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主宰你的情感
6220200000034

第34章 考试焦虑的消极影响

过度的考试焦虑,的确会对考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考试焦虑在认知方面对人的影响。

在认知方面,考试焦虑者表现为认知的焦点和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上,思维总是指向考试失败的方面,缺少自信,在考试的环境中感到极度不适。焦虑对认知的影响,往往表现为两方面的认识障碍:一个是认知过度,就是过分重视考试结果,使认知过程负担过重;另一个是认知缺陷,就是焦虑情绪使人在记忆、思维等方面受到妨碍,影响考试效率。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正是由于认知过度造成了认知缺陷。

这种影响还表现在对自我的认知评价上,因而担忧是考试焦虑者的一个主要特点。考生过度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表现,注意力的重心不是放在学习任务上,而是放在担心自己能否通过考试上。这些焦虑者一旦面临受到评价的场合就开始紧张,而且失败的阴影总是纠缠着他们不放。面临紧张的情境,谁都会在生理上产生一定应激反应。但只有考试焦虑者过分地关注自己的考试结果,自我否定,好像自己一定会失败。

不仅如此,考试焦虑者还经常纠缠于过去有关考试的紧张经历,甚至主动地寻找有关考试成败的信息。比如,如果过去的考试曾经有紧张的经历,并因此而影响了考试成绩,这次复习时他将不由自主地想起上次考试的紧张情形,这次很有可能变得更为紧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就如同你今晚失眠,第二天晚上你很早就上床睡觉,可一上床便想起昨天的失眠情形,就变得更为紧张,睡得更少。如此循环,你就可能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失眠的人。

担忧还会使人在考试时想到与答题无关的事情。比如,"这个题别人都会做,只有我不会","对这些题,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这种强迫性思维会妨碍人集中注意力。尤其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如果我们的思维集中于这些与自我有关的担忧上,成绩自然是不尽如人意。

在认知上,考试焦虑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只关注自我,不关注问题,这叫作"自我卷人"思维。在紧急关头,一个人的思维要指向问题,指向环境,不能指向自我。如果考虑自我过多,就会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不该注意的事物上,妨碍学习的效果。

其次,是考试焦虑在情绪方面对人的影响。

考试焦虑者还会出现过强的情绪反应,同时伴随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比如,有的考生在考试前或考场上心慌意乱,呼吸加快,想要呕吐,还有的人出虚汗,脸色苍白,手心发凉。有个别人一进考场就想上厕所,刚上完厕所就又有了便意,这也是紧张的一个症状。甚至还有的人考试时手发抖,身体颤动,不能正常地答卷,这些也都是过度焦虑的情绪和躯体表现。

在心理咨询中,不少考生出现类似的躯体症状,在考试期间感到肚子不舒服,嘴里干燥,肌肉发紧等。这些躯体反应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自发反应,是人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激反应。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人体会自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这一激素作用于人体各个器官,使人的血糖增高,平时贮存的能量得以释放,有利于人应对面临的紧张事件。但物极必反,如果过度地释放这一应激能量,以至于影响或妨碍了我们有效的行为操作,就会出现所谓的考试焦虑现象了。

情绪的反应与认知的担忧不同。担忧是指对自己考试的消极评价,如经常想到考试失败的可怕镜头等,它一般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缓慢地妨碍复习效果;而情绪的反应则更多地出现在考生亲临考场时,如走进考场,见到监考教师或者看到教师发卷子时。因而,这种情绪反应对考试的影响更大。由于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试题,因此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就几乎决定了一切。如果在考场上你经常被吓得浑身发抖,总要去上厕所,你的考试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应该说,几乎所有的考生在考场上都会出现应激的躯体反应,如呼吸和心跳加快等。不过,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高焦虑的考生和低焦虑的考生对自己躯体反应的解释不同:高焦虑的考生认为,自己的躯体反应是令人难受的,影响自己的精力,妨碍成绩的发挥;而低焦虑的考生则认为,这种躯体反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使自己的答卷更有成效。如此看来,关键的倒不是你是否出现躯体症状,而在于你是如何解释这一症状的。如果你认为躯体症状是不正常的,可能妨碍你的考试成绩,你就会更加紧张,或者因为想竭力摆脱这些症状而感到注意力无法集中到答卷子上;如果你认为这一症状有助于考试的发挥,你就会较为轻松地应对考试。

情绪反应以及相关的躯体反应,有很强的时间性。它们通常在考试前达到最高潮,一旦考试开始它的水平就会降低,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状态也消失了。在这方面,情绪应激反应与认知的担忧也是有所不同的。担忧出现在考试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在整个考试中或考后,还会以某种方式存在着,其时间性稍差一些。与认知上的消极评价和担忧相比,情绪反应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时间上要短一些。虽然一些同学说自己一到考场上就紧张得不得了,但一般当考试开始后,他们进入了答题的状态,其躯体影响就变小了。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自己的躯体症状,不要以为自己无法承受这一症状,要顺其自然,接受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由于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影响考试的因素,预防和矫正的方法及策略也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情绪的控制要由放松训练或深呼吸等条件反应技术来实现,而认知上的担忧则应通过提高自信心,改变自我评价,改变对成绩的期望或传授学习技能来实现。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详谈。

最后,是考试焦虑在行为方面对人的影响。

在行为方面,考试焦虑不一定会促使人努力,有时反而会使人逃避和退缩。表面看来,焦虑的学生大都不会安排学习时间,不会组织自己的学习,不会有效地听讲,不会将学习单元分解成为小的复习单位,不会自我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其实,是一种潜意识里的逃避心理的行为表现。

考试焦虑者的第一个逃避行为就是拖延。他们越是面对重要的考试,复习时就越拖延。他们往往制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如早晨6点钟起床背英文单词,上午复习语文和数学,下午复习化学和物理等,但每到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就借故拖延:"我现在还困着呢,再睡一会儿,如果不睡,学习也没有什么效果!""不行,现在我刚吃完饭,精力还不能集中,先看一会电视再复习吧!""今天是星期日,应该以放松为主。"

你也许奇怪,考试容易焦虑不是应当更知道抓紧时间,怎么会有拖延的毛病?其实,如果谁过分关注考试结果,尤其是有总往坏处想的心态,往往容易导致拖延行为。当一个人把考试结果看得很重的时候,尤其是对自己缺少信心时,他就会对自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认为只有自己精力最佳时才能做事情,只有付出最佳努力才能取得好结果。可是,这种对自身的过高要求,使他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这种最佳感觉,于是他就借故推托。再有,他对考试结果很害怕,内心深处认为自己难以胜任复习,所以找借口拖延。但是,如果是面对平时的小考或是不难的任务,他往往能自然地面对,不那么拖延了。也就是说,他们在压力面前失去了客观地面对现实和自我的理性,以歪曲的眼光夸大了困难,于是以拖延来逃避。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关键的对策是要化解目标,面对小目标,就容易坚持。

考试焦虑者的再一个逃避行为,这是消极的自我防卫机制。在复习阶段,尤其是临近考试的复习中,焦虑者常用自我防卫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比如,有的同学回避自己需要面对的现实,不想考试,不提考试,不去考试,认为只要自己不去面对,危险就不存在。但是,每一次逃避的成功,都会导致更多的逃避行为。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关键是应难而上,不让逃避成功。

有一个高三的男生,平时身体不太好,缺少体育锻炼。由于在高考前必须通过体育达标测试才能参加高考,他对此忧心忡忡,感到非常害怕,他知道自己的体育测试有可能过不了关。于是,就在体育测试的前20天他得了一次感冒,医生给了他7天假。到了第7天时候,母亲对他说你如果觉得身体不适,还可以继续休息,于是他得到了一个可以放松的机会,就借故休息下去了。他整天看杂书,看电视,告诉家长今年不准备复习了,明年再说。他母亲带他前来咨询时,心理咨询师告诉他,没有什么退路可言,只有一试,明年的事情太遥远。而且告诉他的母亲,也许是母亲的犹豫态度,使他本来就不坚定的心态倾向于躲避了。因而建议他母亲坚持今年必考的立场,不给孩子以逃避的机会。母亲听从了我的意见,过几天她传来了好消息,儿子勉强参加了体育测试,成绩刚好及格。儿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正用功地复习备考,现在他对自己通过考试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