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私营公司的24堂细节执行课
6219200000092

第92章 理由≠结果

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着这样两种员工。一种员工是以一种对工作、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兢兢业业,超负荷、超范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坚定不移地执行规章理念,努力工作并成为单位高效员工;而另一种人则是自由散漫,不思进取,逃避工作逃避责任,认为工作做得多就会出错多,反而觉得“吃了亏”。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也决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不负责任、推卸工作是与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的。而努力做事,这应该是所有组织的成员应该遵循的一个工作态度。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我们要提倡的是一种积极主动、拼搏进取的精神,这是推动我们企业发展的精神所在。一个上进的员工,勤勉敬业勇挑重担的员工在对自己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受到了企业的肯定,被委以重任或给予嘉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对工作不负责的员工。总有员工在完不成任务时为自己寻找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这种“理由”实际上是一种毒素,它腐蚀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养成一种懒散、不思进取的习惯,所以我们只要结果不要理由。

有一家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感觉自己非常忙,常常忙得连饭也吃不上,而且他也乐于把自己搞得忙乱不堪,感觉“忙”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是对企业的负责。可是当公司又开了一家分公司需要人员时,人力资源部长却拿不出人来。当领导责问时,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一天到晚地忙,一刻也没闲着。”

总裁辞退了他,对他说:“工作需要你给出结果,这样你的忙才有价值,否则有什么意义呢?”

任何企业都是靠结果生存,根本无法靠理由生存。没有结果,企业就不能生存是硬道理。无论你有一千个理由还是一万个理由,对企业来说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结果。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都不存在。

理由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他们正常潜能的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理由已经“吃掉”了他们努力拼搏的希望,结果当然只能收获平庸。

林小姐毕业于名牌大学,再加上形象气质很好,很快就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没过试用期,她就被老板辞退了。原因就是她总是找理由回避问题,而从不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天,老板派她到清华大学去送材料,要分别送到三个地方,结果她只去了一个地方就回来了。老板问她为什么不能完成任务,她说:“清华太大了,我问了好几次门卫,才找到一个地方。”

老板一听生气了:“这三个地方都在清华里面,你找了一个下午怎么只找到一个单位?”

“我真的去了,不信您去问门卫。我对那里不熟悉,要不您派个熟悉地形的人去吧。”她辩解说。

老板更加生气了:“你做一件工作,难道都要我在后面去核实?你不熟悉地形,别人就熟悉?遇到问题不想办法解决,理由倒不少!”

其他同事就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进去多问问老师和同学;你可以咨询那个你找到的那个地方的工作人员,兴许他们知道;你可以打电话咨询清华的总机,找到那两个单位的电话……

谁知,这位林小姐,嘴角一撇,根本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气鼓鼓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为此,老板辞退了她。

所有的人都希望在职场上得到晋升,可是,很多人却不能如愿以偿,他们之所以不能得到晋升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坐在原地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如果你存心逃避问题,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问题无法解决,而对问题应该解决的方法却想得少之又少。

理由永远不能替代结果。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执行是要结果而不是完不成的理由。我们永远都要锁定结果这一目标,而不能让理由成为我们逃避的借口。

在中国自古就有成败论英雄之说,“成者王败者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那些著名的企业大都有久盛不衰的文化支撑。强调结果强调执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企业文化,就如老百姓看公益片,并不是看完了就能改正很多不好的习惯。树立“不讲理由不讲借口”的文化应像一盏长明灯,亮的地方多了,暗的地方自然就少了。

一个建筑师跟一只蜜蜂相比,最大的差别,不在于谁做出的建筑更精致,而在于建筑师在建筑之前会有一个清楚的设计图,而蜜蜂则是靠本能去把它做好。不要再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只有增加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工作岗位负责,认真做事,尽忠职守,牢记结果是证明我们一切努力的最终证据,才能真正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