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圣贤的智慧
6249600000026

第26章 孔子不给齐景公面子

——孔子是读书人的偶像,现代很多人都误以为孔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其实,孔子是智勇双全的人,只是人们时常自己闹误会罢了!

鲁定公十年,即公元前500年的夏天,齐景公和鲁定公相约在夹谷会盟,并将就两国政治、军事、外交等签订盟约,史称“夹谷之会”。

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为保证会盟成功,鲁定公让孔子担任相礼。

当时的相礼相当于现在的司仪,但责任远比现在的司仪要大,政治地位也较高。

鲁定公让孔子担任该职,也是对孔子的信任。相礼在国君相会时,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同时也要组织本国的随从人员,还包括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当时齐国已打败许多诸侯国,势力十分强大。

这次和鲁国会盟,齐景公的目的在于探探鲁定公的强弱,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打算给鲁国一些威慑。所以两国君主一见面,气氛就十分紧张。齐国让全副武装的士兵站立两旁,想以此镇住鲁定公,让鲁定公主动称臣,从而使鲁国成为齐国的附属国。

面对此情此势,孔子从容地指挥随从对齐国君臣以礼相见,鲁定公见孔子如此有条不紊,也便镇静下来。

两个国君尚未就国事谈判,齐国就开始鼓乐唱歌,武士也开始挥刀起舞。

这些武士名义上是起舞,实际上想乘鲁国随从人员不备之机,劫持鲁定公。

孔子看穿了齐景公的险恶用心,大胆走上前去,与齐景公怒目相向,斥责道:“两国国君坐在一起,目的是为了结成盟友,这些唱歌、敲鼓、舞剑的人,到这里来干什么?”

齐景公被问得张口结舌,用心被孔子看穿,不禁有些羞愧,于是便斥退了舞女、武士。

在订立盟约时,齐国又开始玩弄花招,单方面给鲁国增加责任,说齐国只要出征,鲁国必须派300乘兵车相随,否则,就是破坏盟约。

这显然是无理要求。如果照齐国的要求办,那就意味着鲁国甘做齐国的附属国。

孔子审时度势,他分析了齐鲁两国当时的实际情况,鲁国太弱小,如果不答应齐国,齐国就会借此撕毁整个合约,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答应齐国,鲁国显然损失太大。经过多方权衡,他大胆地提出:齐国的要求可以接受,但有个先决的条件,那就是:齐国必须归还鲁国的汶阳之田,否则单方面要求鲁国出兵,就是破坏盟约。

这让齐景公十分难堪。要鲁国出兵是以后的事,但眼前就得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鲁国,这显而易见是实际的失败。

无奈自己理屈辞穷,会盟结束,齐景公只好照办。

我们常说“内圣外王”,内圣需智慧,外王要勇气,真正的内圣外王者则智勇双全。常以为孔子书生气太浓,充其量是说他智慧过人,很少有人讲孔子勇敢过人。

“夹谷之会”充分表明孔子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面对齐景公的险恶用心和武力恫吓,孔子不但指挥若定,而且还挺身而出,直斥齐景公居心不良。在订立盟约时,既坚持原则,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接受齐国的要求前附加先决条件,巧妙地制服了齐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