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6255000000035

第35章 学习帮你提高教育素养

要加强学习,提高教育素养

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技能,敏锐了解教育发展的动向,把握开展教育研究的方向。理论对于启迪教师的思维和智慧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从而使思想和理念得到提高,进而提升科研水平。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王智老师在他的一则叙事日记中说:

在实施课程改革以前,我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是比较单调的、固定化的模式,我一直把它视为是从我的师范老师那里取来的“真经”,一直沿用下来,即“组织教学-复习知识-新授知识-巩固知识-布置作业”。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革创新,课堂效率始终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难以提高,到头来真是“去了油,灯不亮”。课程改革让我感觉如沐春风,可以说是迎来我教育教学的第二个春天。我不断地学习最新的课程理念,了解课改最新动态和信息,走进名师生动多彩的语文课堂,努力践行课程改革,努力加强教师角色转化,认真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等等,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把握小学语文每个板块的教学特点,努力构建民主和谐、欢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现在我的课堂活了,有生命力了!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提高了,教学效果好了!上学期参加市级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我说课、讲课两个项目获得了综合类一等奖。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

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事

教师只要时时刻刻留意身边的细节问题,关注身边的日常细微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教育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叙事研究的话题。叙事研究的基础是贴近日常生活,注重实践,对某些细节作几乎是原生态的叙述,以此深刻地反映教师自身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

张伟是六年级二班的一名男生,是全校最“牛”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他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平日缺少管教,个性古怪、脾气暴躁,家里人拿他没办法。他在学校时更是我行我素、胆大妄为。但5月20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张伟的不良习惯。事情是这样的:上午第二节课后,我去上厕所,结果听到张伟在里面号啕大哭。我进去一看才知,原来是他的腰带打了死结解不开了。“水火不留情啊!”我试探着去帮助他,但我的指甲太短,使不上劲。情急之下,我跪在地上用牙齿咬,帮他解开了裤腰带。从那以后,张伟逐渐发生了变化,温柔乖巧了许多,也开始和老师变得亲热,成绩不断上升,后来还成为班级干部。我想,他之所以发生这么大变化原因只有一个: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爱!

李吉老师叙述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立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孩子需要的是关爱,是更多的温暖;爱的力量足可以破冰,也可以融冰。这样的教育叙事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教育方法的例证。

要勤于总结,善于思考

教师要增强自我意识,注意搜集、整理、记载、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同时,对自己所遇到的每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都要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当问题或事件出现后,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解决过程是怎样的,解决到什么程度,总体效果如何等,都需要深刻思考。

叙事研究具有弹性、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通常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校情、班情、学情,敏锐地去捕捉对自己内心震撼最深的故事;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仔细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学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的内在,就会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聪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