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信集团考察
6219400000015

第15章 企业生产管理

一、企业生产线与生产能力

电视:目前CRT电视月总产能为93万台、平板电视月总产能为42万台,合计产能为135万台/月。其中:青岛产业园现有生产线13条,平板产品生产线8条(兼容生产线2条),CRT电视生产线5条。平板电视规划月产能为33万台,CRT电视月产能为47万台,合计产能80万台/月。目前子公司辽宁、淄博、临沂、顺德各有生产线2条,贵阳有3条生产线,合计11条生产线。CRT电视月总产能为46万台、平板电视月总产能为9万台。

商用空调:主要生产设备是热交换器和组装生产线。其中热交换器包括3套冲片机、3台弯管机、4台胀管机和2台脱脂干燥炉,产能分别是21万台/年、27万台/年、24万台/年和32万台/年;组装生产线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产能分别是24万台/年。

手机:拥有11条全自动SMT生产线和4条手机测试装配生产线,具备年贴片26亿件和年装配近500万部CDMA手机的产能。

二、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股份公司在集团内最早施行MRP。目前SAP系统、SRM供应商管理系统、MES系统正在开发中。海信日立公司的生产计划管理水平较为突出:采用的TPiCS生产管理系统是以MRPⅡ为基准的、结合JIT管理思想,并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企业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生产管理软件。该系统对内涉及企业的生产计划、采购、仓库、制造、技术、销售等部门的管理,对外涉及供应商、外协商、客户的管理,以柔性MRP方式为基础,按照客户订单的产品数量、时间等要求,生成零部件安排及各个工程的作业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发行作业传票、订货传票、外协传票。根据下达的计划指令进行工程管理、进度管理、实绩管理、成本管理。通信公司则在生产中纳入了计算机辅助制造模式和柔性生产模式。

三、企业生产报表制度

海信健全报表体系。为细化管理,落实及强化生产信息反馈,公司制造系统从完善及规范综合统计报表《制造部生产业务日报》入手,细化了涉及效率提升、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基础统计报表提报工作,并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报表管理办法,使生产组织及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得以良好反馈,从而实现了生产管理持续改善;规范管理流程。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报表提报制度,采取了由基层班组长到生产调度及主任逐级提报、层级审核的提报流程。

四、生产技术与工艺管理情况

电视产品工艺分为产品工艺与现场工艺,通过标准可视化的SOP,规范的5S现场管理,新品顺道等方式,持续提高生产线平衡率,保证生产线快速生产,同时完善的QC管理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器件的宽带公司完全按订单生产,使得生产批次多、数量差异、突发性强,另外各产品的工艺工序差异很大。根据此特点,产品作业指导是以各工序的作业要求编制统一、标准文件;对每一种产品、每一订单下达工程单,在工程单中规定工序和特殊要求,以此指导生产。采用计算机控制将性能指标调试、测试控制基本自动化、信息化;通过单品管理软件将每个产品的指标完全记录,保证了各产品的测试指标合格并可追溯;由于产品是关键器件,其质量指标要求远远高于消费类整机产品,各操作工序和质量项目特别是重要质量项目,通过合理、有效的质控点设置尽量是双点检查与控制;通过不懈工艺研究和工艺改进制作改进大量的工装夹具,制作改进大量的操作控制软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软件,既保证了质量又方便了操作、提高了效率。海信日立公司建立工艺管理与控制体系,特别强调了作业顺序和作业要点,强调了每个工位的数据值和核心操作方法,操作的目的性更明确。通信公司设立了从产品项目规划、导入到售后支持的工艺技术链。设立工艺部对企业进行工艺管理,安排工艺人员编订各级工艺文件和排除现场生产异常,对车间温湿度环境和防静电环境进行管控,并不断优化生产线生产节拍和平衡度,提高生产线的效率。

五、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电视产业根据目前市场订单多批次、小批量变化的特点,尤其是出口机,引入单元作业方式(CELL模式),不仅满足订单多变、批量小的特点,也为公司在多能工的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阶段流水线方式与CELL方式共存,满足不同批次、批量产品的生产,也是行业普遍采用的组线原则。器件生产分为准备、装配、调试、老化、测试和包装六个环节,装配和包装采取流水作业,调试、老化和测试为纯单元式生产,准备基本为单元式生产。

海信日立公司实行的是JIT生产方式,坚持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模式。通信公司实行混合型生产模式,集面向集采项目的流水线生产和面向小订单的单元式生产为一体,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六、现场管理情况

海信持续开展现场5S管理,现场洁净度、清心度得到有效保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现场使用工装、制具合理放置,实现员工操作简便、科学。生产车间物流通道及现场区域的定置划分,现场管理井然有序,现场生产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进行现场颜色管理,不同职责角色以不同颜色的帽子及佩戴袖标等方式加以区分,员工之间信息的传递快捷、有效。实施现场看板管理,随时对生产动态进行记录、跟踪,生产信息即时反馈,便于生产协调,保证正常生产。

七、定额管理情况

电视产品通过建立标准动作库,规定每个动作的操作时间,初步测定机型的工时定额,通过现场测算进行核准。根据各工位的操作时间对生产线平衡进行改进优化,持续测定工时定额,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商用空调实施材料领用和核算制度,运用物料管理系统(TPiCS)依据工艺上制定的单机物料明细及其耗用定额、生产管理部门拟定的生产计划形成每一生产批次的耗用明细,由物料配送班组据此向仓库领料,并发往生产线供应生产,财务依据实际入库的成品数量及其消耗定额结转成本。

八、在制品管理情况

电视产品实行现场物料、半成品、滞存机的状态标识管理,保证在制品准时生产,达到精益管理。严格规范在制品、半成品投放管理,实现多次少量的在制品转接原则,保证现场生产有序性,同时促进精益管理。规范及严格在制品、半成品管理办法,及时解决生产各类遗留问题,保证了在制品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器件产品以产品序列号为产品的唯一标识,贯穿整个生产环节。不良品进行标示、隔离。人员定额不够理想的流水线以外各环节采取流程卡标示。手机生产过程中设立标准周转量来对在各工段进行在制品结转,在制品存放通过容器颜色和识别单进行明确的状态标识。

九、企业设备管理情况

海信在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如设备日常保养、事故维修)的同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点检水平;将设备消耗指标、产量指标与设备人员挂钩,不断提高设备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断细化管理过程,将每个细节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加强考核和管理;搞好备件管理,科学地储备及供应备件,减少不必要的备件库存,优先保障关键易损设备、备件,减少维修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动力与能源管理,明确分工管理范围,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能源指标和考核体制,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首位;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及时响应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提高设备的用电效率和削峰填谷合理分布负荷等技术措施,在关键时刻采取限电政策,引导各公司合理用电。

十、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企业无重大危险源,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公司各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级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各负其责,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年度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部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践,把承诺转变成责任落实到班组和岗位操作人员,形成无缝隙的责任管理网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有关规定、要求,坚持“一票否决”,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生产。健全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教育和督促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加大安全设施、设备的改造、更新力度,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坚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保证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构建安全生产宣传网络,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宣传栏、班组会、网络、板报等载体,创新“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普及安全生产常识,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

注重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工作,引导各部门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岗位操作技能、安全法律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得到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