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宋末元初那些事儿
6225300000037

第37章 南宋覆亡

金朝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得以幸免。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赵构一路南行,过淮河渡长江,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今杭州市)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气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也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宋高宗赵构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和岳飞的北伐意向相左,为岳飞之后被杀埋下伏笔。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由于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颖昌,又败。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兀术逃出开封。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

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当时尚与高宗的想法相左,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秦桧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

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击退。此时金国发生内乱,金帝海陵王被杀,金军北返。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三埂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以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进入到一个相对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二十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订和议,史称隆兴和议。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淡,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光宗。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且对孝宗十分不孝。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后,光宗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太上皇。1195年,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

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朝廷。庆元六年(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开禧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专政,而赵昀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在北方,金朝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宋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由于当时金国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金国已是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但被理宗拒绝。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三京,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了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曹友闻、王坚、孟珙、孟瑛、余玠、张钰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蒙哥死讯后,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准备在和林称汗,立即准备撤军以争夺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禥为皇储。由于赵禥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

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赵禥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

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在蒙古贵族和汉人地主的支持下,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咸淳七年(1271年)建国号为元。忽必烈在战胜了蒙古贵族中的反对派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后,便把兵锋转向南宋王朝,准备最后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咸淳三年(1267年),降将刘整向忽必烈建议攻灭南宋当首取襄阳,再从汉水渡长江东下,即可灭宋。第二年,忽必烈便出兵进攻南宋,首先围攻襄阳、樊城,经六年的攻战,于咸淳九年(1273年)占襄阳、樊城,打开了南宋的大门。

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左丞相伯颜率大军伐宋。伯颜分兵两道:一道攻淮西淮东,指向扬州;一道由伯颜亲率大军沿汉水入长江,沿江而下,直指临安。自襄阳失守后,南宋宰相贾似道继续推行民族投降政策,包庇重用在襄樊战斗中逃跑的范文虎以及叛将吕文焕的亲属;对准备灭宋的元军,却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南宋军队遇到元军,不是一触即溃,便是叛变投降。七月,宋度宗死,贾似道立了四岁恭帝赵。九月,伯颜率元军主力从襄阳南下。首当其冲的是郢州(今湖北钟祥),郢州主将张世杰在汉水设防坚守。由于郢州军民的奋勇抗击,伯颜所统元军主力被阻郢州城下。伯颜决定不再攻打郢州,而率元军由旁边水道绕过郢州,再入汉水,进至沙洋。沙洋守将王虎臣、王大用顽强抵抗,元军用金汁炮焚毁民居,沙洋城破,元军屠城。元军接着进围新城,新城守将居谊拒不投降,并射伤前来劝降的吕文焕。终因寡不敌众,居谊同三千战士全部壮烈殉国。元军到达长江边的阳罗堡后,又遭到王达领导的军民奋勇抵抗,使元军进攻多日未能占领此城。于是伯颜分兵从上游四十里的青山矶强渡,攻占了阳罗堡,王达及刘成与八千将士英勇战死。元军渡江后,鄂州、汉阳相继降附。伯颜命阿里海牙守鄂州,并攻取湖南,自己亲率大军沿江而下。黄州(今湖北黄冈)奕喜、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南)管景模、江州(今江西九江)吕师夔、安庆范文虎均不战而降。南宋沿江各州守将,大都是吕氏亲属和旧部,也是贾似道重用包庇过的将领,他们望风而降不足为怪。

鄂州等地失守后,迫于朝野舆论的压力,贾似道不得不在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率诸路精兵十三万,到芜湖抵御元军,并与夏贵合兵。即使大战在即,他还派宋京去与伯颜议和,许以输岁币称臣,被伯颜拒绝。贾似道不得不命孙虎臣率七万步兵驻池州的丁家洲,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鲁港。宋元大战开始,伯颜分步骑夹岸而进,又用战舰巨炮轰击孙虎臣军。宋军先锋姜才率军英勇战斗,主将孙虎臣却弃阵逃走,夏贵也不战而跑。贾似道惊慌失措,急命收军。元军乘胜追击,宋军大溃,军资器械尽为元军所得。贾似道与孙虎臣乘船逃到扬州。这次丁家洲之战,南宋水陆两军的主力几乎全部丧失。

贾似道兵败逃到扬州后,上书请迁都逃跑。谢太后(宋理宗皇后)不许,并命陈宜中为相。陈上书请斩贾似道,谢太后只罢了贾似道的官,贬循州。押解途中,贾似道被押送官郑虎臣杀死。

元军乘丁家洲大捷,沿江而下,南宋地方官相继逃遁或投降。沿江重镇,先后为元军占领,南宋朝中官员也纷纷出逃。抗元名将张世杰率军从荆湖入卫临安,收复了吉安、平江、广德、溧阳,刘师勇收复了常州。这样,浙江降元的一些地方官又反正归宋。在扬州,李庭芝、姜才打败了元军的多次进攻。七月,张世杰与刘师勇率万余战船主动进攻元军,进到镇江焦山,反为元军火攻所败。张世杰退往端山,刘师勇退回常州。张世杰要求南宋朝廷增兵继续进攻元军,南宋政府却不予理睬。

面对越来越险恶的形势,南宋朝廷下达了“勤王”诏书,但只有文天祥从赣州组织了一支勤王军于八月到达临安。随后,文天祥被委任为抗元前线的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元军在推进过程中,遭到沿途人民的英勇抵抗。在无锡,军民顽强阻击元军;在金坛,人民组织义勇兵与元军奋战。在常州,姚訔、陈炤、王安节、刘师勇等率军坚守达二个月,至十一月城破,姚、陈、王、刘仍率军民抗争,坚持巷战;最后仅刘师勇等八人逃出,全城惨遭屠杀。

从十月起,元军发起向临安的最后攻击,从镇江兵分三路:右军出广德攻独松关,左军入海奔澉浦,伯颜率中军攻常州,三路会师攻临安。南宋命文天祥从平江赶赴独松关,人未到,关已失,文天祥退回临安。南宋命张世杰知平江府,还未到任,伯颜已进入平江,张世杰只好也退到临安。

德祐元年(1275年)底,临安军队有三四万人,文天祥与张世杰商议,要同元军决战,但宰相陈宜中正向元求和,不予同意。南宋统治集团不断派出乞和使者:先是求元军班师通好;后求称侄纳贡;再求称侄孙;最后求封小国、称臣。伯颜利用南宋投降求和,步步进迫。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游骑到临安北关,文天祥、张世杰请谢太后、恭帝逃到东海上,由他们率临安军民背城一战,又被陈宜中反对。正月十八日,谢太后与陈宜中派使臣送出传国玺和向元投降书。陈宜中随后逃走。十九日,谢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让他接洽投降事宜。文天祥与其他执政官至元军营谈判,梦想保住南宋小朝廷,被伯颜扣押。

三月,伯颜率元军入临安,全太后(度宗后)、恭帝赵被送往大都(今北京)。谢太后因病暂留临安,之后也被押往大都。南宋临安朝廷灭亡。此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领导南宋军民继续抗元。南宋皇室益王赵昰于该年五月即位为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病亡,八岁的赵昺继立为新皇帝改元景炎。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元军大举进攻在大海中弅山的赵昺小朝廷,宋军大败,眼看要被俘虏,宰相陆秀夫背起赵昺跳海自尽。至此南宋朝廷彻底覆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