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6249000000010

第10章 尔麦里的过程与阐释

仪式可能是宗教中最稳定的要素。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仪式是建立在物质性操作的基础上,这些物质操作,不断地再现,并且在时空上,由仪式和牧师的身体来确保一致。

——莫里斯·哈布瓦赫

(一)尔麦里的准备

在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中,关于仪式的研究,依然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由于这一方面的缺乏,致使我们很难深入细致了解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社会生活的运作,也很难体会和理解人们在宗教生活中情感和认同表达。本章试图就西道堂举行的一次大尔麦里仪式,作过程的描述和分析,力图展现西道堂人在仪式中的情感和行为。行文中,本书将这次集体性的、大规模的尔麦里视为集体认同的全面展示。同时,也将这一展示过程和内容作为分析的文本来解读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其历史和现实处境,对仪式中的行为和情感作出深度的阐释,以此来揭示其集体认同的表达。

在“宗教生活的区分”中,本书提及西道堂的时间制度中,除了伊斯兰教中具有普遍性的大、小尔德节比较受到重视外,淤历任教主的忌日,也是人们比较重视的日子。当这些日子来临的时候,一般都要举行具有规模的集体性尔麦里。而在西道堂人生活中,马启西教长的忌日,不仅比其他教长忌日重要,甚至比伊斯兰教中其他节日更重要。如果没有进入西道堂人的生活中,你就无法体味其重要的程度,也无法感知西道堂人对待这一日子的态度、行为和情感,更无法体会这个日子对西道堂集体和个体生命的意义。

在具体描述尔麦里的过程之前,首先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尔麦里”一词的含义,及其在西北回族穆斯林生活中的表现。尔麦里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善行、善事、善举。引申为伊斯兰教功修的代称,和符合伊斯兰教教仪的事业和行为。广义上包括一切有利于社会群体的慈善事业和行为。随着苏非主义的传入,西北地区回族伊斯兰教的门宦形成后,尔麦里又引申为一种特殊的功修形式。在功修中,穆斯林们用特定的音调念颂《古兰经》,赞美圣人穆罕默德,并围桌跪圈,为亡人祈求恕饶,为活人祈求平安。清真寺、道堂、拱北以及穆斯林家庭都可以成为过尔麦里的场所。一般逢宗教节日、先知的生辰忌日、苏非门宦的导师及亡人忌日,或为活人祈求平安都要举办尔麦里,称为“干尔麦里”或“过尔麦里”。淤可见,在语用学上,尔麦里一词并不是只是限于宗教范围内使用的,比如,当一个人做了一件善事后,人们可以说:“某某人干了一个好尔麦里。”但是,要是局限宗教生活中来使用的话,尔麦里一般都是指为了某种虔诚的举意,而置办活动的过程和仪式。

本部分描述的是西道堂集体为纪念马启西教长归真90周年举办的尔麦里,马启西的忌日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九日。马启西是西道堂第一任教长,其归真之后被称之为道祖。五月十九日是马启西殉难的日子,曾经是其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敏承喜曾经给我说:“第一次白朗来后,农历五月初,在纪念被白朗杀害的人时,道祖下了两次海地耶说:‘第一次为今天束海达依的舍散,第二次为40天后束海达依的施舍。’其话后的40天,就是闰五月十九日。”这个故事表达了马启西对殉教事件的先知先觉,也表现了他面临殉教的从容态度。

马启西殉教后,五月十九日就成为西道堂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日子。朱刚的调查指出,在西道堂人心目中,五月十九日被视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我对这次纪念活动的全程考察也再次证实了他的说法。厨房组马先生告诉我:“这个日子在大家脑袋中太重要了。根本不用提醒,人们自然会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这个日子上来。”敏玮琦先生说:“五月十九日是西道堂所有日子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这一天,西道堂所有人都会自觉来参加,也都会争先恐后为道堂做事。”可见,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中,几乎所有西道堂的人都是要参加的。早在出行的两个月前,我一再问远在北京的小敏,他是不是一定要回去参加。他很肯定地说:“那当然,这个事情是一定要参加。”听起来这好像是他一个期待已久的日子,也好像是一种召唤。按照阳历来算,今年的五月十九是公历7月6日,我觉得时间还早,准备于7月1日动身,但是在小敏的催促下,他说:“早点回去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因此,我就只好于6月25日登车启程。

6月26日,到达兰州时,我们受到了敏承喜的热情接待,当夜住在其家中。第二天,我跟随他来到位于兰州西关什字的兰州西道堂管委会办公室时,看见在北面的墙上贴着一张一米多长的“纪念‘五·十九’执事人员表”时,我才知道自己来晚了,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敏承喜告诉我:“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组织规划了。我在兰州主要负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远道而来的西道堂教生。”

这时,我才想起2003年11月,我在总堂住下时,敏生元先生带我参观了总堂院中前厅。当时,看到其中堆砌着很多约有一米长的条凳,还有许多小方凳子和小方桌。我就问:“要这么多凳子和桌子有什么用?”他说:“这是给明年的大尔麦里准备的。”我说:“明年五月十九,还有大半年多呢!”他说:“就是,不过准备一般开始得比较早。”2004年7月28日,我到临潭城关时,马组长证实了敏生元先生的话。他说:“从去年农历8月收割完后,我们就开始为干尔麦里做准备了,妇女们就会将菜籽炸了油攒下,甚至小娃娃们,也会有意识攒下钱来,干尔麦里。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27日,在兰州,我的午饭被安排在一个清真餐馆中,我和敏承喜走到饭店门前时,已经来了很多人,但是大家都站在门口不进去,好像在等人。过了一会,敏教长从停下的车中走出来,大家立即迎上去,簇拥着教长进入了餐馆二楼。待坐定后,小敏告诉我,和敏教长坐在一桌的人,很多都是来自外地的西道堂人,据说是来自河南的。看来,远道的西道堂人已经逐渐向临潭进发了。后来,敏院长的老伴说,自己两个妹子一个在江苏,一个在河南。外地西道堂人有的是在困难时期讨要过去的,有的是在知青下放回城时带走的。

午饭后,敏承喜问我的安排,我表示想尽快下去,就和小敏乘车直趋甘南藏族自治州府合作。因为当晚是赶不到临潭,便在小敏大哥家住下。晚饭时,合作西道堂管委会一个人来到敏大哥家,为筹办大尔麦里,收100元海地耶。当时,一个朋友在边上开玩笑地说:“这个宗教负担太重了吧?”敏大哥严肃地说:“不能这么说,这是集体的事情,还是应该积极支持的。”

6月28日下午,我再次赶到总堂所在地,马忠维先生将我领进了堂管会办公室,告诉我,他们在总堂里已经忙了半个月了,进入农历四月初一开始准备,中间开了很多次会议,预定外请非道堂成员有300人左右。在请不请伊赫瓦尼南大寺上,有争议,因为他们是不赞圣的,所以很矛盾,后来还是发了请帖,不知道会不会来人。他们不赞圣,就是亡人也不念,只是请人吃一餐就完了,是坟地也不跪。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开了十几次会议,会议记录记了好几本。估计这次有8000到10000人来。我问:“外地的教下现在有人来吗?”他笑着说:“还没有呢,你是第一个呢”。随后,他带我看了前院、后院正在搭建的避雨阳棚,说:“贵宾楼前将来是主席台,主要接待外来的学者,和其他地区的教下(不包括临夏和合作的),后院是接待临夏和本地的教生。”我看到里面摆设的桌子上多写着“卓洛”两字,就知道城关西道堂的桌凳是不够用的了。大约每个大棚下面一次可以容纳200人同时进餐。在进餐的时候,只有轮流着来。

他还给我介绍了当天的程序,先是向各位来自外地外宾致谢,然后由敏教长给大家讲卧尔兹,然后念大赞,最后开席。他还说,这次真是人太多了,不好操办啊!

谈到组织的问题,马忠维先生带我看了在办公室外面贴着的“执事表”,是和敏承喜办公室中一样的,但不同的是,临潭的这张表上还有后来用钢笔写上去的人名。他说:“这次尔麦里,我们领导小组是在二师傅马逢春领导之下进行的。”

后来,马忠维先生问我:“北京有什么人过来吗?”我说,自己只知道中央民族大学有几位,马启成、杨桂萍等,还有中国伊协的夏米西丁和高占福。他说:“社科院的冯今源也要来。”其实,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小敏说:“我们已经给本校(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些学者发出了邀请。”

晚饭时,敏院长(西道堂红新月医院)的老伴说:“自己已经在伙房中忙了好些日子了,每天都是从早晨六点一直忙到下午六点。”她是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看上去十分的疲惫,但显得十分的淳朴和虔诚。敏院长说:“以往的尔麦里都是在西大寺中做的,今年因为不是在西大寺中做尔麦里,就不用做礼拜了。这是这么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们还提及,明天早上,自己的大女婿要去临夏替道堂买5000斤蔬菜。韩清一先生、马忠维先生和一个阿訇要去合作邀请州里的四大班子。

29日,我见汤老师在前院大棚下面收海地耶,看了一下他们的记录本,上面主要记录作为钱的海地耶,还有作为物的海地耶。但两种海地耶不记在同一个本子上,有的妇女提来了香油,他们找另外的账本记录。在每一天结束后,都有总堂管委会签收的印章和签字。汤老师说:“前几天,我们是在西大寺收,今天换到总堂来了。”在他将任务交接给西大寺图书室的敏老师和经堂学校负责人丁继祖老师时,我也奉献了100元的海地耶。敏老师笑呵呵地问了我名字的写法,很认真地记上。

他们说:“海地耶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物,下海地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甚至可以是亡人。”他们还翻开本子,指给我看那个代替亡人奉献的海地耶,数目是200元。但是,一般是各人下自己的海地耶,有的妇女没有钱下海地耶,就从家中带来粮食、食用油、鸡等,还有人奉献牛。

7月1日上午,后院中聚集的人们正在围观刚刚拉来的两头牛,其中的一头牛是卓洛马哲来卜老汉专门为这次大的尔麦里养的。旁边的人告诉我:“老人年近80岁了,早在半年前,他就在家中以清洁的水和草料喂养这头牛了。这半年中,他一直和牛住在一起,就在几个月前,老人还大病了一场,差点殁了。”西道堂中,带相机的人给老人和牛合了一张影。马忠维先生说:“在饲养期间,这个牛是不能坐骑的,也不能用鞭子打。每天要将黄豆冲洗干净和着干净的草料来喂养,还要及时将牛圈中的粪便,清除出去。这个老汉是很辛苦的。”

30日早晨,被道堂内赞念声给唤醒后,我下楼后在大灶上和教生们一起吃拌汤,做法是将面捏成小团,再用菜刀将其打得碎碎的,下到锅里,再加上作料就可以了。一起吃饭的马忠维先生介绍,赞念原来在西大寺中,今天才搬到道堂里来。

经他介绍,我才醒悟,原来纪念并不仅仅是那一天的事,而是一段日子,一个全面的过程。自上个主麻(6月25日)开经后,阿訇开始整日的赞念。由于弄来了扩音设备,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得很清楚。当其他寺里邦克声传来的时候,这边的赞念声就和其混合在一起,回荡在一片空旷中,增加了这个小城镇的宗教氛围。

从上个主麻(6月25日)开经后,赞念每天从早晨4点开始,阿訇们念《卯路提》,一直念到晚上九点半。后来,丁全功老人家的孙子丁继祖阿訇说:“赞念分两班,每班20人,因为人手不够,还特此将兰州经学院的学员一并拉回来了。大家轮流着念,主要是赞主赞圣的《卯路提》,主说,你们赞我一遍,我赞你们百遍,你们赞我百遍,我赞你们一千遍。”开经后,就可以准备炸油香了,五月初十(6月27日)开始,经过三天的忙碌,30日就全部炸完了。

7月1日,马忠维先生说:“今年真正的日子在五月十七日(7月4日),不是五月十九日(7月6日),因为五月十七是周日,很多上班、上学的人可以来,而且纪念的日子一般只能提前,不能推后。上午,公安局同志来视察,要求尽量不要让教下在临潭滞留,我们组委会向政府保证,外地教友即来即走,并说明,我们并没有极力邀请,但我们会妥善安置来宾的,保证当地的社会稳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早饭后,我进入厨房一看,只见他们启用了两个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大锅,一个大锅一次可以煮上三头牛,其中一个锅中煮了一头牛。在前院中,宰牲的正在忙碌,参加收拾的人特别多,他们有的宰牲,有的剥皮,有的解剖,显得十分热闹,大家脸上带有节日的喜悦。

中午饭后,在大厨房,我遇见伙房马组长。他说:“目前大灶上中午大约有将近300人,仅伙房,不包括洗碗的,不过到了下午之后,妇女们因为家中有孩子和学生,就得赶回家去做饭。下午人会少到70~80人。而且这些人并不是由寺管会或者堂管会来安排的,都是自发赶来的。目前为止我们共宰了八头牛,羊还不够,我们还得再买50只,明天从草原上拉过来。因为这里是西道堂发祥地,所以可以办得很有规模,其他教派的均不是这里发祥的,因此规模没有这么大。”

晚饭后,马忠维先生说,明后天才能有外地人赶来,进驻县城旅社。马德元握住我的手,客气地说:“这几天怠慢你了,按伊斯兰教规矩,尔麦里没干到不成,这些天,我们都吃素呢。过完尔麦里后,我们再专门招待你”。

这么重要的日子,已经将本地西道堂人全部卷进去了。开经后的每天早晨7点多,妇女们陆续走进道堂中来,手里拿着围裙和护袖,直接向大灶房走去,也有的是做卫生的。我来到西道堂新修建的大门前,见三位妇女正在用锯末加上汽油抹擦地板和石柱脚上的灰尘,一个妇女用推板擦地板。另外,两个妇女则是蹲在地上用抹布擦石柱的底部。敏玮琦曾经说:“你看,那些妇女不仅自觉来,还是十分虔诚的,每个人都是带上小净的,一整天下来,很少上厕所。在这里做事,她们很认真,也都是争先恐后为道堂做事。你看那群洗萝卜的女人,没有一个人会粗心。”

一次,我经过煮肉的大锅房,干活的人说,每次办大的尔麦里时,他们都是在伙房烧火、煮肉,基本上工作是不变的。到这里来干活的人,根本不需要向寺管会打招呼,大家自动就来了,因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

纪念前的最后一个主麻日,其内容也和往常不一样了。在讲卧尔兹时,马开麻阿訇提及赞念的重要,他开始就说:“为主的说,你纪念我,我就纪念你。”大约20分钟后,他还就这次尔麦里,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大家互相道色俩目,二是握手时伸双手,伸单手不是回族穆斯林,或者是不礼貌的。”

阿訇讲完后,由马忠维先生再次强调了这次大尔麦里的重要性和秩序性,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体大公,不要争抢位子,不要衣装不整,白帽要戴上;二是服从统一安排,不要擅离职守,今天就有部分的人没有能够到岗;三是要自觉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以大局为重;四是主麻完了之后,要求大家一起到民族小学搬桌椅。”于是,主麻结束后,我也和大家一起到小学去搬桌椅了。

7月3日早晨7点多,敏教长来到办公室,和大家一起开会。其实,自开经后,组织人员开始实行早会和值班制度,禁止迟到。而且明天就是正式的日子,今天是个接待日,所以一切都要正式,管委会还给服务人员准备了胸牌。在贵宾楼前的帐篷下,将接待工作一字排开,有报道组,有收海地耶组。

当天,开始有外客来到。我目睹了两次迎宾客的场面。五星坪灵明堂的人来时,将匾额从车子上放下来后,灵明堂的人向大家道色俩目,接着便是高声赞念,边走边念,一直走到贵宾楼前停下,簇拥在道路两旁西道堂人中也一起赞念,赞念完毕,众人接了杜哇,人就进入客厅。

其次,兰州的一个教派进入院门时,西道堂的阿訇和满拉早已在门前站立好。待客人一进门,就开始赞念,一直念到贵宾楼前才站住,念完后,仍旧是和大家一起接了杜哇,算是迎接完毕。

明天就是正日子了,敏大姐赶紧去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一件新的衣服。我这才想起,为什么在兰州时,小敏特别想给自己的父母买新衣服,回到家时,他妈妈说,给他的新衣服已经买好了。表面上,西道堂人迎接这个即将来临的日子,不仅仅是举意到,还要外在的衣着的整洁。甚至还不止是光换新衣服,敏大姐还催儿子去剪头发。于是,我也和他一起去理发店了。为了和西道堂的人一样迎接重大的日子,我将原本很短的头发就又剪了一遍。

今天,各地客人和西道堂远道的部分教生,已经下榻到了临潭,贵宾楼上主要住下的是学者和专家。来自其他教坊的老人家被安排部分教生家中,外地的官员部分被安排在旅馆中,远道西道堂的教生,也分别被安排在旅馆中。负责接待的人告诉我,他们几乎将临潭城关的所有的旅馆都包下来了。对于旅馆中安排不下的教生,就分散到本地教生的家中。

就此,我们大约知道,在西道堂人的生活中,对于下一年的五月十九的准备是从前一年的7、8月份就开始了,尤其对于用牛羊下海地耶的人来说,至少要半年前就作出准备。而集体性尔麦里的组织规划活动,则是提前一个月开始。当纪念活动的临时组织机构成立后,就通过会议和协商,制订相应的规划,付诸实施。尔麦里的过程开经始于五月十九日前的倒数第二个主麻日,此日开经后,就开始接受教生奉献的海地耶,炸油香,宰牲和接待来客了。开经也就意味着正式进入尔麦里期间了。此时,各地西道堂人就开始自发地涌进道堂中来,在临时机构的安排下开始分组劳作了。

(二)尔麦里的高潮和结束

今年选择的正式日子是7月4日。这一天显得异常忙碌和热闹。凌晨四点半,外面下着毛毛细雨,我和西道堂青年小马飞速起床出门,从北向南往西大寺方向走去。突然,身后有三辆大巴飞速开过,每辆车可以装五六十人,小马的眼睛好,指着车子说:“你看,这是青海马营的……不对,是临夏的,他们包车来的。”那时,天还没有亮,没有街灯,车子在桥头停下,下来一群男男女女,匆匆忙忙向西大寺的方向赶。后来,临夏的一个西道堂教生对我说,这次尔麦里,青海马营来了220人,用了6辆面包车,临夏来了4辆豪华大巴,每辆车坐了50多人。

我俩一进西大寺的院门,看见门口堵满了人,一群人围着一个炉子,正在点上拱北的香。我俩走向水房时,只见在大殿和水房之间的空地上,有四五排近十米长的桌子,上面放了馍馍和碗,估计是给刚下车的人准备的。水房的人多得排队,每个小净处,都有二三人在等待。做完小净,出了水房,见门口有个炉子,和刚才在院子门口看见的一样,炉子边有几张桌子上放着香,我们拿了香点燃后,就直接上了拱北。

拱北上人特别多,尤其是妇女多,这和平常不同。走上第一个级的拱北,接了一个杜哇,直接到拱北前点香,将香一根一根插进香槽,起来后,回头看见后面的一个妇女低声地呜咽,天还没有亮,又带着黑色的头巾,无法看清楚其悲伤的面容。上完第一台阶拱北之后,接着上第二级拱北时,香槽前直接跪着一排妇女,好几个都在哭泣,香槽中已经无法将香插下去了。旁边有人在维持秩序,大声地说:“向前面插!给后面的人方便。”我跪下后,将香插上,接了杜哇后,起身就下来上殿。

从外面看,大殿中的人已经满了,敞殿中已经有四五排人了,每排有50多人。我俩在后面跪在绿色的毡垫上。后来,西大寺的二阿訇叫我们向前,我俩进大殿门边左侧,在倒数第二排找了两个位置,大殿中估计也有十五六排,估计人数有800人。这里没有统计妇女,他们在图书室上面的女殿中,但女殿太小,不能容纳太多的人,很多女人就在大殿外面的台阶上铺上礼拜毯,在外面礼拜。

礼拜开始时,已经将近6点了。礼拜的时间将近半个小时,完事后,大家再一次起上拱北,此时天已经完全亮了。我和小马刚刚找到跪下的空隙,就听见拱北园子边的人在喊:“来几个年轻人!”我俩走到拱北前,已经有十来个人,4人一组,负责拉着写有阿拉伯文经字并配有蕊子绸缎子被面,每人分别拉着一个拐角,将其覆盖在拱北上,由于被单多,人手不够,就继续叫“再来几个人,再来几个人”。接着,又上来几个人。当阿訇们的诵经声音突然升高时,我们都在拱北园子的门口脱了鞋子,进入墓园,踏着杂草走到拱北边,将被单覆盖到上面。出来后,就到后面找了一个位置跪下,看见有好几个人在阿訇的诵经声中下海地耶,左手拿着一把钱,逐个在人群中像鸡啄米一样,身子一弯一起,将海地耶下到阿訇的手中,再向后排逐个散来,最大的面值是1元。上完拱北,天色大亮,雨已经停了,有的人接着去游坟。

早饭桌上,我见到来自北京、兰州、临夏等地的一些学者和客人,他们在贵宾楼里吃饭。众教生全部在外面的大棚下面吃流水席。早饭后,贵宾楼前的地上摆放着来自各方赠送的牌匾,淤很多人围观。

9点钟,仪式正式开始,马忠维先生主持,具体程序是:1.马忠维先生宣布开始大家在大棚中就座后,开始诵经,先是由一个阿訇领诵,接着是众人手执经书和诵,其后是领诵者和众人共同诵经,随即又转变为分列两边的两班人共同诵读,道堂给每个诵经的人和主席台上的所有人分别下海地耶20元。

2.敏承喜先生介绍重要来宾

(1)夏米西丁、高占福、马启成、冯今源、马振刚、杨光荣、马有成、吴文太、洪庭瑞、杨家策等;(2)介绍学者;(3)其他教派的老人家及代理人;(4)新闻媒体:主要是《穆斯林通讯》《甘肃穆斯林》。

3.宣读贺信

(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院;(2)夏河拉卜楞的贺信;(3)省政协常委赛仓的贺信。

4.专家学者赠送礼品(略)

5.马逢春致欢迎词(略)

6.夏米西丁讲话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讲话他介绍了马启西的简历、简况及其后继者继续的事业。他指出在敏生光教长的带领下,西道堂上下团结一致,发展经济、文化教育,注重树立自己的形象,引起各地学术界和各方面的关注,值得大家借鉴。希望大家应通过这种活动来学习西道堂的经验。

7.马启成讲话

在讲话中,他强调,马启西是中国近代伊斯兰教史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吸收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他是中国伊斯兰教汉学派宗师。

8.《马启西诗联赏识》首发式

首发式上西道堂的年轻博士尚永胜发言,发言中他指出,该书是回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穆斯林家庭案头必备之物,它的出版使回族文化更加绚烂。

9.冯今源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讲话他称马启西是著名回族教育家、思想家,九十年来,其思想在实践中被继承。敏教长决定出版《马启西诗联赏识》时,他认为马启西不仅属于西道堂,“还属于我回族,属于我们十个穆斯林民族”。

10.敏教长讲卧尔兹

这个卧尔兹有打印稿,题为“承先启后,缅怀先贤——纪念马启西先贤归真九十周年卧尔兹”。在这篇卧尔兹中,他回顾了马启西创教的思想和经历,西道堂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并就西道堂的历史经验提出,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必须适应于当地社会的需要,必须和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现实中年轻一代人的不良行为,他提出严厉的批判,要求穆斯林青年积极学习知识。他提出:“最好的纪念应是:继承和开拓教门,走先辈们未走完的路,干先辈们未竟的事业。用伊斯兰伦理道德完善自我,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智慧,提高素质,参与祖国建设。”最后,他强调了西道堂至今“乌玛”精神犹存,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大家一心为公,团结忠诚,勤劳创业,奉献教门。

11.赞念

卧尔兹讲完后,部分领导和来宾退席,开始念大赞,在念大赞之前,有人开始给大家分发卫生香,一个手上拿着一根,主要是男人们。赞念开始时,全体教生和所有来宾一起站立,贵宾楼前的帐篷下面,阿訇在敏教长的前面围成一圈,开始赞念。帐篷两边也有两排人,女人们多是在前厅里站立,部分妇女在贵宾楼前花圃外沿边的空地上跪立着。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人手中都是擒着一炷香。轮到大家一起赞念的时候,声音就显得格外洪亮,很有感染力。大约是半个小时后念经声停止,大家接了杜哇之后,一起齐声道色俩目,赞念完毕。丁继祖阿訇后来给我介绍,在大赞小赞念的时候,如果有外坊的阿訇就让他们起头,以示尊重,这一次来参加的灵明堂、文泉堂、库不忍耶、胡门、海门等,都是有念大赞和小赞的传统。

12.口道

赞念完毕治之后,大家一起齐声道色俩目。然后有任务的人就直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然后就是开始口道。

口道时,先赞主,再开始。前院、后院都摆满了桌子,然后一盘盘的油香、饼子和菜汤就上来了。口道主要吃烩菜和肉粥,碗的直径约1厘米。前院帐篷外可坐600人,帐篷下可坐约300人,前厅内约400人,后院帐篷下约600人,流水席吃了三轮,共用了6头牛,50多只羊。口道完后,每人可去道堂大门口领两袋油香,其实是油香和牛肉,每个袋子里面有两个油香和一块牛肉。

口道之后,很多人在后院或者前院的大棚前合影留念,有的是单个人,多数人家是都要照全家照,大家十分的兴奋和喜悦。这个仪式中也是一次全家聚会的机会。因为平时有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做生意和工作,难得回来一次,而这个宗教仪式将大家全部召集到一起来了。

晚上7点中,在贵宾楼四楼的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参加着有这次来的专家、各个教派的人员等。座谈会准时开始,马忠维先生作开题发言,他请大家围绕马启西的诗联随便谈谈。接下来是马逢春作概括介绍。他说:“我们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衷心感谢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西道堂为了争取信仰自由,由于受到上层人士、土匪等阻挠。在今世求来世,在现实求未来,有爱国爱教思想,马启西响应当时的社会形势,重视农林牧副渔各业,不到十年就发展成很有规模的事业。他回顾西道堂的历史成就,曾经建立了13个乡庄,21个驼队,在洮河沿岸建立了16个林业基地,3个牧业基地。从集体到一家一户,年轻一代的人集体主义思想比较坚强,这是乌玛精神的硕果。”

接下来是各位专家和尔兰玛依的讲话。其中有高占福、李佩伦、朱刚、其他教派的尔兰玛依们等。高占福说:“西道堂历史体现三种精神:一、它是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思想影响的教派;二、重视实现经济和教育;三、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实现了半个世纪的乌玛生活的教派。”他还提及:“今后研究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记录优良传统;二是西道堂不是宗教游戏,研究应为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

李佩伦则谈了自己对大赞的感受,他认为,在仪式中感受最深的是大赞,自己流着泪听完,觉得悲怆的音调体现了回族历史的苦难。他强调马启西是他历来敬仰的人,马启西先贤的启示是:绿旗高擎、正道执行,意思就是知道者为之明,行道者为之贤,主要是指马启西行道的精神不屈不挠。另外在论及回族的现实时,提出以教救心,以文化救族,教门不兴心死,文化不昌族亡。要以教门救族,以文化救族。要保存自尊、自信,要巩固信仰,要发展经济,发展文化。

朱刚的发言指出,道祖的共同富裕的思想和小康社会建设有共通之处,尤其在敏生光领导下,西道堂在各个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马启西的意义超过了民族、国家,具有国际性的意义。

随后,来自其他教派的尔兰玛依中,也有人对西道堂发展经验给予很高的评价。由于老人要赶着去做礼拜,所以就匆匆结束了。

7月5日,敏承喜陪着一批专家离开了,但仪式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真正的五月十九日还没有到,贵宾楼中的念经班还在继续。第二天,才是马启西忌辰的真正日子。

7月6日这一天,是马启西忌辰的正日子,西道堂组织了一个资助优秀贫困学生的仪式,下午两点半开始。之前,在一个打印社,我看见几个年轻的孩子,拿着要求打印的手稿,就凑过去看了一眼,只见抬头写的是“尊敬的哈吉老人家”,再往下看才知道是对敏教长的问候信。他们说:“我们是西道堂今年的高中毕业生。”我问:“下午有活动吗?”他们说:“有呢。就是在大帐篷里。”我来到贵宾楼前的帐篷下,已经坐满了人,敏教长坐在大棚西北角的一个大圆桌旁。马忠维先生主持并介绍了仪式的主题,接着就中学生们在教长左边站成一排,由一个戴着白色纱巾的女生朗读问候信。内容是:

尊敬的哈吉老人家、各位穆斯林同胞:

今天,是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贤归真的尊贵日子,至此,我谨代表2004届西道堂高中毕业生向尊贵的哈吉老人家,以及为宗教事业作出贡献的各方人士致以贵重的“色俩目”问候。色俩目而来空目!

时光荏苒,历史的脚步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祖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伊斯兰教西道堂,依然屹立在大西北广袤的天地间。我很自豪能成为“东方乌玛”的一份子,能有幸在这里聚集一堂,感谢哲麻提对我的深切关怀。多年来,伊玛目教长一直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西道堂的哲麻提重视子女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起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让我们感觉到了哲麻提的凝聚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也让每一位身处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意识到民族与教育的机密关系,从而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努力拼搏。

面对21世纪,西道堂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不言而喻,作为晚辈学人,恪守主训,领悟真理,时时成为我神圣的使命。“读书得妙意,理合天经三十部;养气通神明,道统古圣百千年。”穆圣说:“求知是每个穆斯林的天职。”我们坚信,我们会用知识武装头脑,本着一颗虔诚的心,沿着先辈们的足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知识铸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继续将西道堂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不论身处何方,都要心存真主,为教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忆往昔,我们感慨万千!看今朝,我们充满喜悦!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

最后,祝我伊斯俩目教门有辉煌的未来!祝哈吉老人家贵体安康!西道堂2004届全体高中毕业生。色俩目而来空目!

发言完毕,由马忠维先生负责给每一个学生下了海地耶后,就结束了。而两个月后,可能又要进入一个新尔麦里的准备之中了。

晚上,念经班在贵宾楼中念到9点半后,就停止了。随着念经声音的结束,今年五月十九日的尔麦里就在夜幕中结束了。

其后的日子中,我在街上遇见其他门宦的人时,他们说,这次的规模是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临潭城关西道堂的很多人都告诉我,这是历来最大的一次尔麦里。外地一个参加过马启西70和80周年的纪念活动的人,认为以前的尔麦里都没有这个90周年的规模大。

就以上描述中,可以得知,从时间上看,虽然干五月十九日的尔麦里,从准备到干完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这个过程大约有十个月,几乎用去了西道堂人一年中的六分之五的时间,但具体规划和操作主要是一个半月左右。而尔麦里的高潮也就只是短短的一个白天。就在这么短短的时间中,分布在各地的西道堂教生,几乎所有的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计,及时赶赴临潭城关,从宗教生活上完成了拜谒拱北,听教长讲卧尔兹,集体赞念,进行集体礼拜,接一个杜哇,口道一碗的全过程,干好尔麦里后,就匆匆散去,等待和准备下一次的纪念活动。

(三)尔麦里的阐释

对西道堂马启西忌日尔麦里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描述后,如何理解和阐释西道堂尔麦里的仪式呢?首先就尔麦里本身看来,这次尔麦里是为纪念西道堂道祖而干下的。过这种尔麦里不是格底目派所具有的特点,而是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中苏非主义传统的体现。就虎夫耶系统的门宦来说,在各辈教长的乃至创传人父祖的忌日,如过节一样,大干尔麦里。其仪式主要是敬香、求祈和沾吉。而哲赫忍耶中,尔麦里的名目繁多,对集体举行教长及其眷属忌日的尔麦里有特别的重视。其中又分为祭会的尔麦里和功修的尔麦里。前者是在道堂、拱北或各地清真寺举行。尤其在著名道堂和拱北举行的尔麦里,往往是要跨越县、省区的。参加者成千,甚至成万。其活动主要有纪念、拜谒拱北、朝见教长和奉献海地耶四个部分。其持续的时间往往有好几天,而功修的尔麦里,则是道乘修持的一部分,主要是和念则克勒紧密联系,主要以副功为主。嘎的林耶系统内,遇到道祖和先贤的忌日,也要赶赴拱北干尔麦里。库布林耶在干尔麦里时,要点香高念《古兰经》《卯路提》和《麦达艺海》。

可见,从相关的仪式看来,西道堂纪念马启西的仪式中,其拜谒拱北、点香围圈赞念、奉献海地耶等,不仅是有苏非主义四大门宦中尔麦里的倾向,还更接近于哲赫忍耶的干尔麦里的特点。这和马启西思想中苏非主义传统的倾向,有相映成趣、互为表里。因此,结合马启西的宗教理念,及其教生宗教实践来看,西道堂的传统中对苏非主义有着较强的认同。

其次,这次仪式是一个大型的、集体性的尔麦里。因为是集体性尔麦里,所以在尔麦里正式日子到来时,也就是西道堂内部一次集体性聚会的日子。在仪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家庭的团聚、亲朋故友的相逢。然后,大家在集体性的宗教仪式中共同劳作、共同上拱北、集体礼拜、集体赞念、集体接杜哇、集体口道等,无形中强化了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有助于集体凝聚力的巩固。然而,从临潭城关各寺之间的比较看来,这种集体性大规模的仪式,也彰显了西道堂教门的兴盛。我问过其他教派的人:“你们寺里干过这么大的尔麦里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他寺不具有西道堂发源于临潭的特点,所以,不可能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尔麦里。

再次,这次尔麦里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在“管理机构和组织化管理”中,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中揭示出,西道堂是一个具有较强组织性的宗教群体。其组织性不仅仅限于平时的教务和寺务上,在集体性的尔麦里中,这种组织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此,也作了相应的介绍,这里,依然可以参看“西道堂五月十九执事人员表”,就可以感觉群体内部成员的组织性程度。

这种组织性极大整合了群体内部的冲突,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人告诉我:“一般在大型的尔麦里上,不论自己对寺管和堂管多么有意见,但是在干尔麦里的时候,一般还是听从寺管安排的,分配什么就做什么,干什么一般不会有什么怨言,大不了就是不和寺管说话而已,但是对于寺管的吩咐还是听从的,也积极去完成。个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一样,就是日常生活中有矛盾,但是在红白喜的尔麦里上,都是要去的。”可见,在尔麦里上,群体内部个体成员之间矛盾是可以被隐匿的,或逐渐消除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整合了群体内部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们似乎更应注意的是,尔麦里的程序和内容上,对于细节安排的组织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阐释,有助于我理解西道堂尔麦里的意义所在。首先,要看到的是,外部人员的聘请,在纪念自己道祖的尔麦里上,像西道堂这样请专家学者来参加,在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中是少有的。但是,对于西道堂来说,这种约请专家学者来参加自己道祖的尔麦里却不是第一次。当年顾颉刚来到临潭时,马明仁就曾经邀请他参加西道堂纪念马启西的尔麦里。1994年,西道堂邀请的专家也都参加马启西归真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方面是西道堂和学者之间关系密切的延续,另一方面,吸引外来的专家参加,不仅实现了西道堂集体性的对外交流,更主要的是为其在多元社会力量下的生存获得肯定和合法性。而且,这些来宾中,多数是回族的学者和专家,获得这些人的认可和肯定,意味着西道堂宗教理念和实践是可以获得地方社会以外回族的认同。在这次尔麦里中,来了一位新疆的作家,他是被西道堂特点吸引而来的。到了临潭之后,他盛赞西道堂集体凝聚力之强,他很想根据西道堂的经历来写就一本小说。所以,得悉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立即赶来了。还有一个来自河北的回族,对于西道堂的教门更是崇敬不已,甚至想迁移到临潭来。因此约请外来的专家和学者,反过来也可以被理解为西道堂对于回族认同的追求,这种对回族认同的追求,以及其获得的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道堂内部对于地方社会中教派关系紧张的压力。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此次尔麦里中,还邀请了其他门宦教派的人。这些人的参加,体现了西道堂和外地教派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稳定。但是,西道堂和这些门宦、教派有什么联系呢?当我在抄录各地送来的牌匾内容的时候,一个西道堂的大学生问我:“如果仅仅就这些牌匾,你怎么研究西道堂?”我说:“我觉得这些能来参加的教派,如兰州莲花刘门拱北、胡门门宦、兰州五星坪灵明堂拱北、兰州市库不忍耶二林路拱北、香源堂胡门红泥滩等,一般在宗教文化上应该和西道堂有相近的地方。否则,如果在宗教上是相互抵牾的,那就不会来了。”后来查阅有关文献,证实了我的估测。仪式中所来的教派,一般在经典上、仪式上都是具有认同性的。即,在所来的这些门宦和教派中,多数是赞主赞圣的。而且,本地其他寺的人,也基本上都来了,每个寺下了200元的海地耶,甚至南大寺也来了一个寺管,也吃了,也念了,不过阿訇没来。这体现了西道堂对门宦之间和平、平等关系的协调。

加上,这次尔麦里仪式,还请到了汉族和藏族的人,也请到了临夏州政府、甘南州政府、临潭县政府和县委等人。这些都体现了西道堂历来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多方协调关系的特点。这种特点的产生不仅是地方社会的压力,在仪式中接待外来宾客,也是使西道堂人在集体性的对外交流中,确立自我的身份和对集体的归属。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这次尔麦里中集体认同的表达。尔麦里是纪念马启西为主的,从形式上说,这次尔麦里就是以教长崇拜为核心的。在这个值得期待和奉献的日子中,现任教长通过卧尔兹来回顾道祖的开创之功,和后继者对传统延续、开拓之功,并彰显西道堂对伊斯兰教正统和民族国家的认同取向,且将此界定为西道堂的集体记忆和价值皈依,用来警示教生,教育新一代。

但是,《马启西诗联赏识》的首发式、助学仪式和座谈会召开,并不是西北回族社会中,尔麦里仪式中的传统,而是一种新的发明,属于新的传统。其中,《马启西诗联赏识》的首发式是通过彰显马启西在教生心目中崇高的地位,并将其集体认同聚焦到马启西一个人的身上。这不仅仅是为巩固对马启西的崇拜,而是为了强化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也隐喻地表达了现实中教长地位的崇高。

助学仪式的开展,也不仅仅是现任教长对西道堂重视教育传统的延续,它更主要的是通过仪式给西道堂新一代传递集体的凝聚力,以及对他们集体内部认同进行巩固。在发言稿的字里行间,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对西道堂历史成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展示了新一代对西道堂集体的忠诚和对传统延续的使命。

至于座谈会的召开,充分展现了西道堂对于地方社会之外的认同空间的开拓,也反映了西道堂作为一个宗教群体,对于外部环境承认、肯定的需求和追求。总体上,这些新传统的发明,不是单纯为了回顾历史,回忆和纪念亡人的,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体现了西道堂“继往开来”的抱负。

总之,大尔麦里仪式的准备、组织和举办,不仅体现西道堂集体凝聚力之强,更重要的是,它将和族群认同有关的很多因素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并于既定的日子中集中凸现出来。正如布迪厄(Bourdieu P。)所指出的,在重新强化的和保持族群认同方面,宗教仪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当这些仪式频繁地举行,族群认同就会得到定期强化。从而使宗教仪式成为公共生活日常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淤所以,一年一度对于历任教长的纪念,对西道堂集体认同的强化,应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从马启西归真纪念看来,仪式并不是仅仅几天的事情,而是渗透在每年大多数月份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