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半年之后拒绝继续学习钢琴,当时我很苦恼,钢琴已经买回了家,但还是同意了她放弃学习钢琴的意愿,虽然我有千般的不愿意,万般的痛惜,但痛定思痛是我急功近利太过严肃刻板的要求伤害了她原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为了挽回她的心情我只好选择暂时的放弃。当她上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试着用商量的口吻和她再度提起钢琴的事情,我说学习钢琴不是为了考级,而是我觉得她有这方面的天赋,浪费了实在可惜,再说音乐实在太美妙了,放弃这样的享受是一种奢侈,我说起她在欣赏两个不同钢琴家演奏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时对他们的评论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她不说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这其间微妙的区别,于是,她痛快地答应了重新开始学习中断了半年的钢琴,我们请来一位在深圳大学读书的男生来上这钢琴课,谢天谢地,这个钢琴老师非常严厉但选择的曲子让猫咪十分受落,而我在一旁也享受了这优美的旋律,才发现老师的选择太重要了,如果选择一个缺乏音乐欣赏能力的老师实在是件大大不妙的事情,这位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正好契合了猫咪的审美意愿。这一次,虽然她仍然会有抗拒的时候,但总算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这六年,我们没有去考过什么级别,但却再也没有间断钢琴的学习。
上了四年级以后,当先生再拿到猫咪期末的成绩单的时候却诧异孩子的音乐成绩竟然是C,于是不解地问她是怎么回事情,猫咪说有音乐特长就能拿A,先生说你不是会弹钢琴吗?猫咪说她没有告诉老师她会弹钢琴。为什么四年级以前她会告诉老师,四年级以后就不说了呢?她的解释是当她站到所有人的面前去演奏的时候觉得就像是一只猴子一样供人参观,所有人的眼睛都让她感觉不舒服,其实,是那个“六一”节,她已经报了钢琴演奏表演的节目,而且回家还精心挑选了两首喜欢的曲目,最后却没能有机会上台演奏,因为班主任老师说不能把钢琴搬到教室里,所以取消,从此,她便不再在学校提起有关钢琴的半点事情。我们的某些老师啊,随随便便地将信用这种东西撕碎,自己连一点感觉都没有,这种近乎麻木和不自知的行为正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孩子,使他们要么了解了成人世界原来是可以不讲信用的,要么就这样逐渐同流合污,素质教育就这样被成人世界演绎成了天大的笑话、无边的空话,成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语言教育孩子们要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同时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为做着相反的事情,更可怕的是麻木到了不以为然,反深以为是,孩子永远不会听你说什么,却天天看见你在做什么!
在家里,因为公公抨击深圳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不自觉的事情引发了我们家的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我问他什么是道德,他答不出来,我也答不上来,有几个人能答上来?儒家的“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话是没错,以儒家对这几项内容的具体诠释,在没有设定前提、范围和具体事件的情况下我认为就是一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还有那一堆可笑的故事,比如这其中我们津津乐道了几千年的二十四孝经典之一:卧冰求鱼,为母亲想吃的一口鱼汤,愚蠢之极有四:一是儿子天寒地冻里不惜牺牲身体健康,作为母亲于心何忍?有没有一点善良的人性?二是作为儿子智力有问题吗?冰天雪地里钓鱼应该有很多方法,真的需要用牺牲健康这种方式吗?如果儿子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样一来病倒了,高堂在上而不能养,难道不是更加不孝吗?三是古时候可以因孝出名而进身仕途,这究竟是孝顺还是作秀?真是入骨三分得表达了虚伪的仁义道德,深埋其中的是道德的交易;四是道德思想文化竟然几千年来努力不懈支持这种可怕而愚蠢的行为,大热天说到这里都感到寒彻骨髓。最后,我们根据各自对道德理解七凑八凑也没能凑出几个像样的内容来,不过大家都认为道德首先应当包括善良,这个我还是非常认同的,而且认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线同时也是最高的要求,至于无私么?有点不切实际,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无私,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由大自然的规则决定,由不得人强说,说一个人无私,无非也是相对自私而言,并不存在绝对的无私。
讨论话题又转到了猫咪老师打击报复的事情上去了,全家都群情激昂地要把这个老师投诉到没有饭吃的地步,刚刚一家人还在热烈地赞同的善良在此刻又从何说起?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不自觉地说一套做一套,一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就只剩下自私的本性了,道德此刻又成了什么?我们心中的道德往往是衡量别人的是一种尺度,衡量自己的又是另外一个尺度。更可怕的是猫咪在反对大家去投诉的时候表明她自己对现在的座位非常满意,一个人坐一张桌子在最后面,公公居然笑着说:这好啊,交一份学费坐两份学费的位置,赚了!如果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倒也无伤大雅,但潜意识中流露出来的可怕的自私几乎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根本的恶劣,如果不在此刻严厉反击这种东西,它迟早会侵蚀孩子的心灵,把他们最终塑造成我们。类似这样不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可怕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不仅仅发生在我们家,这是我们生活中太普遍的东西,像一个蛆虫一样寄生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脑子都快要被这蛆虫蛀蚀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