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6264400000017

第17章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17

开始和孩子单独相处了,白天先生去上班,家里就我一个人,中午先生也时常回来,上班的地方离家并不太远。家人走了之后,我才切实地感觉到生活里的琐碎事物是能把人压垮的,不过,还好,我的能动能力比较强。这个时候先生对家务的一窍不通突然就凸现出来了,成了一个大问题,还可能是引起夫妻战争的大问题。

孩子出生之前,从恋爱到孩子出生期间我们经历了两年的恋爱,三年的婚后生活,一直都十分美满。结婚的时候住的还是公司宿舍,先生常说看到我跪在地板上用钢丝卷一点一点搓地板的情形,让他十分动容,心底升起怜惜之情,于是会找找可以帮我的家务事做做。通常是得不偿失,不是打烂了碗就是把衣服洗缩水了,反正不得要领。所以他的帮忙经常成了帮倒忙,越帮越忙,听见他说帮忙我就连忙说算了。

后来,我老是觉得这是他的阴谋诡计,按理,能把书读明白的人,生活中的小事情应该是小儿科,他怎么总是出错呢?我怀疑了他很久,不过,都是些甜蜜的怀疑,其实我并不太需要他的帮助,再加上他那甜蜜的小嘴经常说些让我晕晕忽忽的话,放他一马!生活中不能太过去计较,更不必要去计量各自对家庭的付出,即便如此,仍然有我们看不见的规律在其中支撑着,家庭里的能量一旦失衡就会引起战争。

孩子得湿疹了,我带孩子去南山医院看病,第一次使用了陈之愚的大名,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个叫陈之愚的女孩,先生希望猫咪能成长为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不过第一次到医院倒是遇到了大愚弱智的医生。我们去的是皮肤科,门口坐了些看上去忐忑不安,神情有些异样的人,不说我也知道是看性病的病人,那中年女医生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孩子就对我说:“你们大人没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吧?”我强忍着一种愤怒答道没有,“那孩子的爸爸呢,你那么肯定?”我按捺着怒火:“当然肯定。”我首先质疑她的专业水平,其次质疑她的精神问题,她如此扭曲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真想建议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即使病人就是来医治性病的,作为医者也不应当有这样的态度,也疑惑满街治疗性病的广告为何总如此多?这些得了性病的人之所以选择街头医生,大概是很多时候很多病人都觉得正规医院的医生在精神上对他们的折磨比性病本身更为可怕,再加之医疗费用的昂贵等等原因便给了街头游医一个可乘之机。

医者之心呐!扪心自问自己的医者之心在哪里?出得医院,望着医院大堂正面墙上醒目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再三读之,深以为痛!我非医者,但我发誓没有十分的必要绝不轻易踏入医院的大门,在这个神圣的地方你已经再难找到医者之心,思及父亲当年对医者之心的感动,我只能怅然叹息一声,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医者都怎么了?集体失德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而这墙上的医者誓言成了极度讽刺的写照。我发出这样沉重的叹息并不因为这一次的看病经历,我之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愤怒倾泻出来是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但内心深处仍然无法抑制地愤怒,这30年的变化太大了,不说报纸上报道的事情了,凡人的愤怒这些年就在我们的生活里频频发生,几乎成了人人都躲避不过的事情。还记得有位朋友因为感冒去了医院,三百多的药费她根本承担不起,于是她将计价单扔进了废纸篓,恶狠狠地对着苍天说道:“这病我不治了,有种的感冒你就把我弄死,要不你就滚蛋!”我放弃了这次就诊,将那医生的处方单扔进了垃圾桶,因为她仍然坚持按性病来处理,药开的是进口药,八百多元,我可以给她钱,但我感觉她在谋财害命,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已经把人性的善良统统出卖了。

这个时候我真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上帝,也希望人们能信仰一种宗教,也突然有了对宗教的一个新的理解,宗教导人向善,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人们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当宗教退出政治舞台以后,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上提供一个自省的渠道,人要靠自己来主动修心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但通过一些看似刻板教条的宗教形式来反复提醒自己也是一个便捷的方法。回想起《牛虻》中阿瑟在忏悔时说的话,不正是在和我自己的本能私欲作斗争么?这样的自我忏悔方式即使拿到今天也是很好的自省方式。至于宗教里我不能认可的玄虚部分,不提也罢!好的东西好的方法都是人类智慧积累下来的精华,拿来用用兴许管用。

出了医院大门我到海王药店买了些药自行解决,我想该好的病怎么都会好,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人的一生中要经历的病痛按照大自然正态分布的规律来看,我认为95%以上的病痛都不会致人于死地,85%以上的病痛即使你不医治单靠着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能痊愈,看病吃药无非是减轻痛苦、缩短恢复时间以及预防引发其他疾病的有效手段。当然,孩子和成人是有差别的,孩子的免疫系统还不健全,自身的抵抗力处于弱势。医学科学原本就是最不应该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谁都会说生命无价,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景仰和敬畏过生命吗?我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这个方面是最不能缺的一个指标。

在猫咪两个月大以前,你还可以把她放在沙发上,现在可不行了,两小腿使劲乱蹬,不一会就到了沙发边,你喂她喝牛奶她跟你抢奶瓶,手小抱不住就撒野哭,最后想了一办法,把小床推到客厅,让她躺着自己抱着奶瓶吃,这小家伙可利索了,手脚并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家务事太多,我不得不把很多事情都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比如喝牛奶,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了孩子的自主能力比较强,同时也在无意中训练了孩子手脚的灵活度与协调能力,反正,孩子是越带越省心,孩子长到4岁的时候,她的自主能力大大超越了同龄的小孩。

生命的历程就是这样,逆境或不是那么舒服的环境逼迫你去做一些事情,但反过来它又赐予你回报,不管你察觉不察觉,不管你理解不理解。

见过堂姐带孩子,总拿着碗筷跟在孩子的身后,追着哄着逼着孩子吃口饭,那情形比红军过草地的难度都大,看得我直发晕,我发誓不干这样的事情。于是,猫咪5个多月的时候已经和我同桌吃饭了,我把筷子、勺子全上齐,随她怎么开工。那情形,真是昏天黑地:满桌子、满脸、满凳子、满地的饭菜,每吃一顿饭,都是狼藉一片,让我好一阵子收拾,而且猫咪经常是左手勺子,右手筷子,这样还是不行,于是丢了筷子直接用手,反正只要能划拉到嘴里就行。

感谢上帝,孩子吃饭的问题从奶瓶到饭桌没有将我拉入跟着她屁股转的漩涡,我的坚持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孩子稍大的时候,如果饭桌上不吃饭,零食全部收缴,吃了饭有零食,不吃饭就全部清仓,最可恨的是先生经常违反我的禁令,这也是孩子钻大人空子的最好时机。

孩子的观察能力绝非我们成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上帝给予弱者生存的天生本领,孩子常常让我大惊失色:他们往往能准确判断出父母一方谁是能满足她要求的人,相当准确地找到父母的弱点,几乎是百发百中。想想,如果我们能将如此超强的观察能力保持到成年以后那将是怎样的情形?成年以后的我们眼前杂质太多,再经过文化的熏陶和父母的改造之后,最终将上帝给予我们的非常有用的那部分本能能力丢失了,难道不是吗?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有善良的心,要诚实,这个教育目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际复杂的社会中,善良的底线应该在哪里?诚实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来谈这个问题?无前提的要求孩子无条件的诚实或其他我们认为是高尚品行的行为是否太欠缺妥当?而实际上我们一部分本能能力的丧失正来源于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所谓的教育带来的后果,突出体现就是高分低能和无法承受实际社会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