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医学心理学
6210100000020

第20章 应激反应及其形式

一、应激反应

大量的试验与观察证实,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生理及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暂时的,当应激因素去除后,又逐渐恢复正常。但如刺激持续下去,可进而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甚至发生疾病。由应激引起的反应是一个整体,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生理和心理反应分开叙述。

二、应激反应的形式

(一)生理应激反应

1.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变化

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和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垂体的机能兴奋性增高,靶腺机能亦亢进,分泌激素增多。同时,又受到自身反馈机制的调节,抑制性反馈机制使反应的促激素分泌减少,使分泌活动趋于平衡状态。例如处于惊恐状态的小鼠,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活跃,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增加,进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一般来说,应激的早期反应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所引起,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体力立即得到增强,使机体可以迅速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如参加考试、住院、驾驶汽车等都可以引起儿茶酚胺含量的增加,而且,儿茶酚胺分泌的水平与受试者情绪唤醒程度相当。

如果应激源作用强烈而持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也会参与活动,肾上腺皮质分泌氢化可的松增加,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阻滞炎症、升高血糖、降低抵抗力等。

此外,甲状腺在精神创伤或寒冷刺激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甲状腺功能增强。性腺在应激反应中也受到直接影响,性腺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减少,甚至性腺萎缩,都是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表现。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激素有拮抗作用。应激与性腺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应激引起的月经紊乱。

2.生理方面变化(内脏器官的变化)

Mason根据研究提出了在急性应激下常出现双相生理反应,在慢性应激下常出现多相生理反应的假说。如电击鼠的足,可见鼠的胃酸分泌开始时受到抑制,然后分泌过盛,如电击持续刺激则出现胃溃疡。又如惊恐刺激,在开始时血糖升高,然后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他提出这种波动与交感神经样反应及副交感神经样反应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遇到一些新的生活事件,如参加考试、接受一项重要任务等,此时释放的肾上腺素会不断增加通向心、脑等器官的血流,提高机体感知能力和增加能量,以便应付这类事件。同时也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及血压增加、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减慢、支气管扩张、呼吸加快、尿频、尿急、出汗、手足发冷、厌食、恶心、腹胀乃至失眠等。如果人们遇到一些意外灾祸,面临某些紧张场面或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通常的方法已不能顺利应付时,则将发生一系列更为显著的生理变化: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会引起心肌收缩,产生心动过速;分解代谢加速使血糖升高,耗氧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血压升高等。可见,应激因素对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均有明显的影响。

3.免疫方面的变化

大量的研究证明,应激可唤醒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过强过久的耗竭性应激,可降低免疫功能,如T淋巴细胞和K淋巴细胞减少,杀伤活力下降,体内抗体生成减少,胸腺、淋巴结、脾脏萎缩。1978年Looke等人研究在应激状态下应对很差的一组大学生,发现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

(二)心理应激反应

所有的心理反应都是个体为着应对、适应、缓解紧张的措施。有些是有利于应对应激的,如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思考、恰当的预期等;也有些是妨碍或干扰人们应对应激的,如焦虑不安、抑郁、愤怒等。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

1.情绪反应

(1)焦虑(anxiety):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引起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情绪,就是“焦虑”。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焦虑过度、不适当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可以影响人们的应对能力及心身功能,甚至导致心身功能障碍。

(2)悲伤(sadness):悲伤是一种惋惜、悲哀的情绪。如离婚、亲人伤亡、患病久治不愈等,均可使人们产生悲伤情绪。

(3)抑郁(depression):抑郁指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自我感觉不良,兴趣减退,自责,自我评价低和各种躯体不适。研究表明,灾害性的生活事件易使人们产生抑郁反应,失恋、失业、患病久治不愈等也可产生抑郁。抑郁的人常萌生消极自杀念头,故对有抑郁情绪的人应当深入了解有无消极厌世观念,严密观察与抑郁有关的心理生理症状,防止自杀和意外。

(4)愤怒(anger):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反应,由于应对失败而引起的情绪爆发。愤怒可以公开的形式表达,如冲动性、攻击性行为。愤怒也可能被掩盖,以其他形式表达,如烦躁、无主见等。

(5)恐怖(fear):恐惧是面对威胁产生的伴有回避倾向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适当的恐惧使人行为有所自控,三思而行,促使人投入战斗或逃避。如驾驶员由于害怕发生意外,才更加注意行车的安全。严重的恐惧可以导致心理性休克、习得性失助、抑郁、情绪释放(大哭及尖叫)。

2.行为反应

这里行为反应指外在表露的活动,可分为“战斗”或“逃避”两大类。“战斗”指努力接近应激源和排除应激源的行为;“逃避”指回避应激源的行为。

3.认知上的反应

主要指应激状态时的不良认知活动,通常包括:(1)感知混乱,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感知迟钝,对另外有些细节却过度关注和敏感,感知的选择性高度狭窄。(2)思维迟钝或固执于错误观念中。(3)言语混乱。(4)歪曲的或不现实的想象。(5)注意的病态强化或分散。(6)无效的或不恰当的自我防御。(7)不良的自我评价。(8)认知失去对情绪和意志的指导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