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守望
6264100000028

第28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职业道德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重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一、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加强职工文化、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教育一直是职工就业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职工新老交替速度加快,职工队伍的整体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行风不正、岗风不正的问题比较突出。据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成立了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职工中组织开展以转变行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并在全社会广泛组织开展评选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和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活动,涌现出了徐虎、李素丽、王铁民等一大批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对促进行业风气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道德水平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21世纪50年代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仅要实现工业、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关键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使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意识现代化。而这其中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就谈不上良好的职业行为,也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但是,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意识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等等。只有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消除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部门、行业设置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已经成为必然。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面临调整,原有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必然要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的格局也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国有企业减人增效和再就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使城镇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愈加突出;农业、制造业和部分服务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人下岗状况更趋严峻;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必然加大城市就业压力;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必然社会化、市场化。所有这些都要求已经就业、再就业和新就业的劳动者要有较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适应就业竞争加剧的需要。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物质文明或者只有精神文明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反腐倡廉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我们党一直把反对腐败、廉政勤政作为治党和建国的重要原则之一,提倡和要求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下决心清除了党内的腐败分子。反对腐败、廉政勤政必须彻底清除产生腐败的温床和行业垄断带来的不正之风,以及“国家人”、“企业人”、“单位人”、“电老虎”、“气老虎”、“铁老大”等,根除由于它们的存在所带来的因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的“权利腐败”。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肩负起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职业道德建设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原则。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体系。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使劳动者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提供优质服务和高质量的劳动,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服从企业生产需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同时也要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劳动者自觉遵守企业生产和生活规范,担负起企业所交办的劳动生产任务。

2.职业道德建设的市场竞争原则。市场经济实质上是竞争经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是其在进行商品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之间的竞争。生产要素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商品生产的效率,也决定着商品生产者是否有利可图。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随着企业生产需要而进行合理流动。而劳动者的流动取决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力资源适应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需要。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使劳动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较高的劳动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3.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求一方面要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以及掌握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使劳动者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成果;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劳动者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创新。

4.职业道德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原则。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适应,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深入地触及和切入市场经济领域,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人们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克服单纯的利益驱动;树立公平竞争、互利互惠、团结协作的观念,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庸俗颓废的精神追求。

5.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制原则。市场经济是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约束企业行为的经济。依法行为、依法行政是企业和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要在企业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增加遵纪守法的内容和执行国家法律的内容,使职工在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

三、推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必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调整、充实、完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一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和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能够连接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和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奋发向上,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广大职工中着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推动形成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企业、区域、地方以及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是以树立企业形象为中心推动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职业道德规范。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实力的竞争。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加强劳动者的文化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教育,使劳动者能够按照自身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承担起所应该承担的劳动任务和工作任务,实现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同时,要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各具特色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要使劳动者自觉遵守企业生产和生活纪律,遵守企业职业道德规范,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维护企业利益,推动企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要使劳动者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塑造企业形象,影响企业形象。

三是强化主题教育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强调,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在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要通过主题教育,提高职工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培养职工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使职工群众相信党的领导、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四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义利观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德的形成。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利益,尊重和保护人们正当合理的物质利益,鼓励人们去争取富裕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是,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实现要合理合法,任何违背社会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取利行为,都是对他人利益、对社会利益的侵害,都是不义之举。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必须消除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的不良倾向和恶劣行径;消除讲“利”必然忘“义”、讲“义”就不要讲“利”,把“义”和“利”简单地对立起来,否定人们正当合法的物质利益追求的片面认识。教育职工自觉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坚持以国家、社会利益为重,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发扬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精神。

五是要实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共同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同时重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

(刊登于《五月花》200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