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
6226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近20年来,中国零售业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是百货商店、杂货店、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等;90年代初连锁超市出现,拉开了零售业快速变迁的序幕,中小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仓储式商场、大型专业商店(如家电、家居建材)、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纷纷涌现;传统的零售业态——百货商店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品位、扩充品类,菜市场通过“农改超”等方式——纷纷实现升级换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B-C、C-C等方式的网络零售业得到快速发展,方兴未艾,为无店铺零售模式注入了勃勃生机。

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是与零售业引进外资、对外开放的进程同步的。1992年是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元年”,其时刚好是国有商业在广东、上海开展连锁超市试点之后不久,而且,这些试点,初期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只是到了家乐福公司、麦德龙公司、山姆会员店公司、万客隆公司等外资零售企业在上海、广东、北京等地“跑马圈地”、开业经营之后,国内的内资零售企业才似乎真正领悟到现代连锁经营的诀窍,成功的内资连锁经营企业才纷纷涌现。在传统的百货商店市场中,“上海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北京燕莎”、“赛特”是最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进入上海、北京的现代百货商店,它们的成功经营直接带动了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大城市兴起的“百货商店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加入WTO、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出现了外资并购内资零售企业以及内资零售企业强强联合的新动态,中国零售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可以说,中国零售业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零售业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零售企业的示范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得益于零售市场开放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鲇鱼效应”,得益于中国零售业融入零售业国际化进程的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我们必须承认,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正如零售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的:外资零售企业可能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排挤竞争对手从而削弱竞争;可能凭借对零售终端的控制胁迫国内的制造业,从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它们带入中国的经营模式(如“进场费”等)使工商关系恶化,不利于生产与流通的良性循环;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视,但不必因噎废食。只要有一套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和保护零售业的公平竞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中国零售业在向现代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零售业现代化的进程没有停步也不应该停步。全面回顾中国零售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零售业发展的动力与障碍因素、全面判断外资零售企业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正反面影响、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发展零售业的成功经验、设计面向现实与未来的保护零售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对于促进中国零售业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工作,就是本书的主要任务。

本书是一部研究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零售业公平竞争与进一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它论述了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零售业国际化的机理、回顾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过程、评述了对零售业开放的种种争议、研究了其他国家零售业开放的制度、详尽分析了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及其原因、评价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市场绩效、预测了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面向“后WTO”时代的促进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设计。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入WTO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制度设计”(批准号02BJY098)的最终成果。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胡祖光撰写第一章;伍争荣撰写第二、三、四、五、六章以及第八章第二、三、四节;孔庆江撰写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一节。最后,由胡祖光定稿。在本书的调研、讨论、撰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徐建伟、徐剑明、陈丽清等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课题组成员、华润万家公司华东区副总裁章百惠参与了研究讨论,研究生修文荣做了实地问卷调查工作。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要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匿名评审专家对课题报告初稿的审议与评价,我们对专家的意见已经作了充分吸收。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浙江工商大学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科)基金以及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的资助。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唯一以商贸业为研究对象的高级研究机构,本书也是该中心对商贸业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最后,本书作者对浙江工商大学郑苏法老师在本书的编辑工作中付出的劳动表示敬意和感谢。

作者

2006年4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