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6212100000112

第112章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乱世出英雄,是有一定道理的。

并不是上天安排,英雄多生于乱世,而是乱世能创造更多的磨炼机会,以及可以脱颖而出的机遇。太平盛世,按部就班,长幼有序,循规蹈矩,英雄就不大容易找到用武之地。所以,由治到乱,或者由乱到治的时期,总是人才辈出。

自黄巾起事,天下大乱,于是干戈四起,烽火不止,此其时也,诸侯蜂拥而动,豪杰不安于位,正是风云变色,群英际会的良机。董卓、吕布,曹操、刘备,袁氏兄弟和十八路诸侯,江东孙氏父子昆仲,联袂而出,虎踞龙盘,俱不可一世。乃至于关羽、张飞、赵云,鲁肃、周瑜、吕蒙,张辽、乐进、于禁等武将,到诸葛亮、庞统,荀彧、荀攸、贾诩,张昭、顾雍等文臣,称得上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才演出了精彩千古的三国群英会。

等到魏、吴、蜀立国称帝以后,基本步入正轨,虽然还有司马懿、陆逊这类杰出人物出现在国与国之较量中,但叱咤风云者,已寥若晨星矣!到了三国末期,也就只有邓艾、钟会差可比拟。至于蜀之姜维、吴之诸葛恪更等而下之了。

这也可以说明人才成长的一个总规律,战争(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言,当然还要包括各式各样的厮杀较量)是启动才智产生链式反应的最有效的起爆器。

却说姜维退兵屯于钟堤,魏兵屯于狄道城外。王经迎接陈泰、邓艾入城,拜谢解围之事,设宴相待,大赏三军。泰将邓艾之功申奏魏主曹髦。髦封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同陈泰屯兵于雍、凉等处。邓艾上表谢恩毕。陈泰设席,与邓艾拜贺曰:“姜维夜遁,其力已竭,不敢再出矣。”艾笑曰:“吾料蜀兵,其必出有五。”泰问其故。艾曰:“蜀兵虽退,终有乘胜之势,吾兵终有弱败之实,其必出一也;蜀兵皆是孔明教演精锐之兵,容易调遣,吾将不时更换,军又训练不熟,其必出二也;蜀人多以船行,吾军皆在旱地,劳逸不同,其必出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四处,皆是守战之地,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蜀兵合为一处而来,以一分当我四分,其必出四也;若蜀兵自南安、陇西,则可取羌人之谷为食,若出祁山,则有麦可就食,其必出五也。”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艾遂将雍、凉等处之兵每日操练,各处隘口,皆立营寨,以防不测。

蜀魏交手,此出彼进,忽胜忽败,犬牙交错。邓艾一席话,不仅语惊四座,连读者也明白了许多。

却说姜维在钟堤,大设筵宴,会集诸将,商议伐魏之事。令史樊建谏曰:“将军屡出,未获全功。今日洮西之捷,魏人既服威名,何故又欲出也?万一不利,前功尽弃。”维曰:“汝等只知魏国地宽人广,急不可得,却不知攻魏者有五可胜。”众问之,维答曰:“彼洮西一败,挫尽锐气,吾兵虽退,不曾损折,今若进兵,一可胜也;吾兵船载而进,不致劳困,彼兵皆从旱地来迎,二可胜也;吾兵久经训练之众,彼皆乌合之徒,不曾有法度,三可胜也;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四可胜也;彼兵虽各守备,军力分开,吾兵一处而去,彼安能救?五可胜也。不在此时伐魏,更待何日耶?”夏侯霸曰:“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近封为安西将军之职,必于各处准备,非同往日矣。”维厉声曰:“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吾意已决,必先取陇西!”众不敢谏。

邓艾和姜维较量,一曰五必出,一曰五可胜,可谓知己知彼。但一个赢在真的知彼上,看出了换人不换马的破绽,一个输在了真的不知己上,衣甲、旗号变化,而坐骑却还是那么几匹,这等粗心,可不是诸葛亮的真传。

维自领前部,令众将随后而进。于是蜀兵尽离钟堤,杀奔祁山来。哨马报说:“魏兵已先在祁山立下九个寨栅。”维不信,引数骑凭高望之,果见祁山九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维回顾左右曰:“夏侯霸之言,信不诬矣!此寨形势绝妙,止吾师诸葛丞相能之。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遂回本寨,唤诸将曰:“魏人既有准备,必知吾来矣。吾料邓艾必在此间。汝等可虚张吾旗号,据此谷口下寨,每日令百余骑出哨,每出哨一回,换一番衣甲旗号,按青、黄、赤、白、黑五方旗帜更换,吾却提大兵偷出董亭,径袭南安去也。”遂令鲍素屯于祁山谷口,维尽率大兵,望南安进发。

却说邓艾知蜀兵出祁山,早与陈泰下寨准备,见蜀兵连日不来搦战,一日五番哨马出寨,或十里十五里而回。艾凭高望毕,慌入帐,与陈泰曰:“姜维不在此间,必取董亭、袭南安去了。出寨哨马只是这几匹,更换衣甲往来哨探,其马皆困乏,主将必无能者。陈将军可引一军攻之,其寨可破也。破了寨栅,便引兵袭董亭之路,先断姜维之后。吾当先引一军救南安,径取武城山;若先占此山头,姜维必取上邽。上邽有一谷,名曰段谷,地狭山险,正好埋伏。彼来争武城山时,吾先伏两军于段谷,破维必矣。”泰曰:“吾守陇西二三十年,未尝如此明察地理。公之所言,真神算也!公可速去,吾自攻此处寨栅。”于是邓艾引军,星夜倍道而行,径到武城山。下寨已毕,蜀兵未到,即令子邓忠,与帐前校尉师纂,各引五千兵,先去段谷埋伏,如此如此而行。二人受计而去。艾令偃旗息鼓,以待蜀兵。

邓艾长于军事,短于政治,最后败在善于心计的钟会手里,而钟会又因姜维而送了性命。这些属于三国第三代的后起之秀,无论从哪方面比,都大为逊色,算不得成事之辈。

却说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谓夏侯霸曰:“近南安有一山,名武城山,若先得了,可夺南安之势。只恐邓艾多谋,必先堤防。”正疑虑间,忽然山上一声炮响,喊声大震,鼓角齐鸣,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中央风飘起一黄旗,大书“邓艾”字样。蜀兵大惊。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维急率中军人马去救时,魏兵已退。维直来武城山下,搦邓艾战。山上魏兵并不下来。维令军士辱骂,至晚方欲退军,山上鼓角齐鸣,却又不见魏兵下来。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守至三更欲回,山上鼓角又鸣。维移兵下山屯扎,比及令军搬运木石,方欲竖立为寨,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大乱,自相践踏,退回旧寨。次日,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是夜二更,邓艾令五百人各执火把,分两路下山,放火烧车仗。两兵混杀了一夜,营寨又立不成。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开始阶段,黄巾首领,各路诸侯,西凉军阀,盗寇蟊贼,都是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或出身于草莽的武夫,或应名为豪门的草包。他们的仗,打得不可开交,但也打得一塌糊涂。其中,唯曹操,一个能为《子兵法》进行注释的统帅,其战争智商当为最高者。现在,《三国演义》这部书接近尾声,姜维,邓艾,还有即将出场的钟会,显然要比当年那些驰骋于沙场上的将领,高明得多,成熟得多。不过,指挥员会变,战争的规律不会变,决定战争胜负的强弱规律不会变,虽然弱者有可能胜了强,强者有可能输于弱,但魏强蜀弱的形势,制约着姜维的能动性,攻和守,进和退,很大程度上操之于邓艾,弄不清楚这个现实,便要吃大亏了。

维复引兵退,再与夏侯霸商议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上邽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邽,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于武城山,维尽引精兵猛将,径取上邽。行了一宿,将及天明,见山势狭峻,道路崎岖,乃问乡导官曰:“此处何名?”答曰:“段谷。”维大惊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之奈何!”正踌躇未决,忽前军来报,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维急令退军。师纂、邓忠两军杀出,维且战且走。前面喊声大震,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霸曰:“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于是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穷兵黩武者戒!

却说邓艾见蜀兵退尽,乃与陈泰设宴相贺,大赏三军。泰表邓艾之功,司马昭遣使持节,加艾官爵,赐印绶,并封其子邓忠为亭侯。

时魏主曹髦改正元三年为甘露元年,司马昭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自此常怀篡逆之心。有一心腹人,姓贾名充字公闾,乃故建威将军贾逵之子,为昭府下长史。充语昭曰:“今主公掌握大柄,四方人心必然未安,且当暗访,然后徐图大事。”昭曰:“吾正欲如此。汝可为我东行,只推慰劳出征军士为名,以探消息。”

这个人的女儿就是那“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马衷的老婆,著名的“八王之乱”就是这个丑而短黑的贾后折腾起来的。

贾充领命,径到淮南,入见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诞字公休,乃琅邪南阳人,即武侯之族弟也,向仕于魏。因武侯在蜀为相,因此不得重用。后武侯身亡,诞在魏历任重职,封高平侯,总摄两淮军马。当日贾充托名劳军,至淮南,见诸葛诞。诞设宴待之。酒至半酣,充以言挑诞曰:“近来洛阳诸贤皆以主上懦弱,不堪为君。司马大将军三世辅国,功德弥天,可以禅代魏统,未审钧意若何?”诞大怒曰:“汝乃贾豫州之子,世食魏禄,安敢出此乱言!”充谢曰:“某以他人之言告公耳。”诞曰:“朝廷有难,吾当以死报之!”充默然。次日辞归,见司马昭,细言其事。昭大怒曰:“鼠辈安敢如此!”充曰:“诞在淮南深得人心,久必为患,可速除之。”昭遂暗发密书,与扬州刺史乐綝;一面遣使赍诏,征诞为司空。

司马懿带兵打仗,多在西线,对于东线的王凌、毋丘俭、诸葛诞是不放心的。司马懿解决了王凌,司马师解决了毋丘俭,那司马昭自然要把解决诸葛诞视作当务之怠了。

诞得了诏书,已知是贾充告变,遂捉来使拷问。使者曰:“此事乐綝知之。”诞曰:“他如何得知?”使者曰:“司马将军已令人到扬州,送密书与乐綝矣。”诞大怒,叱左右斩了来使,遂起部下兵千人,杀奔扬州来。将至南门,城门已闭,吊桥拽起。诞在城下叫门,城上并无一人回答。诞大怒曰:“乐綝匹夫,安敢如此!”遂令将士打城。手下十余骁骑下马渡河,飞身上城,杀散军士,大开城门,于是诸葛诞引兵入城,乘风放火,杀至綝家。綝慌上楼避之。诞提剑上楼,大喝曰:“汝父乐进,昔日受魏国大恩,不思报本,反欲顺司马昭耶?”綝未及回言,为诞所杀。一面具表,数司马昭之罪,使人申奏洛阳;一面大聚两淮屯田户口十余万,并扬州新降兵四万余人,积草屯粮,准备进兵;又令长史吴纲送子诸葛靓入吴,为质求援,务要合兵,诛讨司马昭。

他比毋丘俭聪明,把东吴卷进这场内乱中来。

此时东吴丞相孙峻病亡,从弟孙綝辅政。綝字子通,为人强暴,杀大司马滕胤、将军吕据、王惇等,因此权柄皆归于綝。吴主孙亮虽然聪明,无可奈何。于是吴纲将诸葛靓至石头城,入拜孙綝。问其故,纲曰:“诸葛诞乃蜀汉诸葛武侯之族弟也,向事魏国。今见司马昭欺君罔上,废主弄权,欲兴师讨之,而力不及,故特来归降。诚恐无凭,专送亲子诸葛靓为质,伏望发兵相助。”綝从其请,便遣大将全怿、全端为主将,于诠为合后,朱异、唐咨为先锋,文钦为乡导,起兵七万,分三队而进。吴纲回寿春,报知诸葛诞。诞大喜,遂陈兵准备。

却说诸葛诞表文到洛阳。司马昭见了,大怒,欲自往讨之。贾充谏曰:“主公乘父兄之基业,恩德未及四海,今弃天子而去,若一朝有变,后悔何及!不如奏请太后及天子,一同出征,可保无虞。”昭喜曰:“此言正合吾意。”遂入奏太后曰:“诸葛诞谋反,臣与文武官僚计议停当,请太后同天子御驾亲征,以继先帝之遗意。”太后畏惧,只得从之。次日,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昭遂下诏,尽起两都之兵二十六万,命镇南将军王基为正先锋、安东将军陈骞为副先锋、监军石苞为左军、兖州刺史周太为右军,保护车驾,浩浩荡荡,杀奔淮南而来。

贾充称得上是点子专家了。挟持天子出征,也许不属创举;裹胁太后讨逆,倒是旷古未闻。

东吴先锋朱异引兵迎敌,两军对圆。魏军中王基出马,朱异来迎。战不三合,朱异败走。唐咨出马,战不三合,亦大败而走。王基驱兵掩杀,吴兵大败,退五十里下寨,报入寿春城中。诸葛诞自引本部锐兵,会合文钦并二子文鸯、文虎,雄兵数万,来敌司马昭。正是:

方见吴兵锐气堕,又看魏将劲兵来。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诸葛亮在蜀,诸葛瑾、诸葛恪在吴,诸葛诞在魏,诸葛一门,各事其主。至少在三国时期,受株连,被猜忌,不信任,遭排挤的状况,不至于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