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守望
6264100000007

第7章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职工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培育和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工会组织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职工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之中。职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和文化财富,用本阶级的先进性影响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地位,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广大职工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忠实实践者,没有广大职工的实践和探索,就没有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创新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就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广大职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仅关系到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关系到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能否从根本上被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接受,能否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着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只有工人阶级具备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工人阶级政党才能在本阶级先进性的基础上形成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本阶级的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同时,工人阶级政党也要加强对本阶级群众的教育,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本阶级广大群众,把先进的思想和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坚持对广大职工群众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职工群众的头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推动社会进步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广大职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改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广大职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技能,总体素质保持了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知识、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大量使用,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和矛盾,职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明,甘肃省316.36万从业人员当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5.62万人;具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40.68万人当中,高级技师只有0.72万人,技师只有2.26万人,高级工只有14.39万人;高中学历118.50万人,初中以下学历112.33万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7.4%和35.5%;而农民工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74.46%。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明显偏低。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上来的任务十分繁重。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维护职工发展权益的需要。学习权和发展权是法律赋予职工的基本权利之一。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关系到提高职工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关系到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工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这一规定明确了接受教育和培训是职工的权利,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是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规定了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并要求提取的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新上项目都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及时有效地为职工接受培训、提高素质创造条件,依法落实职工的教育权和发展权。

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工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上来,是工会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的职责所在。《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这就需要工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在党的工作大局去中认识、去把握,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工会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企业是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的状况决定了发展的速度、质量和目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企业处于关键环节。而在企业之中,职工是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主体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离不开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工会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凝聚人心、组织和动员职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创新企业体制、发展壮大企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本身在于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在于动员职工、组织职工、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通过开展适合职工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企业生产经营上来,凝聚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上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用一流的职工队伍推动创造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业绩;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会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建设和谐政治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团体,既要代表和组织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和文化事业,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又要组织职工通过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会在代表和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法内容、载体手段上为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也要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让职工了解和掌握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渠道和程序,引导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表达愿望和诉求。工会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精神实质,不断夯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通过法制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广大职工的法制观念,引导广大职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通过依法推选职工代表,开展职工代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代表素质,依法、科学、有效地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表达职工的愿望和诉求,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工会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工会对广大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通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职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职工,在职工中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对职工进行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职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通过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职工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弘扬科学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和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工会开展职工教育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工会立足实际,积极开展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探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方法、载体和手段,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地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职工教育培训内容不断丰富。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广大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立足工会工作实际,丰富和发展职工教育内容。主要是: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强化劳模精神宣传,积极营造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职业道德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职工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职工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职工技术技能教育活动,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强化高技术素质职工队伍培养;加强职工文化知识再教育,引导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开展职工就业、再就业培训,提高职工就业和再就业能力,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利;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引导职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依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企。

二是职工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拓展。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特别是企业管理体制、职工队伍构成、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把职工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上,拓展了职工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组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引导职工围绕企业重大技术攻关、重大建设项目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开展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在全省范围内举办了300多个工种的技能比赛,举办了计算机操作、维修电工、焊工、铣工等10多个工种的省级决赛,举办了20余场次的以绝技介绍、现场观摩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精英展(演)示活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评选“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职工”,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增强新本领;设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创新劳动模范评选方式,想方设法改善困难劳模生活,提高劳动模范生活福利待遇,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引导广大职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健全。立足高技术素质职工短缺、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技术结构不合理的实际,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尤其是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目标,不断健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4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为开展职工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2004年,甘肃省总工会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省经委成立了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规划,并推动有关部门列入职工职业教育之中,形成了由工会牵头,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职工技术技能教育的工作格局。省总工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了全省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职工教育培训活动,在组织、制度、载体、手段、方式上通力配合,互通信息,以促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是职工教育成效不断显现。从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出发,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作为重要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考核监督,有效地推动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开展三年来,先后组织和吸引100多万职工参加了素质提升活动,命名表彰了176名“甘肃省技术能手”,536名“甘肃省技术标兵”,18名职工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136名职工晋升为技师,近653名职工晋升了技术等级。全省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6万件,已实施7.85万件,创造节约价值4.16亿元;技术革新5300多项,创造节约价值1.26亿元;发明创造431项,申请专利115项,创造经济效益1.36亿元;推广先进操作法(技术成果)1663项,创造节约价值1.26亿元。

从总体上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职工思想政治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但是,职工在改革和发展中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加,部分职工思想政治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职工理想信念意识淡薄。一些职工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不清,认为理想太远太渺茫,看重个人现实生活,缺乏理想追求;一些职工信奉金钱至上观念,把财富多寡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只讲索取,不讲奉献;部分职工特别是一些青年职工把享乐奉为时尚,追求物质享受,吃喝玩乐,随波逐流。二是部分职工不满情绪增加。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迅猛发展,劳资矛盾加剧,许多职工对自身的主人翁地位产生疑问,认为自己在企业听任摆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没有发言权的最底层。调查显示,18.9%的职工认为自己目前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和有很大下降,43.6%的职工认为近年来工人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和有很大下降,因而怨气大,情绪不稳定。三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改进。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思想状况不关心、不了解。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空洞说教多,解决实际问题少,甚至消极应付,造成职工情绪低落,失落感增加。

2.职工队伍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不适应企业技术进步需要的问题日益突出,低等级技术人员相对较多,高等级技术的普通工人数量较少,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部分职工文化知识水平与技术技能水平不相适应,知识水平高、动手能力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学历和技术职称比例呈递减趋势,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在一部分青年职工中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素质、工人阶级意识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3.职工教育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各级党委、政府(行政)和工会组织在加强职工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据调查,29.2%的职工希望参加技术技能培训,22.4%的职工希望参加文化知识培训,17.6%的职工希望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教育,12.1%的职工希望参加个人爱好专业技术技能培训,9.2%的职工希望参加新兴科学技术知识培训,6.6%的职工希望参加复合技能培训,实际上近五年职工参加岗位培训的26.3%,参加继续教育的19.5%,参加资格等级培训的17%,参加管理类培训的11.5%,参加新技术培训的4.1%,参加复合技能培训的1.6%,实际培训与职工期望不相适应。与此同时,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49.6%的职工接受培训的主要方式是自学,28.2%是在岗培训,8%是院校系统学习,5.3%是脱产短期培训,1%是待岗、转岗培训。二是职工教育经费短缺。职工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职工工资总额1.5%-2%的提留,但很难落实。据调查,使用工资总额1%以内的企业占21.5%,1.5%以内的占35.4%,达到2%的仅占24.8%,真正能用到一线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身上的更少。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五花八门,没有形成职工教育“投资机制”。51.1%的职工认为近五年文化技术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增长不大、维持原有水平、略有下降,52.9%的职工认为经费投入少。三是技术工人流失严重。由于不把技术工人当作“人才”,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及教育经费不落实、工学矛盾、缺乏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高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流失严重。一些国有企业长期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不是“孔雀东南飞”,就是被非公有制企业高薪聘用,高技能人才大量流失,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4.职工教育阵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会各类文化教育阵地数量锐减,资产流失严重。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职工大学、职工学校、文化宫等教育阵地,由于设备陈旧、人员老化、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无力承担职工教育阵地应有的职能,甚至关停并转,名存实亡。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一是对职工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部分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形势认识不清,看不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职工教育是软任务,时间长见效慢,抓不抓不碍大局。有的不了解职工学习的新特点,缺乏对职工教育前瞻性研究,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造成职工教育短期行为严重,职工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滞后。二是职工教育法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尽管《劳动法》、《工会法》、《职业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职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权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从制度上得到保障,缺乏相应的整改治理措施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部分企业职工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尤其在改制转轨过程中职工教育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一再削弱,致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部分地方和企业处于瘫痪状态。有的甚至认为职工教育培训是职工自己的事情,企业没有抓职工教育培训的职责,甚至干脆把职工教育培训推向社会。三是缺乏鼓励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鼓励职工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没有为人才平等竞争提供平台,没有把学识、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贡献与工资奖金挂起钩来,挫伤了职工求知、求学的热情。

四、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新形势、新任务、新起点,对工会组织教育职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工会要立足实际,结合群众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群众工作优势,不断创新职工教育方式、内容、载体、手段,积极引导,善于说服,广泛教育,树立典型,增强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1.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人阶级的本质特点。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武装职工。要用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职工,引导广大职工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引导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通过广泛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职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用社会主义道德引导职工。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纲要》的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活动,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鼓励职工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推动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入开展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个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把职业道德建设与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形成具有行业特色、企业特色的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

用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提升职工。要按照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倡导、积极推动发展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工会文化,唱响新时代工人阶级之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学习活动和“谈体会、强素质”的读书演讲活动,引导职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争当知识型职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的要求,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特别是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和《安全生产法》,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理性地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

用先进典型激励职工。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先进代表,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和人民群众的楷模。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涌现了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忘我劳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大张旗鼓地宣传劳模,理直气壮地扶植劳模,满腔热情地关爱劳模,竭诚为困难劳模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爱护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对于树立“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对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理直气壮地扶植劳模,满腔热情地关爱劳模,竭诚为劳模排忧解难,给劳模以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像劳模那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理想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树立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追求一流技术,干出一流业绩,把劳模精神转化为实现人生价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2.切实加强技术技能教育,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职工队伍素质的外在表现。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切实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要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继续广泛开展组织“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宽渠道,提高竞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结和引导广大职工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深化改革等各个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实施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加强职工技术技能教育。从我省实施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三年多的实践来看,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企业用工制度改革需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进步需要、适应职工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升机制,制定和实施奖励、激励政策,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深入实施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规划,完善技术比赛、技术交流、技能演展示制度,增强素质提升活动实效,努力为职工学习技术创造条件。

开展创造学教育,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积极开展创造学教育,及时命名表彰“工人先锋号”、“创新示范岗”、“创新示范单位”、“创新能手”,营造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企业的舆论环境,引导职工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立足工作岗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创新技术技能教育形式,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要把技术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把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结合起来,把新学科新技术培训与基本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委托培训与自我培训结合起来,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技能素质。要充分发挥已有的职工技术技能教育培训阵地的作用,通过职业学校、企业技校、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提高技术技能教育培训质量。要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方式,引导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职工教育培训机制。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法规政策、制度机制、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来保证,也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政策。要落实《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法规、政策,为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提供依据。

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作用,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促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企业负责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推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调研、巡视检查、信息交流等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制定和完善奖励激励政策。要逐步提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和激励办法,让职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经常组织开展全国、省、市级的职工技术技能比赛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比赛的优胜者以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宣传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健全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评聘制度。要健全考试和认证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考核、考试,确定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高技能素质职工的技术等级,引导和鼓励职工学习业务技术,提高自身职业技能。要推动企业把技术等级认证与工资收入分配结合起来,给与高技能素质职工应有的地位和经济收入。要把技术资格认证与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结合起来,把技术资格认证与学习培训结合起来,对于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等给予及时认证,鼓励职工参加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参加技术比赛和技术比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技术技能。

加大经费投入。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提留、划拨、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和高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要拓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筹措渠道,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多渠道、多方式筹措经费,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为职工提高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

(此文曾获全国总工会2007年度工会理论研究成果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