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中学男孩,自从进入青春期,又增添了新的烦恼——我开始出现了遗精。更令人烦恼的是,别人的遗精都是有梦而遗,一月几次,我却是无梦而遗,每月一次,像女孩子的月经一样。当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心中非常困惑和害怕,莫非我是个女孩子?从此,大家很难再看到我的笑脸,听到我的笑声,我开始封闭自己的心灵,把内心的痛苦全写进日记。马老师,我怎样才能走出这个阴影,救救我,救救我……
这是一个男孩对我讲述的心灵的困惑。在我的心理咨询中常常有青少年朋友提出类似的关于遗精的困惑。为什么原本平常的遗精,却让那么多青少年陷人痛苦的深渊?根源所在是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广义的教育的失误。在谈性色变的文化氛围中,有多少男孩子能从师长、父母那里适时得到遗精原本寻常事的知识?就是今天,也还有成人一旦发现孩子遗精,就大惊小怪乃至惊恐万状。孩子还不成熟的心灵哪里招架的住?于是,不少男孩生活在阴影之中。于是,面对男孩的困惑,我给予了最大的心理支持:
知道了你的困惑,马老师过去的一片记忆被唤醒了。在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中,听说我的一个年少时的同学闹了一种叫“遗精”的病,说是病得不轻。后来,又听说病的不能劳动了,卧床不起了。再后来,有传言说他因此而过早地走到了人生尽头。
男孩子遗精真的这么可怕吗?
科学已经证明,遗精是男孩子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的性生理现象。遗精的出现,是男孩子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成熟的标志。据我国1990年的权威调查,我国男孩首次遗精或射精的平均年龄为14.4岁。男孩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睾丸发育加快,睾丸等生育器官已经能不断地产生精子,分泌精液。由于精子和精液的不断产生和积存,就会自然排出体外,于是出现遗精。这便是俗话说的“精满自溢”,是很自然的事。
就这,可以要了一个人的命?许多年以后,我又见到了那位同学。证实了我当初对传言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我想,当时也许是他的确有过严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过心理障碍,闹过一场大病。这也许是个特例。但世世代代,多少男孩子曾因遗精而陷入紧张、恐惧、自卑、羞耻感、罪恶感的深渊,心灵上背负了不必要的包袱。
你该怎样走出阴影?
首先是对遗精有正确认识。
如前所述,遗精是男孩子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的生理现象。精液是你的好朋友,这说明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你应该为自己长大而高兴。遗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较多发生在睡梦中,这叫做“梦遗”,你说的“有梦而遗”便是这种情况;一种发生在觉醒状态,这叫“滑精”,这就是你说的“无梦而遗”了。这两种情况会在同一个人身上交替发生,你说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只是你片面地概括罢了。两种情况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属于正常性生理现象。
那种认为遗精“大伤元气”,影响健康,引发疾病,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据化学分析表明,精液中90%的成份是水,其余10%的成份中,除少量的生殖细胞外,就是果糖、葡萄糖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和酶。“十滴血一滴精”的说法是十足的偏见。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遗精的所谓“损失”而担心。如果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心理上的冲突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以致造成恶性循环,使遗精次数增多。谈到遗精次数,它不像女孩子的月经那样很快形成规律性和周期性。男孩子遗精,有时两三个月一次,有时一个月一次,也许一二周一次,或者短期内两三天一次,甚至两三个晚上都有遗精。就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时间间隔,不是隔多少天一次才算正常。可见,你说的情况均属正常。有了如上的自自然然的认识,你也就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已遗精的恐惧,如此,你也就走出了遗精的困惑。
其次是防止过于频繁的遗精。
如果一连几天连续遗精,就属于不正常了。对此,你应做好几件事:第一,应注意性器官的卫生。比如,检查是否存在外生殖器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炎等。这些诱因会引起遗精。如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还应勤换内裤,经常清洗外生殖器。第二,应注意生活习惯。比如,不穿过紧的内裤,睡眠时下身及足部不宜过暖或压迫过重,尽量减少卧位睡眠姿势,避免把手放在外生殖器处,等等。第三,应注意避免过分的性刺激,如不要过多接触描写性的小说和影视。如果上述这些措施未能奏效,还可以到医院求得医生的帮助。不过,我还是要说,一般情况的遗精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坦然相对就是了。
只有靠自己才能最终救助自己。马老师相信,你的心空的阴云已经逐渐散去,你的脸上已经重新露出了笑容。
不久,男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他说,真的感谢帮他走出了阴影。
听着男孩轻松的笑声,我的心头却还有一份沉重,为我们的性教育至今还是如此“失职”而沉重。时代到了今天,难道还不该堂堂皇皇给孩子们科学的性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