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菊花盛开的季节
6210500000061

第61章 神泉

神泉是一眼古井。古井位于村子中心。

相传崇祯时期,这里闹大旱,河流干涸,田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一位过路和尚善心大发,决心开凿一眼水井,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辛勤挖掘,一眼深井终于挖成。谁知俯身望去,不见半点水的踪迹。和尚一着急,“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进井内。奇迹随即发生了,井内先是冒出一股紫气,紧接着轰隆轰隆似有惊雷滚动,转瞬间又传来叮咚叮咚悦耳仙乐。和尚定睛一看,清澈的井水已经快和井口持平。从此,这眼古井便滋润着村子的每个血脉,滋润着村里每个百姓的心。

村人为了纪念这位和尚,称水井为“神泉”。并自筹资金,在井上建造凉亭,意思是为和尚遮风挡雨。井前竖立石碑,上面刻着和尚的丰功伟绩,提醒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每逢四时八节,村人都会过来虔诚跪拜,缅怀恩德。如今虽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古井上的亭子依旧雅致,古井前的石碑依旧挺立,甘甜的井水依旧养育着一方百姓。

却说村里有一首富,人称刘百万。富裕后的刘百万也想像和尚那样做点善事,于是便时常将小贩手中的乌鱼甲鱼买回来投入古井放生。不知是应了“善有善报”这句古训,还是刘百万的命运特别的好,从那以后,刘百万更是春风得意,财源广进。

刘百万的范例启迪了很多生意人,大家纷纷仿效,一时间古井旁热闹非凡,放生者这位前脚刚走,另一位立马跟上。很快,清澈的井水便被放生的乌龟王八等动物搅得天翻地覆,片刻不宁。殊不知古井水温太低,氧气不足,根本不能适应动物生存。因此不长时间,古井里便漂浮起厚厚一层动物尸体,腥臭的气味几里之外都能闻到。

村人见好端端的一眼古井被糟踏得不成样子,气愤得不行,就联名向上申诉。诉状很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一个由环保局、卫生局、文物管理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便浩浩荡荡开进村子。大家经过一番调查了解,觉得事态远比村人反映的还要严重,于是就将村镇领导找来,责令他们限期整改。

村镇领导接到指令后不敢怠慢,立刻调集机器,安排人员。谁知当机器轰隆隆地开到古井边时,刘百万等一帮富翁早已在古井前筑起人墙。

刘百万说,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神泉相助。如果你们不管不顾坏了我们的好事,我们几个人的得失且不去说,只怕大伙也得跟着遭殃!

刘百万等人是镇里的纳税大户,平时没少帮村镇干部们的大忙。况且他们的企业又解决了不少富余人员的生存问题,因此他们的言行在镇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村镇领导见他们态度强硬,不敢与之对峙,只好不了了之。

忽一日深夜,刘百万的儿子刘晓川突发急病。先是“嗷嗷”一阵嚎叫,随即双目紧闭人事不知。不久又跃身而起,手舞足蹈口吐狂言,说什么贫僧开井为的是世世代代造福百姓,想不到尔等恶人竟做出如此蠢事,损坏了百姓利益不算,也会毁坏了我的一世英名。尔等如不赶快还我古井本来面目,休怪贫僧翻脸不认人!说完复又倒地,双目紧闭。如此反复了好几遍,闹得刘百万心惊肉跳,疲惫不堪。

第二天天刚放亮,刘百万正准备找几个人商量商量,想不到提到曹操曹操到,那几个人齐刷刷闯进门来,眼圈是一样的乌黑,脸色是一样的苍白。

原来那几个人的子女也得了相同的病症,也乒乒乓乓闹腾了一宿。于是一帮人很快达成共识,很快付诸实施,不久古井便又恢复原来神韵。

县报一位记者得知此事,觉得很是蹊跷,便顺藤摸瓜找到刘晓川。刘晓川起先不愿开口,后被追问不过,这才吐了真言。

原来刘晓川见父亲等人的举动危害了他人利益,心中也很是不忍,曾多次劝说。谁知刘百万不仅不接受,反而将他训斥了一顿。刘晓川见正常手段劝不醒鬼迷心窍的父亲,不得已只好串通其他几个富翁的子女,共同采取了这个下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