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圣贤的智慧
6249600000065

第65章 张仪嘴吞“六国”

——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说嘴比手厉害,张仪就有一张专“吃”国家的嘴。“吃”得不错,连吞“六国”肚子都饱了,心里就舒服了!

张仪在秦国,因为处理秦国与魏国的关系有功,一度担任了国相的职务。

后来由于参加一次诸侯之间的会谈失败,被秦惠王免了职,回到魏国任国相。尽管如此,张仪的政治理想还是要以秦国为中心实现连横,他暗地里得到了秦王的鼓励和支持。

当苏秦的死讯传来时,张仪认为这是他复出的绝好机会,于是奏明魏王说:“魏国的土地方圆不到1000里,军队不过30万。四周地势平缓,没有什么高山大川的阻隔。魏国的士卒,仅仅是在与楚、韩、齐、赵各国交界的边境哨卡上戍边,就已经用去10多万人,能够灵活调用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多了。”

“当初魏国接受苏秦的建议,与关东诸侯们在洹水上结盟,大家抱成一团相互支持,共同对抗暴秦,但是,这不是永远都靠得住的盟约。有些亲兄弟,还在为争夺钱财相互残杀,何况是既不同姓又不同种的诸侯国呢?”

“况且苏秦自己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现在苏秦已死,大家还想依靠他的影响,保持互不侵犯,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王不如抓紧时机与秦国交好,秦国要是挥兵进攻黄河南岸一线,占据我们的大片土地,抢占魏国的要塞阳晋,那时赵国的军队就不能南下,魏国也就无法北上;赵、魏被切成两面,合纵互援的关系就会化成泡影,那时,大王再想维持魏国的安全就不可能了。”

“所以,我迫切地希望大王重新审定国家大计,否则,还是先让我辞职离开的好,我不想面对魏国灭亡的灾难。”

一番巧舌如簧的谗辞,可谓言明利害,晓以损益,处处为魏王着想。于是,魏惠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宣布脱离合纵联盟,并派张仪出使秦国。

张仪带着魏王的意愿回到秦国,秦惠王很高兴,恢复了张仪的相位。

张仪的下一个游说目标是楚国。他用了近两年时间来摆布昏庸、偏听的楚怀王,然后威胁他说:“合纵抗秦,等于驱使一群无力的绵羊去攻击猛虎,其后果是十分危险的。现在大王你不追随秦国,秦国一旦挟持韩国和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国就危险了!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秦国结盟,国境就会安宁得多啊!”

楚怀王吃了张仪很多苦头,已经被他吓怕了,乖乖依言与秦国结盟。

张仪见楚国已被说服,就到韩国向新继位的韩襄王说:“韩国地方多山,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余粮积累不起来。军队也不超过20万,只有包裹着严密的盔甲才能出阵作战;而秦国100多万神勇武士来攻打大王这样弱小的国家,简直就像巨石压在鸟蛋上一样。大王如果不依附秦国,秦国出兵会把你的国家一分为二,宫殿和国土都不是韩国的了。因此,为大王考虑,不如依附秦国,攻打楚国,是当前最好的办法。”

韩襄王果然被张仪的巧舌所迷惑。张仪回到秦国,惠王赏给他六块采邑,封为武安君。

张仪稍事休息,又风尘仆仆地赶到数千里以外的齐国。当时的齐宣王是一个很有战斗经验的君王,齐国的国力也相对强盛。

张仪采取迂回的语气对他说:“据我了解,贵国倾向合纵的大臣们认为,齐的西部有韩、赵、魏等国遮蔽着,与秦国隔得很远,而且齐国本身地大人多、兵强将勇,秦国力量再大,也奈何不了齐国。大王是否也这样认为呢?”

齐宣王点点头。

张仪狡黠地一笑说:“大王是个聪明人,难道也相信这种懒汉的思维吗?”

齐宣王听了颇觉新鲜,他要张仪解释所谓“懒汉的思维”是什么意思。

张仪似乎有些愤慨地说:“这都是大臣们对齐国命运缺乏高度责任心的说法。大王听了,无非是觉得这个意见正好符合自己止戈息兵的心理,而不去分析天下情势的变化,为齐国真正的安定作长远的打算。所以说这是懒汉的思维,是要误国害民的!”

齐宣王被张仪这么一将,越发来了兴致。

张仪一看自己的关子卖成功了,才慢悠悠地说:“大王要知道,现在秦国与楚国已经通婚,一个嫁女儿,一个娶媳妇,相处得如亲兄弟一般。韩国也已向秦国献出重镇宜阳,魏国交出了黄河以南一线的要地,赵国割出了黄河北岸的河间。这样一来,秦国的势力,实际上已伸展到离齐国不远处了。”

张仪看了看齐宣王的脸色说:“大王如果不看清形势,与秦国继续对立,秦国可以指使韩国和魏国进攻齐国的南部,同时协同赵国的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那么大王的都城临淄和要塞即墨就要易主了!”

齐宣王细细一想,发现张仪的话句句说到点子上,不禁暗暗地佩服张仪的见解,同意与秦国联盟。

接着,张仪又去了赵国,一脸严肃地对赵武灵王说:“大王当年组织关东诸侯一起抗击秦国,使秦国在15年中不敢跨出函谷关半步。大王的威望震慑整个山东,秦国感到害怕,只有埋头在国内修整,积聚政治和军事力量。我们之所以能这样兢兢业业地自强不息,实在是大王严厉地督责逼出来的。以大王的力量,完全可以成为天下的霸主。”

张仪淡淡地看了看赵武灵王:“现在楚国已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帮,韩国与梁国向秦称臣。作为秦国东方的羽翼,齐国也早已给秦国献出了一片盛产鱼、盐的沿海之地,这有如砍掉了赵国的右臂。一个没有右臂的人与别人作战,加上孤独一身没有外援,要想不遭到失败,可能吗?秦、齐、韩、梁四方已经互相约定,攻赵时一齐行动,打下赵国,由四家瓜分赵的土地,这是一个高度的军事机密。我今天来的真正意图,就是想让赵国能避免这场灾难。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赶快派出使者与秦王真心实意地联盟,表里如一地结为兄弟之国。如此一来,赵国就能度过这场危机了。”

赵王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采取张仪的计策。

张仪接着又北上燕都,对燕王说:“不久前,赵王的使者已经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了河间的土地,表示愿意追随秦国。如果大王不赶紧表明态度,秦国将出兵云中和九原,并调动赵国的部队一齐攻打燕国,那时易水和长城都将不再是大王的国土了。反过来说,大王如能追随秦国,就永远不用担心外敌侵犯……”

燕王随即答应以常山以南的五个县作为礼物,向秦国求和。

就这样,最后几个残余的诸侯国都集中在秦国的旗帜之下。

张仪为什么能凭一张舌头说服六国集中在秦国的旗帜下呢?

其智慧主要表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劝说中恩威并施,首先是向各国国君宣讲周边各国形势,尤其秦国如何强大,天下如何归心,该国如何危险,向各国国君暗示只有归秦一条路,然后是行恩惠进行拉拢。二是每说服一国便以之作为事实进一步说服别国,如在说服赵国后,马上就对燕王说赵国已归顺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