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6212100000116

第116章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姜维在一连串的伐敌不利,造成国尽民竭的局面以后,在防御策略上采取了毁兵聚谷的措施,遂提供了使魏得以亡蜀的条件。因此,蜀之亡,固然是亡在阿斗这个亡国之君身上,但不也亡在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的北伐政策上吗?不也亡在姜维继续执行这个政策上吗?当再也无法推行下去时,又采取了一条龟缩的自弃险要、自拆藩篱的消极抵抗的措施,无疑为魏之进攻,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足以施展的战场。当年曹操一入汉中,看到那些山险,十分懊悔自己鲁莽行事,现在魏军无需有此顾虑了。

在形势变得对我不利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失败主义的情绪蔓延,保持清醒头脑,不做出错误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资治通鉴》年载:“初,汉昭烈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及姜维用事,建议以为‘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听敌入平,重关头阵守以捍之,令游军旁出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运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所以,胡三省说:“姜维自弃险要以开狡焉启疆之心,书此为亡蜀张本。”

蜀之亡,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姜维要承担很大责任,是毋庸置疑的。

却说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差人连夜修了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俱已完备,上表奏后主曰:“臣累出战,虽未成大功,已挫动魏人心胆。今养兵日久,不战则懒,懒则致病。况今军思效死,将思用命。臣如不胜,当受死罪!”后主览表,犹豫未决。谯周出班奏曰:“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后主曰:“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谯周再三谏劝不从,乃归家叹息不已,遂推病不出。

却说姜维临兴兵,乃问廖化曰:“吾今出师,誓欲恢复中原,当先取何处?”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强为之事,此化所以不敢专也。”维勃然大怒曰:“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

《资治通鉴》载:“初,维以羁旅依汉,身受重任,兴兵累年,功绩不立,黄皓用事于中,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阴欲废维树宇。维知之,言于汉主曰:‘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汉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汉主敕皓诣维陈谢,维由是自疑惧,返自洮阳,因求种麦沓中,不敢归成都。”《三国演义》这一回采用了这段史实。姜维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传人、代表人、政策执行人,甚至就是活着的诸葛亮,这就是造成他一生中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

早有川口人报入祁山寨中。时邓艾正与司马望谈兵,闻知此信,遂令人哨探。回报:“蜀兵尽从洮阳而出。”司马望曰:“姜维多计,莫非虚取洮阳,而实来取祁山乎?”邓艾曰:“今姜维实出洮阳也。”望曰:“公何以知之?”艾曰:“向者姜维累出吾有粮之地,今洮阳无粮,维必料吾只守祁山,不守洮阳,故径取洮阳。如得此城屯粮积草,结连羌人,以图久计耳。”望曰:“若此,如之奈何?”艾曰:“可尽撤此处之兵,分为两路,去救洮阳。离洮阳二十五里,有侯河小城,乃洮阳咽喉之路。公引一军伏于洮阳,偃旗息鼓,大开四门,如此如此而行。我却引一军伏侯河,必获大胜也。”筹画已定,各各依计而行,只留偏将师纂守祁山寨。

却说姜维令夏侯霸为前部,先引一军径取洮阳。霸提兵前进。将近洮阳,望见城上并无一杆旌旗,四门大开。霸心下疑惑,未敢入城,回顾诸将曰:“莫非诈乎?”诸将曰:“眼见得是空城,只有些小百姓,听知大将军兵到,尽弃城而走了。”霸未信,自纵马于城南视之,只见城后老小无数,皆望西北而逃。霸大喜曰:“果空城也!”遂当先杀入,余众随后而进。方到瓮城边,忽然一声炮响,城上鼓角齐鸣,旌旗遍竖,拽起吊桥。霸大惊曰:“误中计矣!”慌欲退时,城上矢石如雨,可怜夏侯霸同五百军,皆死于城下。后人有诗叹曰:

大胆姜维妙算长,谁知邓艾暗堤防。

可怜投汉夏侯霸,顷刻城边箭下亡。

夏侯霸逃魏,本为求生,结果还是死于魏手,悲夫!

司马望从城内杀出,蜀兵大败而逃。随后姜维引接应兵到,杀退司马望,就傍城下寨。维闻夏侯霸射死,嗟伤不已。是夜二更,邓艾自侯河城内,暗引一军,潜地杀入蜀寨。蜀兵大乱,姜维禁止不住。城上鼓角喧天,司马望引兵杀出,两下夹攻,蜀兵大败。维左冲右突,死战得脱,退二十余里下寨。

蜀兵两番败走之后,心中摇动。维与诸将曰:“胜败乃兵家之常。今虽损兵折将,不足为忧,成败之事,在此一举。汝等始终勿改。如有言退者,立斩!”张翼进言曰:“魏兵皆在此处,祁山必然空虚。将军整军与邓艾交锋,攻打洮阳、侯河,某引一军取祁山,取了祁山九寨,便驱兵向长安,此为上计。”维从之,即令张翼引后军,径取祁山。维自引兵到侯河,搦邓艾交战。艾引兵出迎,两军对圆。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收兵回寨。次日,姜维又引兵挑战,邓艾按兵不出。姜维令军辱骂。邓艾寻思曰:“蜀人被吾大杀一阵,全然不退,连日反来搦战,必分兵去袭祁山寨也。守寨将师纂兵少智寡,必然败矣。吾当亲往救之。”乃唤子邓忠分付曰:“汝用心守把此处,任他搦战,却勿轻出。吾今夜引兵去祁山救应。”是夜二更,姜维正在寨中设计,忽听得寨外喊声震地,鼓角喧天。人报:“邓艾引三千精兵夜战。”诸将欲出,维止之曰:“勿得妄动。”原来邓艾引兵至蜀寨前哨探了一遍,乘势去救祁山。邓忠自入城去了。姜维唤诸将曰:“邓艾虚作夜战之势,必然去救祁山寨矣。”乃唤傅佥分付曰:“汝守此寨,勿轻与敌。”嘱毕,维自引三千兵来助张翼。

却说张翼正到祁山攻打。守寨将师纂兵少,支持不住,看看待破,忽然邓艾兵至,冲杀了一阵,蜀兵大败,把张翼隔在山后,绝了归路。正慌急之间,忽听的喊声大震,鼓角喧天,只见魏兵纷纷倒退。左右报曰:“大将军姜伯约杀到。”翼乘势驱兵相应,两下夹攻,邓艾折了一阵,急退上祁山寨不出。姜维令兵四面攻围。

处处显得邓艾之不弱,姜维之高明,但不幸的是姜维背后,还有掣肘之人,纵有千般本领,也独力难支大厦之既倒啊!

话分两头。却说后主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又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时有大臣刘琰妻胡氏,极有颜色,因入宫朝见皇后,后留在宫中,一月方出。琰疑其妻与后主私通,乃唤帐下军士五百人,列于前,将妻绑缚,令每军以履挞其面数十,几死复苏。后主闻之,大怒,令有司议刘琰罪。有司议得:“卒非挞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当弃市。”遂斩刘琰。自此命妇不许入朝,然一时官僚以后主荒淫,多有疑怨者,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时右将军阎宇,身无寸功,只因阿附黄皓,遂得重爵;闻姜维统兵在祁山,乃说皓奏后主曰:“姜维屡战无功,可命阎宇代之。”后主从其言,遣使赍诏,召回姜维。维正在祁山攻打寨栅。忽一日,三道诏至,宣维班师。维只得遵命,先令洮阳兵退,次后与张翼徐徐而退。邓艾在寨中,只听得一夜鼓角喧天,不知何意。至平明,人报蜀兵尽退,止留空寨。艾疑有计,不敢追袭。

正因为把功夫全用在了拍马屁上,所以,“身无寸功”,由于无功,也就只好益发地在拍马屁上下力气了。

姜维是诸葛嫡传弟子,在退兵之道上,从来不曾失着。

姜维径到汉中,歇住人马,自与使命人成都,见后主。后主一连十日不朝。维心中疑惑。是日至东华门,遇见秘书郎郤正。维问曰:“天子召维班师,公知其故否?”正笑曰:“大将军何尚不知?黄皓欲使阎宇立功,奏闻朝廷,发诏取回将军。今闻邓艾善能用兵,因此寝其事矣。”姜维怒曰:“我必杀此宦竖!”郤正止之曰:“大将军继武侯之事,任大职重,岂可造次?倘若天子不容,反为不美矣!”维谢曰:“先生之言是也!”

次日,后主与黄皓在后园宴饮。维引数人径入。早有人报知黄皓。皓急避于湖山之侧。维至亭下,拜了后主,泣奏曰:“臣困邓艾于祁山。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后主默然不语。维又奏曰:“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早杀此人,朝廷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后主笑曰:“黄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昔者董允每切齿恨皓,朕甚怪之!卿何必介意。”维叩头奏曰:“陛下今日不杀黄皓,祸不远也!”后主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令近侍于湖山之侧唤出黄皓,至亭下,命拜姜维伏罪。皓哭拜维曰:“某早晚趋侍圣上而已,并不干与国政。将军休听外人之言,欲杀某也。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言罢,叩头流涕。

这个阿斗,倒是个没脾气,没心没肺的人,竟做出这种事来!好笑!

维忿忿而出,即往见郤正,备将此事告之。正曰:“将军祸不远矣!将军若危,国家随灭。”维曰:“先生幸教我以保国安身之策!”正曰:“陇西有一去处,名曰沓中,此地极其肥壮。将军何不效武侯屯田之事,奏知天子,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麦熟以助军实,二者可以尽图陇右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视汉中,四者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可以避祸。此乃保国安身之策也,宜早行之。”维大喜,谢曰:“先生金玉之言也!”次日,姜维表奏后主,求沓中屯田,效武侯之事。后主从之。维遂还汉中,聚诸将曰:“某累出师,因粮不足,未能成功。今吾提兵八万,往沓中种麦屯田,徐图进取。汝等久战劳苦,今且敛兵聚谷,退守汉中。魏兵千里运粮,经涉山岭,自然疲乏,疲乏必退,那时乘虚追袭,无不胜矣。”遂令胡济屯汉寿城,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蒋舒、傅佥同守关隘。分拨已毕,维自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以为久计。

却说邓艾闻姜维在沓中屯田,于路下四十余营,连络不绝,如长蛇之势。艾遂令细作相了地形,画成图本,具表申奏。晋公司马昭见之,大怒曰:“姜维屡犯中原,不能剿除,是吾心腹之患也!”贾充曰:“姜维深得孔明传授,急难退之。须得一智勇之将,往刺杀之,可免动兵之劳。”从事中郎荀勖曰:“不然。今蜀主刘禅溺于酒色,信用黄皓,大臣皆有避祸之心。姜维在沓中屯田,正避祸之计也。若令大将伐之,无有不胜,何必用刺客乎?”昭大笑曰:“此言最善。吾欲伐蜀,谁可为将?”荀勖曰:“邓艾乃世之良材,更得钟会为副将,大事成矣。”昭大喜曰:“此言正合吾意!”乃召钟会人而问曰:“吾欲令汝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乎?”会曰:“主公之意本不欲伐吴,实欲伐蜀也。”昭大笑曰:“子诚识吾心也。但卿往伐蜀,当用何策?”会曰:“某料主公欲伐蜀,已画图,见在此。”昭展开视之,图中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一一皆有法度。昭看了,大喜曰:“真良将也!卿与邓艾合兵取蜀,何如?”会曰:“蜀川道广,非一路可进。当使邓艾分兵各进可也。”昭遂拜钟会为征西将军,假节钺,都督关中人马,调遣青徐兖豫荆扬等处;一面差人持节,令邓艾为征西将军,都督关外陇上,使约期伐蜀。

看来当时魏无十分犯蜀之心,而蜀却有时刻伐魏之意。

次日,司马昭于朝中计议此事。前将军邓敦曰:“姜维屡犯中原,我兵折伤甚多,只今守御,尚自未保,奈何深入山川危险之地,自取祸乱耶?”昭怒曰:“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叱武士推出斩之。须臾,呈邓敦首级于阶下。众皆失色。昭曰:“吾自征东以来,息歇六年,治兵缮甲,皆已完备,欲伐吴蜀久矣。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吾料西蜀将士,守成都者八九万,守边境者不过四五万,姜维屯田者不过六七万。吾今已令邓艾引关外陇右之兵十余万,绊住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遣钟会引关中精兵二三十万,直抵骆谷三路,以袭汉中。蜀主刘禅昏暗,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必矣!”众皆拜服。

司马昭不光是个想觊觎帝位的野心家,也是一个有才有识、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他对于另外一个小野心家钟会的使用,可以看出他的心机。

却说钟会受了镇西将军之印,起兵伐蜀。会恐机谋或泄,却以伐吴为名,令青兖豫荆扬等五处各造大船,又遣唐咨于登莱等州傍海之处,拘集海船。司马昭不知其意,遂召钟会,问之曰:“子从旱路收川,何用造船耶?”会曰:“蜀若闻我兵大进,必求救于东吴也,故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昭大喜,选日出师。时魏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日,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之于城外十里方回。西曹掾邵悌密谓司马昭曰:“今主公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愚料会志大心高,不可使独掌大权。”昭笑曰:“吾岂不知之?”悌曰:“主公既知,何不使人同领其职?”昭言无数语,使悌疑心顿释。正是:

方当士马驱驰日,早识将军跋扈心。

未知其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钟会与当时领衔文坛的嵇康有过节。他曾经登门两次表示友好,嵇康是个有坏脾气的大师,径顾打铁,不予理会。钟会想将自己的著作《四本论》送他请教,但不好意思拿出手,临走,放在门口。嵇康看都不看,踢在一边。他之所以藐视钟会,其中关键因素,因为嵇是反司马昭的,而钟则是拥司马昭的。尤其为大将军出谋划策,很卖力气,成其得力干将,成其依赖的“张子房”,大师当然不快。

按说,钟会是钟繇的儿子,而钟繇一直为曹操的太傅,镇守关中,为拥魏派是毫无疑义的。当大将军决定要拿嵇康开刀的时候,钟会为什么对娶了曹魏家公主的驸马爷还进了谗言,送了他的命呢?我们可以理解,第一,钟会是个文人,是个文人中的小人;第二,嵇康不理也罢,何必非要得罪他不可呢?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是白痴,应该看到这个钟会,很有可能早就心怀大志,取得司马昭的信任。包括他襄助大将军铲除曹魏武装势力毋丘俭,诸葛诞,包括他赞同大将军清洗曹魏文化重镇嵇中散,这样,他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兵权。

《世说新语》载:“夏侯霸奔蜀,蜀朝问‘京都俊士’,曰:‘有钟士季,其人管朝政,吴、蜀之忧也。’”这说明他心中有魏。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因为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来书写的,对这两位失败的英雄,从这样一个角度考量,恐怕更接近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