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贴一个好“标签”
书桌上,一封来自外地某中学的信静静地等着我。由信封那有几分功夫的字,我推测是一位同行读者的来信。打开信,知道是我搞错了——
马志国:
你好!初三时,我在一份中学生报上读了你写给女孩的一篇文章《女孩,应该自信自强》,我深受感动。当时,没能及时写信交个朋友。然而,现在我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可以吗?
我现在在我们县一中上学,上半学期我的成绩并不很好。虽然我至今没有放弃,但我却没有信心。即使我常常对自己说:只要我付出,最终我会成功,但仍然常常想哭。别说我懦弱,我是个好强的女孩,只是失败得太多,心渐渐变得脆弱。其实,我的成绩也是“罪有应得”,上课不听,下课不学,作业总抄,这都是以前带来的坏毛病。我也想改,我也知道期末考试对我很重要,还有一个月时间,从头开始还来得及吗?我该怎么办?可以帮助我吗?初识的朋友,期末取得好成绩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不想失败,也不能失败。
祝每天都有好心情!
没有恒心的人儿小D
原来是一个女孩的来信,她也搞错了,把我当成她的同龄“男孩”了。这倒也好,同龄人说话更真实,心灵不设防,使我从来信中更容易地了解了她的心理问题。我斟酌着字句给她写了回信,先介绍了自己的“真面目”,消除了误解,而后针对他的问题做了如下分析——
你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你是个聪明的女孩,这从你的一笔很有几分美感的字可以看出。科学研究有这样的结论,一般书法不错的人,智力也不错,二者互为因果。一个是你有较强的进取心,这从你的信中可以看出。再说,你写信寻求帮助以战胜失败,这本身就证明着你的进取心。一个聪明而又肯进取的女孩,为什么还会“失败得太多”?原因就在于你受到消极自我心理暗示的困扰。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的方式,它是在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自我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厉害。一个人常常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他就越来越像怎样的人,最后真的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在心理学上有人把这种心理现象叫做“标签效应”。“没有恒心的人”是你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害莫大焉。它不断地给你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我没有恒心,没有恒心就难以成功。于是你有了较多失败,失败以后又证实你没有恒心。就是这样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你感到受不了,于是要寻求帮助了。
现在怎么办呢?你应来一点小小的改变,把对自己的否定评价改为肯定评价,把“没有恒心的人”这个标签扔得远远的,每天早晨起床后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有恒心的人。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自我感觉。怎么样,试试看?你有聪明才智,有进取精神,再加上恒心,一切都来得及。你的生活之路刚刚起步……
由于仅凭她一封信,我不能像对来访的咨询者那样在面对面地详尽的信息沟通中作更具体的分析,只能抓关键处做如上的简要的分析。
信寄出后不久,又收到她的来信:
马老师,您好!收到您的来信,我又惊又喜,万万没想到您是一位老师。真幸运,我遇到了您。我非常愿意和您打交道,非常非常地愿意……
我知道您工作忙,不敢多写信打扰您。但当我有问题不能解决时,我会写一封365页的信寄给您,寄给您365个祝福。像您一样把爱给别人当作自己的快乐,那样,万事就都不难了。您说是吗?
我按您说的都做了。每每想偷懒时,就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有恒心的人。真的,很神呢!每天我都很快乐,心情不再压抑,对一切都充满信心,走出了多愁的雨季。我很感激您,您的叮嘱更不会忘记。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有多艰难,我都会走下去,因为您永远是我心中的太阳。就这样说再见好吗?
别人心中的太阳,我肯定不配。但看来我的信很管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使她走出了情绪的低谷,开始重新塑造自我。我心中有了几分释然。
接眼牛年到来,伴随新学期的开始,她的信又飞到我的书桌上,她说:
马老师,很抱歉没能及时给您拜年,您现在好吗?
看了您的来信,我非常高兴,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跟您说,“我是个有恒心的人”这句话,我还每天牢记在心默念在口。我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安排得很得当,过去的坏毛病也慢慢改掉了,成绩也在进步,虽然谈不上取得好成绩,但拿了进步奖,您高兴吗?更重要的是我有了自信。您说的自我肯定评价、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让我找回了女孩的自信和自强……
我默默地为她祝福:自信自强的女孩,不管她有无很大的成就,但肯定她会拥有成功的人生。因为她给自己贴上了一个积极的“标签”。
做一个“最好的我”
一个男孩来到心理咨询室,刚刚落座就开始跟我诉苦:“我太平平常常了,学校、班里什么也显不着我。这么平凡的生活真没劲。马老师,您说我将来还有希望吗?”
“有个故事你想听吗?”见他点头我便开始了下面的故事。
在日本,一个语文老师给毕业班学生布置一道名为《今后的打算》的作文题。当一名科学家,做一个探险家,成为一名妙手回春的医生……同学们的打算让老师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老师在兴致勃勃之中,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两篇作文。
一篇是成绩一般却性格开朗的岗田三吉所作:“我的爸爸原来是个鞋匠,在我幼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对爸爸没有一点印象。但听说爸爸是个手艺高超的鞋匠。‘做日本第一流的鞋匠’是爸爸的口头禅。我出生后,据说爸爸讲过:‘要让儿子成为日本第一流的鞋匠。’我不会让爸爸失望,我会成为日本一流的鞋匠……”
一篇是患过小儿麻痹症体质衰弱的大川五郎写的:“我的身体不好,不能做一般人的工作。幸运的是我的一个亲戚在东京做裁缝工作。我想,自己虽然不那么灵巧,但如果拼命的学习,一定能做出漂亮的衣服。将来,我一定要做日本一流的裁缝……”
老师欣慰地笑了:这两位班里最不起眼的少年心里有了自己美好的理想,虽然是鞋匠和裁缝,却是做“日本一流的”。
毕业式结束的晚上,三吉和五郎来到老师家里。临分手的时候,老师说:“做日本一流的,这条路并不容易,相信你们能够坚持下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一个‘最好的我’。”听着老师语重心长的吩咐,两个少年用力地点着头。
他们没有食言。八年后,他们果然成了名副其实的日本一流的鞋匠和裁缝。在东京,只要一说起鞋匠三吉和裁缝五郎,人们都会竖起大姆指……
在男孩沉思中,我说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座珠峰,但是,群星也熠熠生辉,群山也勃勃向上。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却可以不平庸。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我”。做“最好的我”,就是你在做任何一件平凡的事情时,都要尽心尽力。只有你尽心尽力了,为之付出了,为之奉献了,生活就不会亏待你。生活不仅会给你相应的酬报,还会给你带来无限发展的机会。”见男孩脸上有了信心,我话锋一转,“可是,有人空有雄心壮志,却不肯做好眼下平凡的小事。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盲目的高期望值,只能给自己带来苦恼,进而失去信心,结果一事无成,空留遗憾。你愿意自己这样的人吗?”
“不!我也要做一个‘最好的我’。”
“好!”我十分赞赏地说,“那就请尽心尽力做好你该做的每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此,你就会塑造一个不平凡的‘最好的我’。”
我也曾经是老师的宠儿
一个女孩的来信,长长的,这里我只能截取几个片段:
我是一名高中生,是一个病态的女孩。我不快乐,很不快乐!我讨厌学习,讨厌竞争,讨厌老师偏爱好学生……人群中的我永远是个另类,无论在多么热闹的地方,我总觉得这热闹是别人的,属于我的只有孤独。每天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在岁月的流逝中我的生命日益苍白,我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沉默让我写作,而写作让我更加沉默了。我不愿沉默。我爆发了,我吵啊,闹啊,笑啊,我笑出了满眶的泪水……
我也曾经优秀过,我也曾是老师的宠儿,我也曾是同学们羡慕的眼光的聚焦点。可现在的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我自卑,面对优秀的同学,面对那一张张飞扬着青春的笑脸,我深深地自卑着……
我不想这样,可我不知道我该如何走下去。马老师,您能帮我解开心中的那个死结吗?
这个叫慧敏的女孩到底怎么了?也许读者朋友和我一样的惘然。但是,当我重读她的来信时,职业的敏感使我发现了她的心结所在。于是,我回信如下:
读过你很抒情的来信,真的让马老师很心动,但不是兴奋和愉悦,而是很沉很沉的感觉。你那么多的苦痛的诉说,真的把马老师弄得也很困惑:这个女孩到底是怎么了?!读到最后,我才豁然开朗——唉,原来是跟自己过不去!
真的,马老师感觉你挺会和自己过不去。你的一切苦恼的心结在哪里?就在于你放不下的“我曾经优秀过”。由于你曾经优秀过,你在人际关系上形成了一种自我角色的定势:我是老师的宠儿,我是同学们羡慕的眼光的聚焦点。一句话:我是太阳,别人只能围着我转。这种感觉本身也许没什么不对,但是,你把它在心理上固定化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角色固着”。由于这种角色固着的作用,你只会在光环下在优越感中生活,你适应不了一下子没有了光环照耀的平凡的日子,你不能接受现在的“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感觉。于是,你找不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只剩下了难以名状的苦恼。
其实,大家都是同学和伙伴,大家都是普通人,你和别人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马老师不想怀疑你的曾经优秀,也相信你优秀的背后也有你的付出。但是,你敢说别人就没有付出?别人就处处不如你优秀?为什么别人非要总是把你当“宠儿”,当“焦点”,当“太阳”?
再换个角度说,现在的你同样也不会一无是处。你的“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又是一种自我角色的贬损,是一种失落感的作用下的并不客观准确的自我认知,是走向了自我意识的另一个极端。其实,不是只有太阳才发光,世上那么多的普通人,都有自己有意义的人生。难道你自以为是宠儿,是焦点,是太阳的时候,别人都以为自己是行尸走肉吗?不,大多数不能成为太阳的人,人家自己都生活的很好。就像天上的那么多星星一样,静静地享有自己平凡的光辉。你不是太阳,可你也有自己平凡人生,你何必非要说自己什么也没有了?
你看,你是不是挺会和自我自己过不去?!
其实,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许多来询的同学,都有过接受不了失去优越感的现实,而和自己过不去的故事。也是,我们的社会好像鼓励人的立志不凡。但马老师喜欢讲的却是做人要有平常心。就是由于你自我认知上的误区,找不到一颗平常心,才给你带来那么多苦痛。你该怎么办?很简单,还给自己一颗平常心。这样你就会心平气和,你就会冷静反思,你就会找到你所以丢掉往日的辉煌的原因,你就会重新拥有更成熟的人生,你就会从根本上告别困惑和苦痛。但是,你应永远记着:自己也是平常人,应该有颗平常心。这样你也许就人如其名,你就有了生活的智慧。
阳光一样洒在你的生活道路上
有些痛苦常常是人自己编织的。现在,这封来信中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曾几何时,我是一位对来充满了憧憬的女孩,而灾难无情,现在每天我都在悲痛中度日。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我无奈,我悲观,我试图找同学朋友诉说内心的痛苦,但她们都表现的不以为然,劝我要坚强点,不要把自己看扁了,她们这样地敷衍了事,让我难以再相信她们。在这茫茫人海之中,找不到一个可以慰藉我的心灵的人,万般无奈之下,在一本月刊上了解您的咨询通讯地址,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您救救我吧!
中考的失利,亲朋好友的轻视,加上眼睛得了散光,好几次我都陷入绝望。无奈之下,我远离父母家乡,只身在外读中专。一年过去了,我又形成了坏习惯:与人交谈时总是盯着别人的眼睛看。从此,同学们都疏远了我。有时看着同学们谈笑风生时,我主动走进她们,可她们一见我,本来灿烂的脸上却没有了笑容。此后,在各种人多的场合,我都不敢露面。一看到她们脸上没有了笑容,我便想他们对我生气了。每天我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同学们对我的不满和厌恶。而且,连老师也瞧不起我,甚至有意地挖苦我,对我冷眼相待。我绝望了。没想到老师们也都如此,都虚伪透顶。没有朋友,没人关爱,活着有什么意思?我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丝眷恋!有时候我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几次,我都备好了农药以求自杀。可是我就这样死去吗?我很清白呀!为什么世人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不能被人接受?难道这么大的一个社会,就容不下我这个仅有一点缺陷的人?
马老师,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是我这么一个女孩所不能承受的。我要是选择活下来,怎样才能改变她们对我的看法?我这样没有生活能力又得不到朋友呵护的人,怎样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我这样的令人厌恶的人,还有价值活在这个不容我生存的世上吗?马老师,我等着您的回音!
情况严重,赶紧推开别的工作,我写了下面的话:
身边那么多的人都不能让你信任,却把心里话讲给我这样一个远方的陌生的朋友,真该谢谢你对马老师的信任。
可是,马老师又担心我的复信会让你失望。因为,初读你的来信,马老师以为你真的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仔细读后,竟找不到你遇到的灾难在哪里了?中考不理想的有多少人?眼睛散光的有多少人?远离家乡亲人读书的有多少人?没有被亲朋好友抬举的很高很高的又有多少人?马老师真不知你到底遇到了哪些“残酷”的“灾难”?原来是你自己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可怜的人。所以,马老师不再为你的所谓灾难痛心,而是为你的性格忧虑。
现在可以明了你的心灵困境的走向了:你陷入了盲目的自我高期望心理的误区。于是,你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不满意自己就找不到了自信。于是,你很痛苦,的确没有比对自己不满意更痛苦的事了。于是,你就希望别人可怜和同情,就跟别人一个劲儿地诉苦,事实上别人真的看不出你有什么大不了的灾难。于是,你以为别人是对你敷衍,瞧不起你,冷淡你,厌恶你。于是,你感到是世界容不下你,你没有了出路。于是,你对自己的生存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你想到了死。从你来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不是别人瞧不起你,而是你对自己期望过高,过高的自我期望只能带来对自己的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总是以为别人当然对他也会不满意。这便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源。
人际交往是遵循“主动性原则”的。你说别人见到你,脸上就没有了笑容,很可能是你脸上首先没有笑容。人际交往的规律是很有意思的,和照镜子一样,笑容,最容易得到回报。不信,你可以试试,你的笑容肯定会换来对方的笑容。而以你悲观的心态,会给别人多少笑脸呢?你的整个交往的障碍可能都出在这上面。至于你说的“总是盯着别人看”,很可能是由于交往障碍加上对眼睛散光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自我疑虑,事实上并不如此。你稍作调查就可以得到证实。如果你能和别人正常地交往了,也许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现在你该怎么办?很简单,转换一下心灵的走向:拿出点平常心,接纳自己的平凡。由此你会看到自己境遇中的幸运,你会满意自己,于是,你心中就会有阳光。你就会笑对生活,笑对他人,于是,你会发现阳光一样洒在你的生活道路上,你会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走好人生路。到那时,你会为自己给编织灾难的故事感到好笑。不过,你也不用嘲笑自己,人生路上谁都可能有辨不清方向的时候。走过这段心灵误区,前面的路很宽很宽。
怎么样,马老师这位朋友还可以信赖吗?但愿这封信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慰藉,更是自信!
男孩,终于战胜软弱
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晚上7点多钟了,一个高三男孩急急地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马老师,我有件急事想请您帮忙。”
看他一脸的焦急和痛苦,我有意缓解气氛:“好啊,中秋之夜有事能想到我,我很高兴。说说看,马老师能帮你什么?”
“就是这中秋之夜让我痛苦。我特别想家,我想回家。”
“这是你自己的事呀,为什么要找我?”
“是这样,我是外地人,暑假开学后刚刚来这里插班读书的,人地两生,整天想家。今天是中秋节,就更想家了。我在原来的城市读书时是什么也不怕的,感觉挺棒的。”他讲述了不少他认为挺棒的事之后接着说,“可是在这里我很不习惯。我刚刚给妈妈打了电话,诉说我的想家之情。妈妈劝我也不管事。刚才我已经准备好了打的回家,可又怕老师批评,不知怎么办才好。就想起了您。您说我现在该不该连夜赶回家?”
我感到这个男孩虽然挺软弱,他心中的另一个自我却也在和自己的软弱斗。重要的不是帮他决定回不回家,而是帮他能不能像个男子汉斗过自己的软弱。
于是我说道:“马老师看不出你原来有多棒。你至少已经18岁,来这里读书肯定也是你自己同意的。一个自己同意的事都不能坚持做下去的男孩,一个离不开家的男孩,谁能相信他有多棒。难道你没想到妈妈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地一面为你担忧一面感到失望:快20的人了连想家这一关都过不了,将来可如何是好?在中秋之夜给父母平添这些忧虑,你怎么还能说自己是个多棒的男孩?不想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可是,离不开家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男子汉啊!”
男孩低头不语了。我知道他正在和自己斗争。片刻以后,我说:“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常常不愿帮人拿主意。是不是要打的连夜赶回家,看来还是得自己拿主意了。”
“现在我就去打电话,告诉妈妈放心,我能在这里过一个中秋之夜。谢谢您。”男孩脸上没有了焦急和痛苦。
我心里也笑了,为他找到了一点男子汉的感觉而欣慰。其实,我一直认为孩子们在心灵深处是拒绝软弱而选择刚强的。只是常常需要成人为他们精神的成长,多帮点忙,少添点乱。这样,少男少女朋友们,就会多一些战胜自我主宰自我的信心和能力。
怎样捡起人生的收获
这天,又一个男孩跟我诉说自己的一种真实的痛苦:“马老师,我一直有自己的理想,总是想作出点成绩,可是到头来怎么总是没有收获呢?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我给他先讲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赶路,走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这时,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戗,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调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耶稣笑笑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也许故事离我们太遥远,男孩陷入久久的沉思。于是,我又会讲一个离我们很近的故事:
农民正在田间为庄稼锄草,浇水,施肥。一个懒汉也来到田间,坐在田边想:这活多费劲,不干,已经长起来的庄稼还能没收成?于是,他回家睡觉了。一天这样,两天这样,后来他干脆不去田里了。到了秋收的时候,他只收到了一点点粮食。秋去冬来,冬过春到,他早就没粮食可吃了。他只好去捡,去讨,四处奔走,四处弯腰……
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男孩开始有所领悟。
我趁机话锋一转:“都说少年壮志。是啊,哪一个少年朋友不是壮志凌云?却总是有那么一些少年朋友壮志难酬,学习生活总是难以品尝到收获的快乐:学业上总是拿不出满意的成绩,体育上总是练不出一身硬功夫,人格上总是扔不掉一些坏毛病。”
“这是为什么呢?”男孩问道。
“原因也许很多。”我说,“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同学往往不屑于及时做好该做的每一件小事:不肯认真上好一堂课,完成好一个练习题;不肯认真地坚持跑好一次步,做好一次操;不肯认真地做一件好事,改掉一个坏习惯。结果是空留壮志,很少有收获的快乐。你看是这样吗?”
男孩表示理解:“您说的不错,我就是这样。”
我继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生活中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心中的凌云壮志,也是由一点一点小事积累才得以实现的。人生少年时,谁甘居人后?那么我们就该从小事做起,及时地认真地做好我们每时每刻该做的每一件小事。只要该弯腰的时候弯弯腰,最终就会捡起可喜的人生收获。你说呢?”
“我会记住您的忠告。”男孩挺起了胸。
女孩,学会了主宰自己
这是一个女孩让人有几分困惑的来信:
我是一名高三女孩。我身体不好,有病,去年曾经休学……
我一点也不适应环境,学校让我感到很有压力。看同学们有说有笑,积极乐观,我觉得自己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有一种被孤立被冷落的可怕的感觉。我努力去交朋友。先交了一个朋友,不久发现我们的脾气合不来,就分手了。后来又交了一个。吃饭打水我们都在一块,但她只是表面上给我安慰鼓励的那种“知己”,我有很多话都不爱跟她说。就这样我找不到一个朋友,没有一个人能给我真正的安慰……我就胡思乱想:自己真不行,真没用,什么也做不了,将来怎么办?我真的不可救药了?就这样想啊想啊,心里好难受,对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上学更感到没有意思,学校的生活让我厌烦,简直让我窒息。就这样,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爸爸经常要来看我,有时候隔一天就要跑一趟来看我。爸爸一来,我就算看到了最亲近的人,我就要大哭一场。弄得爸爸也不知如何是好,就更勤地来看我,我也就更盼爸爸来。
去年就是这样,爸爸说要不就休学,我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在家里我才摆脱了压抑的心情,才开朗起来。家人亲友都拿我当病人,我就享受着大家的照顾和安慰。我是准备借休学调整好心态,好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二年的学习。哪知道今年到校不久,又旧病复发。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大的痛苦。现在,只有到了假期,在家里,在爸爸妈妈面前,我才感到了快乐。只要一到学校,我就陷入忧郁压抑之中。爸爸又经常来看我,严重时甚至一天一趟。现在,我又要如去年那样快坚持不了了。我真怕再如去年那样。马老师,我不想那样,我真的很怕,您救救我,救救我这个重病号!真心地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分担我的忧愁!
究竟这个“重病号”得了什么“病”?虽然从信中可以初见端倪,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才能确切诊断。于是,我约请女孩和父亲来当面会话。
女孩的父亲对我说,孩子去年休学是因为她想自杀。我心中一惊。他说:那次头天我刚去学校看了孩子,她见了我就哭,也说不出什么事,只说想家,想爸爸,想妈妈。我好容易才劝好了。我不放心,过了一天上午又去看她,才发现她一个人在宿舍里。好容易叫开门,我发现孩子吃了安眠药,险些出了危险。他说:这孩子平时就很软弱,内向,在家里还不如妹妹能行。家里也就偏爱她,处处照顾她,我更照顾她多一些。从小她去上学,我就不放心。到了高中住校了,我就经常去看她。今年复学后,又犯了老毛病,真怕她再出什么事,您说不是更让人担心吗?我就更勤地去看她。同时,我还让她读初中的妹妹经常写信劝她,安慰她。就是这样,她又要坚持不了了……嗨!这孩子究竟闹得什么病,她到底是怎么啦!
面对女孩父亲“她到底是怎么啦”的问题,我心中的答案明晰起来。
随后,我又和女孩单独进行了会话。女孩高高的个子,脸上却挂着幼稚的无助。在经过沟通消除了疑虑之后,女孩和我谈了好多好多。除了重述信中的内容,印证了她在家中的情况,她一再谈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将来也什么干不了,自己去努力和别人交朋友却找不到好朋友,自己回到家里就什么都好了。她把去年休学和现在的痛苦,说成因为学习不好。可是她又承认考试总是在前几名。她说现在又要期末考试了,所以更加害怕,所以写信求助。
至此,已经十分清楚,可以说女孩什么毛病都没有,又可以说女孩有一个最要命的毛病——她的心灵没有和年龄一同长大。通常,这个年龄的青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过渡,应该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了,应该是可以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人了。但是,她的心理发展水平没有跟上生理发展的水平,她的心态比她的年龄幼稚的多,没能及时实现正常的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过渡,形成了对家庭对父母强烈的“依恋情结”。这就是她的心病所在。这个心病比什么心病都严重。因为“没长大”,会使人在生活中感到处处痛苦,处处碰壁,不能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严重了还会由此酿成人生的悲剧。这个女孩情绪上的障碍,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上的障碍,对自己的没有信心,把自己当成病人,等等,都是这种“没长大”的心病的症状。而这种心病是主体不容易意识到的,所以,女孩把她的心理障碍归结为学习考试压力。
女孩没长大,病因在哪里?关键在家庭教育的过分保护。但现在重要的是帮助女孩迈开长大的第一步。
于是,我先对女孩具体地讲了人际交往的一些方法,应试的心理调节的方法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这且算治“标”,以帮助她眼下能在学校坚持复习考试到放假。而后,我用女孩便于理解的方式分析了上面讲的“没长大”的心理障碍,使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创造条件以便真正早日长大。以求从根本上使她的心病得到彻底的治疗。女孩表示理解并有信心坚持到考试放假。我又给了女孩一些心理支持,表示相信她一定愿意让自己真正长大。
女孩的父亲也愿意积极合作。表示该狠狠心,放放手,让孩子早一天长大了。
不久,到了春节。女孩又一次坐到了我的面前。她说年前会话后,感觉还不错,不用休学可以坚持到了考试结束,坚持到了放假回家。假期里心情一直很好。她说上次的谈话给她很大的力量。现在她担心开学后再出现问题,坚持不下去。问我该怎么办?
“你是想在马老师这里继续得到支持和力量,好哇!这说明你有了努力改变自己的很强的自救意识。其实,上次谈话后你的这些感觉就是你自救的结果。”我进一步强化她的自救意识。
“现在,马老师能给你的只是一些建议。”我说,“一是当自己有时情绪不好时别太在意它。人的情绪有周期性,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不把它放在心上,就会淡化那种不好的感觉,使它很快在你的心中的天空飘散。二是别再扮演病人的角色。你把自己当病人,其实是你在运用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叫做退行作用。可是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消极的。你把自己当成病人,这样你就会感到受特别的照顾以及逃避学业都是顺理成章的,你就心安理得了。这样只能加重你的依恋情结,强化你的依赖心理。三是接纳现实的自我。你先前说过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是由于依赖性而导致的对自己的没有信心,对自己的不满意。其实,人无完人。谁都有不足,谁都有长处。至少,你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努力地改变自己,并且从年前的那段情绪的低谷走了出来。与马老师接待的一些只会说‘我不行,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来询者相比,你不是很了不起吗?四是拿出行动。人心灵的长大不是光靠想出来的,主要是在时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开学后你最需要做的是:不给家里打电话,不让爸爸去看你,一直坚持到四周休假时回家。那时候你行进在回家的路上,肯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最后一条最重要。如果你坚持不到底,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做一个最糟糕的设想,你全当是下地狱,也该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其实哪有这样舒服的地狱?怎么样?你有这个信心吗?”
“有!”女孩笑声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和力量,“我一定按您说的全做到。”
“好!”我极力地赞赏她,“还有一条,在努力去做的过程中,凡是感到成功的时候,就把成功的体验具体而详尽地尽情地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只要是成功的感觉,怎么想就怎么记。我们把这叫做‘成功日记’。你看好吗?”
“‘成功日记’,好,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一定坚持记成功日记,我一定会成功!”女孩脸上有了灿烂的阳光。
“我希望看到你的成功日记。”在她告辞的时候我说。
一个周六的晚上,刚刚到了我为读者咨询服务的时间,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就想起一阵铃声:“马老师,您听出我是谁了吗?我是那个记成功日记的女孩。我今天特别高兴。开学以来我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也没让爸爸去看我。成功地坚持到了休假,放假那天回家的路上心中别提多兴奋了,从来没有过的快乐!我想,一定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您,您高兴吗?明天我去看您!”第一次听到女孩这么自豪快乐的话语,我都被感染的兴奋起来。
第二天,女孩小燕子一样欢快地飞到了我的面前。从她的“成功日记”中看出,她开始摆脱依赖,走向了独立,开始发现一方属于她的美丽的天空,她将在这方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寻觅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的人生。
时隔很久之后,一次电话里女孩告诉我她现在在学校里生活很好,最近一次考试还拿了全校第一名,有信心走进大学的校门……
又一个女孩开始学着主宰自己——我欣慰地想。
好强的男孩焦躁的心
我是一名高三男孩,眼看就要高考了,却一点信心都没有,感到生活没有了意义。初中时我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我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是最棒的。可是,结果我还是自费上了高中。
我很好强,面对那么多比我强的人,我好难受。我心里只有自卑和压抑,我无法与他们交往。我觉得我心胸好狭窄。同学们一句有意无意的话,我会感觉是对我的贬低,我难受的要命,甚至想大骂。我讨厌死现在的环境了,渴望回到初中的环境中去。我渴望被尊重,我希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我有个弱点就是急于求成,所以成绩始终上不去。我越来越自卑。老师说与我的急躁有关。现在我无法听老师讲课,听老师讲课就头疼。好像我与其他同学一起听课就感到了失败。我想超过他们,可没有希望了。尽管我很好强,却只能在失败中痛苦与压抑。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男孩的来信,行文和字迹一样地乱。整理之后才成了上面好强的故事。但愿我的心理支持,对所有好强的同学有所帮助:
从来信中,马老师读出了你的焦躁,你的心如同你的字一样地乱糟糟。是这样吗?为什么你让自己的心如此焦躁如此混乱?根源是你跟自己过不去!真的,马老师感觉你挺会和自己过不去。
首先,是你的角色期待出现了误区。
由于你过去经历中的优越感,让你在人际关系上形成了一种自我角色期待:我曾经“数一数二”,“我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是最棒的”,一句话:大家只能对我众星捧月。然而,高中不比初中,这里的学生经过一番筛选的了。于是,你没有了数一数二的优越感。你说你“渴望被尊重”,其实没有谁不尊重你,只是你自己的角色期望过高罢了。于是,你“讨厌死现在的环境了,渴望回到初中的环境中去”。于是,你找不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只剩下了焦躁的心。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你和别人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马老师不想怀疑你的曾经数一数二,也相信这背后也有你的付出。但是,你敢说别人就没有付出?别人就处处不如你优秀?为什么大家一定要对你众星捧月?再换个角度说,现在的你同样也不会一无是处。你不是太阳,可你也有自己平凡人生,你何必非要说自己没有希望了?
再有,你的比较策略出现了误区。
你所以感到很失败,还因为你的比较策略出现了问题。是你盲目的与他人相比,比丢了你的成功感。成功感不同于优越感。优越感是和别人相比,做一件事情超过他人之后的一种体验。成功感是自己和自己相比,做事情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的一种体验,是自己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之后的一种自我评判。成功的体验应该在你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获得的。可是,在学习上学生往往直观地表现为比考试名次,因此,比较就成了与他人相比。这样,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因在班上名次没有较大的“前进”,无法激起对学习的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就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由于这种盲目的与人相比,而丢掉了不少体验成功的机会,而整天在紧张焦虑中生活,逐渐地磨灭了自信。你的情况正是这样。你说是吗?所以,你应该运用一种科学的比较策略——不是横向地和别人的现在相比,而是纵向地和自己的过去相比。
这种比较策略的好处很多,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有利于强化自信。把别人比下去只是一种优越感。如果你把这当做成功,你就很难找到成功的快乐了。因为你比下了张三,还有李四,你比下了李四,还有更多的人;你在本班比胜了,还有全校,你在全校比胜了,还有更广的范围。所以,不是非要把别人比下去才算成功。当你和自己比的时候,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进步,这是必然的。因为青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的生命季节。超越自己是成功的本来意义。二是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和自己相比,你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你的心态自然也是稳定而良好的。这样,你就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努力目标,形成了稳定有序的学习生活,逐步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你必将在学习上稳步前进。其实,这才是学习的本来的样子。进步就是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你说对吗?
正如你的笔名,马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强的男孩。好强一般情况下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一过头就成了坏事。人还应有一颗平常心。以你的情况而言,现在需要的不是好强心,而是平常心。当你还给自己一颗平常心的时候,你就会冷静反思,你就会心平气静,你的心就不再焦躁,不再压抑,不再痛苦,不再急于求成。这样你才真正救助了自己。上天对人其实是公平的。面对学习,谁少了一份焦躁,谁就多了一份收获。因为,学习最好的心态就是平和而宁静。有了一颗平和而宁静的心,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复习迎考,面对高考,你也就可以多操几分胜算!
矮女孩,怎样找到自信
又是一个远方的女孩向我倾诉她心中的苦恼:
我是一名初一女孩。因为我长得很胖,也很矮,不足一米五,我的心一直被自卑感缠绕着。可我很会伪装,我心里想什么,从来不和任何人说。久而久之,我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很想找一个人来谈心,但是我不相信任何人。孤独,寂寞,空虚,恐惧,整个占领了我,我就像一个废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精力。我害怕以后的人生。马老师,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心理负担?我该怎么办?
我不能帮助这个女孩身体一下子长高,但我想帮她精神不再矮小。于是,我给她回信说:
马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情,马老师请你先听听一位过来人的故事:
我曾经也是一位相当自卑的人,为普通的容貌、平凡的出身、不富裕的家境,而感到自卑。自卑让我觉得低人一截,不敢正视别人,不敢大声发表自己正确的见解,不敢表达不同意见,不敢对别人说“不”,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更不敢和别人交流。自卑使我对周围的一动敏感,我常去揣摩同事的反应、领导的态度,从而处理不好同事间的关系,得不到领导的赏识。由于自卑导致的这一切让我更自卑,于是我曾一度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信心,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而活?虽然我意识到这一切,但我却无力改变,无法找回一丁点自信,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天我去看专家门诊,等了很长时间终于快要轮到我了。这时我身后的一个人焦急地自言自语:“再等下去,末班车就要错过了”。原来她是外地人,大清早出来,如果赶不上末班车的话那就要住旅馆,就会多处许多麻烦。我知道这些情况后,就同情地和她交换了号头,这位病人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并弯腰向我鞠了一躬。随后她转过身对她丈夫说:“那位漂亮姑娘心真好!”。蓦地我发现人们评价一个人并非只看她的外表,更注重一个人的心灵。对呀,我虽然没有美丽的容貌,但我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充满爱的心,一颗助人为乐的心,这些都是我的优点。人并不一定非要有漂亮的外表才能博得别人的欣赏,人会因心灵美而变得美丽,忽然我陡添了几分自信。
就这样一件小事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我也把握了这一优点,终于找回了自信。如今我与同事间的关系融洽,工作上由于我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现在我感到每一天都是那样的美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知道这些都是自信带给我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把握好自己的优点,找回自信,驾驭自己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故事一定对你有所启示。
自卑感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可以一口一口地吃掉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而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又常常是变形的自尊。你说的对任何人都不讲自己的心里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就是唯恐别人瞧不起你,就是变形的自尊。人天生是需要与人交往的,封闭自己可不是好玩的,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是你对自己的体型的不满意,就是你对自己的瞧不起。马老师专门查查有关资料,你刚刚读初一,十二三岁的光景,身高接近1米5,是基本正常的。至于体重,不少女孩为自己的胖而痛苦,其实,都在正常范围。马老师猜想你也是这种情况。这是一。再说,有人长个早些,有人晚些,你的身高还在发育之中,还没有定型。更重要的还在于如前面那个故事讲的,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体型外貌决定的。
现在马老师猜想,对怎样摆脱心理负担你已经心中有数了。对,一是接纳自我。事情常常是这样,别人没人瞧不起你,是你自己先瞧不起自己。所以,接纳现实的自我,包括自己的体型和外貌等等的所谓不如意。自己先要瞧得起自己。二是发现自我。没有都是缺点的人,你应该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让他发扬光大。三是完善自我。与人为善,勤奋求学,让自己有颗好心眼,有点真本事,你就会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你知道鲁迅吗?他就没有高大的身材,可是在你心中不是很伟大吗?我们不一定伟大,但是,我们让自己有尽可能完善的发展,我们就会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四是开放自我。你不是“不相信任何人”,而是由于想维护自己的那种变态的自尊而不敢和别人交往。你一旦扔掉了自卑,你就会和同学们开始自然地交往,交往之中就有了心灵的交流。于是你就会感到周围的人们会给你带来不少的温暖。你也就更加自信,对生活更充满希望。
胖女孩,学会喜欢你自己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中学女孩。由于变得很胖,原来活泼开朗的我,变得沉默寡言了,而且学习成绩一再下降,我开始自甘堕落了。同学们老是拿我的弱点开玩笑。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脾气变得暴躁,同学们都不爱和我说笑了,我没有人缘了。我每天对着镜子责骂自己,嘲笑自己,甚至响过自杀。马老师请您帮助我。
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彦俐
彦俐同学:
马老师知道你并不想自暴自弃,给马老师写信本身就是自助自救的行动。
在马老师的心理咨询中,常有青少年不满意自己外貌:有的嫌自己胖,有的嫌自己瘦,有的嫌自己矮,有的嫌自己高,有的为几个雀斑而痛苦,有的为几缕白发而压抑,有的为鼻梁不够挺拔而寝食不安,有的为额头上留下的一点疤痕而痛不欲生。如此等等,本来说不上什么缺陷,多是自寻烦恼。你现在就是陷入这样的痛苦。
人的外貌确有不同,外貌的不同的确影响到人际交往。但是,人际交往有一个规律: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态度。想想你所喜爱的人都是漂亮的人吗?那些并不漂亮的人为什么也同样让你喜爱呢?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就影响了你对他们的态度。不要说本来没有缺陷,即使有某些缺陷,如果你对自己十分接纳,十分欣赏,那么,你在和别人交往时这种态度就会在无形中传递出这个信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是一个有魅力的人。逐渐你也就会得到别人的接纳和欣赏。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魅力的人,你就仿佛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告诉别人——我是没有魅力的,我是不值得喜欢的。别人就很自然地不会喜欢你。到底人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还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们暂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人是否可爱,首先在于他是否会爱自己。
所以,现在,你最需要的是把“自暴自弃”换成“自助自救”。你怎样自救?一是学会美化心灵。如果你继续保持勤奋、善良、美好的心灵,心中就洒满了阳光,你就会用灿烂的笑容面对同学,大家肯定就会喜欢你。二是学会喜欢自己。如果你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如果你自己已经接纳自己,从心里喜欢自己,那么,你就会用灿烂的微笑重新审视自己:胖一点是丰满,瘦一点是苗条,矮一点是敦实,高一点是挺拔,几个雀斑,几根白发,鼻梁的形状,额头上的疤痕,都会是一种俏皮而别致的独特的风采,哪里还有什么弱点?真的,只要你欣赏自己,喜欢自己,你身上的一切都闪耀着独特的青春风采。学会喜欢你自己吧,更奇妙的是,只要喜欢你自己,你身边的人也会渐渐以这样的眼光看你,喜欢你。
你的大朋友马志国
自居完美的“小才女”
我是一个17岁的中学女孩,也是您的忠实读者。朋友们有了困难的时候都来找我,所以称我是“救生圈”。可是我最近有了困难不知向谁倾诉,只有向您求救了!
我在班上一直比较出色,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一个真实可靠、知识渊博的小才女;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他们的得意门生,是他们称心的帮手;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乖乖女。可是,就是这些,给我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每天都担心这,担心那,怕考试考少了,同学们看不起,怕说话说错了,伤了同学们。每天我都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我的学习下降了,我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了,想过自杀。可我又不忍伤害爸爸妈妈,他们就我一个孩子,对我期望特别大。可是我现在的成绩……上次模拟考试全校第56名,此刻,同学们老师们都惊呆了!曾经有冲刺重点高中的我,连普通高中都没有了希望。我该怎么办呀?请您救救我!马老师,求您了!
面对女孩这样的心灵故事,我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马老师很理解你现在求助的心情。但是马老师可不是“救生圈”,最终能救助你的人还是你自己。因为你的困境就是自己造成的。
你怎样救自己?
首先,还给自己一颗平常心,当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孩。困扰你的主要是过度的以完美自居的心理。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处处拿“出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说的老师同学父母眼里的你,其实是你自己心里的你。你每一天都在竭尽全力扮演“知识渊博”“得意门生”“乖乖女”这样完美的形象。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你还是一个孩子?于是,任你怎样地不遗余力想让自己完美再完美,你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尽完美的地方。于是,你陷入了自己编织的困境。所以,你现在首先需要做得一件事,就是不要再扮演出色女孩的角色,不要再追求完美主义,还给一颗本该属于自己的平常心,轻松坦然地当好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孩。好女孩也是平常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小才女”并非完美的“小圣女”,也会答错题,也会说错话,也会办错事。这才是每个好女孩应有的本色。如此去做一个本色的好女孩,你就不会再为自己的某些不完美而痛苦了。
其次,学会自己爱自己,自己接纳自己。由于你把“小才女”当成“小圣女”,长期自居完美的心理,你以为别人也会这样要求你。其实,不论你考试考少了,还是说话说错了,别人并非就特别在意,而是你自己神经过敏,是自作多情,是自己和吓唬自己。人都有自我中心意识,都是比较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在中考前的关键日子里,谁有那么多功夫为你“惊呆”?你考了56名,其实是你自己不能接受了,是你自己“惊呆了”。就是说,不是别人不认可你,不接受你,而是你自己不能接受自己。其实,即使世上没有一个人认可你,接受你,关爱你,只要你自己爱护自己,接受自己,你就还是你自己;相反,即使别人都关爱你,都接受你,只要你自己不接受自己,你就找不到自己。世上没有比找不到自己更痛苦的。现在你的感觉就是这样。既然你已经尝到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痛苦,那么现在就该学会自己爱护自己,自己接纳自己。比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妈妈不是责备,而是心态平和地叫孩子再来。这时孩子感觉得到了鼓励,他会继续学走路,而且更有勇气。这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接纳。接纳自己就是爱自己,就是无条件地无批判地接受自己的现状。比如你学习名次落后了,你焦虑,你自责,于是你就强迫自己改变。越强迫越混乱,于是,你内心一团混乱,胆战心惊,压抑焦虑。这样,你就被压抑痛苦所淹没。你还怎么改变?这是你用脑子,用观念和价值来判断的结果。所以,接纳自己不是用脑子,不是用观念和价值,而是用心灵,用心灵爱自己,鼓励自己。在爱中,在接纳中你的心被有序地整和起来,你的心就不乱了,脑子就清醒了,做起事情来就开心轻松了许多,就会有自己的自律性,自己的节拍。生命的节拍本来就是向上的,是积极进取的。就像破土的种子,那么强大,那么顽强。接纳自己,才会萌生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强迫,而是使自己更好更完善的内在动力。有这,有什么可担心自己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再有,学会和好友沟通心灵。沟通和交流是化解痛苦呵护心灵的好办法。大家说你是“救生圈”,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这样的自居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怎能让别人知道我也有痛苦?于是,不仅原来的痛苦难以排遣而且多了一份痛苦。一旦你冲破了自居心理的束缚,不再扮演完美主义的形象,你就可以和好友坦露自己的心了,你的心中就会多一缕阳光!
好,马老师知道现在你的心已经恢复平和宁静,这是你最好的“救生圈”。
犯了“大错误”的好女孩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一本书上认识了您,感到您让人信任和崇拜,我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您。
我是个坏女孩——我经常这样想。在同学老师眼里,我是个好女孩,我文文静静,学习很好,是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羡慕眼光的聚焦点。但我怕被大家否认,怕被人识破真面目……
我从小“寄人篱下”地和外婆在一起。11岁那年,我结识了一位“损友”,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同学。于是,我犯了一件不可救药的大错误,让我几乎走上绝路,结束11岁的生命!我,我偷拿了外婆的1200元钱和损友一起花掉了!我简直不是人,居然干出这种不道德的事!当时,妈妈气极了!特意从外地回到老家教训我这个坏女儿。面对两张凶凶的脸,我怕极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只好用哭表示我认识错了!我哭了两天两夜,直到眼睛哭肿,昏过去!那段日子里,我沉默在另一个世界,好黑暗,好阴冷的世界。我心灵布满阴云!我感到了绝望!
三年过去了,我每天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越发变得孤僻。看到别人全家和睦相处在一起的时候,我羡慕人家,恨外婆对我的冷淡和挖苦!每当我做错一点点小事的时候,比如去朋友家玩,和同学逛市场,带朋友回家,外婆总是在监视我,总是拿以前那件事来说我,怀疑我是否能改变!每到这时,我只好偷偷地流泪。我恨!为什么外婆要这样对我?怎样才能改变外婆对我的看法!妈妈对我也越来越严格了,对我的交友太挑剔了。我是个坏女孩!现在,每当看到或听到别人偷东西的事情,我就害怕,脸上发烫,身上冒汗,全身发抖。每当别人赞扬我是个好女孩的时候,我就头痛,心痛,烦恼不安!
我现在特别讨厌自己,我是个坏透了的女孩!马老师,那块阴云老是浮在我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我该如何面对外婆,我该如何面对朋友,我该如何面对自己?马老师,您帮帮我吧!
一个坏女孩小H
小H同学:
你好!马老师很理解你现在那颗痛苦的心。
但是马老师看出你不是坏女孩,恰恰相反,你是个很好的女孩。首先,从你来信的字迹可以看出。从一个人的字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灵。你那严谨端庄,清晰秀气,通篇一笔不苟的来信,在马老师接到的大量的来信中是不多的。从你的字迹就能想像得出,你是个文静踏实严谨认真的女孩。再有,从你来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你的来信的字里行间,都是深深地自责和忏悔。由此马老师看出你的心灵深处的良知,看出你是个很有道德感的女孩。由此可以推断,你只有那么一次“大错事”,此后你一定是在各方面都严于律己的,你在努力让做一个好女孩的。这才是你的“真面目”。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你深深地陷入心灵的痛苦之中。这一方面是来自外婆和妈妈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自我的压力,让你不能接受自己,让你感到无尽的痛苦。
你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原谅自己曾经的错事,接纳自己。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误,如果说有,那么只有没有出生的人和已经死去的人。本来不可以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坏人的,如果一定要这样划分,那么所谓好坏的标准不是是否犯过错误,而是犯了错误是否改过。马老师断定你在那件错事之后,肯定没有第二次。这与偷窃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好女孩不是从来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做了错事就坚决改过,你就是一个好女孩。这样来看待自己,你就接受了自己,也就会感到生活其实是充满阳光的。
一旦你接受了自己,你就会发现,其实,不一定是外婆以及妈妈总盯住你那件错事,很可能是自己多想了。在心理学上这叫“投射作用”。所谓投射作用就是凭主想法推及外界事实,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东西投射到了别人身上,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就你的情况说,外婆和妈妈所以特别在乎你的交友,是因为他们知道当初就是因为交友不慎,让你做了一件错事的,并非不信任你。至于他们的一些话也许就是为了严格要求你,并非是盯住那件事不放。可是,由于你对自己有太深的自责,就以为她们没有原谅你,就以为外婆在挖苦你。换句话说,是因为你讨厌自己,才以为别人不喜欢自己。
现在,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了。那就是,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好女孩,就该高兴的接纳自己。再有,你可以主动地和外婆和妈妈交流,说说心里话。一旦你接纳了自己,一旦你与外婆和妈妈有了交流,你就会感到不仅老师和同学喜欢你,外婆和妈妈也一样地喜欢你。你心头的那块阴云就会飘散,就会感到阳光还是那灿烂。
你的大朋友马志国
一个好女孩的“坏习惯”
这是一个初中女孩倾诉的心灵故事:
在班上我是同学们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助手,不久前还被评为区级三好生。
可是我非常烦恼——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黑暗的令我难以面对又无法摆脱的与好学生的标准完全相反的罪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学会了不用钱就可以免费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就是“偷”!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而且所偷的东西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贵重,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我的父母知道了,开始请我吃了一顿“竹笋炒肉”,后来我当了班长,家离学校又很近,只好关上门窗在屋里教训我。
我想,使我养成这样的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家的经济属于不稳定型,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总是有很多零花钱,军训时,别人有几百元,我才10元,别人都大瓶大瓶的饮料,我却打开水喝。二是因为我身边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和我一样的坏习惯,甚至比我更严重。
老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而偷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我害怕有这么一天。我想改掉,我曾想过不要自己的手了,可是又舍不得。我也想过自杀,可是没有成功。我怕自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我认为我已经不可救药了,我的心都黑了!我不敢对别人说这件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您帮助我这个失足的女孩,我还能成为好学生吗?
女孩已经开始了自救,我知道她需要一份支持。于是,我当即给她的回信:
就凭你专门写信求询,看出你现在就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你想改掉坏习惯。没有人不曾犯错误,只要改了就好。但是以现在的心态,你改掉坏毛病还较难。因为你的归因不对头。
所谓归因,在心理学上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归结方式,就是平常说的怎样找原因。归因一般说有两种倾向:一是内归因,就是把导致自己某种行为结果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内在的主观原因;一是外归因,就是把导致自己某种行为结果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这两种归因方式不能简单地分好坏,但是在对待自己的过失方面,内归因比外归因更容易改变自己。就你的情况说,你列举的攀比消费和行为模仿两点,的确是造成你的坏习惯的原因,而且可能还有父母在小时候没有注意纠正的原因,但这仅仅是外因。你所以片面的外归因,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推脱责任,用心理学上的话说你是运用合理化作用在进行心理防卫。
所谓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合理化作用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合理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安宁。你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感到了深深地不安和痛苦。于是,你运用了“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来维护自己不安痛苦的心灵了。不过,如果因此说你是故意逃避责任也是冤枉,因为心理防卫是潜意识的活动,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样的心理防卫对于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常常是必要的,但是往往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你已经感受到这一点。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你应该主动避开与周围有同样坏习惯的人的有关接触,以避免相互感染。但是关键还是勇敢地正视自身的原因,以便真正让自己摆脱痛苦。你知道“家贫出孝子”吗?你知道“出污泥而不染”吗?同样的家庭条件,同样的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还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你已经长大,该学会对自己负责了。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有助于你坚定改变自己的意志和信念。任何习惯的改变,都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以上可以算是认知疗法,是你改变自己的关键所在。有了上面的认识,马老师再教你几个具体的心理学的方法。
一是厌恶疗法。按照心理学条件反射学说,人的一个行为出现时,如果有一个厌恶性的刺激(如电击或催吐)出现,对神经联系有抑制作用,使相关行为反应逐渐消退。就你的情况说,如果每次偷后都得到快意和满足,那么改变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每次偷后没有获得快意满足的感受,反而得到一种厌恶的痛苦的刺激,那么你的习惯就会逐渐改变。比如,你可以每次偷后或强制自己重复去做一件自己厌烦的事情,或拧痛自己的肉,或闻一种没有危害但味道很不好的气味,或口含黄连片,等等。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合作,由他们给予厌恶刺激(不必“竹笋炒肉”)更好一些,如果单靠自己就需要更大的毅力,确保让自己每次偷后都伴随厌恶性刺激。
二是强化疗法。就是当你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手不去获取“免费的东西”的时候,及时给自己一个奖励:唱一支喜欢的歌,看一段精彩的电视,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事就好。你还可以跟妈妈讲讲自己控制成功的感受。这会使你不伸手的行为得到强化。这一点是和厌恶疗法相辅相成的。
三是暗示疗法。心理学上也叫“标签效应”。你认为自己“不能自拔”、“不可救药”一类的想法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是个坏“标签”,会让自己真的难以改变。所以,把这些想法统统扔得远远的,从现在起经常默念这样的想法:我是个好女孩,我有一颗向善向上的心,我会变好,我能改好,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女孩……给自己换上了好“标签”之后奇迹就会发生:你真的变得越来越好!
最后,还有一个秘诀——持之以恒。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话说得非常好:“每一次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线还要多。”这形象而生动地告诉我们,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不能有一次放松和例外。因为有了一次例外,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习惯的改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男孩的理想真的是天方夜谭吗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