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偷走了你的时间
6216700000002

第2章 我们的时间被偷走了吗

你是不是每天都很忙,但却没有显著的工作效果?你是不是终日繁忙,但你的老总仍认为你没有尽力?你是不是经常加班工作,每天很少有时间陪家人?

作为都市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忙碌的年代,随着生活的快节奏而不停高速运转。形形色色的责任、工作、约会、消遣或是娱乐使人越来越应接不暇,渐渐忘记了那句至理名言:少即是多。总是脚步匆匆,无法安心品味片刻闲暇;总是忙于奔波,无法打理烦乱的思绪……为什么我们总是处于匆匆忙忙的状态?为什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到底去哪里了?难道是被谁偷走了吗?

1.关于时间的有趣数据

我们的时间到底都花在哪里了?在开始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些有趣的调查数据。虽然这些数据来自国外,但所描述的生活真相却是接近我们的生活真实的。

从出生开始算起,一个婴儿在一天中的平均爬行距离约为200米。人的指甲在一生中总共能够生长约25米。

生活方面,一个人在一生中平均要吃掉30吨食物,要流将近80升的眼泪,有超过9个月的时间是在马桶上度过的。以一个80岁的人为例,他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至少达23年;一个70岁的人,一生的睡眠时间是19年。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要用105分钟吃饭,36分钟洗漱。

工作方面,全国平均每天开1700000场会议。10个人中有9个人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做白日梦,60%的会议出席者以作记录显示他(她)在听。企业界的人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的事情70%是“不得不做”的;企业界的人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的事情5%是“不得不做并且想做”的。

一个人如果工作桌上乱七八糟,他平均每天会为找东西多耗费1.5小时,每周7.5小时。每周5天,每天花5分钟改进自己的工作,在5年里将导致同一个工作被改进1200余次。

家庭方面,女人每天照顾孩子的时间是21分钟,而男人在这方面却只花费9分钟。工作极其繁忙的人与配偶或其他重要人物的有意义的交流平均每天少于2分钟;工作繁忙的人跟自己孩子有意义的交流平均每天少于30秒钟。

学习方面,我们每天的阅读时间大约为半小时(这点似乎不太符合咱们国情)。假如每天自学1小时,一年365小时,一个人可以像全日制学生一样学习,经过3~5年可以成为专家。普通人的平均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200个词,如果每个工作的人每天坚持阅读2小时,其阅读速度将逐步提高到每分钟400个词,则每天可以节省出1小时用于工作。

一个阅读能力中等的人,每分钟大约能阅读300字,如果他每天挤出15分钟看书,那么每天能读4500字,一个月就是13.5万字,一年下来阅读量便可达到162万字。书籍的平均篇幅从6万字到15万字不等,这样算起来,一年就可以阅读10~25本书。即便按照最慢的阅读速度,只要长期坚持,一年下来能得到的收获也将是惊人的。

在一个人的所有时间中,20%的工作时间是“关键性的”、“重要的”,80%的时间被用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过去20年里,工作时间增加了15%,娱乐闲暇时间减少了33%。上班族的平均睡觉时间是每晚6小时57分。

时间还花在哪里了?一般人们每8分钟会受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或者说每天50~60次。平均每次被打扰的时间大约是5分钟,总共每天大约4小时,也就是约50%的工作时间。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

当然,无论多么精准的统计数据,都无法涵盖各人不同的具体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想干的事情,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安排每天的24小时。但还是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可供我们遵循。

做一件事情实际花费的时间往往比预期的时间要多一倍。如果让你一天只做一件事情,你会花整整一天去做。如果让你一天做两件事情,你也会完成它。如果你让一天做12件事情,则会完成7~8件事。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不会把时间花在需要的事情上,而会花在值得的事情上。时间管理当中最有用的词是“不”。花1个小时进行计划,行动时会节约10小时。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努力;20%的结果来自于80%的努力。

我们现在拥有的知识,有一半是在近10年内产生的。也就是说,世界上的知识在10年内增加了一倍,而且据说每18个月会再翻一番。

数字往往能够揭露一些出人意料的真相。这些数据令你吃惊了吗?

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现状,想一想,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我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精力最充沛、反应最敏锐?

我是否在效率最高的时间内做重要的事?

开始一项工作(如写作业、写报告、读书)时,记录自己中途中断了多少次、每次中断占用多少时间,结果是否令自己吃惊?

每天可供我自己支配、由自己负责的时间有多少?

我平均每天用多少时间为以后的时间计划做出安排?

我每天分别花多少时间与家人、同事、朋友交流?

我每天花多少时间维护自己的健康?

在新的一周工作开始之前,我有没有对工作做出事先安排的习惯?

当别人想占用我的时间,而我又需要做另外的事情的时候,我是否敢于说“不”?

每天到单位后我能否立即投入工作?

我是否故意减少中午的食量,以免在下午打瞌睡?

我是否采取了一些措施,不让无用的资料放在我的书桌上?

我是否在包里携带着文件与书籍,以便于随时阅读处理?

如果有几件事情需要同时做,我如何根据重要、紧急程度分出先后次序?

对于非客户打来的、和工作无关的电话,我是否在时间上进行了控制?

收到送来的材料,我是否先进行快速阅读,再进行详细阅读?

我是否为自己制订了时间安排表,并能坚持下来?

以上只是一些提示,你可以扩展思路,找出日常生活、工作中更多与自己时间有关的数字,然后将它们记录下来。要相信,在这方面花费的每一分钟都会是值得的。

2.职场穷忙族连声喊累

周一到周五,马不停蹄地忙着打电话、接见客户、处理文件;到了周末,还得继续加班,没法停下歇口气也成了家常便饭……快马加鞭地生活、眉头紧锁地开始工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上班族似乎一刻都不能倦怠。每天脚不离地地忙着,超时工作是家常便饭,却不知忙些什么,为什么而忙。甚至有些人迫于生计,或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身兼数职,每天疲于奔命。不忙的人似乎是可耻的,电话询问近况,谁都是那句“我在忙”。如今,似乎唯有忙才能显示自我价值。这些称得上是对职场穷忙族生活的典型写照。

熬夜、加班、无暇娱乐、马不停蹄地奔波……这样的忙碌状态,恐怕已让人噤若寒蝉了。若是在这“忙”前面再加一个“穷”字,那无疑会给人暗无天日之感。然而,陷入这种“穷+忙”状态的人并不在少数,英语中用“Workingpoor”来形容他们,译成汉语就是“穷忙族”。

据一项由11351人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只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而即便不属于穷忙族的大众上班族,生活状态又是什么样呢?8小时以内工作,8小时之外写博文,浏览论坛并发文章,浏览并发微博,玩QQ,处理邮件,接到或打出家人、朋友的电话,还要看应该看的书,听英语,上网学英语,琢磨Excel技巧提高自己的Office技能以应对不时之需,除此以外要休息,休闲,娱乐,以及照顾家人。他们照样忙忙碌碌却总理不清头绪,整日没闲着却没见丰功伟绩,他们也难免感到沮丧。

老朋友突然来电。

“最近怎么样?”

“忙呢。”

“忙啥呢?”

“没忙啥。”

“听说你搞了个网站?”

“唉,尽瞎忙。”

相信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有过以上模式的开场白。再来看另一个穷忙族尹梦雪的生活现状。早上6点,睡梦中的尹梦雪被闹钟吵醒,她迷迷糊糊地打了个哈欠,稍稍缓缓神后,极不情愿地坐了起来。以前她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但现在,一年四季她几乎连一个懒觉都睡不上。眼下,她必须赶在7点之前将孩子的一切打点好,然后自己匆匆去赶公交上班。她必须在8点前赶到商场,开始清点货物,整理柜台,做好营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以免挑剔的老板又给她脸色看。

自从去年孩子出生后,为了居住条件好一点,尹梦雪一家三口在北五环外租了套一居室。房租加上抚养孩子的费用,让夫妻俩压力陡增。前不久,她工作的那家服装店搬到了市中心,她不得不每天清早从五环乘公交往市里赶,晚上8点下班后,又坐公交车从市里辗转回家,一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日。跟一些生活舒适的人比起来,尹梦雪心里很不舒服。可是,生活似乎容不得她稍微喘息片刻,就像她自己说的,有时感觉自己像一辆破卡车,来不及保养,来不及刹车,来不及拐弯,就那么声嘶力竭地一直向前冲去、跑去……尹梦雪的现实情景,基本是在大都市打拼的我们普通上班族的缩影。我们早上必须强迫自己起床,以致网络上诞生了“起床困难户”这一新名词。起床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洗漱、拾掇完毕,然后脚下生风地赶往公交或地铁站。若上班时间在一小时左右,我们会觉得还好,不是太远;如果要花上一个多钟头或两个钟头,也得照样忍受和坚持。

除了主观因素外,我们应该看到,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非常之大,也是把我们推向忙碌境地的重要原因。现在是市场经济,无论大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市场这个主体。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紧跟时尚,不断地变换角度,赶超时代发展的脉搏,这就迫使员工要做到敢想、敢做、敢试,敢于创造特色,吐故纳新,适应市场要求,遵守市场法则,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不同员工之间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竞争,因为没有人甘愿在竞争中被剔除出局。那么职场人应怎么做呢?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充电,毫不放松地学习,自己哪方面弱就补哪方面,工作上需要掌握哪方面的技能就拼命学习哪方面的技能,不断强化自己,让自己实力越来越强大,从而在职场上居于不败之地。因而,身在职场的我们平常的生活现状是,白天在公司或单位整天不得空闲,晚上回到家后还得抓紧时间看业务书籍、学英语、学习电脑方面的技能等,这还是在没有孩子需要照料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对于成家立业的人士而言,必定更是忙上加忙。工作、学习不能放松,家庭也不能不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简直就是分身乏术呀!如此情形,我们不能连声喊忙、喊累吗?

如今,网络时代信息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产品推陈出新的节奏越来越快,门户网站的新闻是随时更新,手机短信、微博所承载的信息更是爆炸性增长。同一信息,有好几种途径可以传达到用户面前,他当然是选择最快捷的一种,因而在当今商业界,客户对企业服务、反馈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员工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把产品和信息推出,再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不断地把改进的产品、信息传达给顾客。公司内部的管理同理,首先是步伐必须跟上市场进程,然后利用网络等高效率手段改进工作的质量。如此一来,身在职场的每个人都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进度只能快不能慢。快节奏、高强度自然不会让职场人有放松、休闲的感觉。

另外一些人忙得一刻不得空闲,则有部分原因在自身。一些职场人,他们简直称得上“时间狂”。

第一类是非常执著于“井井有条”的人。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列出任务清单,更新清单,并忘记清单。一旦接到某项任务,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做规划,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和细节,确保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万无一失。除非哪怕是最微妙的细节都规划好了,否则他们绝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到最后,计划只是计划,工作压根没开始进行。这种人追求的是那种井井有条的感觉,而不是去具体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如果他们今天没有完成计划——那没关系,他们明天可以制订出一套更好的计划。这种人经常过于痴迷规划,以至于经常对眼前发生的变化、新的机会,或者其他人的需要都视而不见。

第二类是那些“做得太多”的人。他们总是在做事,忙个不停,以致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以及到底有多大价值。这种人往往比较固执——即便你为他好,只想跟他交流一下如何更好地节约时间,他也很难听取。你不能说他不爱惜时间,恰恰相反,他们称得上是关心时间过度的人。他们从不肯浪费任何时间,结果总是搞得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非常紧张。你也不能否认他们做事经常很高效,但一旦选错方向也容易造成错误,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由于从不肯停下哪怕一分钟,不懂得让自己放松片刻,这类人在哪儿都会活得很累。

还有一种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连续上涨,以致不少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高,利润下降,同时也造成企业生存危机不断加剧。压缩人力成本于是成为有些企业为缓解危机而采取的一项应对策略,具体做法便是一人多用。一个人要承担多个岗位的多项工作,既要负责客服,又要搞好接待,还要完成好市场宣传,这让很多职场人终日忙得喘不过气来,几乎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连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你完全可以从这种穷忙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当然,关键在于你自己如何作决定。首先,你应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简单的价值分析,明白工作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外,更是表达自我社会意义的一种价值认同。你需要将工作中优先考虑的事情重新排序,达到在工作中追求自我的成就感。其次,在穷与富、忙与闲之间找寻平衡感。两组相反的事物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数字划分。有钱不代表拥有一切,不同的人对钱到底意味着什么、该如何追求金钱的看法都不同,因此,不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当然,为了忙而不穷,你必须学会控制消费欲望,积累财富。这需要你具备持久的自制力和耐力,制定一个清晰的认识规划。对于幸福人生、完美生活,大众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只要你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具备不断挑战的动力,享受快乐的财富人生并非难事。

3.时间被超载的信息吞噬

如果说,10年前的互联网是“你需要一片森林,在网络上却找不到一片树叶”,那么,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能够做到“你需要一片树叶,网络给你一片森林”。而同时,这也恰恰是目前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之一。

10年前人们的困扰是,花大把的时间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抱怨没有信息;10年后人们的困扰是,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做出选择太难,抱怨信息太多。信息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看起来是一种福分,但信息多到让我们处于新的困境,穷于应付而无所适从。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传递到我们的感官,然而其中不少是垃圾短信、垃圾电话、垃圾邮件等垃圾信息。传播途径最快的就是手机和微博,让你无法逃避。再加之掺杂各种动机的广告,使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信息需要接受,哪些信息不该理睬。而这种环境下,又因为接触新东西和学习新方法比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要容易和有趣得多,就造成我们无意识地接受大量自己并不需要的信息,对过量信息无法消化,从而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随着电脑的使用时间越来越久,硬盘里面的文件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定期清理的话,文件的放置和保存就会越来越乱,到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我们经常找不到自己曾经存放的文件。

而我们的生活跟电脑硬盘何其相似?占据我们宝贵、有限的时间的,往往是许多不重要的事情,而我们却丝毫没有发觉。纷繁的信息几乎挤爆了我们的头脑,其实对我们并没有实际价值,除了耗掉我们的大量时间、让我们感到压力与焦虑以外,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握在手中的鼠标还在继续四处滑动,键盘仍在噼里啪啦地响起,任凭时光从指缝间慢慢溜走。

比如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登录QQ,然后弹出了资讯面板,就算不刻意去看,但无意中瞟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某条新闻,拿着鼠标的手便不由自主地点了上去,打开页面看了起来,然后从该页面上看到相关信息,继续看下去……说是通过QQ与客户联络,谈与工作有关的事,实际上免不了跟朋友或其他人闲聊,而且往往一发不可收拾,这样下来,不少宝贵的工作时间便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掉了。还比如,设计师在网络上搜图片的时候,很容易挑花眼,找着找着就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了,只觉着什么图都好看。就这样玩一会儿,工作一会儿,上午很快过去了,下午也过去了,然后到了晚上,只好加班……

信息泛滥意味着生命将消耗在无谓的信息冲浪中,没有了静思默想,多了随波逐流;没有了对传统、经典的钻研,只多了浮光掠影的涉猎。人生多了知识和经验,却少了只属于个体的某些体验。在信息海洋的冲击下,人越来越成为“无根”的存在,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在无形中消逝,自己却无法有效支配它。因而,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

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我们在时间上总对自己心慈手软。原本计划好的事却总不能按期去做,上司交代要完成的任务到下班前却没完成,因为长期奔波出差而对父母、朋友疏于问候、关心,每遇到这些情形,我们都会说出一句同样的话:我没时间。有没有人问过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时间?真的忙到了连打一个电话问候亲友的时间也没有吗?每个人每天拥有的都是24小时,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又快又好,而有些人却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绝不是时间问题,而是一个工作和生活态度的问题。处于苦恼中的你是否明白,让我们被时间所奴役,常常被生活搞得手忙脚乱的罪魁祸首不是别的,而是我们对自己太“心慈手软”。此话怎讲?

好不容易有了一段清闲时间,潜意识告诉自己:工作中用得着的英语专业术语和口语需要提高,趁此时间赶紧听、看;对Photoshop技能抓紧练习以熟练、精通些,以免到派上用场时捉襟见肘,眼下正是学习时机。然而一打开电脑,两眼最先看到了视频播放软件,不由自主打开了它,一下看到了窗口显示的是前不久热播的搞笑大片,或是最近正热播的某部红火电视剧,看了个开头呢,发现情节很是引人入胜,要不就先看看吧,自己毕竟不能太落伍,要跟得上潮流,况且学习的时间也不在乎这两三个小时……

或者,受某位成功人物几句话的点醒,明白自己应该多多看书。等琐事忙完了,终于腾出些时间了,内心明白应该马上翻开书去阅读,然而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我们便很难从网络世界的无形诱惑中拔出身来。我有某个东西需要百度或Google一下;朋友说我的QQ空间好久没更新了,我要写篇新的日志;看看我微博上的粉丝有没有多出一个两个,有没有人跟我发私信……

因为有网络,我们每天面临的诱惑太多了。而对于诱惑,我们有几个人果断、坚决地说出了“不”呢?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屈服于诱惑,任其肆意践踏属于我们的、原本不多的时间。

同样道理,本来订好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同事发出一个请求,碍于情面我们不好拒绝,于是不得不分出时间去做本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使自己的工作不得不往后拖延。晚上本来是打算在家陪家人一起吃饭的,却因为朋友一声招呼,我们不好说“不”,于是去外面推杯换盏直到半夜。

现实已然这样,然而我们总喜欢用一句“我没时间”来为自己开脱。现在你是否明白,该拒绝的时候我们要果断说“不”,自己制订好的计划不应被外来事物轻易干扰,我们要坚持做自己真正该做的、有价值的事。不然,你的时间将总是处于不够用的状态,总是被莫名浪费。

4.不知不觉中追求越快越好

我们总在抱怨生活太过忙碌与混乱,殊不知其实是我们将自己推入忙乱之中,常常无意识地追求一切越快越好便是表现之一。比如,在超市购物排队时,大家总忍不住着急地在数条结账队伍之间来回走动,将队伍反复比较,企图找出长度最短、人数最少、买的东西也最少的那条队伍。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段,开车行驶在拥挤的路面上,总有人不顾危险设法超车,一心想尽快到达目的地。生活的压力不可否认是原因,然而许多人不知不觉中办任何事都追求快却也是事实。讲话快,走路快,吃饭快,完成工作快,总之都要快。公交或地铁站台上很难看到整齐有序的队伍,只要车一来,人们立刻蜂拥而上;或者排队买电影票、快餐等,都毫不例外地希望自己抢得先机,不愿自己多等。我们从不满足于现有的速度与效率,总在不断地寻求更快、更新的方法,并且似乎习惯了这种无处不在的紧张感。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心生疑问:赛韦特博士认为“什么都要比别人快”是不对的,难道我们要颠覆传统,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比别人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先,评判的标准并不仅仅是速度。无论是快是慢,速度本身都没有错,错的是把速度快慢看做衡量一切成败的人。因为根据他们的逻辑,“快”就意味着100%的胜利,而“慢”则必然预示着一事无成,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每天24小时持续保持高速状态,在任何场合下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手上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对速度的荒唐的迷信导致了自己的浮躁。

其次,一旦染上了这种“速度病”,我们就会迷失在毫无间隙的忙碌之中,失去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理智。“速度病”的患者为了准时完成任务总是疲于奔命,恨不得在一个会议结束后就以超音速的速度马上开始另一项案头工作。最终,他们却往往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工作中纰漏百出,这时才后悔莫及:“要是我当时多花点时间就好了……”

5.欲望迫使我们忙碌

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忙碌不止?谁逼着我们忙碌了?答案是:我们自己。人类制造了一个个忙碌的大漩涡,最终将每个人卷入其中。

都市大街上,到处一片繁忙景象,似乎人人都在忙。生活中挂在人们口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时间”。而今,衡量一个人富有与否,是不是应该把拥有自由时间的多少加入其中呢?单单以金钱为衡量标准,恐怕已经脱离时代了吧。

为什么总在忙?因为需要解决的各类事情太多。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人类物欲的膨胀,欲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从而把自己本该拥有的时间给挤没了。金钱、房子、车子、奢侈品,我们拥有的物质越来越多,却感到在时间上的自由越来越少。这么算来,人们并没有真正富有起来,或许反而更加贫穷了。试想,忙碌了一辈子,得到什么了?享受什么了?几乎时刻在仓促、忙碌中往前赶,没办法细细咀嚼生活,失去了本属于人的闲情逸致。

众所周知,紧张的情绪、强大的压力有损于身体健康,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不能把奔忙的脚步稍微放松一下呢?紧张的状态和悠闲的状态,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如果忙碌后获得了经济回报,用于旅游、休假等放松活动,那也算是对忙碌生活节奏的调节了。

其实,有多少人明白,或者明白也不愿意照做——满足我们的基本日常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质。物质太丰裕,反倒可能形成对心灵和精神的束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地主对一个农民说,从现在开始到日落之前,这期间你一直朝同一个方向跑,在日落之前回来时,你跑到哪儿就在哪儿插上一跟木桩,木桩范围内的土地全部归你。农民不等听完,立刻撒腿朝着前方跑去,他不停地跑啊跑啊,到日落前他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地主身边。地主还没来得及问他跑了多远,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晕了过去。为了能圈到更多的土地,他舍了命一直在跑,中途一口气没歇,终于体力不支倒下了。而且,他就这样永远晕了过去!给他下葬时,一位法师说:其实,人需要的土地只有一口棺材宽而已!现实生活中,我们虽不至于像故事中的农民那么夸张,然而不停地忙碌却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忙碌,我们忽略了吃饭;因为忙碌,我们忘记了睡觉;因为忙碌,我们不会欣赏日落;因为忙碌,我们忘记了很多本不该被忘记的……其实,因为忙碌,造成最大的损失,就是忘记了回家,忘记了家园。

人有太多的欲望,佛家言:人有贪、嗔、恨、痴。万苦皆由心起。如果我们学会放弃自己的一些欲望,还会过得那么忙碌吗?如果看待世界上的一切能用一种平常心,凡事皆尽力而为,我们会被赶上时间疾驰的列车吗?也许你会说,如果一个人无欲无求,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那反过来想,如果不问该不该、值得不值得,不管是不是属于自己的,我们都一味地去追求,到头来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累赘,那时岂不后悔莫及!

人生需要的不只是得到,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放弃,学会放弃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因为我们只有学会放弃,放弃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不可能得到的,集中我们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努力争取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适和属于自己的成功!

6.时间本身是无辜的

世间最公平的大概只有时间了,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都是每天24个小时,它不会因为你身为权贵或者出身富豪而让你比其他人多一个或几个小时,也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流浪汉而减少你应该享有的一分一秒。

(1)时间是一根橡皮筋,太有弹性

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仿佛是一根橡皮筋,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拉长,又在不同的场合被缩短。左右它长短的,就是人的心灵。

我们常有这种感觉,在灯红酒绿的歌厅,或在旅游途中观赏风景,心情愉悦,总想紧紧抓住时间的尾巴,让它在那一刻定格、停留。然而,它却偏偏加快脚步,从我们的指间悄悄溜走,仿佛只在一夜或者一天,甚至在一首歌、一杯酒、一个游戏后就消失了,剩下我们茫然不知。“哦,时间真快!”我们只能留下一声余兴未尽的感慨。

然而,在另外的时候,时间却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太婆,步履蹒跚,令人揪心。在候车室、候机厅,在火车上、飞机上,凡是与等待有关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慢悠悠的,一秒钟让我们过起来感觉有一分钟那么漫长,一切都似乎凝固,只有我们来回走动的脚步,显示着不安和仓促。“唉,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时间不理会我们的无奈,依旧不紧不慢。

对于时间的快慢感受,我们可以找出许多的词语来表达。“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这是2000多年前孔子对时间如流水的由衷感叹。白驹过隙、白云苍狗、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稍纵即逝,说的都是时间飞逝之意。度日如年、岁月悠悠、一日三秋、如隔三秋,则是表示感觉时间过得慢的成语。成语是历史智慧的结晶,由此说明,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深切感受到了时间或快或慢的魔力。

其实,亘古以来,时间的步伐是不会变的,变换的是我们的心情。欢乐幸福的时候,我们希望时间停止脚步;焦急痛苦的时候,我们恨不得时间马上跨越。然而时间既是公平的,更是无情的。它不管人们的心情如何,总是一如既往不快也不慢地过去。这样,愿望不能达成时,人们心中的愿望便与现实产生了差距,时间的快慢感在思想上得以显现:想快者,它偏偏慢吞吞;想慢者,它偏偏快腾腾。

由此,时间便呈现出了一种价值,不同的人们对时间也便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对青年人而言,他们的人生才刚开始,时间十分富足,对未来满是憧憬和幻想,所以希望时间快快过去,自己快快长大和成熟,以大施身手,一展抱负。但时间喜欢与他们开玩笑,偏走得慢吞吞,于是他们觉得,理想总是很遥不可及的。渐渐地,他们能够适应时间的慢,以为自己成了拥有无穷尽时间的富翁,他们开始在尽情的享受中挥霍时间,让大好时光在不经意间飞快溜走。

些许年之后,时间的魔力再度显现,青年人已不知不觉成为中年人。当某天突然发现,额上有了皱纹,鬓角添了白发,猛回首才感觉时光的飞逝。于是,又心生对时间的渴望,想尽办法去挽留时间。然而,想要停止时间脚步的愿望,往往越发催促时间匆匆的步履,使人对一切都有种无暇一顾的无奈和沧桑。此时,心中终于不得不有了“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叹。

时间是根橡皮筋,要想它短很容易,你只要不管不顾不去拉它就可以了。但要它变长,却需要一生的努力。不去拉它,我们可以安逸一阵子,但要痛苦大半辈子;去拉它,我们虽然有点累,但却可以延长我们一辈子、几辈子,甚至千秋万代的生命。

不朽者就是善于拉长时间的人。

(2)自己的时间经常不属于自己

计划没完成,该做的没做,我们不禁对时间发出抱怨,但时间本身其实是无辜的。它是宝藏还是垃圾,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主观看法与做法。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乍听这句话,或许你会觉得奇怪:“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费力寻找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但你转换思维细细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时间其实有很多并不属于我们自己,而是被别人、别事偷走了。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私人生活中,别人都在不断地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请求或要求。而且,因为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因为不敢反对上司的安排,因为抹不开面子,我们已经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对这些外界要求的合理性的分析能力,失去了在适当的时候说“不”的能力。一旦你在别人的心中留下这种印象,他们一有事就自然会来找你——无论大事小事,无论他们是否有时间有能力独立处理,无论这件事是否必须由你处理不可,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依赖对象都会是你。如此一来,你自己的工作就会被不停地打断,效率自然也会大大降低。这种任由别人支配自己时间的生活,就好比一辆缺少方向盘的车,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什么能比任人摆布更费时费力的了。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认清这些请求与要求的真实面目,告诉自己:“时间是我自己的!我根本没有必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丢失了的时间找回来,才能拥有充足的时间与充沛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找到忙碌的意义与生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