬的逻辑推理:面对婚姻,情人无疑是第三者;而面对感情,妻子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第三者。这种感觉和感情至上的伦理观念,让某些人可以打着追求爱情的幌子去追逐婚姻之外的情和性。当所有美丽都经不起现实的磨砺,当所有期待都如肥皂泡般在风中破裂,人生便只剩下平平淡淡的现实。生命渴望的新鲜事物,包括现代都市人的婚外恋情,都会与婚姻等许多看似美好的事物一样,美丽、多彩,却脆弱、短暂。现代都市白领是一群躁动而现实的人,多数人在婚姻生活经历了种种变奏之后,出轨或许是他们单调的千篇一律的婚姻生活的一种润滑剂。

如果现实生活中的婚姻质量不高,难以经受婚后感情的波折和打击,产生婚外情的几率就相对较高。在中国这个世俗浪潮席卷的当今社会,以金钱、地位、容貌、住房等为条件缔结的婚姻占有相当比重,造成了婚姻关系的严重不稳定性。当下时髦的“裸婚”形式只是一种在无助、无奈状态下青年男女向社会发出的一种呐喊和呼吁,一种未经实践的倡议,但却无法替代社会严酷现实,即在实践中,“裸婚”是无法行得通的。电视剧《裸婚时代》里的年轻男女主人公最后的婚姻离异,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夫妻双方对婚姻生活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与对婚姻原有的期待值有关,同时也受自我感受和外向比较两种参照系的影响。自我感受参照系是一种涉及肉体和心理的自我感受,是婚姻关系最直接、最基本的体验,对婚姻关系的稳定十分重要。外向比较参照系是通过对他人婚姻关系的评估而引起的心理感受。一对婚姻关系自我心理感受很差的夫妻,在和他人的婚姻相比较时,往往会强化他人婚姻中的美满和对自己婚姻的不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况就是促成婚外恋情的导火索,并通过和婚外恋人产生的感情同自己的配偶相比较,使婚姻的矛盾激化,加剧婚姻的不稳定性。

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已经“死亡”或应该“死亡”的婚姻固然应该以离婚告终,然而,婚姻和家庭决非纯属个人私事,在婚者必须对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承担社会责任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未在中国人心中泯灭。因此,一些出现夫妻矛盾的家庭在受各方面(包括工作单位、婚姻登记机关、家人及邻里)舆论舆论的制约时,婚姻当事人不愿贸然离婚,有些当事人则因受子女、住房、经济等条件限制,感到离婚代价太大而不得已却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当事人可能转而寻求婚外恋情。

中国婚外恋情的频生,也受到西方性自由的消极影响,在权钱许可的条件下,婚外性行为更是大量发生。因此,可以说,中国社会道德风尚衰败,也是中国婚外情发生的重要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