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西路军:天山风云
6204000000059

第59章 4、赵丹的新疆之行

1938年秋,武汉失陷。王为一来到陪都重庆,同相别大半年的赵丹聚首了。当时赵丹精心导演的话剧《阿Q正传》正在演出,王为一为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的《为自由和平而战》也上演了。

在重庆,赵丹和王为一同台演出了《上海屋檐下》、《一年间》、《全民总动员》等舞台剧。演出这些戏,都是社会团体组织的,以在重庆的名演员同台演出为号召。他俩发现,一台戏,演员们的表演方法很不统一,很不协调。大演员们各有一套吸引观众的表演手法,真有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赵丹和王为一感触很深,认为演戏除了达到某种思想意义外,还应当在艺术上力求完整统一,但如何做到这点却茫然无所措。正在这时,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渐渐通过翻译书籍传播到山城来了。这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希望中国也建立一家像莫斯科艺术剧院似的剧场,从而建立起有中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体系。为此,最好先有机会到莫斯科艺术剧院去观摩学习,当时这只是空想。这种思想也感染了十多年来在舞台艺术上志同道合的舞台设计家朱今明。有个晚上演戏散场后,三人在静寂的马路上漫步,一路上谈论着美好的理想。虽然没有什么结论,但一个朦胧的信念开始萌生在他们心中。

偶然的机会,他们在重庆一个全国报纸展览会上,看到一份印刷很差的《新疆日报》,其中有条消息说,迪化女子中学举行班际话剧比赛。学校举行话剧比赛,这是全国其他大城市未曾有过的盛举。他们不久又读到一本杜重远著的《盛世才与新新疆》,其中着重写了盛世才在新疆执行“六大政策”。更为吸引人的是,新疆有许多苏联专家在帮助建设,每年新疆要派遣许多留学生去苏联学习等。杜重远是办过抗日刊物的著名爱国实业家,杜的书他们深信不疑。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兴,幻想着先到新疆,再请新疆方面派往莫斯科艺术剧院学习,待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就可以筹建中国艺术剧院,建立中国的戏剧表演体系了。

可是怎么去新疆呀?从哪儿找门路呢?偏巧,报上登载了新疆学院委托重庆生活书店招生的广告,而生活书店一位编辑史枚又在这时为出版王为一的剧本找王联系。王为一趁机便问史枚,生活书店和新疆的关系,得知茅盾、张仲实和杜重远已在新疆工作,生活书店正计划在新疆成立分店。这些消息更增强了他们去新疆的决心。他们即问:“生活书店的负责人邹韬奋先生能否介绍他们去新疆?”

两天之后,史枚来说,邹韬奋同意介绍并约他们面谈。与邹韬奋见面时,韬奋鼓励他们去,答应就打电报给茅盾、张仲实和杜重远。数日后,茅盾等回电,此事已告盛公,表示欢迎,但“新疆条件很苦,要三思而行”。他们三人认为去新疆并非为了享乐,请邹韬奋再去电表示他们的决心。茅盾再回电时,就说欢迎他们去,并希望多邀些人,和置办些用具去,经济和交通问题可与新疆驻渝办事处接洽。

这样,去新疆便成了定局,但又不能宣扬,因为盛世才是“反蒋”的。蒋介石对新疆虽然鞭长莫及,但在兰州一带驻有嫡系军队严加防范。因此他们只能悄悄告诉知己朋友,朋友们多有表示愿意同往的。他们表示此去前途未知,若有作为,再邀大家去也不迟,否则他们很快就会回来。

他们三人私下商量,作为建立一个剧院的体制来说,赵丹和王为一可以抓导演和表演部分,朱今明抓舞台工作,但缺少一个剧院的组织者。他们想到了徐韬,他是这方面的理想人才,又是十多年的老伙伴。徐韬此时在广东曲江,是演剧一队的队长。他们立刻去信告诉徐,如同意即来重庆。另外,想到应该有个专搞舞台音乐和音响效果的人,赵丹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出来的青年演员易烈。

就这样,四对夫妇,赵丹和叶露茜、王为一和俞佩珊、朱今明和陈瑛、徐韬和程畹芬,加上易烈,外带赵丹的一岁儿子,抱着梦一般的幻想,搭上长途汽车向兰州进发。在兰州,妇女孩子搭乘运输机去迪化。男人转乘卡车带着行李和一些舞台用具过星星峡入新疆到迪化。

他们一行被安排住在南梁招待所。先行到达的妻子们一见面就向他们透露:“茅盾夫妇看望过我们,要我们注意说话和行动!”大家还不明白什么意思。

茅盾来看望他们,悄悄说:“新疆的政治情况比较复杂。韬奋来电报时,我们三人商量还是不让你们来为好,但是不能直说。我们就对盛世才说,赵丹他们都是大明星大演员,生活优裕,来新疆怕吃不了苦。盛同意按这个意思复电。我们回电是想暗示你们不要来,谁知你们没有理解,只好让你们来了。来了就不能随便走了,想法定个两年计划,替新疆做些工作,等你们计划完成,再提出回去!”

听了茅盾的一席话,他们热情受挫,全身都凉了,来新疆前的美好理想恍如隔世。陌生的迪化对他们面孔冷漠,这两年将怎样度过,他们完全茫然了。后来他们听说周恩来得到他们离开重庆的消息时,曾派冯乃超阻止他们来新疆。可惜晚了,那时他们已经到了星星峡。

盛世才请他们几个男的吃了一顿饭,茅盾、张仲实、杜重远三位作陪。盛世才身材不高,但很壮实,面色铁青,眼有杀气,一对浓眉三角眼,两片嘴唇厚而黑。事前茅盾已提醒他们,所以席间他们都没有说什么话。盛只是随便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并嘱咐茅盾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

他们计划成立一个实验剧团,吸收一批学员。两年后这批学生培养出来,他们也算完成在新疆的计划了。杜重远从伊犁回来,就去看望赵丹等,得知他们要演出没有演员时,拍着胸脯说:“我支持你们,新疆学院的学生,要多少有多少!”他们和新疆学院的学生合作,排演了抗日剧目《战斗》,作为送给迪化观众的见面礼。演出成功了,也引来非议,认为杜重远在拉势力。冷风吹到杜重远那里,耿直的杜重远咽不下这口气。他在中秋晚会上发牢骚,消息立刻传到盛世才那里。

有一次,盛世才与茅盾他们讲完工作后,找茅盾查询,说:“听说杜院长在茶会上讲了一些很不妥当的话,说什么在新疆不能太出风头,太出风头会有人嫉妒的,是不是有这样的话?”茅盾一听,便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尽管如此,客观影响不好。大家来热心工作,怎么能说太出风头不好这种话呢!”一向谨慎的茅盾觉得不对头,回家后立刻与张仲实商量,并劝重远谨慎些。后来,盛世才又在茅盾面前讲起杜重远讲话中的问题。

赵丹他们在演出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赵丹等排演了一部抗日题材的话剧《故乡》,原作的背景在东北,演出时把背景改在无锡一代。据说,盛世才很不高兴。