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牌,第一生存战略
6209500000013

第13章 天守——天守曲

董事长蔡天守

现在天守企业机构的理念其实就是两个:“加法”与“减法”。而这所谓的“加法”与“减法”,说到底却就是一句话,那就是随着社会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做不断的调整。

——蔡天守

天守三部曲

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开发区的晋江市,其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高度缩影。在这一个普通的闽东南县级市,竟然云集了恒安、天守、安踏、七匹狼、九牧王、劲霸、雅客、梅花等等耳熟能详的品牌。晋江人的成就让人惊叹、羡慕。而在这耀眼的光环后面,有多少的苦楚与艰辛,只有晋江人自己的心里才能懂得。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其所取得的成就绝不是靠坐着等上天的赐予。晋江人最爱用闽南话高唱“爱拼才会赢”。重商务实、爱拼敢赢、冒险进取这些本质上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精神,应该说是晋江人能有今天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晋江人的这些重商务实、爱拼敢赢、冒险进取的品质,在天守企业机构的发展历程里面可以说是得到了一个最为典型的体现。从乞丐到企业家,从经营小商店和开办碾米厂服装厂起步,到今天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荣登“《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百强榜”的天守企业机构,这样的巨大转变充满着传奇性。今天的天守在表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创业之初的艰辛的痕迹,一走进大门气派的办公大楼,却发现扑面而来的豪华的大阶梯,其构造俨然是“天守”的“天”字,给人内心一种别样的震撼。而在天守那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面,忙碌的大型生产线、有条不紊的工作流程和生产秩序,让人处处感受到作为一家知名大型企业所具有的规模与效率。

洗尽铅华的天守,正走在迈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大道上。然而“天守”这个代表着企业集团所信奉的“天道酬勤,守信笃诚”的商业理念,却一直都深深地植根在天守的血液中。而关于“天道酬勤,守信笃诚”的这一理念,却是在其董事长蔡天守先生在漫长的人生拼搏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财富。这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天守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一个奥秘,而在其背后,却有着许多为人所不知的艰辛与心血。一见到天守集团的蔡天守先生,在他憨厚的脸上,我们读出了精明,读出了他的艰辛、执著,以及面对苦难人生的坚忍不拔。改革开放的浪潮,为每个中国人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创造了各种发展的机遇,也造就了一大批社会各界精英。蔡天守就是这样一个勇乘改革开放浪潮,不断创造辉煌人生的时代弄潮儿。而和一般的企业家所不同的是,蔡天守先生却有着一个比他们更低的起点,从一开始是站在更不利的地位。但是,正是在“天道酬勤,守信笃诚”这样的理念的激励下,蔡天守先生才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从而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听蔡天守先生讲关于“天守”的故事,就像是看一部精彩的电影,里面有太多的起伏和曲折,里面有太多的传奇性,其中的执著与艰辛,让人振奋,也让人感动。属于“天守”的故事太多,可以讲述的也太多,然而只要你用心去听,却总会听出“天道酬勤,守信笃诚”这八个大字。

一、从乞丐到企业家的传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一段来自于古代的先贤、儒家的亚圣孟子的《孟子·告子下》的话,不知道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人在困境中依旧保持着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蔡天守先生从困境中一路顽强走来的故事,却可以看作是对这先贤的一段话的最好注脚。

蔡天守先生有比常人更加艰苦的童年。他9岁丧父,十几岁丧母,在那个穷苦的年代,贫苦的双亲并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可以资以为生的财产,却只留下了他跟着一个哑巴姐姐一起生活。父母过世之后,由于家里贫穷,没有饭吃,在百般无奈中,年幼的他选择了跟一个乞丐出去讨饭,一天分到六毛钱,就这样一直讨了一个月。这一段当乞丐的经历虽然历时不长,但是却让幼小的蔡天守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人情的冷暖,磨炼了他对于苦难超乎想象的忍耐性,这一点成为后来的天守企业机构每一次渡过难关的精神动力。同时这段乞丐的经历也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可贵,感受到了给他人以帮助的可贵性。这也是当天守企业机构发展之后,一直坚持回报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乞讨归来,一个小学当校长的亲戚看到年幼的他为了生活而荒废了学业,就让他到了自己所在的小学上学。于是,在亲人的帮助下,蔡天守得以在那所学校里面受到了一些基本的教育。然而当他读到了三年级的时候,一家初中传来消息说可以为他提供200元的助学金。于是为了得到这200元的助学金,刚上三年级的他就直接跳到初中进行学习。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蔡天守根本无法安下心来认真学习。为了养活自己和姐姐,在那所初中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蔡天守还是决定退学。

但是,上过学之后的蔡天守已经不想再靠乞讨来生活了。他想,自己还这么年轻再去讨饭很不好,自己应该凭自己的劳动来吃饭。于是他决定去做工。就这样,13岁的蔡天守到了一家米店,给人家搬大米。每天从早上4:00干到晚上7:00,一天八角钱,他就在这家米店里非常努力地工作了一年,任劳任怨,只要他能做的,他什么都去争着做。年轻的他经常是磨得满手老茧。这时候米店的老板看他不怕苦,非常赏识他。于是就对他说,你不要去其他地方做事了,就在我这里做,我把这家米店10%的股份给你。于是他又待了一年半。在这期间,蔡天守白天搬大米,晚上到夜校去帮忙。那个时候年轻的蔡天守心里就只是想着要多挣一点钱,然后好自己创业。在夜校里认识了一位善良的老人,那位老人十分同情他,于是借给了他400元钱,叫他去卖大米,并介绍了一个他的客户给他。而此时老板越来越赏识这个年轻人那种不怕苦的干劲儿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于是干脆把店让给他做。

蔡天守接过米店之后,原先还是按照原来的老板那样只做零售,虽然米店每年也能赚到不少的钱,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蔡天守却感到不满足,他想把米店做得更大。于是他决定做起批发生意。本来米店一年只能做500多万元的生意,这样一来在这一年他做了5000万。但是蔡天守还是不感到满足,他想如果自己办一个碾米厂,直接把稻谷加工成米卖给顾客,不是比买进大米再卖出更划算,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于是,他又拿出一部分资金开碾米厂,独身一人到江西等地去贩稻谷,再把稻谷运回福建,加工成大米卖出去。那段时间,由于舍不得花钱请人,一火车皮1200担的稻谷都是他自己一包一包地搬。所谓“天道酬勤”,恰好当时稻谷涨价涨得飞快。遇到了这样好的时机,蔡天守在这一年差不多赚了100多万元。这年是1988年,他赚得了“第一桶金”。

1989年,在一次与朋友的谈话中,他察觉到做粮食生意虽然眼前很火,但是前景却并不容乐观。相比之下,办服装厂则更有巨大的潜力。朋友的一席话,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于是经过对市场的仔细考察,加上几个星期的深思熟虑,为了在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他决定把碾米厂和米店都让给妻子去做,而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进军纺织业。于是蔡天守创办了一家服装厂。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常州的一家毛绒厂产品很好。于是他便到这家厂运回毛绒做服装的毛里,再把其他一些毛绒转卖给别人。再后来,他买下了这家毛绒厂30%的股份。毛绒厂的厂方要他当总经理,他说,我书读得不多,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但只要你们看得起我,我就有信心。

接过毛绒厂之后,蔡天守以自己独特的商业理念,对毛绒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先的8个部门只剩12个人。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厂里面被裁掉的员工还有的扬言要打他。但一年后,毛绒厂的利润达到1800多万,工人的工资翻了两倍。这个时候,由于思乡心切,蔡天守从常州回到晋江,与一位台湾人合作做毛绒厂、皮革厂。一年,两年,他的事业不断发展。为寻找商机,他到全国各地开拓市场,通宵达旦地拼命工作,有一天甚至累倒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终于,他拥有了亿元资产,创办了天守服装厂、喷胶棉厂、人造皮厂、植绒厂、涂层厂、织布厂、织唛厂等7家工厂和进出口贸易公司、房地产等3家公司,成立了天守企业机构。现在,天守企业机构的纳税额居晋江东石镇民营企业之首,产值跨入了晋江市76家亿元企业之列。9月1日,天守皮革厂的“天守牌”人造革还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

蔡天守说,他早年所经历的苦难,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在他的创业过程中,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他还帮人打过石头,卖过地瓜粉,卖过狗肉,甚至有一次他卖的摩托车被全部没收,顷刻间又一无所有。他曾经穷到没有饭吃,只好把山上的地瓜挖出来烤,就着山里的小溪水喝。一连几天,吃得脸都肿了。蔡天守还说,他能够走出困境,取得今天的成就,他最要感谢的就是党的改革开放,就是每一个曾经热心帮助过他的朋友。如果没有那些朋友的热心帮助,他也不能那么快就重新站起来。所以,他一直都很看重朋友,认为有这么多的朋友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正是由于这些苦难的磨砺,蔡天守更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家乡,从而写就了他一个又一个传奇。

二、天守三部曲之一:初期的活力与成长

从1989年26岁的蔡天守创办了自己的天守服装制造有限公司开始,到1994年这6年间,“天守”进入了初期的扩张阶段,这几年蔡天守以惊人的速度创办新的企业,1990年创办了天守人造革厂,1992年创办了天守植绒厂,1993年创办了天守喷胶棉厂,1994年创办了天守针织厂(除了1991年,每一年天守家族都会多出新的成员)。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天守企业机构成长的第一阶段。

蔡天守董事长回忆说,在那段时期,之所以自己会选择不断地扩张,是因为企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为了使企业不断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在当时那个经济环境下,所必然选择的一步。

蔡董说,在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是一个物质还比较普遍缺乏的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力就是利润。一个企业能够多生产,生产出越多的东西,就越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利润。在当时那个社会经济环境下,湿发车间一般都不用考虑市场问题,由于国内社会的物质缺乏,只要能生产出来,就基本上能够销售出去。所以,哪个企业如果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哪个企业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就将会处于一个优势的地位。

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天守企业才会走向一个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道路。而这个扩大规模,却也不是盲目的扩大,蔡董在那个时候所想的,是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要有配套一条龙,让这个产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蔡董举了个例子说:“比如在那个时候,假如一件衣服可以赚两块钱。如果我光生产衣服,就只够能够得到这两块钱。而做一件衣服需要一条拉链,向外面的拉链厂购买的话,对方企业就能够赚到一毛钱,可是如果我自己再办一个生产拉链的厂,我不但自己做衣服的时候就可以节省下这一毛钱,而且还可以销售出去赚更多钱。我生产的衣服配上自己生产的一条拉链,我的衣服成本也降低了一毛钱,那么这件衣服我就能够赚到两块一毛钱。如果一件衣服有四五件配件都是我自己生产的,那么我衣服的成本就会远远的低于其他服装厂,我衣服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就会因此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那个时期的天守才会不断地创办相关配套的企业。人造革厂、植绒厂、喷胶棉场、针织厂,这一个个的新厂却都是紧紧围绕着服装厂的需求而来的。就这样,以服装厂为核心,天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天守”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发展到今天,天守服装公司(一厂、二厂)已经是天守企业机构龙头骨干企业,建筑面积达120000平方米,拥有职工1200余人,年生产能力400万件。公司两个分厂拥有6个大型生产车间和服装设计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及辅助设计排版、放缩系统。严格遵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要求,保证了从产品设计、面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及售后服务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天守”牌服装以其品质优良、款式新颖、价格合理,备受海内外广大客户青睐。2004年“天守”服装荣获“福建名牌”称号。主要生产梭织类中档服装:夹克、长褛、短褛、女装、童装等,产品除部分内销外,更是远销欧美、澳大利亚、中东、东欧、东南亚、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天守人造革厂更是成为现在天守企业机构中的领军企业。天守人造革有限公司拥15条皮革生产线,其生产的PU、PVC皮、PU复合布系列产品,全部采用进口原料,以世界先进的制革流水线及皮革印花机加工而成,产品各项指标参数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成为国内外许多商家指定的皮衣、鞋、箱包等面料供货厂家。2005年“天守”人造革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其他的诸如植绒厂、涂层厂也都是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正是当年抓住历史机遇种下的种子,在今天结下了硕果累累。

三、天守三部曲之二:冷静的反思与整顿

初期六年的成功扩张和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似乎在表明,只要按照这样的方针继续走下去,使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天守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服装产业帝国。

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市场却也正在悄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生产力就是利润”的时代却再也一去不复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社会的物质资料不断的丰富,对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挑剔了。现在的市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肯定能够销售出去。大量的产品开始积压,为了打开市场,无数的企业家在那段时间都抓破了头皮。

那一段时间,蔡董也开始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上的这一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天守于是变得谨慎起来,放弃了原先那种近乎狂热的扩张趋势,而逐渐地变得冷静,面对这种新的市场环境开始了冷静的反思和苦苦的探索。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这五年间,天守再也没有兴办一个新的企业。

停下办厂脚步的天守,却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那一段时间里,蔡董始终都在为了天守怎么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思索。最终,他认识到,在这样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生产规模的竞争,更主要的则是质量、管理、人才、科技这些方面的竞争。蔡董认识到,在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当中,由于主要精力侧重到了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上,而忽视了对于质量、管理、人才这些方面的建设。如今,当自己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之后,那么现在亟须自己解决的,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整顿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引进人才并加以合理利用。

于是在这五年当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合理使用人才则成为蔡董说得最多的话,也是蔡董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当时有人劝他继续以之前那种不断扩张的态势,去创办新的企业的时候。蔡董说:“如果内部管理搞不好,产品质量搞不上去,那么我创办一个企业就是多了一份危险。还是先把原有的几个厂子内部管理搞好了再说。”

在这期间,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不但虚心向泉州地区优秀民营企业请教,并且几上浙江、上海,几下广州、深圳,前往优秀的企业参观取经。回来后,夜以继日地与企业开发部、业务部员工们研究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有时通宵达旦地工作,在这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为了使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得到增强,他还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设备,使得自己企业的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这五年当中,蔡董还对天守企业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一步整顿了企业的管理,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合理利用。蔡董说,任何一个人才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我们要合理利用人才,就是应该让我们的人才有一个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够使人才发挥出他的长处,我们的企业才能够稳步的发展。

虽然没有兴办新的厂,但是天守的利润依旧逐年上升,资本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得到了加强,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天守不但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而且在市场的浪潮中越变越强、越变越大。

四、天守三部曲之三:“加法”与“减法”

经过了从1995~2000年这五年的反思与整顿之后,天守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成长和扩大期。2000年,天守企业机构再次加入两个新成员:天守织唛厂和厦门天鸿盛发贸易有限公司宣布成立。2002年,天守刮胶透气透湿有限公司、厦门天守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泉州房地产公司也宣告成立,一个庞大的天守企业机构形成了配套一条龙,这一次的扩张,比第一个时期的扩张来得更猛、更快。而且也再不是局限在服装行业里面,贸易、房地产成为这次扩张的主角;而且新增加的企业也不再是都在晋江,泉州、厦门成为天守扩张的又一地盘。跨行业、跨地域,成为这次扩张的新特点。

但是,这次表面上来势汹汹的扩张却并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这种跨行业的扩张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蔡董在这之前是有充分认识的。蔡董说,我们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必须要对此事先有所了解。如果对于一个行业什么都不懂而贸然进入,这样的冒险,我是一点都不赞同的。正是长期以来对房地产行业的观察,才使得蔡董下决心进入这个全新的行业。

蔡董说,现在天守企业机构的理念其实就是两个:“加法”与“减法”。而这所谓的“加法”与“减法”,说到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随着社会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做不断地调整。蔡董一直都很看重这一点,最初的扩张是这样,中期的反思也是这样,现在的加减法说到底,也还是这样。

2004年3月,在公司的董事会上,蔡董正式提出要用“加减法”对公司进行改革。这一建议不但经过了公司顾问、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论证和认可,被董事会也一致通过。蔡董之所以提出要用“加减法”改革企业,主要就是着眼于社会和市场的现实状况,着眼于当今世界千变万化。

蔡董说,现在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民工荒”。现在东南沿海大量的企业招不到足够的民工。外省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对千里迢迢跑到东南沿海去打工时趋之若鹜,在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紧缺的状况,今后将长期存在。

随着人民币近来以及将来还会出现的升值,还有就是欧美各国对于中国纺织品的设限,使得天守的纺织业出口变得异常艰难,公司产品的出口利润大幅度降低。总之,国外市场的萧条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局面、摆脱这种困境,蔡董才提出了“加减法”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本思想就是为了适应整个市场的发展,而对天守庞大的企业机构做出调整。减法,就是对一些不适应市场状况,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甚至成为整个企业负担的项目果断地砍掉,或者转移。而加法,就是要对一些适应市场状况,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项目要扩大,或者进军到这样的行业。

具体来说,比如,对于天守企业机构里面的领军企业——人造革厂,由于天守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制革流水线及制革后道的印花、水洗加工有着优良的工艺,产品各项指标参数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从长期来看,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将会对人造革的需求持续的旺盛。所以对于这一家厂,天守所采取的是加法:原先只有两条生产线,而现在天守增加到了15条。这就皮革车间是天守所做的加法。

同时,蔡董认为,随着福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将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蔡董说,虽然目前,福建的房地产处于一个下滑的低端,但是任何事情的兴衰都会是一个周期性的,有高潮也会有低潮,盛久必衰,衰久必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商业、经济的规律。所以,在这个时候进入房地产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同时,天守在进军房地产的时候,也保持相当的谨慎与克制。为了避免可能会陷入房地产的泥潭,天守采取的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房地产战略。这就是主要开发投资规模相对小的“县城级别”的商品房,通过市场调查,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而前景却很好的县城地段进行开发。蔡董举了个例子说,如果在县城投资一处房地产,大约需要300万元左右的资金。就算遭遇不测而产生亏损,也是天守企业机构可以承受的。但是假如投资大城市,则需要投资资金3000万,风险就相对较大。同时,蔡董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镇的房地产也还会有一个上涨的空间。所以,在进军房地产的时候,天守采取了一种极其谨慎的态度。蔡董说,通过对这种“县城级别”的商品房的投资,如果能够慢慢地赚到钱,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那么,天守的房地产才会做大,天守企业机构也将会随之一步步地壮大。

天守的减法,一是将一些盈利不多的企业砍掉,以便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资源,将其投入到能够获取更多利润的部门。在今年,天守的喷胶棉厂就被蔡董果断地砍掉。对于砍掉喷胶棉厂这一做法,在最初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理解。因为喷胶棉厂的设备当年是以400多万元的价格买回的日本设备,但是卖出去的时候,仅卖了12万元。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蔡董这样的做法是一种错误。但是蔡董说,我们为什么要砍掉这家厂,一是设备已落后,二是这个行业欠账多、效益低。而且还养了一批工人,并且占了一大片地方。这样的设备放在那里也不能产生效益,与其这样长期地拖累企业,还不如果断地砍掉。“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蔡董说。

天守的减法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整合,或者交给他人管理。比如天守的服装厂现在就和“利郎”合作,就是天守“减法”的一种方式。蔡董说,利郎有品牌效应,天守有生产基地。利郎以前是拿到浙江和温州做,而天守之前做外单,给老外做。但是现在人民币升值,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使得天守的外单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困难。于是,两家都是晋江的本地企业走到了一起,展开合作。于是天守就将自己的服装厂租给了利郎,交给利郎管理,实现了本地的资源整合,给双方都能带来经济效益。这也是天守的一种减法。

但是在天守的减法里面最吸引人注目的,还是其轰轰烈烈的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为了响应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服装纺织行业,促进山海合作,加快老区——龙岩长汀经济建设步伐,促进长汀经济繁荣昌盛,他到长汀考察。长汀的一个朋友向他介绍了长汀的情况,带他拜访了有开拓精神的长汀县的领导,察看了一些倒闭的国有企业。

当时的长汀腾飞工业区一眼望去都是光地,连水泥路都没有。由于县里的资金很困难,工业区连总体的图纸规划都没有。他买下了一个倒闭的人造板厂,转产做服装厂。为了修整工厂,他投入了1500万。单单是垃圾,就运了2000多车出去。2004年初,天守服装厂正式在长汀开工。第一年,他在当地招了1200个工人。

他把老区长汀当作第二故乡,确定了以晋江总部为窗口,以长汀为基地的发展思路。2004年7月,他建成了龙岩市第一家喷胶棉厂。他投资2亿元新建纺织厂,占地300亩,2005年下半年投产,可安排1800人就业。他还投资兴建一个四星级大酒店,建成后可安排近千人就业,为长汀的招商引资搭建投资洽谈的平台。此外,天守树脂厂、皮革厂、植绒厂、织唛厂等,都将陆续在长汀落地。

由于蔡天守在长汀投资,他的不少朋友都到长汀看望他。其中有香港、台湾、上海、杭州等地的企业家,他们为长汀的投资环境以及蔡天守的热情所感染,纷纷与当地洽谈投资,目前已有18家大型企业入驻长汀,累计投资7.8亿元,带动长汀2万多名劳动力就业。同时,天守企业机构也在这山海合作当中,得到了新生,一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这次调整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给天守带来了的经济效益。

蔡天守说,他刚到长汀的时候,企业寥寥无几,普通职员一个月只有350元。现在,整个工业区厂房鳞次栉比。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整个城区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4年,蔡天守当选长汀县政协常委;2005年当选长汀闽南商会会长、龙岩市人民政府投资顾问。蔡天守笑着对记者说,在长汀,他还有一个绰号,人们都叫他“招商局长”。由此可见,天守集团的这一减法,不仅可以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天守企业机构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加减法”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蔡董的“加减法”的理念的指导下,天守企业机构,将会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结语:

天守企业的发展历程的三部曲,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实际上也曾经历了中国社会经济市场发生的这几次深刻的变化。而能不能够做到像天守这样,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则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与平庸的企业之间最大的区别。

蔡天守是个开拓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拓荒、永不止步。蔡天守是个创业者,他从艰难困苦中一路走来,却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守信笃诚”的商业理念,伴随他走向了成功。从乞丐到企业家,蔡天守身上有着太多吸引人的传奇。尽管读书不多,但是却拥有重商务实、爱拼敢赢、冒险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商业头脑。蔡董说,只要你读懂了“天道酬勤,守信笃诚”这八个大字,你就会懂得蔡天守为什么能够在不管遭遇到什么苦难时,始终都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也会懂得天守企业机构一路走来的精神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