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守望
6264100000044

第44章 后记

人活着是一种状态,如同世界上任何一个生命体一样,有其孕育、产生、成长、鼎盛、衰败、死亡的过程。

在这个看似漫长其实短暂的过程中,人的行为构成这个过程的主体,充斥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个过程的好与坏、顺利与艰难、成功与失败,所反映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过程,是人的生活状态所留下的遗迹。这个过程与人本身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与人的心理承受密切相关。只要人感到充实、满足、欣慰、快乐,人就幸福。反之,人就失望,就痛苦。

这个道理老祖宗早已说过,人们或多或少也都明白,只不过有早有晚,有多有少。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多一些,人的感觉和体会就早一些、深一些;如果生活顺利一些,人的感觉就会晚一些、浅一些。有些时候,这种感觉也会有偏差,让人生出更多的期望、希望、欲望,导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是非。

我出生并成长的山村里没有见识的老媪都懂得“人活一世,草木一春”,在没有任何奢华可言的闭塞的山村里生儿育女,享受人生的乐趣,体味人生的意义,平静而满足地过活幸福的日子。让我这个读了许多年书并自认为还有些能力的人难望其背。

在经历了一些所谓挫折、磨难、失意、艰难,才有机会对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经验有了一些认识,才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几十年的生活轨迹其实是一个圆圈。从这个点上出发,游走了几十年之后,又回到了出发点。这种顿悟来得太晚了。如果来得早一些,也许人生会是另外一番样子。

1987年7月,我从本省最好的大学毕业,没有服从组织分配,自行联系到现在的单位工作。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从农村来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既不懂得城市里的人情世故,也不懂得与人交往,不懂得工作部门的职能,甚至不懂得到哪个单位工作更适合自己。在懵懂之中,悄然来到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处的单位从事一些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我在机关的部门工作过,也到直属单位工作过;做过办事员,也做单位负责人;做过领导秘书,也做过超脱俗务的闲人;有过许多乐趣,也碰到过许多困难;接触过许多普普通通的百姓,给过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接触过高级干部,见识过他们的做事和为人;受到过一些小官僚的伤害,也被一些领导器重,在他们的领导下尽职尽责,为所从事的事业奔走劳累。二十多年的生活和工作既谈不上轰轰烈烈,也并非无所作为,有过失落、寂寞和无聊,也有心底里的宽慰和释然。

记得刚刚来到机关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年长的同事神秘兮兮地问我:“你是怎么进来的?”我不知所以地看了她半天也没有明白她问话的目的、用意和动机,只是静静地看着她。她生气地转过身,急速地走出办公室。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在以后很长时间里我的意识、行为、理念都没有摆脱她的影响。

如果当初她不是那样问我,或者没有后来无休止的伤害和排挤,我也许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我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她问话的语气和神色,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不那么容易,必须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过人的本领。否则,迟早都会被别人看不起,甚至被别人所耻笑。我没有什么依靠:父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家里只有父母赖以为生的几亩薄田,亲戚朋友也都是依靠土地讨日子的农民,没有背景,更没有实力。我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谋求一片生存的天地。而我所能依靠的也许只有手中的笔。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把心思全部用到了工作上,期望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期望在文字中寻找自我。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生存下去的念头鼓舞下,我从头开始,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尽心尽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期望用过硬的本领谋求安身立命的场所。我让自己在很多时候脱离了一般事务,沉寂在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对于工作的学习之中,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二十多年来我没有丝毫的懈怠、马虎和放松。也许正是这一点,让接触过我的人了解我,让关心我的人理解我,让许多正直的人支持我……我也由此有了比较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施展能力的场地和空间,有了超过许多想象的关心和帮助。尽管这些支持和关心在许多时候是看不见的,是相当隐蔽的,却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亲情。我在内心深处一直感谢给予我帮助和照顾的人。没有他们或明或暗的支持、关心和照顾,我就不会有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也不会有生活下去的环境和空间。同时,我也感谢曾经诋毁我、给予我困难的人。也许正是他们让我找到了活命的依靠,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领;也许正是他们无休止的刁难,让许多有同情心的、正直的、善良的人关心我、支持我、保护我。

当然,我更感激的是曾经遇到的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没有他们的指点、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的成长,就没有我心灵深处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帮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机关工作人员的转变,完成了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使我在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顺畅、更有收获。也正是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从一个山野村夫成长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我有了理想,有了开阔的视野,有了更多的见识,也让我为社会做了更多有益的事情。有了他们,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的人生道路更加宽阔平坦,我所从事的工作也更有意义。

我想也许这是我的福分,是老天给予我的照顾和恩惠。在我迷茫的时候,忧郁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他们安慰我,鼓励我,给我力量,给我信心,让我走出人生的低谷。在我高兴的时候,得意的时候,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提醒我,让我得意不忘形,高兴不猖狂。

二十多年里,我接触过很多人,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他们当中有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普通干部,有上级单位的领导和普通干部,也有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本单位的几位领导和同事。我不便直呼他们的姓名,甚至不好明说他们的身份,但是他们在我心目中的位置至高无上,让我永远感激,终生牵挂。他们真挚而细腻的情感、无私而宽广的胸怀、谨慎而敬业的精神、勤奋而踏实的作风、善良而包容的情操,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我来自偏僻的山村,是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的外来人,却同样有飞扬的青春,有放飞梦想的冲动。我用手中的笔描绘人生,书写历史,描绘未来。尽管这些描绘和书写渺小而无力,却也为我支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我的情感有了寄托,让我的心有了依靠。我不遗余力地思考工作,研究现实,分析问题,撰写一篇又一篇的小文章,抒发对于工作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一些被戏称为“豆腐块”的文章在刊物上刊登出来,让关心我的朋友更加了解我理解我。

随着工作和生活阅历的增多,我不再满足于写一些小文章,也不再满足于没有多少变化的工作。小说《山魂》和《山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孕育、产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对于我影响很大的长者和朋友。

之所以说他是长者,因为他有比我更高的智慧;之所以说他是朋友,因为他对我有耐心细致的关爱。在他的关心和照顾下,我把深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了两部长篇小说《山魂》和《山路》。

由于性格使然,我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期望很高,甚至有些苛刻。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生活和工作经常遇到一些不满意,遇到一些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困难。它们对我的影响却很巨大。我常常为各种各样的不满意、不顺心而生气,而失意,而气馁。

在经历了一次次失意之后,我开始构思一直企图一吐为快的小说《山魂》,用了半年时间写成了初稿,并将名字暂定为《飘落的岁月》。小说以家族变迁为背景,叙说小时候铸就的记忆,以及对于生活的感受。由于文学功底很浅,加之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小说的构架、文字、语言等存在明显缺陷。在对小说做了大幅度修改之后,又撰写了以农村新的变迁为背景,自己曾经亲身感受,并留下伤痛的现代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山路》,半年之后完成初稿。

也许是老天故意让我对于生活有更多的感悟。在两本小说初稿完成后,我的工作有了新的变化。新来的兄长般的领导由于工作接触较多,依据我的特长和爱好,交给我更重要的任务。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先后完成了十多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随之也没有了沉迷于自己营造的环境里独善其身的时间,没有了仔细回味人生的机会,两本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书稿也只能沉寂在柜子里不见天日。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给了我许多关怀的兄长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他知道我有两个压在柜子里的小说初稿后,主动询问稿件的去向和打算,仔细阅读和修改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并对小说的整体布局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小说得以顺利出版。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出版两本书微不足道,甚至毫无意义。对于我却至关重要。我从内心深处感激他。正因为此,到现在我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感谢的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恩不言谢。我只是在心底里默默地祝福他一生平安。

《山魂》和《山路》的出版激发了我的奢望,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信心和勇气。在很短的时间里,我把过去发表的散见于报刊、杂志的论文收集起来,竟然有二十多万字。面对如此之多的文字,我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目瞪口呆。

过去我只是用文字寄托情感,用文字维持生命,几十年下来竟然有了积累,有了收获。我常常对着书稿发呆:如果没有这些在工作之余的文字堆砌,如果没有使用文字的兴趣,如果没有把想法变成文字的冲动,今天是否会有收获?如果没有《山魂》和《山路》的出版,我是否会整理曾经的稿件,是否会有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是否会有更加强烈的工作热情?我不得而知。但我却知道,从《山魂》和《山路》出版的时候起,我有了更多的热情,也做了更多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拼命工作,尽平生所能做好事情,为从事的这份职业,为关心我、器重我、爱护我、支持我的领导、同事、朋友,也为我自己和家人。也正是在这种满怀感恩之心、毫无怨言的工作中,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也赢得了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我感激上天的安排和垂青,感激遇到的领导、同事和朋友,感激在懵懂之中走进的这个不被看好的单位。他们让我懂得了生存之道,有了快乐和幸福!

我经常想,人生其实是一种偶然,是由偶然积累起来的必然。

二十多年来,我对工作中一些接触较多的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了一些心得和体会,许多时候是内心独白和情感宣泄。二十多年的无意行为竟然成就了我的梦想。

受朋友鼓励,我把这些曾经发表的文章整理出来,既作为一种记忆、一种印迹,也为了方便交流,听取领导、师长、同事、朋友的意见建议。其中的疏漏、缺点、不足在所难免。请见到此书的朋友不吝赐教。

此书在编辑过程中受到了许多领导、同事、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孙效东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