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
6226200000014

第14章 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比较

(一)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方法

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近年来,对竞争力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经济界和管理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企业能够回避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竞争力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国家、产业、企业等,在国际学术界,对国家竞争力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根本不存在国家竞争力,或者认为国家竞争力根本不具有现实重要性。而对于企业竞争力,经济界和企业界则具有基本一致的意见,即认为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竞争力研究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比其他的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更有效地”是指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进行生产和销售;“获得自身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在经济上持续长期良性循环,具有持续良好的业绩,从而成为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强势企业。

竞争力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内在性和综合性,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就是要使其内在性尽可能地显现出来,并成为可感知的属性,同时,要对其综合性的属性进行分析和分解,并尽可能地指标化,使之成为可计量的统计数值。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1)因素分析法。即从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入手,逐步深入到更为内在的属性和因素。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或因素可以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但这些指标往往不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找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必须进一步找出那些影响显示性指标的因素,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将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内在性因素分解和揭示出来。

(2)差距对比法。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企业与企业直接比较的方式,通过本企业与同类企业中的最优秀企业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的比较来评估本企业在竞争力上存在的差距。

(3)内涵解析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重点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一些难直接量化的因素可采取专家意见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这种方法重点是分析竞争力的内涵性因素,以揭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进行评价。

数字胜于强辩,因此用数字说话,即用数字来反映企业竞争力状况,是人们对竞争力分析和评价的一个普遍的期望。由于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研究竞争力不仅要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量化地表现出来。

以量化形式显示竞争力,先要科学地选取指标和构造指标体系,测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计量的指标;另一类是难以直接计量的因素,如企业管理水平、品牌价值等。这类因素可以用一些计量的指标来反映,一般用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实现。经过企业竞争力测评后,还需要一些指标,来更详细地解释企业为何有竞争力,或者缺乏竞争力,这些指标即分析性指标。

(二)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比较:统计数据与直观描述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零售企业家都承认内资零售企业与国外零售企业相比,在竞争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商业联合会(2004年)对外正式发布的《世界零售业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我国零售业存在七大差距:整体规模单店规模小;业态结构不尽合理;产权不明晰且国有股过大;企业负担重;地方保护主义仍较严重;流通领域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国内通常将中国内资企业的企业规模小作为判断竞争力低下的一个重要依据。有不少与规模相关的数据被大量地引用。例如,沃尔玛公司2003年销售额为2600亿美元。中国零售业排名第一的上海百联公司,2003年的销售额是485亿元人民币(约60亿美元),这个数字只相当于沃尔玛公司9天的销售额。又如,2002 年全球30 家最大的零售商门店数总和在12 万个以上,遍布88 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公司2002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达到2465.25 亿美元,是我国2002 年零售企业百强销售总额的7 倍多。

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扩张速度的比较也说明了内资企业的扩张能力不如外资企业,而扩张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成为有力的证据。根据该中心对全国近400家连锁超市的1.4万多个门店进行的调查,2003年,中国内资企业门店增长速度为32.35%,外资企业门店增长速度为21%,从门店发展速度看,内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的发展速度。但是,从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来看,外资零售企业则明显快于内资企业,在所统计的企业中,内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9.6%,而外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这说明,内资企业的门店扩张是以效益下降为代价的,而外资企业的门店扩张伴随着效益的提高。

上述调查还提供了一些经营效率方面的比较数据。例如,从调查的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数据看,外资零售企业也高于内资零售企业。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年销售额为2.06万元人民币,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年销售额为1.40万元人民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同样表明,在经营效率方面中外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销售额前10名的超市和中国连锁百强的毛利润率分别为12.8%、11.95%,而外资企业平均是20.56%;净利润率这一指标国内企业普遍在2%以下,而沃尔玛公司在2003年度为3.5%。有文献计算了另一组数据: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率水平不到2%(我国500 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47%,前100 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例如沃尔玛公司2000 年的纯利率水平在3.26%左右)。这说明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上面这些都是宏观的统计或调查数据上体现出来的差距,许多一线零售业经理人在与外资零售企业合作或竞争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则要生动和形象得多。大连万达集团副总裁李耀汉就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细节:“大连万达曾多次与沃尔玛合作,合作中令我受益最深的是沃尔玛的合同文本,它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个合同文本,也最能体现沃尔玛的文化。当时,我们在北京请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律师,但他对合同的某些条款却看不懂,这就是差距。”李耀汉继续写道:“有形的差距可以通过这些具体的文本看到,无形的差距在我与他们的接触当中也切身体会到了。在万达与沃尔玛确立第一个合作项目前,我与沃尔玛亚洲副总裁等几位同仁一起考察市场,对于沃尔玛确定位置的周围5公里之内,有什么商铺,哪些经营得好、哪些经营得差,一天能有多少销售额,该区域人口多少、零售指数多少、消费能力有多大、今后发展的空间、现有的商圈等方面的内容,都是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而得出的结论。”

种种信息表明,中国内资零售企业确实与外资零售企业存在竞争力差距。内资企业不如外资,几乎成了中国零售业界的共识。正因为如此,零售业对外资开放给内资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比较:文献综述

对中外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在对国外企业了解不很透彻的今天,我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比我们强,但这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对方技术到底是否比我们强需要调查,其次是技术和管理在目标市场能否转化为竞争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实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一些跨国公司在竞争力、冲劲、管理者素质和水平等方面往往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强。跨国公司对市场的了解或许胜过国内企业,但在市场上打拼的能力他们往往落后于我们。所以,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或许要抛弃很多先入为主的偏见,方能自信地与那些跨国公司竞争并取得胜利。

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企业在经营战略、投资规模、技术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较国内企业来说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给国内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零售业方面,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外资零售企业较我国零售企业有许多明显优势,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外资零售企业实施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以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的成本优势。

外资零售企业实施现代商品配送,建立厂商、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模式,这给他们带来超额的国际经济利益,包括极低的产品成本、长久的合作关系等,这些迫使我国企业重塑新型工商关系。

外资零售企业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实施本土化战略,并不惜代价吸引中国商界优秀人才,而国内零售业中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同时还存在对人力资源的不重视和浪费现象,这使国外零售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外资零售企业自有品牌蓬勃兴旺,给他们带来产品成本、卖场货架、渠道控制、经营差异化、消费者导向等方面的优势。而我国零售市场产品品牌绝大部分仍是生产商品牌,自有品牌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范围很小,与外国零售商差距很大。

外国零售企业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经营管理企业,使其能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动态和发展趋势,调整经营策略,也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外国零售企业大多选择全球具有成长性的主力零售业态,抢占最有成长前景的市场领域,而国内零售企业的业态结构不尽合理,成为影响其竞争力水平的一大弊病。

当然,从商品零售市场现状分析,我国零售企业也有一些优势:国内零售企业已经占据很多优势门店位置,形成较好的商圈。另外,我国零售企业虽与外资零售企业处于同等竞争的条件,但在所需的政策与社会环境支持方面可能仍要好于外资零售企业。虽然一些外国零售商销售总规模远远超过我国目前的零售企业,但就国内消费品市场而言,外商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则远远低于像上海联华公司、华联公司等国内一些上规模的零售企业,这种优势使外资零售企业进入重点销售区域市场阻力加大,并使其在采购、配送等方面也有不利影响,使本土零售企业具有区域销售优势;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是大中城市,而很多本土零售企业却已经将连锁店开到了县城,甚至乡镇,这使本土零售企业占据很大的农村市场优势;零售企业的文化内涵是构成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发展,必须将其文化融入中国本土文化才能为消费者接受,较外资零售企业而言,本土零售企业生于本土文化,长于本土文化,在企业文化发展上具有优势条件,使其更能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国外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国外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零售系统与别国的零售系统的对比比较困难,例如Y。Sun 认为,拿中国与加拿大的零售市场比较,由于经济、社会条件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两国的零售业范畴也不同。例如在加拿大,汽车销售属于零售业的一部分,而在中国这属于物资供应系统,并且是被控制商品的一种。由于经济改革,中国的零售业在产权、分销渠道、价格体系等方面也有了很大变革,并使其成为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主要代言人。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份额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中国零售业对GDP的作用远远不及很多国家。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零售企业在规模、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与跨国零售巨头有很大差距,如Iowa州立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授Ken Stone认为,那些跨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公司在价格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与这些零售巨头在这些方面竞争是不明智的。但是他认为,零售巨头对中国零售市场会有影响,但“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中国零售企业仍然可以在服务、经营策略上与零售巨头竞争并与之缩小差距。还有些国外研究通过对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调查,发现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主要区别不是由零售企业所有权类型决定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如零售商的市场化程度来决定的。中国的零售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将会很快地学习现代零售模式,将对国外公司进入这个行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而许多中国内资零售企业的合并更将使合并后的企业能够抵挡来自国外的竞争。

上述文献指出了我国内资零售企业与国外零售企业的差距,也指出了内资企业的优势,但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定性的,有的甚至建立在直觉基础上,将这些差距进行量化研究的较少。胡祖光对沃尔玛公司与上海“一百”公司的比较研究是国内文献中屈指可数的定量研究成果。他对两家企业的许多指标进行量化比较,这些指标包括两者企业规模、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金利润率、人均销售额、企业经营活动与领导班子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在各方面,两公司都有比较大的差距,同时他还对沃尔玛公司的成功经营方式做了一些说明,得出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结果,对推动中外经济比较研究和联系实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有很大作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主编的《2003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中,他也曾对中国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做过分析,得出量化的结果,真实反映了我国商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但是,报告只局限于上市公司之间的比较,同时,对于这些企业竞争力的显示性结果,也没有过多关注其源泉问题。另外,报告也没有对外资商业企业进行竞争力监测,从而无法计算中外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差距。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差距是很大的,但研究成果缺少量化限制了这些成果的具体应用,即国内企业不能有效地采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经营方法来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而仅有的两份量化研究成果,由于案例个数较少或样本范围较窄,较突出企业的个性,在综合性与共性方面没有深入展开。

(四)案例研究:杭州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调查

正如上文所述,对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差距的研究,多数是定性的,研究的结论说服力不够。因此,定量研究仍然很有必要。鉴于此,本书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提出的竞争力研究方法,对杭州市场的中外零售企业进行调查,并对取得的一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据此对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差距进行判断。

1.研究方法

在杭州,国外零售商如家乐福公司、欧尚公司、易初莲花公司等纷纷进驻,使杭州的零售市场也充满激烈的竞争。超市这一业态是零售业态中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最乐观的业态,也是中外零售企业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我们选取了杭州8家超市作为研究对象,这8家超市分别是:家乐福店(下称“家乐福”)、欧尚店(下称“欧尚”)、好又多黄龙店(下称“好又多”)、易初莲花店(下称“易初莲花”)、乐购德胜店(下称“乐购”)、家友庆春店(下称“家友”)、华润万佳云河店(下称“华润”)、物美店(下称“物美”)。其中,“家乐福”和“欧尚”来自欧洲,归为一类外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大型零售企业;“好又多”、“易初莲花”、“乐购”来自东南亚,虽然它们是外资零售企业,但实力比一类外资弱,且在世界零售50强之外,归为二类外资企业;而另外三家归类于内资企业,虽然其中有些合资企业,但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或经营控制权一般属于国内团体或个人,故仍将其归为内资企业。

为了对这些超市进行竞争力研究,本书选取了五个指标构成竞争力测评的基本指标体系。前三个指标为基础指数,分别为销售收入、人效(人均销售额)、坪效(单位面积销售额)。销售收入能非常直接地反映超市的规模,被称为规模性指标,而人效和坪效都能明显地反映超市劳动效率和场地使用效率,称为效益性指标,这三个指标都对超市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属于显示性指标。还有两个指标为人气指数指标,它们力图对一些不可计量的因素采用调查特殊人群的方法间接地进行计量,其中一类是公众评价,主要是对8家超市的顾客进行问卷调查,以反映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如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另一类特殊人群是对超市有较多研究的专家,他们是比较了解这些超市经营状况的人群,对他们的调查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水平等一系列不可直接计量的因素。用这五个指标,大体可以反映超市的竞争力水平。

在指标选择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所选的指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这样可以使指标体系尽可能简明。二是数据有较强的可取得性和真实性,本次选用的基础指标数据均从杭州市贸易局取得,数据也比较可靠。有些指标如“利润率”没有选上,因为企业不需将这类指标上报给统计局或贸易局,所以该数据难以获得。另外,利润率还受企业进入时间长短的影响,缺乏可比性,故将其忽略。三是指标同竞争力关系有较强的显见性,即所选指标十分明显地同竞争力有很大关系,从这一点看,“负债率”就不是一个很合适的测评指标,因为负债率虽同竞争力有很大关系,但很难说多高的负债率最有利于竞争力,即负债率的最优值很难确定。四是指标在总分中的权重问题,我们根据金碚的竞争力研究模型,按照基础数据0.7、问卷调查0.3的比重分配,得到竞争力总得分。

2.指数测评结果及分析

(1)基础指数测评结果。根据贸易局提供的8家超市三个指标的数据:销售收入、员工数、营业面积,进一步推出它们的人效与坪效(注:“家乐福”只开业半年时间,其销售收入为8760万元人民币,为方便与其他超市作对比,故将其月平均销售额乘以12得到其年销售额)。

然后,用差距对比法,即将某指标最高的超市设为100分,分别推出其他超市这一指标的得分,并以此法得到其他指标的得分。

“家友”各方面的指标都排第一,总分为100分,比第二名的“欧尚”高出11.722分,而“欧尚”又比第三名的“物美”高出20.383分,从“乐购”开始超市间的得分差距相对较小。

(2)基础指数测评结果分析。“家友”(世纪联华)在各方面都独占鳌头,应该说有许多原因:首先,于1996年开业,是这些超市中最先在杭州开店的,并且位于杭州黄金路段庆春路,在几年的经营过程中,它对本地的消费习惯等有了很深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而本地人也对其有较多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它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其次,在8家超市中,它的面积仅次于“乐购”位居第二,在规模上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另外,在对公众的问卷调查中,有84%的顾客认为它的商品品种齐全或较齐全,而面积最大的“乐购”在这方面却远远不如,只有60%的消费者认为其商品品种齐全或较齐全。

排名第二的是“欧尚”,主要原因是:首先,价格便宜。在其店入口,可以看到一幅牌子“如果您在杭州其他任何一家超市发现某商品价格低于欧尚,我们将向您退还差价”。在公众调查中,有48%的顾客认为价格便宜或较便宜,而“家友”只有8%,“物美”也只有20%,“乐购”为16%。同样为一类外资超市的“家乐福”为68%,可以看出,“低成本、低价格”是这类超市的一大优势。其次,“欧尚”总体规模也较大,商品品种较齐全,有80%的顾客认为其商品品种齐全或较齐全,在这点上仅次于家友。

另外,“物美”、“乐购”分别名列第三、第四,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选址较好,进驻时间也相对较早。处于未成熟商圈的家乐福,在杭州开业只有半年时间,销售额自然不如家友等本土老牌超市,但是,它在那么短的时间创造那么高的销售收入,且位居第五,其竞争潜力不可小觑。

3.人气指数问卷调查统计及分析

(1)人气指数测评的意义。对企业竞争力进行量化测评方便可行的是使用直接量化的显示性指标,如销售收入、人效等,这些指标能把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结果表现出来,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最终体现。但是,影响一个企业竞争力强弱的还有另外一类指标,就是难以直接量化的指标,如企业的品牌价值、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综合这两类指标才能把企业竞争力评价由纯粹的经济学范畴延展至管理学的范畴,达到对企业竞争力较全面的评价。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对那些不可直接量化的指标通过间接的方式加以量化,即通过对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在竞争力指标中的人气指数的数据,以反映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加入这一指标,能扩充企业竞争力测评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对于超市这种与社会公众有密切联系的企业来说,人气指数对它们的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

(2)人气指数调查技术说明。

样本内容。我们的调查分为两项,一项是对超市顾客的调查,其内容为公众对各超市商品价格、品种、质量、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其中重点考察的变量是:顾客对8家超市的知晓程度、发展信心与综合印象的比较。另一项调查是对专家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有他们对8家超市的整体经营水平、综合印象、发展前景、竞争力水平四个方面的评价。综合两项调查结果,得到各超市的人气指数总分。

样本方式及范围。两项调查均采用结构性问卷的形式,但两份问卷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中对顾客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每家超市各25份。专家调查问卷采用主观抽样方法,给6名高校教授、1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5名贸易局研究人员发放了问卷,共发放12份问卷,收回10份。

样本构成。210份样本中,性别分布为男性49.05%,女性50.95%。从回卷者的年龄看,集中于26~50岁的中青年人群,总共占60.33%。这些人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力阶层,他们的意见对于企业了解自身在社会人群中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回卷者职业身份分布。在210份样本中,大部分答卷者为企业界人士,首先为企业管理人员占11.43%,企业一般人员占36.19%,共计47.62%;其次为国家事业单位人士,占19.05%;另外,还包括8.09%的私营或个体劳动者。这三类人群身处在市场竞争的第一线,或者是竞争的参与者和策动者,或者是经济政策和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对企业人气指数的评价具有十分权威的意义。

人气指数的计算方法。问卷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顾客调查的三个主要变量:知晓程度、综合印象、发展信心,先计算出各超市每个变量的得分,然后分别赋予知晓程度0.3,综合印象0.4,发展信心0.3的权重,得到顾客人气指数得分,再运用对比差距法,将分数最高的超市定为100分,依次推出各超市顾客人气指数总分。专家调查有4个变量,分别按整体经营水平0.2,综合印象0.2,发展信心0.3,竞争力水平0.3的比重分配,得到专家人气指数得分,并运用对比差距法得到各超市专家人气指数总分,最后综合顾客与专家得分,得到各超市人气指数总得分。

(3)人气指数调查结论及分析。对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得到以下结果。

顾客人气指数排名中,“欧尚”排第一位,“好又多”排第二位,而在基础指数排名中,第一位的“家友”落到了第三位,8家超市顾客人气指数得分差距较小,反映了顾客对超市各方面了解程度较低,对各超市的偏好性较小。而专家人气指数排名与顾客人气指数排名稍有差异,因为这一特殊人群对企业综合实力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角度与顾客不同。而在专家人气指数排名中位于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家乐福”、“欧尚”、“家友”,同时各超市专家人气指数得分差距明显较顾客的要大,可以看出专家对各超市的了解较为全面与深刻。当然,这与两项调查样本量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两项人气指数的排名中,外资超市特别是一类外资的人气指数高于本土企业。在专家人气指数排名中尤为明显。本土企业人气指数除“家友”外,“物美”与“华润”排名均靠后。在人气指数总分排名中,“欧尚”与“家乐福”差距很小。这两家超市的人气指数远远高于其他超市,而各超市总体差距还是较大的。因此,从人气指数排名看,外资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均高于内资企业,说明其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潜力高于内资企业。

4.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综合基础指数与人气指数两项指标,以基础指数0.7、人气指数0.3的权重得出各超市的竞争力总分及排名。

基础指数占70%的权重决定了人气指数加入后,形成的综合指数与原基础指数构成的位次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有最后两位排名做了调换。从表面看,8家超市的竞争力得分差距较大,但三类企业的竞争力没有明显差异。排名前四位的企业中有两家是本土企业,一家一类外资,一家二类外资。相对来说,本土企业不像许多学者所说的那样缺乏竞争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较大优势。例如,由于进入得早,本土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门店地理位置,像“家友”、“物美”都处于较好的商圈中或者在大片住宅区附近。另外,在所需的政策与社会环境支持方面,本土零售企业也好于外资零售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本土企业也能较快、较好地融入本土文化,并较能为本土消费者接受。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杭州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587亿元人民币,而外资零售企业总销售额为20多亿元人民币,只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4%左右,因此,在市场份额上,本土零售企业也有明显优势。但是,本土企业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排名中“华润”列第八,较“家友”、“物美”其竞争力明显小得多,这与它的整体经营水平、门店位置、开业时间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其在专家调查中的整体经营水平名列末位,而其门店地段人流量也相对较小,而且“华润”云河店开业时间也比“家友”、“物美”晚得多。

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乐购”排第四,“好又多”排第六,“易初莲花”排第七,相对来说,二类外资企业的综合实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它们的经营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综合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欧尚”排名第二,“家乐福”排在第五位。但由于“家乐福”开业时间仅有半年,其年销售额只能大概推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影响了它的综合竞争力排名,而它的人气指数名列第二,也反映了它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应该说,一类外资企业综合竞争力在三类企业中是最强的。随着外资企业在杭州经营时间的增长,其经营经验也将越来越丰富,而在品牌、资金、管理、技术、采购、配送等方面,外资企业同本土企业相比,本来就具有明显的优势,经验的积累,各方面条件限制的放开,会让外资企业如鱼得水,这些都可以说明,外资零售企业特别是一类外资企业发展潜力要大于本土企业,杭州零售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

5.研究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规律性的结论:

(1)综合竞争力水平。一类外资零售企业实力最强,二类外资零售企业实力较弱,而本土企业呈两极分化之势,其中的优秀企业竞争力可与一类外资相抗衡。

(2)在同类企业中,开店时间越长,竞争力越强。三类零售企业中竞争力最强的企业都是其中开店最早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开店时间越早,企业越能更好地选择其门店位置;另一方面,是因为本地居民对该超市的熟悉度和接受度都会越强,这些对超市来说是很有利的。

(3)超市门店的选址是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极其重要的因素。排名前4位的企业,除“欧尚”地理位置较偏外,其余三家的选址都是黄金商圈或大片住宅区附近,而相对来说,“华润”、“易初莲花”等超市的选址对其竞争力水平较为不利。

(4)整体经营水平和发展前景。一类外资零售企业要好于二类外资零售企业,而二类外资零售企业又要好于本土零售企业(“家友”除外)。在专家人气指数调查中,整体经营水平和发展前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企业都是“家乐福”和“欧尚”,而二类外资企业居中,本土企业除“家友”外,“物美”和“华润”处于末尾。

杭州零售市场的情况不能完全代表全国零售市场,但作为一个典型城市,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零售市场的情况。面对低进入壁垒、条块分割严重、无规模经济特征但市场容量巨大的中国零售市场,跨国零售商具有强烈的进入欲望和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零售市场已趋向饱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对于跨国零售商来说极具吸引力,也容易发挥其仓储式超市、大卖场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加入WTO,政策性壁垒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企业正在进入中国重要城市的零售市场。

其实,沃尔玛公司、家乐福公司、欧尚公司、百安居公司等跨国零售集团,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它们先是在东部开放城市建立“桥头堡”,熟悉市场,摸索经验,培养骨干。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在东部地区牢牢站稳脚跟,开始进入战略发展、迅速扩张的阶段。面对强大的外国零售资本的竞争压力,国内零售企业必须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竞争力差距。本书以杭州市场为例,得到8家超市竞争力的具体数据,并以此反映三类零售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数字是宝贵的,但数字的价值并非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对它的运用。要承认数字,尊重数字,但不盲目崇拜数字。其所得出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不是企业竞争力排行榜,更不是对企业大小强弱的判决,它只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体检表”,企业可以将它当做一面镜子,看看自己,也比比别人,但不必据此自傲或自卑。就像金碚说的“希望所有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能以豁达之心听之,以借鉴之心视之,以求真之心析之,以自审之心用之,这才是企业竞争力工作的最大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