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晚清英才张之洞
6254000000008

第8章 南疆烽火

初夏的北京,暖风和煦,艳阳高照。紫禁城内的御花园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缤纷绚丽,让人赏心悦目。

午睡后的慈禧太后,由李莲英为首的几个太监宫女伺候着,乘小轿来到御花园,要观花赏景,排遣一下心中的焦躁和烦闷。

几日前,议和大臣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中国承认法国同越南签订的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军队自北越撤回边界。这是一个表面看来“无伤国体”,慈禧认为“事可允行”,而其实是大伤国体的屈辱条约,它满足了法国侵吞全越、窥向中国内地的贪欲。

法国的侵略野心,已是明明白白。李鸿章签约的第二天,邓承修、孔宪瑴等20余名朝中官员联名上奏,指斥李鸿章“视弃地犹弁髦”,呼吁朝廷不可遵约,要统筹战备,赢得主动。接着,御史47人会同翰林院弹劾李鸿章,京内外主战官员也迭章上奏,吁请备战,搅得支持李鸿章的慈禧太后寝食不安。

年近50岁的慈禧,保养得十分年轻,姿容美丽,风韵颇佳,在艳装宫女的陪同下,缓缓地优游于繁花锦簇之中。但是,她由于思虑重重显得有几分忧郁,眼前的绚丽鲜花,也没能使她喜上眉梢,心不在焉地坐到一座凉亭下歇息。

她向李莲英问道:“张之洞到京了没有?”

“回太后,今儿个早晨,醇王爷说他昨日到京,请旨陛见呢!奴才说您这几日心烦,过两日再奏请。没想到太后念着这事儿,是奴才该死!”李莲英说道。

“传我的旨意,要张之洞明日进宫陛见。”

“嗻!”李莲英奉旨而去。

太后捡一样果脯,细细地品尝着,又陷入了沉沉的思虑之中……

一月前,她对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来了个大换班,把主战的恭亲王奕、宝鋆、李鸿藻、景濓四位军机大臣一同免职,翁同龢也免去军机大臣,但仍在毓庆宫行走。任命礼亲王世铎、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孙毓汶为军机大臣,并命醇亲王奕譞会同商办军机要政。这样,奕、李鸿藻等主战大臣倒台,清流派失去了根柢,谁也不敢贸然进言了。让慈禧深感头痛的言路纷嚣的局面立刻改观,风气为之一变。奕譞虽也主张对法一战,但也只有顺从慈禧,倚赖手握重兵的李鸿章的举止而定。法国人也软硬兼施,一面在越南大举北犯,一面向清廷诱和。李鸿章也散布抵抗必败的言论。慈禧害怕战败,为保全体面,命令李鸿章签订了这个和约。没想到,朝中上下群起反对,她不能置若罔闻了,必须摆出几分主战的姿态来顺应民心。

她坐在御花亭内琢磨着,灵活的脑袋转出了一连串的主意。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起用主战的官员,比如让左宗棠任军机大臣,让张之洞任两广总督,让陈宝琛、吴大澄、张佩纶等清流派会办防务……

次日,慈禧召张之洞进宫陛见。

“听说你在路上病得不轻。现在好了?”慈禧关切地问。

“谢慈圣惦记着,已好多了。为臣不敢耽搁,稍微见愈,便进京来陛见。”张之洞瘦了许多,身子显得单薄瘦小。

“不用跪着了,坐下说话吧!”慈禧说。

“谢慈圣隆恩!”

太监搬来一个小方凳,让张之洞坐下。

“你的战守事宜折,写得不错。你再详细说说,以今日之情势,是和还是战呢?”慈禧问。

“回太后,为臣以为:和决于战势,能战之和,方可大张天威,不失国体。”接下来,张之洞把思谋已久决计战守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讲述出来,重申了去年奏折的一些观点,慷慨激昂。

慈禧也说道:“这帮金发碧眼的洋人,欺我大清仁慈宽厚,屡屡制造事端,勒地索款,是该给他们点厉害看看。可是,我们打得过洋人么?”

“臣下以为,法人船坚炮利,我水路远逊于敌,水战胜算无多;但陆路我强于敌,地形熟悉,水土久习,正可谓以我之长克敌之短,可以取胜。”

“好吧!那就由你署理两广总督,办理广东防务。”慈禧破例地提前说出心中的想法。

张之洞立刻跪下来,说道:“为臣不才,恐辱圣命。乞请简派久习战阵之大臣,扬我国威。”

张之洞已先得知朝廷有意命他做两广总督,极为忧虑。法人贪婪狡诈,兵势正旺,已定简约并不足恃。一旦重开战端,凭自己一介翰林,既无派系可为助援,又无兵将可供驱使,即便抖勇赴任,也难举措,甚至会遭不测之祸。他早已盘算着辞任,没想到太后当面说了出来,只好硬着头皮推辞。

慈禧听了十分不悦,说道:“你一向体恤朝廷,勇于任事,深为朝廷倚任。辞任有负圣望,不可!”

张之洞见被当面驳回,还要申述理由:“慈圣息怒。并非为臣不愿任事,实为力所不逮……”

不等他把话说完,慈禧说:“你在山西屡陈越事,备述战守事宜,深孚圣望。那时侃侃言战,今肩负重任,何以畏葸不前?”

张之洞知道圣命难违,不敢坚辞,赶忙叩头谢恩:“之洞谢圣慈隆恩!当不遗余力,效命朝廷!”

“好吧!你坐下吧。”慈禧又说,“两广事多,不比山西,你想想,到粤后有何打算?”

张之洞回道:“两广当华洋错处之冲,水路边防要地。唯有澄清吏治,固结民心,综核财源,修明军事,以简静为驭繁之要领,以自强为柔远之本源。当此边围安攘交亟之际,更当竭力调度,济足饷械,使前方将士无虞匮乏,效命固边。”

“嗯。你虑得挺周全。打仗就要花钱,朝廷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你有什么办法吗?”慈禧的语气缓和下来。

张之洞奏道:“广州的富庶,知名天下。只要用心整顿,撙节俭用,禁绝中饱,即可弊除而利生。不仅饷械不愁,还可兴办一些利国利民的事业。”

慈禧听了很满意,对他慰勉一番。

陛见后,张之洞回到落榻的天宁寺。又过了两天,即是四月二十八日,朝廷诏下谕旨,准许两广总督张树声开缺,仍督率所部办理广东防务,着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

邸报一发,张之洞署理两广总督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京城内的同僚故旧,立刻蜂拥而至,纷纷到天宁寺为张之洞祝贺。张之洞虚与应酬,表面上喜气洋洋,而心中急如火焚。

在两广的防军,主要是湘淮两系。湘军老将彭玉麟以兵部尚书钦差大臣衔督办两广防务,麾下有一支水师;而前任粤督张树声是淮军名将,也手握重兵,部属将领皆为镇压过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湘、淮两系久已违和,矛盾重重。张之洞到任广州,自然也要和张树声产生隔阂。张树声丢掉总督一职,是因为他对两广防务,尤其对越南的局面处置失当。如果将他调离,什么矛盾都不会产生。而上谕张树声卸去两广总督,却仍留在广州,会同张之洞一起办理广东防务。张之洞以一介书生进入仕途,资历比不得他们这些久历战阵的老将,更何况手中无一兵一卒,书生典兵,能调动的了彭、张两员骁将吗?

张之洞思索几日,一筹莫展,只有把心一横:到了两广再相机行事吧!

这时,他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乞假在广西龙州的唐景崧,一个是称疾告老还乡在广西钦州的冯子材。他二人都称得上当今天下的奇人,能为己用,实在是如添肱股。

于是,张之洞不稍怠慢,叫人备了一份厚礼,亲去看望住在西城的唐景崧的老母亲。

唐景崧是广西省灌阳人,字薇卿。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考取第三等,这下苦了,只改授了个部员,到吏部候补,是翰林中最不得意的那种人。从同治四年到光绪八年,18年过去了,还是个候补主事,七品小京官。与诸多升为大员的同榜同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景崧虽有些清流派的脾气,但职微官小,又闲居候补,不会有人重视。

光绪八年(1882),法国在越南的侵略军又大举北犯,清流派及朝中爱国官员纷纷上疏言战。景崧憋足了一口气,上了一个别人万万想不到的折子:自请到越南去引导刘永福、开导越南王臣抗法,说此举是“发一乘之使、胜于设万夫之防”而救越南的“至便之计”。而且主动提出,自己既不要军饷,又不要官位,也不要以使臣的头衔,只要拿到一个朝廷的命令,只身前往就可以了。

如此乖张的举止,让人惊嘘揶揄,视为天下奇谈。众议说唐氏兄弟皆是如此,所思所言,不可思议。不过是耸人听闻,说说而已。而朝廷见有如此的便宜,何不让他去干?于是稍加议论,就批准他先去云南总督岑毓英那儿报到,让岑毓英协助他去越南联络刘永福。

唐景崧还真的照说的去办,只身去了云南。岑毓英接到密旨,派人送他秘密出关。唐景崧先到了越南的山西,会见统督军务大臣黄佐炎,慷慨陈词,循循善诱,尽述中越共同抗法之利害,建议越南国王重用刘永福等重要事宜。随后唐景崧见到了刘永福,为他出谋划策,使他与云南军队秘密取得联系,还为他请发了十万赏银和游击的头衔。于是,刘永福军威一振,猛攻侵略北圻的法军,取得怀德纸桥激战的胜利,歼灭法军1000余人。其统率李威利也在肉搏中被击毙。唐景崧又亲手为刘永福写了《檄告四海》的布告。越人闻檄,四方来投。刘永福黑旗军声威大震。

此后,唐景崧奉命率领四营军队,一直配合刘永福在北圻与法军作战。去年,山西、北圻失守后,朝廷将中越边界军事将领尽行撤换,唐景崧乞假回至龙州。

唐景崧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唐景崇,同治十年点的翰林;老三唐景崶是光绪三年的进士,选为庶吉士。三兄弟都是翰林,张之洞在京时即都认识,也是因为这哥仨都有些清流的脾气。说来张之洞还是老三唐景崶的救命恩人。

光绪七年三月初七,慈安太后吃了慈禧派人送来的阳寿蒸饼,然后不明不白地死了。在停放太后尸棺的慈宁宫,皇上率百官一日三次上祭。三月十六日午祭时,由醇亲王、恭亲王率领百官恭行大礼。由于人员未齐,要稍为等待,大小臣工都毕恭毕敬、默然垂手肃立。这时,一位年轻小臣,仰头背手,出离班次,竟不紧不慢溜达到宫殿的台阶上,直奔奠台之后的皇太后尸棺而去。恭亲王大声喝斥:“站住!”这小臣依然不理不睬,负手上行,直到王爷的护卫冲上前去,他才自己下了台阶,昂首离去。此人便是翰林院编修唐景崶。他要干什么?他要去看慈安太后是怎么死的。尸体在棺材里,怎能看见?唐氏兄弟的乖张呆气又添一例。

但唐景崶的举动惹恼了恭亲王奕,回去后召集军机,布置拟折,要重办唐景崶。事关皇钦鼎礼,割下唐景崶的脑袋也不为过。翰林院的人虽想上言辩护,但怕恭亲王盛怒未息,也把自己牵连进去而缄口未言。唯独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兼起居注官的张之洞不怕牵连,冒险行事。他约了詹事府的朱逌然,守在慈宁宫的门口,拉住工部尚书翁同龢说:“唐景崶有什么过错?他毕竟是行礼的,那些不来的官员,该判什么罪呢?况且中门尚未打开,还不算正式行礼的时候,不应算失仪的罪过。”

翁同龢把张之洞的辩护说与恭亲王,恭亲王知道清流派的力量,也知道张之洞的性格,尤其是午门案刚过去不久,翰林院和清流派的势头正盛,怕惹出乱子。于是,只对唐景崶定了个“罚停差使九个月”的处分。

差一点丢了脑袋的唐景崶,从此视张之洞为救命恩人,敬重备至。今天,张之洞亲自到府造访,更是受宠若惊,款待甚周。当张之洞让他给在广西的大哥写信,要唐景崧出山、联络刘永福练兵抗法时,景崶欣然听命,写了一封情词殷殷的长信,火速发往龙州,要大哥景崧效命于张之洞麾下,做好再次去越南联络刘永福的准备。

在北京停留17天后,张之洞陛辞请训离开京城,经天津乘船到上海,再由上海乘船去广州。

张之洞在上海闻讯,法军又大举进攻谅山。闰五月初一(6月23日),法军向谅山前进。驻守谅山的清军派代表解释说,尚未接到朝廷的撤防命令。法军在观音桥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打退法军,史称“北黎事件”。张之洞早就清楚,法人和谈是缓兵之计,必要占领中国地盘,达到其勒索赔款的目的。观音桥法军被打死22人,打伤68人,法人不会善罢甘休,必会挑起更大的事端。张之洞顾不得在上海逗留,急急赶赴广州任所。

在船上,张之洞夜不能寐,取出从京城带来的南疆海防图,铺在床上,看了又看,反复思索,琢磨着到粤后如何布防御敌。子夜时分,他的思路成熟了,禁不住心中喜悦,起身出舱,敲响了相邻舱房的门,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同船南下的清流好友、会办福建海疆事的钦差大臣张佩纶商讨一下。

此刻,张佩纶也未睡着,他正想着李鸿章的小女儿李菊耦。菊耦刚19岁,生的如花似玉,因倾慕张佩纶的才名,早在两年前便暗恋上佩纶。去年佩纶的原配夫人病故,现在他又接连高升,菊耦再也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芳心,趁佩纶南下途中在她家居留几日之机,求母亲向父亲说明,议定婚事,并在一个烟笼轻纱的月夜,幽会了情人。由于佩纶急着南下,约定秋后完婚。菊耦多情地吻了佩纶,在他的怀里撒娇调情,给佩纶留下了甜美的回忆,并送他一只价值千金的玉扇坠,作为定情的信物。张佩纶上船以来,神不守舍,夜夜把玩着玉扇坠,想着菊耦小姐与他幽会时的喁喁情话。

“笃笃”的敲门声打断了张佩纶的情思。他捻亮汽灯,打开舱门。张之洞走了进来,说道:“幼樵,睡不着觉了,想和你说说话。”

张佩纶说:“我也没睡,你来得正好。”

“我想,天津的谈判,一时不会有结果。法寇欺我国贫兵弱,必欲质地索款,强行掠夺。北黎法寇受挫,定不会善罢甘休,不久即会反扑。我等到任,当以布防、练兵、筹饷为急务。奏请朝廷,与法寇决战。只有将其战败,奠定和平基石,才有四境安宁。”接下来,之洞与佩纶对面而坐,说出了筹防战守的一系列想法。当说到调动湘淮两系与法人作战时,佩纶说道:

“湘淮两系,久已违和。上年,张树声父子怂恿翰林院侍讲盛昱,上疏弹劾彭玉麟抗诏鸣高,彭张之间的龃龉更深,难以并肩对敌。香涛兄到粤,当设法调和方为上策。”

“我也正有此虑,到粤时定相机办理。只可惜中国重臣,寥寥无几,能和洋人对垒者,更是凤毛麟角。徐延旭、唐炯有负圣望,实在可气可叹!我思之再三,只有请冯萃亭出山了。”

“好主意!”张佩纶表示赞同,“果得冯萃亭统兵,定能威震敌胆!只是,他肯么?”

这冯萃亭指的是老将冯子材。冯子材(1818.7.29~1903.9.18)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1818年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练武,年轻时曾给牛贩子做过保镖。1851年,冯子材率领博白县的农民军,参加了方式天地会领袖刘八的起义队伍,后被广西提督向荣招安,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获得清廷赏给的“巴图鲁”(勇士)称号,成为一名骁将。同治元年(1862)正月,授任广西提督。光绪七年(1881),冯子材率兵入越,与法军作战。后因弹劾布政使徐延旭冒功欺罔,徐延旭衔恨在心。徐延旭升任广西巡抚后,立即挟嫌报复,排挤冯子材,借口撤去其侄冯兆金的军职。冯子材愤而离职,乞病家居。

而徐延旭与张之洞有亲戚关系。徐延旭是山东临清人,字晓山,咸丰十年进士,简派到广西当知县,后升任知府,和张之洞的姐夫鹿传霖是儿女亲家。因为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一班清流保荐,说他正直强明、文武兼备,使他步步高升,一直升到广西巡抚。今年春北宁一战,徐延旭弃地溃逃,原形毕露,世皆诟骂。张之洞、张佩纶也蒙受滥保之名。因而,冯子材能否受张之洞召用,张佩纶心存疑问。

“无论用何办法,也要把老将请出来。”张之洞以坚决的语气说。

张佩纶说:“一月前,有人奏请起用冯子材率兵出关,但李少荃等人反驳,说冯子材年老力衰,听其家居。”

张之洞说:“冯公非湘非淮,耿直中正,不事攀附,历年遭受排挤,终至愤而归里。我听说,冯公虽年近七十,但身子骨很健壮。他旧部多,成军易,由钦州赴越,迅捷近便。加之他在越时久,熟习水土,招募土人,补遣两便。将才难得,舍此公更求何人?”

张佩纶点头称是,又叹道:“陆防尚能得人,海防则更难寻得良将。想起往日言战,确乎身外言事容易呀!今膺莅重任,真让人一筹莫展。”

张佩纶如此说话,是想起了李鸿章的殷殷嘱咐:暗中协力,保全和局;如果同法军轻言海战,中国创设海军再无希望,即便现有局面,也将不保。张佩纶清楚,李鸿章视新建的北洋海军为私有,是他的政治资本。但李鸿章即将成为自己的岳父,内中隐秘,便不好同张之洞明言了。

“海战恐我不敌,宜以守为上。然陆军宜筹兵进攻,趁战局已开,借刘团之助,用越民之扰,就陆战之便,与之纵横奋击,定可挫其凶锋。法人见我确有斗志,必当感到大举内犯之难,深入要求之不易。俟其有悔祸之机,再与之议和息兵。以战求和,才能占据主动。”

“果能如此,甚好。”张佩纶心怀异想,只是表面应和着,全然无有往日的主战雄风。

张之洞拜印接任后,不待休息,便和彭玉麟、张树声等巡察防务,急筹大计。兵部尚书彭玉麟反对和议,坚决主战,自去年帮办广东军务以来,锐意备战,边海防已整顿部署。张之洞深感钦佩,可以引为同志和衷共济,密切合作。张树声态度暧昧,唯李鸿章马首是瞻,要把他争取过来,看来还要下一番工夫。

此时,驻越法军借口执行接防计划,向谅山、宝溪、高平中国驻军的进攻被接连打退后,仍不时向清军阵地开枪开炮,制造摩擦。另一方面,派使臣向清廷提出抗议,要中国立即从北越撤军,并向中国索要赔偿。同时,派海军大将孤拔统帅远东舰队在中国沿海游弋,声称随时发动进攻,占领中国的沿海口岸。黑云压城,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天的军事会议,开得紧张而不热烈,气氛低沉。

张之洞力言主战,说道:“振帅、雪帅、琴帅,皆朝廷柱石,久经战阵,麾下精兵强将,何甘法人欺辱?不与之决战一场,无以扬我国威军威!”

张树声字振轩、彭玉麟字雪琴,新任广西巡抚淮系将领潘鼎新字琴轩,故而张之洞称之为振帅、雪帅和琴帅。张之洞不失时机地为他们鼓劲,接下来又说:

“刘永福的黑旗军,英勇善战,法军闻风丧胆,如予资助,可赖其破敌立功。驻越防军,亦非无战力,观音桥大败法军足可为证。前遭败退,概因朝廷议和,没有明令主战。若坚持战计,必能拼死拒敌,转败为胜。法人兵舰在沿海逡巡,也不足惧。振帅、雪帅早已严密布防,定可给以致命的打击。再加紧派练团防,组织民众,也可扰敌击敌。粤民最称强悍,三元里反英斗争义声犹在,对法寇的狡谋威胁,早已同仇敌忾,咸怀忠愤。坚持抗法,可得粤民支援,倚为臂助。只要认真备战,诸军同心对敌,局势尚可挽回,制胜大有希望。”

提到越南战场的败退,潘鼎新显得很不自在。但张之洞巧言饰过,归结为朝廷没有明令主战,潘鼎新才没有发火。他是追随李鸿章的淮系军阀、前任湖南巡抚,二月,徐延旭失守北宁,革去广西巡抚后,被李鸿章保荐调任广西巡抚。他竭力为李鸿章保全和局,根本不主张备战。上月,当法军以“接防”为名,向谅山进攻时,他在观音桥战斗打响之前,要自动撤军,让出防区,未被朝廷允许。

潘鼎新对张之洞召开的这次会议没有热情,认为不过是新督上任的例行公事。不料张之洞侃侃而谈,一意主战,他心中很不舒服。他认为张之洞只不过有些写文章吹牛的本事,没有统率过一兵一卒,没有上过一次战阵,纯粹纸上谈兵。但张之洞不怕事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又是他的顶头上司,和言直陈,会自招其毁。想了一会儿,觉得不妨先试探一下别人的态度,便转弯抹角地说:

“曾国荃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已在上海谈判,或许能有眉目。若和议成功,从此划界分守,免开兵端,就可相安无事了。”

话音刚落,须眉皆白的彭玉麟微微抬头,深陷的眼窝里乌黑发亮的眼睛注视潘鼎新,说道:“若说定约必能相安,法人为何背弃天津条约,启衅犯我防地?法人侵吞越南,非此而足,意在中华。非尽我之地,不足以满其欲。目前,法借议和,诱我有所希冀,以懈我军心,误我战谋,他便可乘隙徐徐分布,源源接济,而后再以武力战取,达其据地索款之目的。此正可谓法人诱和之诡谲。故而,我应抛弃幻想,勿堕奸谋,整军备战,随时消灭来犯的法寇!”

彭玉麟的话,使会议气氛活跃起来。广东巡抚倪文蔚也说:“法人贪得无厌,和谈不得所欲,必以武力强逼。惟有一战,胜以战阵,才可免丧权辱国之患。”

张之洞见主战者占了上风,便相机疏导,巧妙地吹捧潘鼎新久经战阵,善能将兵,非不欲战,是听命于朝廷的和战大计,言语间充满诚敬倚赖之意。因为潘鼎新奉命办理广西关外军事,前线各军归其节制,握有重兵实权,张之洞不能不加以笼络,使其效命致力,不误大局,方有制胜之望。

果然潘鼎新心悦神爽,感叹道:“香帅竭尽血忱,尚敢言战;卑职受皇恩厚重,自当效命,追随其后。只是兵要粮饷,仗靠军械。鄙部来桂,粮械原本无多,前任徐延旭失守北宁时,又将军需辎重,尽弃于敌。现在各营械缺粮乏,几不可支。还请香帅、雪帅早作计议,以济所需。”

潘鼎新的话,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应和,纷纷诉苦,求拨饷械。张之洞清楚,潘鼎新是为自己的避战掩饰,但确也指出了备战的症结。各路防军久为饷械所困,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从张树声手里接过的广东藩库,存款不及五十万两,而善后局的欠账,却有数百万两之多。

张之洞神态自若,转顾广东布政使龚易周问道:“向汇丰银行借款之事,有回信吗?”

龚易周说:“已谈过几次,估计一百万两尚有希望。”

张之洞面露喜色,又嘱咐说:“万一汇丰不足其数,可再找找宝源银行。”说罢,他环视了大家一眼,颇有信心地说,“有洋款可借,则军火可买,战事相持一年也无虑。至于饷源,自然也有妥计,大家也毋庸忧虑……”

他停下来,见众人瞪眼看着他,没人说活,他也不再明说,“总之,时事艰难,各位责重事急。之洞未更兵事,猝忝边寄,当竭尽全力筹足饷械,以纾各位后顾之忧。惟望大家万勿侥幸,锐意备战,力遏法虏,不负天恩圣望。”

各位将领无不惊讶地看着张之洞,既欣喜又疑虑:张香帅刚刚到任,那么多的饷银从何而来?当场没人发问。有的已经想到了,有的后来才知道,张之洞竟然开“闱姓”之赌,抽捐筹饷,真是匪夷所思!

广东历来赌风甚盛,道光年间兴起一种称为“闱姓”的赌博方式,用科举考试士子中试的姓,以猜中多少赌输赢,故称“闱姓”。每逢大比之年,当地名绅巨商便设局卖票,发榜以后,赌者便以买中姓氏的多寡来定输赢。如果买中别人不买的僻姓,便可出奇制胜,大发一笔横财。另外,还有“白鸽票”、“山票”、“铺票”、“诗票”等,真是五花八门,赌法繁多,屡禁不止。

张之洞先暗里开赌筹饷,并于次年奏准驰禁。在粤督任内,他用这笔捐款办了不少好事,如开办了黄埔船坞,又购买机器开办了广东织布局等。不过,也使两广赌风愈烈,社会风气更加败坏。

且说军事会议上,各位将领心上的愁云,被张之洞的几句话就驱散了,大家精神振奋,兴致勃勃地商议备战事宜。彭玉麟宣布了事先与张之洞商定好的省、潮、廉、琼的防务,然后明确了各位督抚将军的职守:法虏一旦来犯,省城则由广州将军长善、倪文蔚负责防守,彭玉麟督率虎门一路,张树声督率黄埔一路,张之洞督率鱼珠一路。

鱼珠一路最为要冲,以五半口、五壁、南石头为中心,大船可直抵省城,是历年洋人登陆的熟路。张之洞亲督此路,不避凶险,且不说一遇敌警能否胜任,仅这勇气,就令人佩服得没话说。

布置停当,张之洞又分析敌我长短,鼓舞大家说:“法寇骄横,势焰嚣张,非其强大不可战胜,实是欺负我们懦弱,不敢迎战而已。黑旗军兵穷势孤,尚能同法寇相角10年,屡折寇酋,频歼丑类。我粤、桂防军训练有素,军械粮饷又远胜黑旗,却不能用战,甚而如山西、北宁不战而溃,贻为法人的笑柄,纵使敌焰更为凶狂。两相对照,其胜理败因不判自明。”

趁张之洞话语稍顿,68岁的彭玉麟也激奋地说:“国家岁费千万计养兵,当此法寇发难、用我御敌固边之际,我大臣、将帅何竟不如刘永福?若再辜恩怯战,复蹈败辙,自问当以何面目再见世人!”

张之洞又接着说:“目前,虽然战事艰危,但法人不义,天理难容。夫鄙远缴利而不止者,兵必败;始祸怒邻而不悔者,国必亡。彼曲我直,彼先发我后应,天道人心,皆利于我,皆可一战。只要我不畏法,法寇必惧我矣!我军与法军长短相比,陆战我胜法,而海战我不如法。陆战有高山峻岭之险,有越民为助。况我熟悉地理,法人则如盲人瞎马,其兵船大炮亦不能在陆战中发挥威力。因此,要避海战,力争在越南与法寇陆战决胜。即使海战发生,我虽不如法人船坚炮利,但法军多是非洲之兵,道远而饷巨,运输困难,必不能久持。我以逸待劳,化急为缓,移短为长,坚持久战,我必胜无疑。”

张之洞坚定的态度、必胜的信心、谋定自若的韬略,赢得了各位将领的敬佩。

彭玉麟说道:“香帅所言各款,皆合我意,已毋庸多言。各位务必恪遵部署,奋勇效命,慎勿懈怠,再误戎机。”

张之洞放下刚喝过水的茶盅,严肃地说:“近奉上谕,坚持衅不我开。但若法寇开衅,我即坚决予以还击,决不退让。今日战事,为中外大局所关,我朝安危所系。四海环视,国人共瞻。万望诸位将军,戒除轸域之念,咸怀敌忾之心,以忠义激士民,以重赏鼓勇士,以和哀联诸将,以广听收群策,相机而敌,誓灭法虏,以保岩疆而纾宸虑。”

会后,各提督、总兵等回防备战。张之洞和彭玉麟、张树声、倪文蔚四位将军,带领亲兵,骑马巡视了虎门、磨刀门、崖门、镇海、溪头等重要海口,又到廉州、琼州相度地形,妥为布防,增建炮台,十余日后方回到广州。

巡查之时,张之洞接到总署的两份电报。一是通报曾国荃许法国人50万两赔偿,法国以数目太少,坚决不允,上海谈判几近破裂;二是通报法国已提出最后通牒,同时命孤拔把军舰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大战一触即发,万分危急。

回到广州,张之洞又看到军机处传来的上谕:“有人奏参两广总督张树声,不符物望,难胜兼圻;推诿取巧,玩视边防,贻误地方,任情徇私等语。着张之洞、彭玉麟会同查明。”同时,还有御史言官参奏张树声的五份奏折、一份奏片,供查复。

张树声(1824~1884),安徽合肥人,廪生出身,咸丰三年(1853)在乡办团练,曾在芜湖等地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随李鸿章到上海,与刘铭传等分领淮军进攻太平军。累迁道员、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江苏巡抚、贵州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本年初中法交战,受李鸿章指使,率军撤退,朝野共愤,被革职,留两广帮办防务。现在朝命饬令查复,是为了进一步处罚找根据。

张之洞清楚,奏折所参各情,大多属实,不用落井下石,只要顺水推舟,据实登复,也够治张树声罪的了,而且一同被参,还有张树声属下的知府、参将几个人。张之洞征询彭玉麟意见。彭玉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彭玉麟(1816~1890)湖南衡阳人,少年孤苦,投军中充书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因与太平军作战有功,累迁至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衔。

上年,法军北上,张树声办理防备不善,清廷有意调遣巡阅长江使彭玉麟到广东会办防务。湘淮两系久已不睦,张树声视湘军名将彭玉麟的到来,是对自己的惩罚和威胁,挖空心思阻挠彭玉麟来广东。张树声指使儿子张华奎,趁以举人赴京待考进士之机,在京城钻营,怂恿翰林院侍讲盛昱奏了一本,弹劾彭玉麟“抗诏不遵,请饬速来京”。指的是此前让彭玉麟升任兵部尚书,他以身体不好,坚辞不受。这一本如能奏效,要么可参倒彭玉麟,要么可促其进京赴任,都可以免来广东,张树声的心愿也就达到了。不料,朝廷明发了盛昱的奏折,又催促了彭玉麟一番。彭玉麟就是不入京,朝廷也未加惩处。去年秋,中法战事急迫,谕令彭玉麟酌带旧部得力将弁,酌量招募勇营,迅速前往广东。

彭玉麟慨然应召,以钦差大臣、兵部尚书的身份,带了四营湘军来到广东。朝廷知他与张树声不和,命他所带四营驻守琼州(海南岛)。彭玉麟虽以为不妥,奏陈之后仍赴琼防。

张之洞到任两广,立刻让彭玉麟率湘勇进驻广州,琼州另派粤勇驻防。张之洞推重彭玉麟,使老将军深为感激。

现在,张树声的案子,到了他们两人的手里。彭玉麟刚直忠正,又与张树声早有嫌怨,自然主张如实奏报,听凭朝廷处置。而张之洞却说:“雪帅,那些陈年旧事,您自然不作计较。据实复奏,也是张树声罪有应得。只是,法人逼近国门,大战在即。两广防军,多是振轩旧部。他的案子一发,不仅失去了一位将帅,不利军心;而且累及僚属,更不利于战事。您看,我等可否稍存回护?”

彭玉麟没有立即回答,细细阅看上谕和参劾张树声的六个奏片。张之洞也静静地等待老将军亮明态度。彭玉麟极重信义,看过圣旨和奏片,说:“香涛,张树声指使其子华奎,奏劾唐炯、徐延旭的荐主,将越事败坏,推罪于保荐之人,你佯作不知不做计较,深让老夫感佩!老夫体谅你的难处和公心,也为了国家社稷,不和他一般见识。你便宜行事吧,到时我具衔会奏就是了!”

“雪帅深明大义,一心为国,钦佩之至啊!”张之洞感激地说。

于是,张之洞请来张树声,将全部旨折交他本人阅看。张树声的骄矜之气立刻没有了,臃肿的身躯陷在椅子里,像一摊烂泥。

“香帅,请想法转圜,救救老夫吧!鄙人当不忘恩情,三生图报!”张树声站起身来,有气无力地哀求说。

“振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洞以一介书生,忝任粤督,又无湘无淮,无台无阁,全仗振帅相助。你我同舟共济、和衷御敌之际,有人加罪于你,实是断我肱骨,剖我心腹,我怎能坐视不管?振帅毋庸多虑,之洞自有办法。惟望振帅激励部属,专心筹防,不负圣恩。”张之洞诚恳地说着,让他感激匪浅。

果然,张之洞调集司道有关人员会查,表面上查得挺认真,而对具体情节却巧妙回护。查复的奏稿,几乎将参劾各节,尽皆驳回;而对张树声尽诸褒扬,奏称该督“素行谨慎,久历封疆,刻意自爱,服官各省皆孜孜求治”。而遭受非议,多为同僚“妄生猜忌”。

张之洞为张树声推卸罪责,笼络了张树声及属下旧部,主要出于和衷共济之心。在奏折发出之后的第十天,即光绪十年(1884)九月初八,张树声病死广州。张之洞又奏陈褒扬抚恤,请求为他恤以重典。清廷允其所请,准建专祠,恩谥“靖达”。张树声的僚属故旧对张之洞心存感激,皆愿听命效力。

是年六月十五日(8月5日),法国远东舰队副司令利比士,下令向基隆港东岸开炮轰击,法国侵略中国台湾、福建的战争打响了。台湾巡抚刘铭传,指挥在台守军,采取正面反击、两侧包围夹攻的战术,击败了法军的进攻。法军在海滩上丢下了百余具尸体。利比士率领4只军舰,无可奈何地败走了。

虽然法军在台湾没有得手,却吓坏了慈禧太后。李鸿章趁机怂恿朝廷,接受任中国税务总监的英国人赫德与法国代表谈成的赔款议和条件,说不然,战后也必赔款,且为数更巨。

六月十九日(8月9日),慈禧六神无主,召奕进宫,哭诉道:“不愿再经咸丰故事,但也不愿大清江山由我而失,由我示弱。”

奕说:“可以打!”

慈禧说:“打就打到底!”

次日,慈禧又召集御前会议,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六部九卿和翰詹科道都到了。慈禧说:“和也后悔,不和也后悔。和就示弱,不和会割地赔款,而且损伤不少,或许引起内乱,而且也赔不起。你们议一议,如何是好?”

许久无人发言。

左宗棠起立说:“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作战费。”

慈禧最后含泪说:“那就跟他打。”遂命罢朝。

六月二十九日(8月19日),清政府拒绝法国代理公使谢满禄发出的要求赔款300万英镑的最后通牒,命曾国荃、陈宝琛回江宁办理防务,准备战守。

谢满禄于8月21日下旗撤离北京,中国驻法公使也同时离开巴黎。

8月23日,上午,法军将战书送到福州,声明4小时后开仗。到中午,还剩下最后两个小时,闽浙总督何璟才把战书送到张佩纶手中。

张佩纶一见大惊,大嚷着:“哪有这个道理,说开战就开战!”

张佩纶叫来福州船政局法文翻译魏瀚,让他去法国旗舰,找孤拔商量改期再战。形同儿戏,可笑至极。

福建海军是南、北洋海军以外的中国第三支海军,和创建近20年的福建船厂,都在福州东南、闽江下游的马尾港里。

上月中旬,孤拔率法国远东舰队进泊马尾港内,清廷恐怕有碍和议,竟不加阻止,反而给予殷勤欢迎。何璟唯恐有碍和局,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张佩纶也执定了李鸿章的和局,不作实际准备,幻想和约一定,法国军舰会自行撤走。

法舰在马尾港内横行无阻,日夜监视福建海军,不准兵舰移动,声言动则开炮。前后为时月余,张佩纶等乖乖地忍受着。上海谈判破裂之后,清廷饬沿江沿海各省急筹防务,严行戒备,但对福建海军,仍未解除“不可衅自我开”的禁令。张佩纶见法国人说打就打,大吃一惊。

魏瀚行至中途,法舰即全行开炮。福建海军猝不及防,旗舰“扬武”号在1分钟内即被水雷炸沉。马尾港内炮火连天,清军各舰断锚应战,早已措手不及,“福星”、“振威”等舰被敌重伤,爱国官兵仍驾船冲入敌阵,奋勇还击,直至舰沉殉国。

海战只进行了半个小时,港内11艘中国军舰被打沉9艘,其余两只重创,失去战斗能力。还有19艘商船,全被击沉。清军官兵死伤700余人。法舰只有3只被击损,其余为轻伤,死伤仅30余人。

大炮一响,吓得船政大臣何如璋、副将张成都屁滚尿流,让人抬着逃离险境。总督何璟、巡抚张兆栋也吓坏了,躲进署府紧闭大门,慌得六神出窍,顾不得过问战事如何了。张佩纶仗着年轻腿快,带领亲随一气跑出福州20多里,直到听不到炮响才停住。自己不敢回城,住在涌泉寺,派人回福州打探消息。

次日上午,法舰穷凶极恶地炮轰福建船厂和所造的船只,并连日在闽江口两岸大肆破坏,洗平了全部炮台,才撤出马尾,退至定海湾。

张之洞闻知福州败绩,立刻去电安慰张佩纶。大祸临头的张佩纶,成为众矢之的,痛哭流涕,再能言善辩,也掩饰不了福州的大败和临阵逃跑的事实,只等朝廷下旨严办了。他维持了李鸿章的和局,现在该由李鸿章,来救他的一条小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