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守望
6264100000039

第39章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对策思考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关系到社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完成。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工会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用政治眼光看待经济工作。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外在表现

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目前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生产回升缓慢。从1989年下半年起,国有企业生产回落。就全国的情况而言,虽然1990年全国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产值仅增长2.7%,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增长6.9%,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类型的工业增长高达40%以上。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企业亏损严重。据统计,1990年国有工业企业中有1/3发生亏损,亏损冲抵了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39%,使利润总额大幅度下降。到1990年底,我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因亏损而停产半停产达到470户。目前,企业亏损仍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有的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因亏损严重而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情况一时难以改变。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有些指标甚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国家重点企业考核指标中,1989年与1985年相比,有48%的质量指标下降,52%的消耗指标上升,百元资金实现利税由1985年的23.8元下降到1989年的16.8元。我省某大型机器制造企业百元资金实现利税最好的的年份为28元,而1990年仅6.7元。全省17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困难较多的占33%,特别困难的12%。

四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贷款额越来越大。我省某2000多人的中型企业,因转产时投资大,贷款多,近几年来的产品销售收入只够付清贷款利息,企业发展举步为艰。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改革政策没有完全落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形势下所采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目的在于通过实行“两权”分离,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效益,搞活经济。对于这件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要坚决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走了样。

2.企业负担过于沉重。在国家指令性价格控制下,许多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不能按时供应,造成高价进低价出,出现指令性计划越多,企业亏损越多的“赔本”与恶性循环,煤炭、石油两大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尤其如此。同时,企业不仅负担种类繁多的税、费、基金、利息和各种摊派,还必须承担内部退休职工的工资、各种政策性津贴、子女上学和就业等费用。我省某大企业每年退休职工工资、企业办学、职工医疗费、粮食补贴等四项就花去4000多万元。一些企业领导同志说,企业的利润这几年实际上都转移到税、费、利息、工资和社会福利上去了。

3.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从绝大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基础管理差,企业管理与改革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有的企业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无法按照制度进行,多是各行其是。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还不扎实,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还没有完全落实,主人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许多企业没有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企业资产折旧率低。目前许多企业沿用过去的折旧率,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设备更新。我省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只有5%,折旧期限一般都在20年左右,有的超过30年,在物价上涨、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执行老的设备折旧提成,实际上是“吃老本”。这是造成许多企业技术改造缓慢、设备老化、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到1990年底,我省有65%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但从装备水平看,接近或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只有20%,80%的是国内一般水平或低水平改造,有的企业仍然只有四五十年代的水平。据对全省63户设备管理优秀、先进单位统计,1989年设备的新度系数仅0.52.

5.职工积极性不高。上述四条成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死因”,职工积极性不高则是企业缺乏活力的一条活因素,而且是一条主要因素。据全国总工会对21万名职工调查,劳动积极性发挥充分的只占12.2%。我省的情况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相同。据省电子工会的一项专项调查,职工认为积极性发挥充分的13.4%。由于职工积极性不高,致使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1.7%。我省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则更低,从石化、有色金属等八个厅局(公司)的设备利用率来看,1989年平均设备利用率只有66.11%。职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还没有完全得到体现,职工对企业主人翁地位感受不深;社会上和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影响了职工的心态平衡;部分职工消极怠工,没有尽到主人的责任和义务;党内某些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则直接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三、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鼓励企业多创多留,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大中型企业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企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企业要把完善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制放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签订互保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来明确企业内部的责、权、利关系。厂长(经理)要按照《企业法》规定的职权,提出年度经营目标、企业管理措施和内部改革方案,以及改善职工集体福利方案;职工应以国家和企业主人翁态度从事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任务,积极参政议政,提高自身素质;工会要围绕企业生产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民主管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双革”活动,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行政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企业党委应积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当好签证人,保证互保合同目标的实现。这种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既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两个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组织作用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是目前形势下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促进企业发展的好办法,值得大力推行,广泛实施。各级工会要围绕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做好宣传,让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签订互保合同的目的在于搞活企业。

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维系企业成员之间关系,并为其所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可以从六个方面抓起:企业经营者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因势利导建设具有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用提高政治素质、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道德素养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既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制度,同时又在生产管理活动中进一步完善,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激励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培养企业精神,采用标语、厂歌、厂风等形式把企业事实上存在的追求目标用明快的语言概括出来,大力弘扬,激励职工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培养企业道德,以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相互对立的几对道德范畴为标准评价企业及职工的行为,调整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确立企业目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并以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等形式层层分解到车间(分厂)、班组、个人,以此约束职工,激励职工;发扬企业民主,在决策、管理、生产等各类人员中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企业民主气氛,尊重职工的创新精神,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落实职工民主权利,增强企业在决策、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透明度、正确性和持久性,维护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建设企业文化对于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引导,使职工认识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

三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各级工会尤其是企业工会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动员职工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代会职权,强化和完善保障措施,使职工在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以主人翁姿态从事生产和工作,把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其次要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广泛动员职工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这是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我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明显。1990年全省共有119万名职工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创造和节约价值达2.38亿元。再次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利益分配问题,把职工群众的劳动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在内部利益分配上坚持“简明、公开、合理”的原则,既要防止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分配差距过大。同时要把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工作的重点,采用多种职工乐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唤起和发掘职工的积极性。从民主管理的角度讲,推行全员管理,实行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四大民主,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良策。要把民主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目标,以中办发[1991]6号文件为依据,使之成为衡量企业全面工作、晋等升级和单位、领导评先、选模的重要条件,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形成自我保障体系。

四是创造有利于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既要从内部着眼,挖掘内部潜力,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就进一步搞好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必须落实到位,认真贯彻执行。总的看,从外部环境来讲,搞好大中型企业,首先要减轻企业负担,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使企业面对市场,在接受国家指导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独立自主地进行商品生产。要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对现行的税收种类、税率、费种、费率进行清理,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合理统一的税收政策,彻底清理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保护国有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对任意侵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依法追究。要加强法制建设,使企业行为法律化。完善《企业法》,制定《劳动法》、《企业破产法》、《经济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企业行为。要对不同企业制定分类政策,使不同行业的企业有平等竞争的机遇,调动企业积极性,减少消极因素。

总之,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保证国家财政来源的稳定增长,是经济工作的中心,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只有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才能保证企业具有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刊登于《甘肃工运》199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